第三十四章 山雨欲來風滿樓
朱由校自然不會因為魏忠賢說了**星幾句好話便立即讓他入閣,不過他疑心老魏與東林黨人竟然靠到了一起,是他穿越而來的蝴蝶效應,倘若真是如此,那麼他自己那點微薄的歷史知識,會不會在這兒毫無作用?打算用魏忠賢牽制東林黨人的計劃會不會落空?
不行,這樣可不是個辦法,讓魏忠賢提督東廠,暗中監視各種力量,但朱由校現在覺得,如果不用些人來監視住魏忠賢,恐怕也是不行,萬一這傢伙真的成了歷史上的九千歲,可不就將自己這個萬歲放到了火爐上了嗎?
正琢磨著這個事情,曹化淳一路小跑著進了東暖閣,跪拜稟道:「皇上,皇上讓奴才去查那茶鋪李老爹的事,奴才已經探明白了,那李老爹家的三十幾畝地,一個月前剛剛送給京城裡的張舉人,因而這李老爹才有閑工夫帶著孫子逛茶鋪。」
「什麼?」朱由校一愣,竟然有這等事情,「將自己家的三十幾畝地送給了張舉人,他倒有了閑工夫?」不是說這年頭土地兼并嚴重,土地都被人拿走的李老爹,居然悠閑起來,這簡直就是匪夷所思。
曹化淳卻奇怪地道:「皇上難道不知道我朝有功名之人,不用繳納賦稅,而且還免除徭役的嗎?李老爹家的三十幾畝地,可不是白白送給這張舉人的,這些田地掛到了張舉人的名下,便不用繳納賦稅,因而只需要給張舉人賦稅一半的糧米,就能夠應付過去,這也是那李老爹如今還能夠閑下來的原因。」
「太祖爺宅心仁厚,為了讓那些讀書人能夠專心念聖賢書,不必為生計愁,因而他們一旦考取功名,有田地的不用繳納賦稅,無田地的朝廷還要分幾十畝免稅的田地給他們,誰想到一些刁民,便將自己的田地掛到了那些有了功名的舉子身上,來逃避賦稅!」曹化淳繼續說道。
朱由校突然想起《儒林外史》中的范進,老范原本窮得是吃了上頓沒有下頓,榜的那天老娘都差點餓得眼睛看不見,只得讓老范抱著家裡唯一的一隻雞去換點米,但喜報傳來,老范變成了「范老爺」,一下子送米送肉送銀子乃至於送房子的人接踵而至,「范老爺」那餓得快死的老娘,也搖身一變,變成了「老夫人」,原來是得益於大明朝的這個規章制度!
難怪開國兩百多年來,開荒的土地是越來越多,繳納的賦稅也呈減少趨勢,原來是上有政策,他們下有對策!朱由校冷笑道:「朕還打算等商稅礦稅收得多了,便逐步減免田稅,想不到這幫刁民,居然快提前減免盡了!」
「皇上,」曹化淳趕緊應和道,「可萬不能給這些刁民鑽空子!」
朱由校點點頭,但心中也是明了,這樣的事情如何去查?那些有功名在身的人,肯定會拿出合法的田契地契來應付,誰也拿他們沒有辦法――倘若來硬的,又會使朝廷在民眾之中威信掃地!若繞過朝廷,讓東廠錦衣衛的人去查,非但於事無補,反而更會使民怨沸騰――東廠的名聲,一向是又臭又爛。
看來,解決這個問題的唯一途徑,就是讓有功名在身的那些讀書人,也要依法繳納賦稅,什麼祖宗成法,什麼祖制典章,都滾他的蛋,大明開國的時候,還能夠應付得起一些讀書人,但時至今日,有功名的讀書人比比皆是,而且每個人身後都掛上若干人的田畝,這樣下去,那還得了?
只是,儘管自己有這樣的雄心,只怕讓讀書人也繳納賦稅,滿朝的讀書人出身的官員,便沒有一個人願意了,與滿朝官員對抗下去,不知道還能不能以勝利收場――一旦失利,日後再與他們爭起來,便沒有多大的勝算了。因而,推行的各項改制,必須有必勝的把握才能夠去推行,否則只會使天啟朝重蹈萬曆朝的覆轍,皇權處處受制於外廷,一個爭國本就鬧騰了幾十年,鬧騰得萬曆皇帝躲進深宮不再出來,對言官們放肆之極的痛罵,也只能是留中不!
朝中官員,一個個對軍國大事沒有多大的本事,罵起人來,簡直就是殺人不見血!
朱由校想著這些事情就生氣,但千頭萬緒,急也急不得,只能找個機會,找准源頭,然後抽絲剝繭,將這些頑疾一個個地解決掉。
「皇上,孫承宗大學士求見。」一個小黃門進來,稟報道。
朱由校趕緊道:「快宣!」
孫承宗一進來,還沒有來得及叩頭行禮,朱由校便迎了上去:「孫先生來得正好,朕正準備去找先生。」
「不知皇上有何要事。」孫承宗微微一愣,但還是趕緊回道。
朱由校心中暗想,自己私自出宮一事不能讓孫承宗知道,因而編造道:「朕聽魏忠賢說,他的一個手下交代,京師中有個宜興舉人叫做盧象升的,雖然前番春闈不中,但卻是胸懷韜略,朕尋思如今是朝廷用人之際,兵部可有適合的差事,讓這盧象升去做。」
孫承宗搖搖頭:「皇上,官位乃是朝廷公器,豈可隨意濫賞私人?」
「可這盧象升確有過人之處,頗曉兵事,為不可多得之人才,若讓其再等兩年,豈不可惜?」朱由校急了。
孫承宗琢磨了一下,道:「皇上,若皇上以為此人知兵可用,那容臣檢核之後,再做計較如何?」
朱由校也只好點點頭:「也罷,一切就依孫先生,明日朕讓曹化淳帶他去先生府上,先生儘管對其加以盤查,若確有真才,用之不遲,若是名不副實,朕再重責魏忠賢。」
孫承宗行禮道:「臣領旨,不過臣今日所來,卻是為了另一件要事。」
「孫先生儘管道來。」
孫承宗猶豫了一下,還是稟報道:「皇上派出礦監一事,朝廷上下已經盡知,六科給事中和都察院御史已經聯名上奏疏,請求皇上收回成命,眼下據臣所知,六部之中,除禮部與兵部外,其餘四部尚書、侍郎均已上疏,內閣中葉閣老也打算擬票,請皇上收回成命!臣若預料不錯,司禮監王公公很快就會將這些奏疏送到御前,望皇上定奪。」
重開了礦監,果然是激起朝中各部各院各科各道的公憤,幾乎滿朝官員都打算要上奏疏了,山雨欲來風滿樓,這場較量,遲早都會要來的,早來一步,比晚來一步可要好一些,大明王朝眼下還沒有到腐爛得無法支撐的地步,儘早將這些頑疾解決掉,才能夠使一個病人長出新的肌體來,才能夠繼續煥勃勃的生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