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節
紐蘭-阿切爾坐在東39街他的圖書室的寫字檯前。
他剛剛參加了為大都會博物館新展室落成典禮舉辦的官方大型招待會回來。那些寬敞的大展室里堆滿歷代收藏品,一大群時髦人物川流於一系列科學分類的寶藏中間——這一景觀猛然撳動了一個已經生鏽的記憶的彈簧。
「哎,這兒過去是一間塞茲諾拉的老展廳啊,」他聽見有人說道。頃刻之間,他周圍的一切都隱而不見了,剩下他一個人坐在靠暖氣管的硬皮沙發椅上。同時,一個穿海豹皮長大衣的苗條身影沿著老博物館簡陋的狹長通道消逝在遠處。
這一幻像引出了一大堆另外的聯想。他坐在那兒以新的眼光看著這間圖書室。30多年來,這裡一直是他獨自沉思及全家人閑聊的場所。
他一生大部分真實的事情都發生在這間屋子裡。在這兒,大約26年前,他妻子向他透露了她要生孩子的消息,她紅著臉,躲躲閃閃的樣子會引得新一代年輕女子發笑。在這兒,他們的長子達拉斯因孱弱不能在隆冬季節帶去教堂,由他們的朋友、紐約市主教施了洗禮儀式;那位高尚無比、獨一無二的主教成為他主管的教區多年的驕傲與光彩。在這兒,達拉斯第一次學步,口中喊著「爹的」瞞哪走了起來,而梅與保姆則躲在門后開懷大笑。在這兒,他們的次女瑪麗(她特別像她的媽媽)宣布了與里吉-奇弗斯那群兒子中最遲鈍卻最可靠的一位訂婚。也是在這兒,阿切爾隔著婚紗吻了女兒,然後和她一起下樓坐汽車去了格雷斯教堂——在一個萬事都從根本上發生了動搖的世界上,只有「格雷斯教堂的婚禮」還依然如故。
就是在這間圖書室里,他和梅經常討論子女們的前途問題:達拉斯與弟弟貝爾的學業,瑪麗對「成就」不可救藥的漠然及對運動與慈善事業的一往情深。對「藝術」的籠統愛好最終使好動、好奇的達拉斯進了一家新興的紐約建築事務所。
如今的年輕人正在擺脫法律業與商務的束縛,開始致力於各種各樣的新事物。如果他們不熱衷國家政務或市政改革,那麼,他們很可能沉迷於中美洲的考古學、建築或園林工程,或者對獨立戰爭之前的本國建築物發生強烈的學術興趣,研究並改造喬治王朝時期的建築風格,並且反對無意義地使用「殖民時期」這個詞。除了郊區那些做食品雜貨生意的百萬富翁,如今已沒有人擁有「殖民時期」的住宅了。
然而最重要的——阿切爾有時把它說成是最重要的——是在這間圖書室里,紐約州州長有一天晚上從奧爾巴尼過來進餐並過夜的時候,咬著他的眼鏡、握緊拳頭敲著桌子,對著主人說:「去他的職業政治家吧!阿切爾,你才是國家需要的那種人。要想把馬廄清理乾淨,像你這樣的人必須伸出手來幫忙打掃。」
「像你這樣的人——」阿切爾對這一措辭曾經何等得意!他曾經何等熱情地奮起響應召喚!那簡直如同內德-溫塞特讓他挽起袖子下泥沼的呼籲,不過這是由一位先做出榜樣的人提出的,而且響應他的號召具有不可抗拒的魅力。
回首往事,阿切爾不敢肯定自己這樣的人就是國家需要的人才,至少在西奧多-羅斯福所指示的積極盡職方面他算不上。他這樣想實際上不無道理,因為他在州議會任職一年後沒有被連選,謝天謝地又跌落下來,做一份如果說有用卻沒有名的市政工作,後來又一次降格,只偶爾為一份以驅散瀰漫全國的冷漠情緒為宗旨的改革周刊寫寫文章。往事沒有多少值得回顧的東西,不過當他想到他那一代與他同類的年輕人的追求時——賺錢、娛樂及社交界的俗套使他們視野狹窄——他覺得他對新秩序的些微貢獻也還是有價值的,就像一塊磚對於一堵牆的作用那樣。他在公共生活中成就甚微,按性情他永遠屬於一名沉思者與淺嘗者,然而他曾經沉思過重大的事情,值得高興的重大事情,並且因為曾擁有一位大人物的友誼而引為自豪和力量源泉。
總之,他一直是個人們開始稱之為「好公民」的人。在紐約,在過去的許多年間,每一項新的運動,不論是慈善性質的還是市政或藝術方面的,都曾考慮過他的意見,需要過他的名字。在開辦第一所殘疾兒童學校的時候,在改建藝術博物館、建立格羅里埃①俱樂部。創辦新圖書館、組織室內音樂學會的時候——遇到難題,人們便說:「去問阿切爾。」他的歲月過得很充實,而且很體面。他以為這應是一個人的全部追求。
①CrolierdeServieres——16世紀法國藏書家,世界最早的出版商之一。
他知道他失落了一件東西:生命的花朵。不過現在他認為那是非常難以企及的事,為此而牢騷滿腹不啻因為抽彩抓不到頭獎而苦惱。彩票千千萬萬,頭獎卻只有一個,機緣分明一直與他作對。當他想到埃倫-奧蘭斯卡的時候心情是平靜的、超脫的,就像人們想到書中或電影里愛慕的人物那樣。他所失落的一切都會聚在她的幻影里,這幻影儘管依稀縹緲,卻阻止他去想念別的女人。他屬於人們所說的忠誠丈夫,當梅突然病故時——她被傳染性肺炎奪去了生命,生病期間正哺養著他們最小的孩子——他衷心地哀悼了她。他們多年的共同生活向他證明,只要婚姻能維持雙方責任的尊嚴,即使它是一種枯燥的責任,也無關緊要。失去了責任的尊嚴,婚姻就僅僅是一場醜惡慾望的鬥爭。回首往事,他尊重自己的過去,同時也為之痛心。說到底,舊的生活方式也有它好的一面。
他環視這間屋子——它已被達拉斯重新裝修過,換上了英國的樓板、切賓代爾式的擺設櫃,幾枚精選的藍白色小裝飾,光線舒適的電燈——目光又回到那張他一直不願捨棄的舊東湖書桌上,回到他得到的梅的第一張照片上——它依然佔據著墨水台旁邊的位置。
她站在那兒,高高的個子,豐滿的胸部,苗條的身材,穿一身漿過的棉布服裝,戴一頂帽邊下垂的寬邊草帽,就像他在教區花園桔樹底下見到她時那樣。後來,她就一直保持著他那天見到她的那副樣子,沒有長進,也沒有退步。她慷慨大度,忠心耿耿,不知疲倦;但卻特別缺乏想像力,特別難有長進,以致她青年時代的那個世界分崩離析又進行了重塑,她都沒有覺察。這種視而不見的狀態顯然會使她的見解一成不變。由於她不能認清時代的變化,結果孩子們也跟阿切爾一樣向她隱瞞自己的觀點。這事從一開始就存在一種共同的借口,一種家人間並無惡意的虛偽,不知不覺地把父親與孩子們聯合了起來。她去世時依然認為人世間是個好地方,到處是像她自己家那樣可愛和睦的家庭。她順從地離開了人間,確信不管發生什麼事,阿切爾都會向達拉斯灌輸塑造他父母生命的那些準則與成見,而達拉斯(等阿切爾隨她而去)也會將這一神聖的信賴轉達給小比爾。至於瑪麗,她對她就像對自己那樣有把握。於是,在死亡的邊緣保住了小比爾之後,她便精殫力竭地撒手而去,心滿意足地到聖馬克墓地阿切爾家的墓穴中歸位。而阿切爾太太早已安然躺在那兒,避開了她兒媳甚至都沒察覺到的可怕的「潮流」。
在梅的照片對面,還立著她女兒的一張。瑪麗-奇弗斯跟母親一樣高,一樣漂亮,不過她腰身粗壯,胸部扁平,略顯疲態,符合已經變化了的時尚的要求。假如她的腰只有20英寸,能用梅-阿切爾那根天藍色腰帶束腰,瑪麗-奇弗斯非凡的運動才能就無從發揮了。母女間的這一差別頗具象徵意義,母親的一生猶如她的形體那樣受到了嚴緊的束縛。瑪麗一樣地傳統,也並不比母親聰明,然而她的生活卻更為開闊,觀念更加寬容。看來,新秩序也有它好的一面。
電話鈴嘀嘀地響了,阿切爾從兩張照片上移開目光,轉過身摘下旁邊的話機。他們離開那些日子多麼遙遠了——那時候,穿銅紐扣衣服的信差的兩條腿是快速通訊的惟一工具。
「芝加哥有人要和你通話。」
啊——一定是達拉斯來的長途,他被公司派往芝加哥,去談判他們為一位有見地的年輕富翁修建湖畔宅邸的計劃。公司經常派達拉斯執行這類任務。
「喂,爸——是的,我是達拉斯,我說——星期三航行一趟你覺得怎樣?去茅利塔尼亞,對,就是下周三。我們的顧客想讓我先看幾個義大利花園再做決定。要我趕緊乘下一班船過去,我必須在6月1日回來——」他的話音突然變成得意的笑聲——「所以我們必須抓緊,我說爸,我需要你的幫助,你來吧。」
達拉斯好像就在屋子裡講話,他的聲音那樣近,那樣真切,彷彿他就懶洋洋地倚在爐邊他最喜愛的那張扶手椅里。若不是長途電話已經變得跟電燈和5天橫渡大西洋一樣司空見慣,這件事准得讓阿切爾驚得非同小可。不過這笑聲還是讓他嚇了一跳,他依然感到非常奇妙:隔著這麼遙遠的疆域——森林、江河、山脈、草原、喧囂的城市與數百萬忙碌的局外人——達拉斯的笑聲竟能向他表示:「當然了,不管發生什麼事,我必須在1號回來。因為我和范妮-博福特要在5號結婚。」
耳機里又響起兒子的聲音:「考慮考慮?不行,先生。一分鐘也不行,你現在就得答應。為什麼不?我想問一問。假如你能提出一條理由——不行,這我知道。那就一言為定?因為我料想你明天第一件事就是去摁丘納德辦公室的門鈴。還有,你最好訂一張到馬賽的往返船票。我說爸,這將是我們最後一次一起旅行了——以這種方式。啊——太好了!我早知道你會的。」
芝加哥那邊掛斷了,阿切爾站起來,開始在屋裡來回踱步。
這將是他們最後一次以這種方式一起旅行了:孩子說得對。達拉斯婚後他們還會有另外「很多次」一起旅行,父親對此深信不疑,因為他們倆天生地誌同道合,而范妮-博福特,不論人們對她有何看法,似乎不可能會幹涉父子間的親密關係。相反,根據他對她的觀察,他倒認為她會很自然地被吸引到這種關係中來。然而變化終歸是變化,差別依然是差別。儘管他對未來的兒媳頗有好感,但單獨跟兒子一起的最後機會對他也很有誘惑力。
除了他已失去旅行的習慣這一深層原因之外,他沒有任何理由不抓住這次機會。梅一直不愛活動,除非有正當的理由,譬如帶孩子們到海邊或山裡去,否則她想不出還有別的原因要離開39街的家,或者離開紐波特韋蘭家他們那舒適的住處。達拉斯取得學位之後,她認為出去旅遊6個月是她應盡的職責。全家人到英國。瑞典和義大利作了一次老式的旅行。因為時間有限(誰也不知為什麼),他們只得略去了法國,阿切爾還記得,在要求達拉斯考慮布朗峰而不去蘭斯與沙特爾時兒子那副激怒的樣子。但瑪麗和比爾想要爬山,而且在遊覽英國那些大教堂的路上,他倆早就跟在達拉斯後面打呵欠了。梅對孩子們一貫持公平態度,堅決維持他們運動愛好與藝術愛好之間的平衡。她確實曾提議,讓丈夫去巴黎呆上兩周,等他們「進行」完瑞士,再到義大利湖畔與他們匯合。但阿切爾拒絕了,「我們要始終在一起,」他說。見他為達拉斯樹立了榜樣,梅臉上露出了喜色。
她去世快兩年了,自那以後,他沒有理由繼續恪守原有的常規了。孩子們曾勸他去旅遊,瑪麗-奇弗斯堅信,到國外去「看看畫展」,肯定對他大有益處。那種治療方法的神秘性使她愈發相信其功效。然而,阿切爾發覺自已被習慣、回憶以及對新事物的驚懼緊緊束縛住了。
此刻,在他回首往事的時候,他看清了自己是多麼墨守成規。盡義務最不幸的後果,是使人變得對其他事情明顯不適應了。至少這是他那一代男人所持的觀點。對與錯、誠實與虛偽、高尚與卑鄙,這些界限太分明了,對預料之外的情況不留半點餘地。容易受環境壓抑的想像力,有時候會突然超越平日的水平,去審視命運漫長曲折的行程。阿切爾呆坐在那兒,感慨著……
他成長於其中的那個小小天地——是它的準則壓制並束縛了他——現在還剩下了什麼呢?他記起淺薄的勞倫斯-萊弗茨就在這屋子裡說過的一句嘲諷的預言:「假如世態照這種速度發展,我們的下一代就會與博福特家的雜種結親。」
這正是阿切爾的長子——他一生的驕傲——準備要做的事,而且沒有人感到奇怪,沒有人有所非難。就連孩子的姑媽詹尼——她看起來還跟她成了大齡青年的時候一模一樣——也從粉紅的棉絮中取出她母親的綠寶石與小粒珍珠,用她那雙顫抖的手捧著送給了未來的新娘。而范妮-博福特非但沒有因為沒有收到巴黎珠寶商定做的手飾而露出失望的表情,反而大聲稱讚其老樣式的精美,並說等她戴上之後,會覺得自己像一幅伊薩貝的小畫像。
范妮-博福特雙親去世以後,於18歲那年在紐約社交界露面,她像30年前奧蘭斯卡夫人那樣贏得了它的愛。上流社會非但沒有不信任她或懼怕她,反而高高興興接納了她。她漂亮、有趣,並且多才多藝:誰還再需要什麼呢?沒有人那樣心胸狹窄,再去翻她父親的歷史和她出身的老賬。那些事已經被淡忘了,只有上年紀的人還依稀記得紐約生意場上博福特破產的事件;或者記得他在妻子死後悄悄娶了那位名聲不好的范妮-琳,帶著他的新婚妻子和一個繼承了她的美貌的小女孩離開了這個國家。後來人們聽說他到了君士坦丁堡,再後來又去了俄國。十幾年以後,美國的旅行者在布宜諾斯艾利斯受到了他慷慨熱情的款待,他在那兒代理一家保險機構。他和妻子在鼎盛時期在那兒離開了人世。有一天他們的孤女來到了紐約,她受梅-阿切爾的弟媳傑克-韋蘭太太的照管,後者的丈夫被指定為姑娘的監護人。這一事實差不多使她與紐蘭-阿切爾的孩子們成了表姊妹的關係,所以在宣布達拉斯的訂婚消息時沒有人感到意外。
這事最清楚地說明了世事變化之大。如今人們太忙碌了——忙於改革與「運動」,忙於時新風尚、偶像崇拜與輕浮淺薄——無法再去對四鄰八舍的事過分操心。在一個所有的社會微粒都在同一平面上旋轉的大萬花筒里,某某人過去的歷史又算得了什麼呢?
紐蘭-阿切爾從旅館窗口望著巴黎街頭壯觀的歡樂景象,他感到自己的心躁動著青春的熱情與困惑。
他那日益寬鬆的夾克衫下面那顆心,許久許久沒有這樣衝動與亢奮過了。因而,隨後他覺得胸部有一陣空虛感,太陽穴有些發熱。他疑惑地想,當他兒子見到范妮-博福特小姐時,他的心是否也會這樣——接著又斷定他不會。「他的心跳無疑也會加快,但節奏卻不相同,」他沉思道,並回憶起那位年輕人宣布他訂婚時泰然自若、相信家人當然會同意的樣子。
「其區別在於,這些年輕人認為他們理所當然會得到他們想要的東西,而我們那時幾乎總認為得不到才合乎情理。我只是不知道——事前就非常有把握的事,究竟會不會讓你的心狂跳呢?」
這是他們到達巴黎的第二天。春天的陽光從敞開的窗口照射進來,沐浴著阿切爾,下面是銀光閃閃的翁多姆廣場。當他同意隨達拉斯到國外旅行之後,他要求的一個條件——幾乎是惟一的條件——是,到了巴黎,不能強迫他到新式的「大廈」去。
「啊,好吧——當然可以,」達拉斯溫順地同意說。「我會帶你到一個老式的快活去處——比如布里斯托爾——」聽他說起那個有百年歷史的帝王下榻處,就像談論一家老式旅館一樣,做父親的不由得目瞪口呆。人們現在只是因為它的古雅過時與殘留的地方色彩而光顧它。
在最初那幾年焦躁不安的日子裡,阿切爾曾三番五次地構想他重返巴黎時的情景;後來,對人的憧憬淡漠了,他只想去看一看作為奧蘭斯卡夫人生活背景的那個城市。夜間他獨自坐在圖書室里,等全家人都睡下以後,便把它初綻的明媚春光召喚到眼前:大街上的七葉樹,公園裡的鮮花與雕像,花車上傳來的陣陣丁香花的香氣,大橋下面的滾滾波濤,還有讓人熱血沸騰的藝術、研究及娛樂生活。如今,這壯觀的景象已擺在他面前了,當他放眼觀看它的時候,卻感到自己畏縮了、過時了,不能適應了。與他曾經夢想過的那種意志堅強的堂堂男兒相比,他變得渺小可悲……
達拉斯的手親切地落到他的肩上。「嘿,爸爸,真是太美了,對嗎?」他們站了一會兒,默默地望著窗外,接著年輕人又說:「哎——對了,告訴你個口信:奧蘭斯卡伯爵夫人5點半鐘等我們前往。」
他說得很輕鬆,那漫不經心的樣子就像傳達一個很隨便的消息,比如明晚他們動身去佛羅倫斯乘車的鐘點。阿切爾看了看他,覺得在那雙青春快活的眼睛里,發現了他曾外婆明戈特那種用心不良的神色。
「噢,我沒告訴你嗎,」達拉斯接下去說,「范妮讓我到巴黎后保證做三件事:買德彪西①歌曲總譜,去潘趣大劇場看木偶戲,還有看望奧蘭斯卡夫人。你知道博福特先生從布宜諾斯艾利斯送范妮來過聖母節的時候,奧蘭斯卡夫人對她特別好。范妮在巴黎一個朋友也沒有,她對她很友好,假日帶她到各處玩。我相信她和第一位博福特太太是好朋友,當然她還是我們的表親。所以,上午我出去之前給她打了個電話。告訴她你我在此地呆兩天,並且想去看她。」
①Debussy,ClaudeAchille(1862-1918),法國作曲家,印象派音樂奠基人之一。
阿切爾繼續瞪大眼睛盯著他。「你告訴她我在這兒了?」
「當然啦——幹嗎不呢?」達拉斯怪兮兮地把眉毛往上一挑說。接著,因為沒得到回答,他便悄悄把胳膊搭到父親的胳膊上,信任地按了一下。
「哎,爸爸,她長得什麼樣?」
在兒子泰然自若的凝視下,阿切爾覺得自己臉紅了。「咳,坦白吧:你和她過去是好朋友,對嗎?她是不是非常可愛?」
「可愛?不知道。她很不同。」
「啊——你算說對了!結果往往就是這樣,對嗎?當她出現時,非常地不同——可你卻不知為什麼。這跟我對范妮的感覺完全相同。」
父親向後退了一步,掙脫開他的胳膊。「對范妮?可親愛的夥計——我倒希望如此呢!不過我看不出——」
「算了,爸,別那麼陳腐了!她是否曾經是——你的范妮?」
達拉斯完完全全屬於一代新人。他是紐蘭與梅-阿切爾的頭生兒子,但向他灌輸最基本的矜持原則都辦不到。「何必搞得那麼神秘?那樣只會促使人們探出真相。」叮囑他謹慎的時候,他總是這樣提出異議。然而,阿切爾迎著他的目光,看出了調笑背後流露出的孝心。
「我的范妮——?」
「哦,就是你肯為之拋棄一切的女人:只不過你沒那樣做。」兒子令他震驚地接著說。
「我沒有,」阿切爾帶著幾分莊嚴,重複說。
「是的:瞧,你很守舊,親愛的。但母親說過——」
「你母親?」
「是啊,她去世的前一天。當時她把我一個人叫了去——你還記得嗎?她說她知道我們跟你在一起很安全,而且會永遠安全,因為有一次,當她放你去做你自己特別嚮往的那件事,可你並沒有做。」
阿切爾聽了這一新奇的消息默然無語,眼睛依舊茫然地盯著窗下陽光明媚、人群蜂擁的廣場。終於,他低聲說:「她從沒有讓我去做。」
「對,是我忘記了。你們倆從沒有相互要求過什麼事,對嗎?而你們也從沒有告訴過對方任何事。你們僅僅坐著互相觀察,猜測對方心裡想些什麼。實際就像在聾啞人收容院!哎,我敢打賭,你們那一代人了解對方隱私比我們了解自己還多,我們根本沒時間去挖掘,」達拉斯突然住了口。「我說爸,你不生我的氣吧?如果你生氣,那麼讓我們到亨利餐館吃頓午飯彌補一下。飯後我還得趕緊去凡爾賽呢。」
阿切爾沒有陪兒子去凡爾賽。他寧願一下午獨自在巴黎街頭閑逛。他必須立刻清理一下終生悶在心裡的悔恨與記憶。
過了一會兒,他不再為達拉斯的魯莽感到遺憾了。知道畢竟有人猜出了他的心事並給予同情,這彷彿從他的心上除去了一道鐵箍……而這個人竟是他的妻子,更使他難以形容地感動。達拉斯儘管有愛心與洞察力,但他是不會理解的。在孩於看來,那段插曲無疑不過是一起無謂挫折、白費精力的可悲事例。然而僅此而已嗎?阿切爾坐在愛麗舍大街的長凳上久久地困惑著,生活的急流在他身邊滾滾向前……
就在幾條街之外、幾個小時之後,埃倫-奧蘭斯卡將等他前往。她始終沒有回她丈夫身邊,幾年前他去世后,她的生活方式也沒有任何變化。如今再沒有什麼事情讓她與阿切爾分開了——而今天下午他就要去見她。
他起身穿過協和廣場和杜伊勒利花園,步行去盧浮宮。她曾經告訴他,她經常到那兒去。他萌生了一個念頭,要到一個他可以像最近那樣想到她的地方,去度過見面前的這段時間。他花了一兩個小時,在下午耀眼的陽光下從一個畫廊逛到另一個畫廊,那些被淡忘了的傑出的繪畫一幅接一幅呈現在他的面前,在他心中產生了長久的美的共鳴。畢競,他的生活太貧瘠了……
在一幅光燦奪目的提香①的作品跟前,他忽然發覺自己在說:「可我才不過57歲——」接著,他轉身離去。追求那種盛年的夢想顯然已為時太晚,然而在她身旁,靜悄悄地享受友誼的果實卻肯定還不算遲。
①Titian(1490?-1576),義大利文藝復興盛期威尼斯畫家。
他回到旅館,在那兒與達拉斯匯合,二人一起再度穿過協和廣場,跨過那座通向國民議會的大橋。
達拉斯不知道父親心裡在想些什麼,他興緻勃勃、滔滔不絕地講述凡爾賽的情況。他以前只去匆匆瀏覽過一遍,那是在一次假日旅行期間,把那些沒有機會參觀的風光名勝設法一眼飽覽了,彌補了他不得不隨全家去瑞士那一次的缺憾。高漲的熱情與武斷的評價使他的講述漏洞百出。
阿切爾越聽越覺得他的話不夠準確達意。他知道這孩子並非感覺遲鈍,不過他的機敏與自信,來源於平等地看待命運,而不是居高臨下。「正是這樣:他們自覺能應付世事——他們洞悉世態人情,」他沉思地想,把兒子看作新一代的代表,他們已掃除了一切歷史陳跡,連同路標和危險信號。
達拉斯突然住了口,抓起父親的胳臂大聲說:「哎喲,我的老天。」
他們已經走進傷殘軍人院前面栽滿樹的開闊地。芒薩爾①設計的圓頂優雅地浮在綻露新芽的樹木與長長的灰樓上方,將下午的光線全部吸到了它身上。它懸挂在那兒,就像這個民族光榮的有形標誌。
①Mansart,JulesHardouln(1646-1708)法國宮廷建築師。
阿切爾知道奧蘭斯卡夫人就住在傷殘軍人院周圍一條大街附近的一個街區。他曾想象這地方十分幽靜,甚至隱蔽,竟把照耀它的光輝中心給淡忘了。此刻,通過奇妙的聯想,那金色光輝在他心目中又變成瀰漫在她周圍的一片光明。將近30年的時間,她的生活——他對其所知極少——就是在這樣豐富的環境中度過的,這環境已經讓他感到太濃烈、太刺激了。他想到了她必然去過的劇院、必然看過的繪畫、必然經常出人的肅穆顯赫的舊宅,必然交談過的人,以及一個以遠古風俗為背景的熱情奔放、喜愛交際的民族不斷涌動的理念、好奇、想象與聯想。猛然間,他想起了那位法國青年曾經對他說過的話:「啊,高雅的交談——那是無與倫比的,不是嗎?」
阿切爾將近30年沒見過里維埃先生了,也沒聽人說起過他。由此也可以推斷他對奧蘭斯卡夫人生活狀況的一無所知。他們兩人天各一方已有大半生時間,這段漫長的歲月她是在他不認識的人們中間度過的。她生活於其中的社會他只有模糊猜測的份,而她所處的環境他永遠也不會完全理解。這期間,他對她一直懷著青春時期的記憶。而她無疑又有了另外的、更確實的友伴。也許她也保留著有關他的獨特記憶,不過即便如此,那麼它也一定像擺在昏暗的小禮拜室里的一件遺物,她並沒有時間天天去禱告……
他們已經穿過了傷殘軍人院廣場,沿著大樓側面的一條大街前行。儘管這兒有過輝煌的歷史,卻還是個安靜的街區。既然為數不多、感情冷漠的傷殘老人都能住在這樣優美的地方,巴黎必須依賴的那些富人的情況也就可想而知了。
天色漸漸變成一團陽光折射的柔和霧靄,空中零零落落射出了電燈的黃光。他們轉入的小廣場上行人稀少。達拉斯又一次停下來,抬頭打量。
「一定是這兒了,」他說,一面把胳臂悄悄搭到父親臂上。阿切爾對他的這一動作沒有退避,他倆站在一起抬頭觀看那所住宅。
那是一座現代式的樓房,沒有顯著的特色,但窗戶很多,而且,奶油色的樓房正面十分開闊,並帶有賞心悅目的陽台。掛在七葉樹圓頂上方的那些上層陽台,其中有一個涼棚還垂著,彷彿太陽光剛剛離開它似的。
「不知道在幾層——?」達拉斯說,一面朝門道走去,把頭伸進了門房。回來后他說:「第五層,一定是那個帶涼棚的。」
阿切爾依然紋絲不動,眼睛直盯著上面的窗口,彷彿他們朝聖的目的地已經到達似的。
「我說,你瞧都快6點了,」兒子終於提醒他說。
父親朝一邊望去,瞥見樹下有一張空凳子。
「我想我要到那兒坐一會兒,」他說。
「怎麼——你不舒服?」兒子大聲問。
「噢,沒事。不過,我想讓你一個人上去。」
達拉斯在父親面前躊躇著,顯然感到困惑不解。「可是,我說爸,你是不是打算壓根不上去了呢?」
「不知道,」阿切爾緩緩地說。
「如果你不上去,她會很不理解。」
「去吧,孩子,也許我隨後就來。」
達拉斯在薄暮中深深望了他一眼。
「可我究竟怎麼說呢?」
「親愛的,你不是總知道該說什麼嗎?」父親露出笑容說。
「好吧,我就說你腦筋過時了,因為不喜歡電梯,寧願爬上5層樓。」
父親又露出笑容。「就說我過時了:這就足夠了。」
達拉斯又看了他一眼,做了個不可思議的動作,然後從拱頂的門道中消失了。
阿切爾坐到凳子上,繼續盯著那個帶涼棚的陽台。他計算著時間:電梯將兒子送上5樓,摁過門鈴,他被讓進門廳,然後引進客廳。他一邊想象達拉斯邁著快捷自信的腳步走進房間的情形,他那令人愉快的笑容,一邊自問:有人說這孩子「很像他」,這話不知是對還是錯。
接著,他試圖想象已經在客廳裡面的那些人——正值社交時間,屋於里大概不止一人——在他們中間有一位陰鬱的夫人,蒼白而陰鬱,她會迅捷地抬起頭來,欠起身子,伸出一隻瘦長的手,上面戴著三枚戒指……他想她可能坐在靠火爐的沙發角落裡,她身後的桌上擺著一簇杜鵑花。
「對我來說,在這兒要比上去更真實,」他猛然聽到自己在說。由於害怕真實的影子會失去其最後的清晰,他呆在座位上一動不動。時間一分鐘接一分鐘地流過。
在漸趨濃重的暮色里,他在凳子上坐了許久,目光一直沒有離開那個陽台。終於,一道燈光從窗口照射出來,過了一會兒,一名男僕來到陽台上,收起涼棚,關了百葉窗。
這時,紐蘭-阿切爾像見到了等候的信號似的,慢慢站起身來,一個人朝旅館的方向走了回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