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者之師

王者之師

故用兵之具,盡在於人事也。善為國者,取於人事。故必使遂其六畜,辟其田野,安其處所。丈夫治田有畝數,婦人織有尺度,是富國強兵之道也。

——呂尚《六韜》

4000多年前,文明的曙光開始照耀中國大地。在黃河流域的原始部落中,中華民族第一個國家夏誕生了。500多年後,商取代了夏。公元前11世紀,周王朝又征服了天下。為了統治廣袤的國土,周人實行分封制,把貴族和宗親分封到各地建立諸侯國,以屏蔽周王室。這樣一代代分封下去,周天子腳下就出現了眾多的國中之國。從此,這些屬國之間就開始了長達500多年的戰爭。

直到公元前230年,一支來自西北方的軍隊開始橫掃天下。在10年的時間裡,他們吞併了視野所及的所有的國家和部落。就是這支軍隊,最終結束了500多年的戰亂,在中國第一次創建了一個大一統的國家:秦帝國。

這是一支創造了歷史的軍隊。然而,多年以來,人們對它的了解並不多,它真實的形象一直模糊不清。秦軍強大的根源在哪裡?它靠什麼建立了空前的豐功偉業?

——中國始皇帝的軍隊

秦軍,這支曾經最強大的軍隊,包藏著太多令人費解的謎團,千百年來,它只是在人們的想像中存在。直到有一天,幾個陝西農民的意外發現震驚了整個世界!

1974年,乾旱襲擊了陝西省臨潼縣的西揚村。焦慮的村民希望地下水能夠拯救他們枯萎的莊稼。幾個村民將打井的地點選在一片石榴樹林里。3月份的一個黃昏,井水並沒有看到,從地下五六米深的地方卻挖出了一個真人一樣的陶土人頭。發現陶俑的消息很快就傳開了,考古工作者取代了當地的農民,就在這個打井的地方,專業的發掘開始了。

隨考古隊第一批來到這裡的袁仲一說:「我們來的時候,領導曾跟我們說,你們到那兒挖去,大概一個禮拜到十天左右就把它挖完了。」

小小的井口被挖成了巨大的土坑,但是,真人一般的陶俑仍舊不斷地在土層中出現。在現場的考古學家們斷定,這是一個古代的陪葬坑,可是當時有誰能知道,他們幾十天的挖掘,僅僅是冰山的一角。

如果是個陪葬坑,它就該有一定的範圍,於是考古學家們就找它的邊。但是,一連幾天就是找不到。這令考古學家們很奇怪:陪葬坑怎麼會有沒邊的呢?

最終的探測結果表明,這是一個空前巨大的陪葬坑,它完全超出了人們的想像:東西長達200餘米,南北寬超過了60米。由幾個打井的農民開始,20世紀最壯觀的考古發現就此拉開了序幕。

考古學家們發現,這是一個大型的兵馬俑坑,面積達到1.4萬多平方米,像這樣大的陪葬坑,在中國從來沒有發現過,在世界上也沒有發現過這麼大的陪葬坑。

陪葬坑中一些武士模樣的雕塑當初都是站立的姿勢。1974年,展現在考古人員面前的,是一具具倒塌的身體,殘破的頭顱,斷裂的手臂,在這個巨大的俑坑中到處都是。很明顯,它們曾經遭受過嚴重的破壞。

根據已經出土的密度推算,在這個兵馬俑坑,大約有陶俑陶馬6000件,形象逼真,栩栩如生。

殘破的兵馬俑開始接受精心的修補,它們當初的面貌開始恢復。一個、兩個、三個,一個個陶俑重新站了起來。他們的大小和真人一模一樣,清一色都是戰士的裝束,身著鎧甲和戰袍,像軍隊一般,排列得整整齊齊,肅立在一道道隔牆之間。

陪葬坑中還挺立著幾百匹戰馬,它們昂首嘶鳴的狀態很容易使人聯想到雷霆萬鈞的戰場。在戰馬的身邊,古代戰車的痕迹清晰可辨,木製的戰車完全朽爛了,車體的輪廓卻保留了下來。

幾十輛戰車,幾百匹戰馬,幾千名戰士,在20世紀70年代,排列在考古專家面前的儼然是一個完整的地下軍團!

關於這個俑坑的存在,史書上沒有任何記載,也沒有任何傳說透露過一絲線索。他們是誰的軍隊?這個陪葬坑的主人又是誰呢?關中平原是秦漢至唐代的帝王谷,在俑坑西邊的地平線上,可以看到一個巨大的土堆,那是秦帝國的締造者秦始皇的陵墓。

俑坑距秦始皇陵1.5公里,雖然比較遠,但周圍再沒有其它的墓葬,於是專家們初步判斷,它是秦始皇陵的一個陪葬坑。

這樣壯觀的陪葬坑似乎也只能是氣度非凡的始皇帝的作品。對於考古學家而言,推斷最終是否成立還需要更為直接的證據。挖掘在進行,考古人員從泥土中又發現了大量的青銅兵器。仔細清理以後,兵器表面上顯露出一些文字。

在一隻鈹上刻的文字,與今天的漢字非常相似,念作「寺工」。史書記載,寺工正是秦始皇設立的主管兵器生產的國家機構。在一隻戈上,專家們找到了更加確鑿的證據,戈上右邊的文字是:「五年相邦呂不韋造」。呂不韋是秦始皇的丞相,他的職責之一就是負責秦國的兵器生產。

兵器上面的文字,有秦始皇的紀年。秦始皇四年,五年,七年,還有十六年,十七年,十八年,十九年,這些都是秦始皇的紀年。

毫無疑問,這些兵器都是在秦始皇時期鑄造,在秦始皇死後作為陪葬品被埋入了地下。站在這些大若真人的陶俑面前,我們似乎看到了那支被歷史的迷霧籠罩、消失了2000多年的無敵軍隊。突然間,司馬遷筆下模糊的秦軍形象,一下子就變得具體、清晰起來,那分明就是馳騁疆場的步兵、騎兵、車兵、弩兵……

1975年,整個世界都把目光集中在秦始皇兵馬俑身上。許多媒體都把發現兵馬俑的消息登在頭版。各國元首和政要紛紛來到陝西,為的是能夠親眼目睹古代中國軍隊的面目。無一例外,他們每個人的內心都受到了強烈的震撼。

越過太平洋,秦俑登上了美國《國家地理》雜誌的封面。《國家地理》使用了這樣的標題:《中國第一個皇帝的軍隊:不可思議的大發現》。但是,對於秦軍的認識,美國人的注意力又一次集中在殘暴和野蠻上面。

真相需要真正的學者用科學的態度一點一點去揭示。兵馬俑的出現徹底改變了像袁仲一這樣一批考古學家的生活。發現的驚喜和激動很快就過去了。考古學家們開始嘗試用科學的方法去解開這些活生生的雕塑帶來的一個接一個的謎團。

這些兵馬俑戰士不但一人一個模樣,他們的裝束也明顯不同。有的士兵戴著小帽,有的士兵卻僅僅梳著髮髻,這種差異意味著什麼呢?一些戴著板狀帽子的似乎是軍官,可他們究竟屬於哪個級別?難道2000年前的秦軍就已經有了嚴格的軍銜制度嗎?

觀察整個俑坑,6000名將士井然有序。他們的排列方法是隨意而為還是有什麼含義?這些陶土戰士能否揭示古代中國謎一樣的陣法和戰法?一連串的問題都沒有答案。

繼第一個俑坑之後,考古人員又發現了一個巨大的陪葬坑,它至今仍然覆蓋著厚厚的黃土。研究人員製作了由上千張照片拼湊而成的俯視圖,通過電腦模擬,可以看到地下的壯觀景象。

坑的東北角是弩兵。弩是古代戰場上最為精準的武器。長平之戰,趙軍統帥就是被秦弩兵所殺。秦弩兵的威力能從這兒得到揭示嗎?

坑的南邊是一支獨立的戰車部隊,這是一個從不為人所知的兵種,長平戰場上秦軍神秘的輕兵會不會就是這些車兵呢?

緊接著車兵的是騎兵,他們四騎一組,井然有序。這就是司馬遷筆下截斷趙軍糧道的秦騎兵嗎?

這些戰士的動作表明,他們曾緊握著各自的兵器。由於年代久遠,兵器的木製部分已經腐爛,金屬部分卻完好地保存到了今天。兵馬俑坑總共出土了4萬多件兵器,但這些兵器基本上都是青銅鑄造。這個現象令考古學家大惑不解。

根據書上記載及一些考古資料來看,戰國晚期的時候,鐵兵器已經出現了,但兵馬俑坑發現的卻都是青銅兵器。有些歷史學家據此提出了一種觀點,認為秦軍裝備的是落後的兵器。

根據常識,鐵兵器的殺傷力要遠遠大於青銅兵器。裝備著落後的青銅兵器的秦軍怎麼可能戰無不勝呢?

在人類歷史上,落後文明徵服先進文明並不罕見。秦軍,這支創造了歷史的軍隊,難道真的是裝備落後,僅僅靠殘暴和野蠻統一了中國嗎?真相將隨著兵馬俑的發現得到一步一步的揭示。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帝國軍團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當代現代 帝國軍團
上一章下一章

王者之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