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新娘子步步下蛋
四川城內有巴、雒、瀘、岷,四大名川,故稱四川。巴即嘉陵江,古有巴蜀之稱。雒即沱江,一稱外江。瀘即金沙江,諸葛亮五月渡瀘,便是此地。岷即岷江。這四大名川,到了重慶,合而為一,經瞿塘三峽,巫山十二峰,奔騰激射而下,直趨下游,經洞庭鄱陽,越蘇淞而入海,成為中國大動脈之一的長江。
本書故事,開始於岷江之濱的嘉定城,嘉定是川南一個山明水秀的小城,這座小城,一面靠山,一面臨江,臨江這一面,斷岸千尺,下臨江流,上游自成都、彭山、眉山、到嘉定,下游是犍為、敘州、濾州,直達重慶,所以嘉定是成都重慶兩江水道的中心,也是岷江這條水道上客商船隻必由之路,城池雖小,地卻馳名。城南的大佛寺、烏尤寺,尤為名勝之地,大佛寺的大佛,卻不在寺內,在矗立江流的千尋峭壁上。這尊大佛,足有一二十丈高,從後面大佛岩上去,穿過大佛寺的後殿,可以爬上大佛的頭頂,縱眺岷江如畫的遠景,大佛寺的左首,是烏尤山,山上便是烏尤寺,危崖曲澗,雲影嵐光,嘉禾華滋,上下一碧,端的鐘靈毓秀,風物宜人。在明季時代,嘉定便有「十不得」的勝景,「十不得」裡面,便有「大佛拜不得,烏魚煎不得」的民謠。所謂「大佛拜不得」是一種神話,別個佛像都可拜,獨有嘉定的大佛,拜了以後,岷江的水,漲到大佛脖子上,便要淹沒嘉定城了。所謂「烏魚煎不得」本地人把「烏尤」二字,念作烏魚的緣故,其實烏尤寺是黃山谷的出典,還有八個「不得」的景緻,與本書沒有多大關係,暫且不提。
明季時代,烏尤山山腰有一家出名的茶館。這茶館造得非常特別,五開間的瓦房,前後都可進出,好像一座長方形的亭子,屋外四面都有寬闊的走廊,朱紅的欄杆,配上碧綠的紗窗,裡外都裱糊得雪洞一般,前面長廊內的茶座上,一面品茗,一面靠著紅漆欄杆,可以飽覽江景。後面靠著上山必由之路,正是烏尤寺香客遊客上下憩息之所。前後面門額上,都寫著「曼陀羅軒」四個字。這軒名非常新穎,因為烏尤山是佛教聖地,春夏之際,山上山下,遍地開著一種繽紛馥郁的曼陀羅花。曼陀羅花盛開時節,也是遊人最多,茶館生意最興隆的時節,不知哪一位名士,便把曼陀羅三字題作茶館的軒名,曼陀羅軒非但賣茶,還帶賣點心酒飯,曼陀羅軒的「抄手」,四遠馳名,「抄手」便是餛飩,四川人喊作「抄手」。
有一年正值十月小陽春的日子,川南氣候溫煦,加上是個晴天,曼陀羅軒外面游廊上,坐滿了茶客,軒內坐滿了酒客。內外酒客和茶客,正在議論紛紛,談論一樁本地稀有的新聞,廊座上一位花白鬍子的茶客,向對面一位窮學究問道:「老子(川人張嘴,便稱老子)
從彭山趁水下船,路過貴寶地,順便上岸玩玩,一路聽人講『烏尤寺和尚嫁女兒』的新聞,真奇怪,出家人哪有女兒,老子活了這麼大,真是頭一遭聽到,其中究竟怎麼一回事呢?」
那窮學究把一個橄欖腦袋搖得貨郎小鼓似的,嘆口氣道:「異端,異端,攻乎異端,斯害焉矣。」花白鬍子的茶客,聽他酸溜溜掉了一句文,等於白說,依然莫名其妙,萍水相逢,不好意思掘根究底地問下去,不想茶館里愛管閑事的人最多,這位茶客的坐處,靠近裡面酒座的一排敞窗,突然從敞窗內鑽出一個酒氣醺醺的腦袋來,哈哈大笑道:「聽老先生是川北口音,大約路過此地,怪道不知敝處的事,便是這一屋子的人,也只有老子最清楚。」說罷,一個指頭,向自己酒糟鼻子上亂點,花白鬍子的茶客,正苦沒法探聽真相,忙不及雙手亂拱,殷殷求教。窗內的酒客,大約已經酒足飯飽,藉此賣弄消息靈通,也許藉此打混,逃避掏腰包請客,先用兩個指頭,挾著酒糟鼻子,轉身狠狠地擤了一下鼻涕,然後探出半個身子來,似乎這樣好消息,不願意叫一個人知道,故意先打了個哈哈,大聲說道:「你們知道嫁女兒的和尚是誰,便是山上烏尤寺老方丈破山大師。這還不奇,諸位一定要問,新郎新娘是誰呢?哈哈……說出來,諸位要嚇一跳,新郎不是別位,是我們嘉定第一大戶,新中第一名武舉,楊大相公。新娘便是楊相公義妹、師妹川南三俠齊名的雪衣娘。新郎新娘和那位高僧,都是我們四川的奇人。奇人辦奇事,才有這樣新奇的奇聞,老子索性告訴你們,今天便是他們洞房花燭的良辰。老子怎地知道這樣清楚呢,因為老子也姓楊,是楊大舉人的本家。回頭楊大舉人到此『親迎』(川俗,新郎必先至女家親迎,隨同花轎回家,然後交拜成禮),老子便要趕去喝喜酒了。」他這樣一表白,果然,里裡外外的茶客酒客,在窗內窗外,把他包圍住了,七嘴八舌,向他亂問,都想打聽個細微曲折。因為嘉定上下游的人們,都知道楊大舉人名聲遠大,雪衣娘楊相公上擂台的事(四川打擂的風氣,在抗戰時期,還有所聞),更是平日茶館裡面的談話資料。起初大家只知道烏尤寺和尚嫁女兒,不知和尚是誰?女兒是誰?更不知新郎便是本城鼎鼎大名的楊武舉。現在聽到這位酒糟鼻子一抖露,真是一樁奇聞。
凡是在曼陀羅軒喝茶吃酒的,恨不得一個人拉著他到一邊去,細談細問。無奈這人知道的,也只有這一點,滿肚皮早已抖出來了。再要問他細情細節,起末根由,連他自己還想打聽別人去哩。
酒糟鼻子,大約是楊武舉五服以外遠房遠支。不然的話,當天是好日子,早應該在楊武舉家裡,幫忙照料。還有工夫,陪著朋友在曼陀羅軒幫吃幫喝,說閑白兒嗎,這時被眾人包圍著,正苦無話可對,忽聽得山腳鼓樂之聲,細吹細打地響上山來,頓時直著嗓子大喊大嚷道:「諸位快瞧,楊大舉人上山迎親來了。」這一嚷,果然有效,曼陀羅軒內的酒客茶客,呼地一聲,一窩蜂擠出茶館外面,迎在山道上,等候迎親的喜仗到來。獨有兩個雄壯大漢,依然紋風不動,坐在軒內酒座上,淺斟低酌,悄悄談話。
山腳下樹林里轉出四面彩旗,迎風舒捲,緩緩地湧上山來。旗后十幾名披紅插花的鼓吹手,吹手身後,一對對的垂髮繡衣童子,分執提爐宮燈寶扇之類。前隊過去後面又是兩面麟風呈祥的五彩錦旗,引著一匹雪白川馬,雕鞍鮮明,鸞鈴徐引,馬上穩坐著一個劍眉虎目,面如冠玉的楊大舉人,披著一身大紅喜服,配著雪白的駿馬,紅白相映,益顯得新郎器宇軒昂,不同凡俗。新郎馬後,便是花團錦簇、五彩繽紛的一乘花轎,轎后又是一隊十番細樂,吹笙按笛,一路奏著「齊天樂」的曲子。後面一群牽羊擔酒,挑盒夾包的楊府下人,個個衣履鮮明,喜氣揚揚。這一大隊親迎喜仗,從山腳排到山腰,足有半里路長,山上山下,擠滿了看熱鬧的人們。馬上新郎,經過曼陀羅軒時,有許多本地茶客酒客,都認得楊武舉的,便擁在道旁,齊聲道喜。這時新郎不能下馬,只好在馬上含笑拱手。
這當口,新郎在馬上一眼瞥見曼陀羅軒茶廊內,立著兩個漢子,有點異樣,被眾人一陣纏繞,只瞥了一眼,人已跟著隊仗走過,也就忽略過去。
曼陀羅軒茶館內一般看熱鬧的人們,有許多遊手好閒的,會了帳,跟著親迎的喜仗,趕上山去。大家以為和尚嫁女兒,新娘子定在烏尤寺內上轎的了。和尚寺跑出新娘子來,真是天字第一號奇聞,哪知眾人猜想的滿錯了。親迎的喜仗,並不進烏尤寺,卻從寺后繞了過去。在寺后不遠所在,一條小徑,穿過一片松林,在一處突兀的懸崖上面,蓋著極精緻幽雅的一座小樓,樓外圈著短短石牆,牆上碧油油的朱藤翠葉,遮沒了牆身,裡面靜悄悄的不像辦喜事樣子。親迎隊仗,在牆外草地上吹打了一陣,只新郎跳下馬來,領著花轎抬進門去。
其餘的人,都在門外候著。
沒有多大工夫,花轎抬出門來時,後面另有一乘小轎,跟著走。轎一出門,新郎出來跳上馬背,立時鼓樂齊奏,吹吹打打地下山了。看熱鬧的人們,既沒有瞧見新娘子是甚樣子,也沒有瞧見新娘子家裡的人。花轎出門時,探頭往裡瞧,嫁女兒的破山大師,似乎也沒有露面。有幾個好事的,拉著楊家管事的探問。管事的只微笑不答。問急了,手指著這座小樓笑道:「這座小樓是我家相公從前讀書之處,連這座樓,還是我們楊家的,你還打聽怎的。」
在管事的,以為這幾句話,答得要言不煩,包括一切了。在問話的人,一發弄得莫名其妙。
滿腹懷疑地又跟著親迎隊仗下山,回到曼陀羅軒茶館內,三三兩兩,議論紛紛,一發把這檔事,當作奇聞了。
這天夜裡,嘉定城內首戶楊武舉家中,張燈結綵,賀客盈門,一番富麗輝煌的氣象。在嘉定城內,也只有像楊武舉這樣富戶,才能這樣鋪張。最奇怪的是,這許多賀客裡面不論近親遠眷,知道這頭親事底細的,沒有幾個。接到楊家的喜帖,才知楊武舉在今天結婚了,因為喜帖發得日子太近,想送點出色的賀禮,都趕辦不及,所以這般賀客裡面,大半和曼陀羅軒的茶客差不多。只知道楊武舉娶的是有本領的雪衣娘,老丈人是烏尤寺高僧破山方丈,眾人都不知破山大師來歷,只奇怪破山和尚戒律精嚴,怎會憑空鑽出個女兒來,和楊家怎會結成親事,人人肚裡有一連串疑問,到楊家賀喜的,沒有一個不在暗地打聽,無奈楊家上上下下,能夠說出這頭親事內情來的,實在不多,大家都說,這頭親事,除出新郎本人以外,只有楊武舉母親,楊老太太一個人徹底明白了,男女賀客人人想抓個機會一問楊老太太,或者楊武舉本人,無奈賀客一班去,一班來,楊老太太和楊武舉,哪有工夫長篇大套地細談細講,所以內外男女賀客們,一個個肚子里都悶著這檔事。
大家肚子里悶著這檔事,一聽到花轎到門,大廳上立時人山人海,要瞧一瞧這位雪衣娘,怎樣的一個姑娘,無奈陰陽先生撿定了交拜的時辰,花轎擱在廳上,轎門兀是緊閉,好容易到了吉時,禮生高贊「降輿」,滿廳的眼光,集中花轎的門,門是開了,新娘子已和新郎並肩站在紅氈上了,無奈看到的,只是新娘子身上的鳳冠霞帔,鳳冠前面,長長的一塊紅巾遮著面孔,好像一座山似的,隔開了眾人眼光,好容易等得交拜禮成,送入洞房,不料女客們,近水樓台先得月,布置得天宮似的幾間洞房,早被女客們擠得風雨不透,有不少落後的女客們,沒有擠進房去,還在房外等著,想遇缺即補,男客們一瞧這樣情形,只好吐舌而退。
這時已到申牌時分,洞房內珠燈璀璨,寶燭輝煌。新娘子面上紅巾一去,露出真面目來,立時滿屋子嘖嘖讚美之聲,一屋子都是爭看新娘子的人,其中自然有不少爭妍鬥豔的女子,一見新娘子真面目,心裡通的一跳,覺得今天所有女賀客,都被這位雪衣娘的美貌壓下去了,有幾個眼珠瞧著雪衣娘,心裡起了微妙作用,似乎慚愧,又像嫉妒,有幾對秋波,仔細在雪衣娘面上搜尋,想搜尋出一些缺點來,安慰安慰自己,偶然回頭在鏡台上,照見了自己尊容,才覺自己實在比不過人家,一賭氣,退出洞房去了。
內外開宴之際,樂聲笑聲,酒香花香,渾成一片,俗例宴後有「鬧洞房」之舉,「鬧洞房」時,在新娘面前,可以長幼不分,隨意笑謔,但是楊家男女賀客,實在太多了,「鬧洞房」沒法排個兒,反而沒法下手,加上楊老太太一輩子撫孤守節,家教嚴肅,鄉黨馳名,賀客中束身自愛的,便不敢跟著起鬨,只有一般風流少年,暗地安排了一個計劃,尋著了新郎楊武舉,向他說:「今晚人太多,洞房鬧不成,便宜了新郎和新娘,此刻新娘在內,行完了廟見禮,定要到外廳來,拜見遠近親屬,我們久聞雪衣娘本領超群,比新郎還強,今晚我們在場的賀客,定要見識見識,否則,我們還得鬧洞房,這差事,非新郎自己去通知不可,新娘子快出來了,你快去通知他罷。」楊武舉一聽,暗暗為難,陪著笑說:「諸位吩咐下來,理應通知賤內照辦,無奈新娘子頭一天進門,怎能當著老少親眷們,飛拳踢腿,諸位如果愛瞧武功,還是我來獻醜罷。」楊武舉這樣一說,圍著他的一群少年,齊喊「不成,不成,你這點氣力,留著伺候新夫人去罷,我們想見識的是雪衣娘的本領,而且我們也不能大煞風景,叫新娘子穿著鳳冠霞帔竄高縱矮,我們自有辦法,叫新娘子武戲文唱,……」楊武舉忙問:「怎樣武戲文唱,諸位何妨先說出來,我酌量著,才好進去通知她。」眾少年立時起鬨道:「你倒想得滿好,今夜我們要考驗考驗雪衣娘的本領。考官的題目,關防嚴密,豈能先漏給考生們,你不用想暗通關節這條道,快替我們進去知會好了。」楊武舉留神這般少年,雖然不是行家,其中很有幾個出名促狹的在內,不知他們想的什麼鬼主意,問既問不出來,駁又沒法駁,只好進內知會去了。
這般少年,都是本城紳宦世家的子弟,和許多老一輩的體面賀客,都在前面廣廳上喝酒。廳內擺著十幾桌喜筵,上懸珠燈,下鋪錦氈,畫棟雕梁,光如白晝。片時,屏后,環佩——,香風細細,先有兩個垂髫使女,提著一對紅紗宮燈,從屏后冉冉而出,嬌喊一聲:
「新娘子出來見禮了!」廳前階下的鼓吹手,立時細吹細打起來,門廳十幾桌賀客,個個精神大振,幾百道眼光,齊注屏后,剛才出題目的一般少年子弟,更是緊張。有兩個離席,跑到屏門口一堵,向屏內躬身說道,「久仰雪衣娘大名,想請新娘顯點功夫,讓我們開開眼界,藉此代替了鬧洞房的俗風,在新娘方面,也是有益無損,剛才已托新郎轉達,諒蒙採納。」這當口,提宮燈的兩個使女,已經轉過屏門。還有兩個使女,捧著新娘子,也到了屏口,被兩個少年一堵,只好在屏口站住,聽兩個少年這樣一說,新娘身邊一個俊俏使女,笑道:「兩位相公,想見識見識新娘本領,也得讓我們出去見了禮,再說呀!」兩個少年身子往後一撤,指著地上錦毯笑道:「今天是良辰吉日,我們不敢請新娘子動刀使劍,飛拳踢腿,只好請新娘子施展一點小巧之技,勞動新娘子兩瓣金蓮,在這一段小玩意兒上,走了過去,美人步步生蓮,現在我們改作『步步下蛋,』也無非替新郎新娘,取個吉利口彩罷了。」大家聽到兩個少年說出「步步下蛋」的趣語,不禁哄堂大笑,連新娘身邊那個俊俏使女,也掩口而笑,大家急向屏口一段地上看時,原來在兩個少年堵著屏口說話時,另有一個少年,身上兜著許多生雞蛋,撅著屁股。把衣兜內雞蛋,一個一個地放在地毯上,從屏門口起,一直擺到大廳中心,地毯不比地磚,雞蛋擺上去,還不致骨碌碌亂滾,可是地毯上一個個雞蛋的部位和尺寸,非常促狹,也有兩個雞蛋並在一起的,也有兩個雞蛋,雖然並放,卻有三四尺遠,也有一個雞蛋放得很近,另一個卻在四尺以外,不用說要步步落在雞蛋上,便是沒有雞蛋,照這樣部位,叫一個鳳冠霞帔的新娘子一對金蓮,忽而細步,忽而劈腿,忽而一邁好幾尺,試想一個新娘子,照這樣走法,變成什麼形狀,還不使一廳的人,笑掉了牙么,何況還要叫她在雞蛋上走呢,大家一看,這個題目太難了,出這個主意的人,太損了,雞蛋有多大的力量,不要說在上面走路,便是一腳踏上去,還不殼碎蛋飛,這簡直不可能的。
這時新郎楊武舉也在廳上,比別人更關心,一瞧地毯上雞蛋,便知道主意太歹毒了,他知道新娘身上的功天,倒不是怕新娘踹碎了雞蛋,歹毒的是雞蛋忽上忽下,忽近忽遠的部位,一個踹不穩,便成了笑話,最可恨的是,堵著屏口的兩人,還巧立名目,叫作什麼「步步下蛋」,竟把新娘子當成老母雞了,在新郎心神不寧當口,猛聽得屏內使女嬌聲報道:
「諸位相公上眼,新娘子出來了。」這當口,全廳的賀客,屏氣凝神,眼光著力,一齊盯住了新娘裙下雙鉤,遠一點的,便跳起身,站在椅子上,直眉瞪目的,瞧這新鮮玩意兒,連階下一群吹鼓手,忘記了吹打,伺候的下人們,忘記了待客,涌在廳口,個個踮著腳跟往裡瞧,內外鴉雀無聲,人人替新娘擔心,只怕兩瓣金蓮下面,噗托一聲,蛋碎黃飛。
可笑廳內廳外這許多眼珠,竟沒有瞧清楚,新娘出現以後,裙下金蓮怎樣踹上屏口兩個蛋上去的,只瞧見屏內新娘子身形微微一動,一對纖小的金蓮,已點在兩個雞蛋上了,雖然只一點腳尖,點在雞蛋上,非但雞蛋不碎,而且新娘子亭亭玉立,站得四平八穩,連頭上鳳冠掛下來的珠串子,都沒有晃動一下,新娘子一張搓酥滴粉的嬌靨,依然低眉垂目,氣定神閑,眾人心想,這真是邪門兒,再仔細一看,新娘面前,頭一步邁過去,必須邁開四尺多遠,才能落在雞蛋上,大家又替新娘擔心,站是站住了,往前要邁四尺多遠,卻不容易,不料新娘右腳下的一個雞蛋,忽然向前滾了過去,新娘只左腳尖點在雞蛋上,右腳並不落地,身上依然紋風不動,滾出去的雞蛋,滾到二尺左右,新娘忽地身形微晃,右腳已落在滾出去的雞蛋上,只一沾腳尖,左腳已到了四尺多遠的雞蛋上,並不停留,凡是左腳一落,右腳下的雞蛋必定向前滾去,右腳一落,左腳下的雞蛋,也同樣滾向前去,眾人眼花繚亂,只見地毯上雞蛋,一路直滾,新娘一對金蓮,便在骨碌碌亂滾的雞蛋上,活似點水蜻蜒似的點了過去,並不用邁開大步,身子像星移電掣一般,轉瞬之間,兩瓣金蓮已跟著一路亂滾雞蛋到了大廳中心,站在最後兩個雞蛋上,和在屏口現身時一般,亭亭立住,雞蛋也不滾了,全廳的人,立時轟地喝起連環大彩來,喜得新郎楊武舉笑得合不攏嘴,屏內兩個使女慌忙趕出來,扶住新娘子,走下雞蛋來,不料一個提宮燈的使女,走得略慌一點,一個不留神腳尖碰了雞蛋一下,這個雞蛋經不起一碰,骨碌碌滾去,碰在桌腳上,噗托一聲,蛋黃流了一地,眾人立時大笑起來。
新郎新娘在廳心向眾人行禮以後,由兩個使女,代替新娘向各席上,敬了一巡酒,階前細樂,復又吹打了一陣,兩個提燈使女,引著新郎新娘從廳左走了出去,繞到後面花園內,進了臨池的一座水榭,這座水榭內,也有一桌喜筵,只有三位與眾不同的賀客,在內一面喝酒,一面豪談,一見新郎新娘進去,大家站了起來,其中一個闊面大耳的怪和尚,嘻著嘴,呵呵大笑道:「今天雪衣娘只可稱為紅衣娘了。」新娘見了這三人,並不矜持,竟微微一笑。和尚左面一個形似叫化的精瘦漢子,兩叢耳毛,刺出老長,頭上一蓬雞巢似的亂髮,披著滿身泥垢的短衫,下面一條破褲,露出半段瘦毛腿,光赤著腳,連草鞋都不穿一雙,這怪漢向和尚笑罵道:「你這酒肉和尚,依我說,你趁早還俗,趕快娶個花不溜丟的紅衣娘,免得眼熱。」說罷,大笑。怪漢對面是個買賣裝束的人,向新郎新娘拱手道,「恭喜恭喜,珠聯璧合,後福無量。」那怪漢又哈哈笑道:「余兄善頌善禱,我可斯文不來。依我說,新郎新娘今晚夠受的。聽說新娘在前廳,在雞蛋上施展輕功。
本來這手輕功,練過笆籬邊兒幼功的,不算難事。難得的隨機應變,保持了新娘的身份,這便是常人辦不到的。依我說,兩位趁此坐下來,喝一杯,休息一會兒。」楊武舉拱手笑道:「裡面女眷們席上,還得去周旋一下。三位只顧暢敘,恕小弟不能奉陪,諸位遠來不易,務必在此下榻,明天……」楊武舉話還未完,姓陳的怪漢搶著說道:「楊兄不必費心,這位狗肉和尚,已和我們兩人講好,他說在一個地方,偷偷地藏著幾壇陳酒,幾條風臘的肥狗腿,不能讓他獨享,好歹吃他個海晏河清,兩位不要管我們,快請進去罷。」新郎新娘笑著告退,轉身之間,七寶和尚忽然想起一事,立起身來,悄悄地說:「豹子崗兩個狗強盜還不死心,剛才我進城來時,在街道上,似乎瞧見這兩人的身影,被他們鑽進人縫裡溜走了,我想他們並不是路過嘉定,定然不懷好意,兩位還是當心點的好。」楊武舉恍然大悟道:
「被你一提醒,我也想起來了,白天上山親迎時,在曼陀羅軒茶廊內,我原見兩個漢子有點眼熟,定然是這兩個人了。」說完,便向三人告辭進內去了。
水榭內三位怪賀客,是江湖馳名的川南三俠,一個是葷酒不忌,專吃狗腿的僧俠七寶和尚,一個是光腳蓬頭,形似叫化,新郎稱他陳兄的瘦漢子,是丐俠鐵腳板,還有一個黑圓臉,土頭土腦,一身買賣人裝束的,是洪雅花溪人,姓余名飛,江湖上稱為賈俠,這三位不倫不類的賀客,如果雜在大廳縉紳酒席之間,大約一廳的人,都要人人注目,稱奇道怪了,所以主人特地在後花園幽靜處所,替這三位怪客另設一席,另派兩名書僮侍候。三怪客和前廳縉紳們氣味不投,也願意在水榭鬧中求靜,便於高談闊論,談笑不忌。說起這三位怪客的來歷,和主人楊武舉的交誼,各各不同。三客中的余飛,和楊武舉還是新交。對楊武舉和雪衣娘這頭親事,只知道一個大概情形。
這時新郎新娘告退進內,三人仍然就座,放懷暢飲,余飛便向七寶和尚探聽新郎新娘兩人結合的詳情。七寶和尚笑道:「他們兩位,真可以說是舉世無雙的奇緣,今天城內城外,滿街都轟動了,人人都打聽烏尤寺老方丈哪裡來的女兒,真是嘉定城千古未有的大笑話,但是人們要探聽這大笑話的內情,卻是不易,因為其中詳情,只有五六個人知道。頭一位是楊老太太。這位老太太素來內言不出,外言不入的賢母。第二位是破山老禪師,道高望重,面壁功深。次之是新郎新娘本人。他們兩位自己諱莫如深,三緘其口,剩下來的只有他這個臭要飯和我這個狗肉和尚了。余兄問得真是地方,今晚我這頓喜酒,是生平第一快事,便是我佛如來,馬上拉我上西天,羅漢證果,我也得把這份快事,向你說明了再去……」說罷。仰天大笑,聲震屋瓦,一低頭,把面前滿滿一大杯酒,長鯨吸川般,喝得點滴無存。姓陳的瘦漢笑道:「今天我看你樂大發了,別人成雙作對,要你出家人這樣興高采烈作什,我看你這狗肉和尚真箇動了凡心了。」對面姓余的不禁也狂笑起米,七寶和尚卻一本正經地,輕輕敲著桌沿,說道,「不然,不然,你們不要打岔,聽我狗肉和尚現身說法,我把其中來龍去脈,慢慢地講出來,你們聽得心裡一痛快,保管要多喝幾杯酒。」(作者開手寫了萬把字,書中主人翁和幾個主要之賓,特先一齊登場,作個提綱挈領的虛冒,讀者一定急於知道這幾個登場人物的來歷,同老和尚嫁女兒的內情,現在便借這位狗肉和尚的嘴,一一披露出來。)——
玄鶴掃描,天下一家OCR,獨家連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