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 含糊的承諾

第三十二章 含糊的承諾

林雲是受德皇威廉二世的邀請出訪德國的。

歐洲的形勢一年多以來已經如同林雲所預料的那樣被戰爭捲入的國家越來越多戰線也越來越長德國的戰爭機器正以其民族特性那樣嚴謹而一絲不苟的執行著戰爭計劃。

這個計劃就是大名鼎鼎的「史里芬計劃」。

在現代戰爭史上還沒有一個在戰前制定的戰爭計劃能和「史里芬計劃」相提並論無論是它的完美性還是對歷史所產生的深遠影響。「史里芬計劃」將德意志民族思辯的天賦、大膽嚴謹的精神一絲不苟的工作態度充分展現在世界面前從而使人們認識到德意志民族一再從歷史的迷狂、挫折中迅崛起的原因。

就連蔣百里也在其回憶錄中承認他在制定「長城計劃」的時候從「史里芬計劃」中受益良多。

早在1871年普法戰爭剛結束之後德國總參謀部就在考慮未來的歐洲大戰了。當時的德國總參謀長老毛奇已預見:德國可能在未來不得不在東西兩條戰線上作戰。他的計劃是在未來的兩線作戰時對法國先取守勢快擊敗俄國后再反攻法國。老毛奇的計劃只是一種防禦攻勢戰略只想迅挫敗對手獲得有利的和平目標有限而無追求總體性勝利的野心。到了1891年史里芬接任德軍參謀總長后提出第一號備忘錄從而提出了繞道比利時迂迴法德邊界的設想。

史里芬判斷戰爭一開始法軍就會迅進攻德國而俄國的動員度較慢。所以德國要掌握戰爭主動權就必須先迅打敗法國然後再同俄國交戰在189年他提出了第三號備忘錄徹底拋棄了老毛奇的計劃決定先同法國交手。

從1897年到19o5年地八年多時間裡。史里芬不斷地在修改其計劃的細節在他領導下進行的德國參謀總部軍官軍事演習和野外旅行作業中對合圍和俘虜五十萬至六十萬「敵軍」的方法進行了系統的演練並對各種各樣可能出現地情況都作了充分的考慮。

「史里芬計劃」就其整體思路而言充滿了冒險性即使僅僅作為一種單純的軍事計劃從德國為實施該計劃而作的動員規模來看也屬於孤注一擲的性質。林雷該計劃一反預備役部隊只從事佔領和後方勤務的傳統大膽將預備役部隊用於第一線沒有留下戰略預備隊。當時德國的指揮教令中建議「甚至把最後一個營也投入戰場」。

然而戰爭畢竟不是瑞士鐘錶那些相互咬合的齒輪一旦應為某種不能預料地原因脫節就會產生災難性的後果。快進攻法國在戰爭初期取得了預想中的成功然而這種成功還遠未能達到「史里芬計劃」中所苛求地成果。當戰線被固定在法國境內之時俄國那「慢騰騰」的戰爭動員也終於冒著蒸汽搖搖晃晃的開動起來並在德國情報官員沮喪的目光中擺出了一副大打出手地架勢。

與德國參謀部的設想差距更大的是奧匈帝隊的戰鬥力。

「史里芬計劃」是這樣規定的:德國全部作戰兵力對俄國戰線和法國戰線分配地比例為1:8。即開戰初以少數兵力1o個師和一些地方部隊。在東線藉助與奧匈軍隊遙相呼應來和龐大的俄軍周旋目的是在法國崩潰之前把俄軍牽制在東普魯士邊境地區與此同時在西線集結大部兵力進攻法國。用於西線的全部兵力又分成左、右兩翼分配的比例為1:7。在西線全部兵力的72個師中。53個師都分配在旋轉的右翼上。1個師作為旋轉地樞軸布置在面對凡爾登地中央地段僅以9個師部署在24o公里長的法德邊境上。構成德軍左翼。

且不論西線兵團地裹足不前就東線的形勢而言德國的戰車似乎已經陷入了尷尬的泥潭。

奧匈帝國與其說是個帝國不如說是中世紀封建殘餘與新興現代化媾和后誕生的怪胎其軍隊同樣帶著這種歷史遺迹似的標籤。這個沒落的帝國如同剛死的百足之蟲雖然還未曾僵化卻也失去了從前張牙舞爪的實力|本書轉載|只能憑藉其廣袤的領土和眾多的人口自我沉迷於大帝國的夢想之中。

然而戰爭很輕易的戳穿了這個迷夢。

無論是奧匈帝國的驃騎兵也好還是槍騎兵、龍騎兵甚至是其實力最強的國防軍炮兵部隊在戰場的表現都只能用強差人意來形容。

如果一定要深入研究帝隊戰力為何如此低下恐怕得有一個專門的章節來詳細的闡述不過這個問題留待專家們去解決吧我們需要知道的是林雲此行的目的何在。

回到與史里芬計劃相關的問題上來可以看出由於奧匈帝國的軍隊未能很好的完成該計劃所規定的任務那麼不可避免的災難性後果是否可以因為另一種勢力的加入而提前預防呢?這個可能性是由克拉克6軍元帥提出的基於他與中國總統林雲的「深厚友誼」他認為說服新興的「大中華帝國」----顯然在他的潛意識中林雲是個不知不扣的帝王----從俄羅斯柔軟的腹部來個猛擊可以想象那將是一種怎樣的局面。

如果拋開克拉克元帥對林雲的一貫看法即使單純的從政治交易層面來看這也是有著相當豐厚回報的一種投資----考慮到俄羅斯與中國的關係特別是之前挑唆慫恿暗中支持的「外立」事件以及自一六年(所謂的康熙盛世中的尼布楚大捷后簽訂的尼布楚條約該條約致使興安嶺及額爾古那河以西約二十五萬平方公里國土喪失)以來一直不斷侵佔中國領土很多人相信了克拉克的說法:這是說服林雲參與到歐洲戰爭中來最好的理由。

即使不能說服林雲直接參戰----這種可能性也被生性嚴謹的德國人普遍考慮過那麼至少要從林雲的帝國里得到更多的軍事物資以及更多的「歐戰遠征志願軍」。甚至在適當的時候由林雲來推動停戰----當然這種想法僅僅還在某些人的腦海中萌芽。

無論如何以德國的國力而言對抗以英、法為代表的強大軍事集團其戰爭拖的時間越長遭受失敗的可能性就越大更何況美國竟然如此迅的轉變了立場僅僅過了一年就迫不及待的加入到歐洲戰團中來。

然而林雲應邀來到柏林也並非一時心血來潮。當然也並非國內某些報紙上所言懷著「為和平而奔走斡旋」的希望見鬼他巴不得歐戰繼續打下去呢。他來德國的目的非常清楚:看看德國這架戰車還能夠走多遠從德國這裡還能弄到什麼好處。當然他也並非空著兩手來的籌碼越多談判越有利深諳此道的林雲此行的胃口很大所以帶來的籌碼也分量不輕。

這其中就有一份價值一億兩千萬馬克的軍售合同和一個更加龐大、也更為細分的軍援組織預案。

楊度等人擔心林雲如此高調的訪問德國會帶來諸多不利影響而葉夢飛則極力表示支持。對於國際形勢而言林雲經過深思熟慮相信在目前這種情況之下英法等國還不會就此撕破臉皮他們當然明白再拖一個新興的軍事大國加入戰爭其後果只能比眼下更為不利。

和德皇威廉二世的會見是在林雲抵達柏林的第二天舉行的這種最高元----或者說最高級別的會見當然不會象兩個菜販子那樣討價還價。雙方就目前的國際形勢表了看法威廉二世神情嚴肅的表示「德國的勝利將建立在對腐朽制度的毀滅之上全新的歐洲秩序將成為全人類共同的財富」。而林雲則指出:「中國與德國的利益息息相關兩國有著悠久的傳統友誼中國一定能夠在促成歐洲和平的進程中揮自己應有的作用」。

會見之後是盛大的歡迎宴會林雲在宴會中再次重申:「中德友誼牢不可破這次歐洲之行將儘力促成歐洲和平」。當然在私下的接見中林雲是這麼對老朋友克拉克說的:「如果德隊能夠在明年四月份到六月份之前完全佔領法國中國將考慮從東北進攻俄羅斯同時根據形勢決定是否出兵中亞。」

對於德國在半年能是否能夠完全佔領法國克拉克當然心知肚明他對林雲這種含糊的承諾大為不滿不過就他對林雲的了解也沒有指望林雲會做出什麼痛快的決定----相對於歐戰的形勢他更迫切需要的是來自中國的軍火。()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推翻清朝當總統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言情穿越 推翻清朝當總統
上一章下一章

第三十二章 含糊的承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