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漂泊的火焰
在從三月十二日到四月十二日這一個月的時間裡,那納-薩伊布一直隱姓埋名在堂蒂村落。他想留出充分的時間讓英國政府受騙上當:要麼放棄對他的追蹤,要麼已經錯誤地追到別的地方去了。
雖然兩兄弟在白天並不出村落半步,但他們忠實的手下卻跑遍了河谷里大大小小的村莊,暗示村民們那一半是神一半是人的「可怕的穆爾提」就要再次出現了,他們用這種方法傳播著全民起義的思想。
夜幕一旦降臨,那納-薩伊布和巴勞-洛便會迫不及待地離開他們的避難所。他們從一個村莊來到另一個村莊,從一個村落走到另一個村落,憧憬著哪一天自己也能在這片被印度王公拱手讓給英國人的土地上自由來往。那納-薩伊布知道好幾個處於半獨立狀態的種族已經不堪忍受外國人的奴役,他們一定會聽從自己的指揮加入暴動的行列。但目前,他們還只限於古德瓦納的一些野蠻部落。
野蠻的比爾人,過著游牧生活的庫恩德人和古恩德人幾乎和太平洋島嶼上的野人一樣沒有受過任何文明的開化,那納認為他們隨時都可能聽從他的指揮揭竿而起。為了謹慎起見,目前他只接觸過兩三個大部落的頭領,但這足以證明以他的名義可以帶動散布在印度半島中央高原地區的好幾百萬個印度人。
當兩兄弟回到堂蒂村落後,他們對彼此的所聞、所見和所做的事總是保持著高度的默契。這時,他們的同夥也趕來聚在一起,彙報四面八方的情況,結論是暴動之心已經像一場猛烈的大風一樣吹遍了整個內比達河谷。古恩德人只等戰爭的警笛吹響,便會立刻沖往當地的英國軍營。
但時機仍未成熟。
光只有在索特普拉和溫迪亞兩座山脈之間的地區被火點燃遠遠不夠。事實上,必須讓大火繼續蔓延下去。因此還需在內比達河沿岸的那些更直接受控於英國人的地區準備充分的燃料。把博帕爾、馬爾瓦、布德爾肯德以及遼闊的希齊迪亞王國的每一個城市和小鎮都變成一點即燃的火爐。另外,那納-薩伊布還不無道理地想獨自去拜訪那些曾參加過一八五七年印度兵暴動的舊部下,這些天真的人始終對他的事業忠心耿耿,從來沒相信過他的死訊,每天都盼著能重新見到他。
在堂蒂村落呆了一個月之後,那納-薩伊布認為可以放心大膽地開始行動了。他在孟買地區重新露面的事實已經被改編得面目全非。他手下的密探始終讓他對孟買政府為俘獲自己而採取的一舉一動了如指掌。因此,他知道官方最初大肆搜捕過自己,但一無所獲。那個奧蘭加巴德的漁夫,那納以前曾關押過的囚犯已經死在他的手上,因而沒人能懷疑那個假裝的僧丐正是被懸賞捉拿的當杜-龐特大頭人。一個星期之後,各種傳聞都煙消雲散,那些貪戀兩千鎊賞金的人失去了所有的希望,那納-薩伊布的名字逐漸被大眾輿論遺忘得乾乾淨淨。
這時,大頭人可以親自出馬,重新開始策動起義,而不用擔心會被人識破真實的身份。時而,他穿一身瑣羅亞斯德教徒的服裝,時而,他又把自己扮成一個普通的當地居民,一天,他和哥哥開始遠遠地離開堂蒂村落,沿著內比達河一直北行,甚至走到溫迪亞山脈的北坡。
如果有密探願意跟蹤他的一切行跡,四月十二日這天,一定可以在印多爾找到他。
在霍加爾王國的這座首都城市,那納-薩伊布時刻保持著高度的警惕,以免暴露自己的真實身份,他來到郊區,開始和那些在罌粟田裡耕作的農民攀談起來。這些利伊拉人、梅克拉人和瓦拉亞利人熱情而勇敢,並且狂熱地迷信宗教。他們中的大部分是印度本地部隊的逃兵,換上農民的衣服後過著普通百姓的生活。
接著,那納-薩伊布就渡過了貝特瓦河,它是沿布德爾肯德西部邊界向北流的亞穆納河的一條支流。四月十九日這天,他又穿過一條栽滿了椰棗和芒果的寬闊的山谷,來到蘇阿里。
在山谷北部的薩爾達拉,有一些年代已經非常久遠的古怪建築。它們都頭蓋半球形的穹頂,就像一個個的小城堡一樣。每個城堡前還附帶著一個專供進行各種佛教儀式用的祭台,上面撐著一把石頭做的大傘。但當那納-薩伊布來到這片城堡地時,一吹口哨,從那些喪葬的建築,死人的住所,從那些空了無數個世紀的墳墓里立刻竄出來好幾百名印度逃兵。大暴動失敗后,他們便藏進這片廢墟,想以此逃過英國軍隊的血腥報復。只要聽到大頭人的聲音,他們立刻能心領神會地出現在他面前;到時候,他只要打個手勢,這些人就會勇敢地沖向侵略者的軍隊。
四月二十四日這天,那納-薩伊布又來到皮爾薩,它是馬爾瓦一個重要地區的政府所在地。在破舊不堪的老城區里,他又把上次暴動的殘存勢力召集在一起。
四月二十七日,那納-薩伊布到達與本納王國接界的賴居爾,三十日這天,他又轉移到桑高爾的老城區,烏格-羅茲將軍曾在這附近對暴動兵發動過一場血戰,之後,將軍的部隊獲取了毛德布爾山口,這把通往溫迪亞峽谷的鑰匙。
在那裡,那納與由卡拉加尼陪同的巴勞碰頭之後,兩人立刻去會見幾位他們認為絕對可靠的大部落首領,雙方進行了秘密會談,討論這次全面暴動的開場白並做了具體的部署。那納-薩伊布和巴勞-洛將在南面發動起義,與此同時,他們的同盟在溫迪亞山脈的北坡遙相呼應。
在回內比達河谷之前,他倆還想去一趟本納王國。沿著凱恩河,兄弟倆穿過了一片又一片的柚木林和竹林,這兩種高大的樹木在印度的數量之多,似乎要把整個國家都吞沒了。本納王國的土地富含金剛石礦,有大量為王公開採礦石的工人,他們的生活極其悲慘。在這些人當中不乏那納的忠實信徒。盧斯萊先生在他的著作中曾談到過這位王公,「他非常清楚英國的統治對布德爾肯德意味著什麼,因此他寧願當一個富有的大土地佔有者,也不願去做一位徒有虛名的小國國君。」他確實是一位富有的大地主!本納王國北部那片長達三十公里金剛石礦地全部屬於他個人所有,同時,他還雇傭了大量的印度人為自己開礦,他的金剛石在見納勒斯和安拉阿巴德市場上的同類產品中成色最好,售價也最高。但那些極其辛苦的礦工們卻過著非常不幸的生活。只要礦石的產量下降,王公就會毫不留情地拿他們開刀。因此,從他們中間,那納-薩伊布應該不難找出好幾千個隨時可以為擺脫英國人的統治而不惜丟掉性命的志願者,他確實如願以償。
一切都安排妥當之後,兄弟倆才重新走進內比達河谷,打算返回堂蒂村落。但想到將在南部地區與北面配合同時發動起義,他們又打算在博帕爾停下來去看看那裡的情況如何。這個重要的穆斯林城市一直是印度的伊斯蘭教中心,該城的貝戈姆在大暴動期間,曾效忠於英國人。
五月二十四日,那納-薩伊布和巴勞-洛帶著十幾個古恩德人來到了博帕爾,這天是當地慶祝穆斯林新年的最後一天節日。兄弟倆都裝扮成陰沉可怖的僧丐,身上掛著圓刃的長刀,還不時地用刀拍打自己,但這既不會很疼也沒什麼危險。
有了這身打扮沒人還能識破他們的真實身份,兄弟倆跟隨著儀式隊伍從一條街走到另一條街,隊伍中間夾雜有許多大象,它們的背上都馱著一座二十尺高的小塔廟,他們從大象身邊穿來穿去,一會兒混入身穿華麗的綉金長袍頭戴直筒無邊帽的穆斯林的行列,一會兒又鑽進樂師、士兵、舞女和喬裝改扮成女人模樣的年輕人的隊伍——這群怪裡怪氣的人給宗教儀式帶來一種狂歡節的氣氛。在這些裝扮各異的印度人中不乏有許多那納的忠實信徒,他倆一邊若無其事地在人群中穿梭,一邊卻在迅速地傳遞著一八五七年的印度暴動兵們熟知的暗號。
這天晚上,所有的人都來到位於城市東郊的一個湖畔。
伴隨著震耳欲聾的叫喊,火槍發出的爆炸聲和劈里啪啦的鞭炮,在成千上萬個火把的照耀下,這些狂熱的印度人把大象背上的小塔廟全都扔進了湖裡。慶祝新年的節日由此宣告結束。
這時,那納-薩伊布突然感到有一隻手搭在自己的肩膀上。他猛轉過身,發現一個孟加拉人正站在面前。
那納-薩伊布認出此人是自己在勒克瑙的一位老同夥。於是用目光詢問著這個孟加拉人。
後者說話的聲音低得幾乎聽不見,那納-薩伊布卻不動聲色地聽得一清二楚。
「莫羅上校已經離開了加爾各答。」
「現在他在哪兒?」
「他昨天在貝納勒斯。」
「他要去哪兒?」
「去尼泊爾邊境。」
「去幹什麼?」
「去那裡住幾個月。」
「然後呢?……」
「回孟買。」
這時傳來一聲口哨。一個印度人穿過人群來到那納-薩伊布身旁。
原來是卡拉加尼。
「立刻出發,」大頭人對他說道,「去找已經來到北方的莫羅,緊緊跟著他。必須不借任何代價堅決完成這項任務。在他越過溫迪亞山脈進入內比達河谷之前,不要離開他半步。到那時,切記要來通知我。」
卡拉加尼只點了下頭作為回答,便消失在人群中。大頭人的一個小手勢對他來說都是一道命令。十分鐘后,他已經離開了博帕爾。
這時,巴勞-洛也來到他身邊。
「我們該走了,」巴勞對那納說。
「是,」那納回答,「我們必須在天亮以前趕回堂蒂村落。」
「上路吧。」
兄弟倆帶著他們的古恩德人沿著湖的北岸一直走到一個偏僻的農莊。馬匹正在那裡等著他倆和小分隊。這些用大量辛香飼料餵養的快馬一夜能跑五十英里的路程。八點時,他們已經飛奔在從博帕爾通往溫迪亞山脈的途中。
大頭人之所以想在天亮之前趕回堂蒂村莊,純粹是為了謹慎起見。確實,最好不要讓任何人知道他已經回到了河谷地區。
所以這支小分隊一直以最快的速度馬不停蹄地往回趕。
並駕齊驅的那納-薩伊布和巴勞-洛相互保持著沉默,但腦袋裡卻裝著同一門心思。這次從溫迪亞山脈的那一邊,他們帶回來的不再僅僅是希望,而是確信,確信會有無數的印度人加入他們的行列。整個印度中央高原都在他們的掌握之中。縱然英國的兵力在這片遼闊的土地上分佈再廣,也無力抗擊暴動兵如野火燎原般的初期進攻。他們的殫精竭慮必將使暴動迅速擴展開來,不久,沿海一帶的印度人就會瘋狂地築起一道攻不可破的防線,使皇家軍隊潰不成軍。
同時,那納-薩伊布還想著命運居然如此巧妙地把莫羅又交到他手裡。上校終於離開了讓他無處下手的加爾各答。從今以後,他的一舉一動都將在大頭人的密切注視之下。他決不會想到那個叫卡拉加尼的人會把自己引入溫迪亞山這片荒野之中,在那裡,將不會再有人幫他逃過那納-薩伊布的酷刑,大頭人對他早已恨之入骨。
巴勞-洛對那個孟加拉人與那納之間的談話一無所知。直到在臨近堂蒂的一個地方,趁馬匹停下來喘氣的機會,那納-薩伊布才低聲地告訴他:
「莫羅已經離開了加爾各答,他要去孟買。」
「去孟買的路,」巴勞-洛大聲叫道,「將一直延伸到印度洋岸!」
「去孟買的路,這次,」那納-薩伊布回答,「將終止在溫迪亞山!」
這句話把一切都言盡了。
馬隊重新上路,稍後便衝進了內比達河谷邊緣的大片樹林里。
這時已是凌晨五點。天色漸漸發白。那納-薩伊布和巴勞-洛帶著他們的人馬來到了水流急湍的納祖爾河邊,逆流而上就可到達村落。馬匹則停在這個地方,交給兩個古恩德人看管,它們將被帶到就近的一個村子里。
其餘的人跟在兄弟倆後面,在急流中搖搖晃晃地往上爬。
四周靜悄悄的,夜晚的寧靜還沒有被清晨的聲響打破。
突然,寂靜中傳來一聲槍響,緊接著又是幾聲。同時,聽到有人在大喊:
「哇!好極了!前進!」
一個軍官帶著五十來名皇家軍隊的士兵出現在堂蒂村落的山坡上。
「開槍!不能跑掉一個!」他又大聲喊道。
一排子彈幾乎直頂著古恩德人射過來,那納-薩伊布和他哥哥就在其中。
五六個印度人應聲倒下,其餘的人則重新跳回納祖河的急流往下逃,很快便消失在森林邊緣的樹叢里。
「那納-薩伊布!那納-薩伊布!」英國人大叫著也追進了急流。
這時,一個被子彈擊中要害的人掙扎著站起來,伸手指向英國士兵:
「打死侵略者!」他用可怕的聲音大喊了一聲后,又重新倒在地上,一動不動了。
那名軍官走近屍體,問道:
「他是那納-薩伊布嗎?」
「是他,」隊伍中的兩名士兵回答,他倆曾在坎普爾的駐軍里呆過,因此對大頭人的模樣十分清楚。
「現在,去追其餘的人!」軍官大聲命令。
士兵們於是紛紛衝進那片森林去追趕逃走的古恩德人。
部隊剛剛消失在樹叢里,這時,從堂蒂村落的那個山頭上突然閃出來一個人影。
原來是「漂泊的火焰」,她纏著一條長長的褐色布帶,腰間系著根繩子。
前一天晚上,這個瘋女人無意之中充當了這支英軍小分隊的嚮導。這天,她回到河谷后,憑著一股直覺,她又不知不覺地去了堂蒂村落。但這次,這個得到大家公認的啞巴居然說出了一個人的名字,他不是別人,正是坎普爾罪大惡極的劊子手!
「那納-薩伊布!那納-薩伊布!」她的嘴裡不停地念叨著這個名字,似乎憑著一種不可解釋的預感,大頭人的形象重新浮現在她的腦海里。
軍官聽到這個名字時不禁被嚇了一跳。他帶著小分隊緊緊地跟著那個瘋女人一直來到堂蒂村落。但她一路上似乎根本就沒有看見他,也沒有看見他的士兵。難道被懸賞捉拿的大頭人就藏在這裡嗎?軍官作了一番必要的部署之後就率軍把守在納祖爾急流邊,一直等到天亮。當那納-薩伊布和他的古恩德人出現在那裡時,等待他們的是一陣掃射,好幾個人倒在了地上,其中就有原印度兵暴動的大頭子。
當天,孟買總督就收到了一封關於這場激戰的電報。這則具有轟動性的消息立刻傳遍了整座印度半島,被各大報紙競相刊印出來。因此,莫羅上校也在五月二十六日這天從安拉阿巴德的《新聞報》上得知了這件事。
看來,那納-薩伊布的死不值得人們再去懷疑了。他的身份已經得到了驗證,報刊上的文章說得很有道理:「印度王國再也不用擔心這位殘忍的大頭人還會繼續造禍於民了,他的罪孽行徑已經得到了血的報應。」
那個瘋女人離開堂蒂村落之後,又沿著納祖爾的急流往下走。她那雙驚恐的眼睛,似乎是一團無聲的火焰,猛地就會把她整個人都點燃。嘴裡仍在機械地念著大頭人的名字。
她終於來到躺著那幾具死屍的地方。走到那個被兩名勒克瑙士兵辨認過的屍體前,她停了下來。死人那張憤怒的臉好像仍在威脅著什麼。這個一生只為報仇的人死後似乎依然有滿腔的仇恨。
瘋女人屈下膝來,把兩手放在那具彈痕累累的屍體上,任鮮血浸濕了纏腰布帶的褶紋。她久久地注視著他,而後站起身來,搖著頭慢慢地走回納祖爾的急流中。
但這時,「漂泊的火焰」又重新恢復了她慣有的冷漠,而且再也不念叨那納-薩伊布這個可憎的名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