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
到加利福尼亞的貨運費——銀錠——地下坑道——坑木支柱——參觀礦井——井陷——1863年的總產值
因為我希望在這一章中談談有關銀礦的情況,讀者聽了這明白的警告,如果願意的話,可以跳過這一章不讀。1863年那一年,可以說是「繁榮時期」發達到了登峰造極地步的年代。弗吉尼亞擠滿了人群車輛,那個地方看起來就象個大蜂窩——只要人的視力能夠穿過夏日常颳起的那種濃霧一樣的鹼塵,就會看到這種景象。關於這種鹼塵,我要說,只要你趕在它中間走十英里,你和馬身上就會裹上兩毫米厚,好象穿了一身淡黃色的制服,馬車裡面就會落進三英寸厚的灰,這是車輪揚進去的。化驗員用的精密天秤密封在玻璃罩中,然而,這種灰塵是那麼細小,看不見摸不著,還是鑽得進去,弄得那些天秤也不靈了。
投機猖撅,無法無天,不過還是有許許多多的實業。全部物資一部分由駝馬隊翻山越嶺從加利福尼亞運來(150英里),一部分由大馬車運過來,那長長的拉車的騾隊每一套就是一個大隊,有時候,那浩浩蕩蕩的混合牲口隊延綿不斷地從弗吉尼亞直拖到加利福尼亞。在橫穿內華達地區的沙漠時,它捲起一條蜿蜒的塵土的長蛇,使這條長長的運輸大道更加清晰可見。這一百五十英里路程,運小件貨物的馬車運費是每噸兩百美元(驛車運送的直達快件也是同樣的價格),大件每噸一百美元。弗吉尼亞有家公司每月收到一百噸貨物,每月付出運費一萬美元。冬天運費還要高得多。所有的金銀塊都製成條狀由驛車運往舊金山(每條大約有兩個生鉛錠那麼大,依含銀量的多少,價值一千五到三千美元),它的運費(大批貨物)是它的內在價格的百分之一點二五。因此這些金銀錠的運費大約是平均每錠二十五美元以上。小宗貨物是百分之二。每天通往各方向的驛車有三輛,我曾看見三輛驛車載了一噸金銀條,我還不止一次看到過三輛驛車運走了兩噸貨物。話說回來,這些都是特殊情況。兩噸銀塊大約有四十條,運費是一千多美元。此外,每輛馬車通常還載一些普通小件,也捎帶十五到二十個旅客,每人二十五到三十美元。弗吉尼亞城的威爾斯·法戈合營公司隨時都有六輛驛馬車在外面跑,是個既重要又賺錢的買賣。
在弗吉尼亞中部和金山下面,有一條兩英里長的巨大科穆斯托克銀礦脈—一它那岩壁間的礦砂達五十到八十英尺厚——有紐約的某些大街那樣寬。我想請讀者注意,在賓夕法尼亞,一條僅有八尺寬的煤礦脈就被人們認為是極豐富的了。
弗吉尼亞地面上是座房屋林立、街道縱橫的繁忙城市。在它下面,也是一個繁忙城市,一直深入到地底,在這裡,眾多的人群在錯綜複雜的坑道迷宮裡川流不息,在閃爍的燈光照耀下來來去去,在他們的頭上,聳立著巨大的支架網,分別支撐著窄巷似的科穆斯托克礦脈岩壁。這些圓木有人體那麼粗,這些框架向上伸去,在昏暗的光線中,沒有人能看到它的頂。這就好比通過一付筋骨剔得乾乾淨淨的巨大的骷髏架往上看一樣。請想象這種兩英里長、六十英尺寬、比美國任何教堂塔尖都要高的框架。請想象一下這宏偉的格子結構伸到百老匯,從聖·尼古拉大街拖到華爾街,七月四日國慶節,參加慶祝的人群都變成了俾格米矮人,在它上面遊行,他們揮舞的旗幟在三一教堂的尖頂上空高高飄揚。你也許能夠想象到這些,但是你難以想象出那一片浩翰的支撐木的費用,從華休湖對岸的松林中伐倒,以駭人聽聞的高價運費拖過達維森山,鋸成方條,放下礦膛,在那裡安裝起來。二十筆巨額財產也頂不上這些最大的銀礦中的一個。西班牙諺語說要個金礦「開」個銀礦,這話很對。一個擁有一座銀礦的乞丐要是把它賣不出去,那他就窮得可憐。
我把弗吉尼亞的地下說成是座城。古爾德——卡利礦僅僅是那下面許許多多礦中的一座;然而,古爾德——卡利礦那幽暗的坑道街市總共還只有五英里長,共有五百礦工。全部加起來,那地下城市約有三十英里長的大街,五、六千人口。直到今天,有些人還在弗吉尼亞和金山一千二百至一千六百英尺深的地下工作,地面的主管通過鈴聲信號向他們發出指令,就象我們報火警一樣。不時有人掉進一千英尺深的豎井。在這種情況下,例常的處理辦法是進行調查。
要是你想看看這種礦,如果願意的話可以走過一條約半英里長的平巷,也可以坐上小吊車,象飛鏢一樣射進豎井。那就腳朝下象從一座空蕩蕩的塔筒中落下去一樣。到了坑底,點上一支臘燭,慢慢地穿過巷道,那裡有成群的人在挖掘,爆破;你會看到他們運上滿車的大石塊——銀礦砂;你會從那些石塊中選取一兩塊樣品,留作紀念;你會讚歎那個支架構成的骷髏世界;你會常常覺得你被埋葬在一座山下,離地面有一千英尺;在礦的底部,你會攀登那無窮無盡的,直上直下的梯子,從「一條巷道」爬上「另一條巷道」;到最後你的腿實在拖不動時,你可以躺進那象半倒立的陰溝一樣的「斜坡」里的一輛小礦車裡,被拖上去見到天日,覺得你似乎是爬過了一口沒有盡頭的棺材。到了頂上,你會發現一群忙碌的人正在接收升上來的礦車,把礦石從升降機中傾倒進排成長串的每隻能裝六噸的大箱子;在這些箱子的下面,一排排的馬車從箱子的斜槽與活門裡裝載礦石,大隊馬車滿載著值錢的貨物正沿著大街浩浩蕩蕩地開往煉銀場。這樣,一切就「完畢』了,你也回到了地面。你絕對不必再下去,你把什麼都看過了。如果你已經忘記了怎樣處理礦石,煉出銀錠的過程,要是你樂意的話,可以翻回去,再讀一讀我在愛絲梅拉達那幾章。
自然,這些礦井的有些地方偶爾也會坍塌,這時,就值得冒險到井下去察看一下一座下墜的大山的壓力發出的粉粹性的威力。我曾經把這種經歷發表在《企業報》上,現在從中摘錄一段,以饗讀者:
在坍塌的礦井中的一小時——昨天,我們到奧菲爾礦中去看了那場地震。我們無法從那漫長的斜坡里下去,因為有許多地方仍有可能坍塌。於是,我們穿過一條長長的坑道,到了奧菲爾礦本部上面的那座山上,然後爬過一連串的梯子,從第一層巷道下到第四層。我們插過一條小平巷,來到了西班牙生產線,再通過五座沒有毀壞的支架,就看到了地震的結果。這裡簡直是一片前所未見的混亂——大片的泥土和破碎的木頭雜亂地堆在一起,幾乎沒有老鼠鑽得過的縫隙。頂上還不時掉下泥土石頭,一根早些時候還支撐著其它撐木的木頭,這時已經被壓倒,脫了節,表明那巨大的泥土的坍塌還在繼續進行著。我們是在奧菲爾「北礦」那個地方。回到了地面,我們走進了一條通向「中央」礦的坑道,想進入奧菲爾主礦。在這條坑道中下了一條長長的斜坡,插過一兩條小平巷,然後降下_一條深深的豎井,就來到奧菲爾第五層巷道。從一條側巷中,我們鑽穿過一個小洞,又來到了地震的中心——泥土和碎木頭混合在一起,絲毫不顧美觀和對稱。第二、三、四層巷道的大部分已經坍塌,完全毀壞——后兩層是在前晚七點鐘時毀掉的。
在第五層坑道北盡頭附近的轉盤處,兩大堆泥土從第五層坑道里湧出來,從支架的樣子看來,似乎還會湧出泥土。這些橫木都是很結實的——十八英寸見方;先是一根木頭橫放在地上,兩頭再安上兩根垂直的支柱,支撐著另一根水平的橫樑,就這樣一直向前排去,象窗格子一樣。那從上到下的重量足以把那些粗大的支柱壓進作橫樑的木頭三英寸深,把垂直支柱壓得象彎弓一樣,在西班牙坑道坍塌之前,有些這種十二英寸見方的橫樑就象這樣給壓成了只有五英寸厚!請你想象一下把一根結實的木頭榨成這個樣子的那種巨大的威力吧。這裡還有一排約二十英尺長的木頭,在上面塌下來的坑道的壓力下,一頭翹起六英寸高,你會聽見破碎和脫榫的聲音,你明白頭上那個世界在悄悄地緩慢地向你塌下來,這是不太令人愉快的事。不過,到礦下來的人倒還不在乎。
沿著第五層坑道回來,我們來到奧菲爾礦斜坡的安全部分,再沿著這斜坡到了第六層,但我們發現那裡有十英寸深的積水,又只得返回來。為了修整斜坡中被損壞的地方,水泵已停止抽水兩小時了,其間水又漲了將近一英尺。不過水泵又轉動起來,積水退去了。我們又爬上第五層,摸進一條深送的豎井,本來可以從這裡下到第六層沒有水的地方去的,但使人失望的是工人已去吃午飯,沒有人開鼓風機。於是,我們從「聯合」礦的坑道和斜坡中走出來,渾身淌著熱汗,糊著燭油,到奧菲爾礦本部共進午餐去了。
在1863年那極發達的一年中,內華達(自稱已經)生產出價值二千五百萬美元的銀錠——幾乎,如果不是絕對的話,每一千居民可達整整一百萬美元,考慮到她沒有農業和機器製造業,這確實不簡單。銀礦的開發是她唯一的工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