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卷 李公子救蛇獲稱心

第三十四卷 李公子救蛇獲稱心

勸人休誦經,念甚消災咒。

經咒總慈悲,冤業如何救?

種麻還得麻,種豆還得豆。

報應本無私,作了還自受。

這八句言語,乃徐神翁所作,言人在世,積善逢善,積惡逢惡。古人有云:積金以遺子孫,子孫未必能守;積書以遺子孫,子孫未必能讀;不如積陰德於冥冥之中,以為子孫長久之計。昔日孫叔敖曉出,見兩頭蛇一條,橫截其路。孫叔敖用磚打死而埋之。歸家告其母曰:「兒必死矣。」母曰:「何以知之?」敖曰:「嘗聞人見兩頭蛇者必死,兒今日見之。」

母曰:「何不殺乎?」叔敖曰:「兒已殺而埋之,免使後人再見,以傷其命,兒寧一身受死。」母曰:「兒有救人之心,此乃陰騭,必然不死。」後來叔敖官拜楚相。今日說一個秀才,救一條蛇,亦得后報。

南宋神宗朝熙寧年間,汴梁有個官人,姓李,名懿,由杞縣知縣,除僉杭州判官。本官世本陳州人氏,有妻韓氏。子李元,字伯元,學習儒業。李懿到家收拾行李,不將妻子,只帶兩個僕人,到杭州赴任。在任倏忽一年,猛思子李元在家攻書,不知近日學業如何?寫封家書,使王安往陳州,取孩兒李元來杭州,早晚作伴,就買書籍。王安辭了本官,不一日,至陳州,參見恭人,呈上家書。書院中喚出李元,令讀了父親家書,收拾行李。李元在前曾應舉不第,近日琴書意懶,止遊山玩水,以自娛樂。聞父命呼召,收拾琴劍書箱,拜辭母親,與王安登程。沿路覓船,不一日,到揚子江。李元看了江山景物,觀之不足,乃賦詩曰:西出崑崙東到海,驚濤拍岸浪掀天。

月明滿耳風雷吼,一派江聲送客船。

渡江至潤州,迤邐到常州,過蘇州,至吳江。

是日申牌時分,李元舟中看見吳江風景,不減瀟湘圖畫,心中大喜,令梢公泊舟近長橋之側。元登岸上橋,來垂虹亭上,憑欄而坐,望太湖晚景。李元觀之不足,忽見橋東一帶粉牆中有殿堂,不知何所。卻值漁翁卷網而來,揖而問之:「橋東粉牆,乃是何家?」漁人曰:「此三高士祠。」李元問曰:「三高何人也?」漁人曰:「乃范蠡、張翰、陸龜蒙三個高士。」

元喜,尋路渡一橫橋,至三高士祠。入側門,觀石碑。上堂,見三人列坐,中范蠡,左張翰,右陸龜蒙。李元尋思間,一老人策杖而來。問之,乃看祠堂之人。李元曰:「此祠堂幾年矣?」老人曰:「近千餘年矣。」元曰:「吾聞張翰在朝,曾為顯官,因思鱸魚蒓菜之美,棄官歸鄉,徹老不仕,乃是急流中勇退之人,世之高士也。陸龜蒙絕代詩人,隱居吳淞江上,惟以養鴨為樂,亦世之高士。此二人立祠,正當其理。范蠡乃越國之上卿,因獻西施於吳王夫差,就中取事,破了吳國。

后見越王義薄,扁舟遨遊五湖,自號鴟夷子。此人雖賢,乃吳國之仇人,如何於此受人享祭?」老人曰:「前人所建,不知何意。」李元於老人處借筆硯,題詩一絕於壁間,以明鴟夷子不可於此受享。詩曰:地靈人傑誇張陸,共預清祠事可宜。

千載難消亡國恨,不應此地著鴟夷。

題罷,還了老人筆硯,相辭出門。見數個小孩兒,用竹杖於深草中戲打小蛇。李元近前視之,見小蛇生得奇異,金眼黃口,赭身錦鱗,體如珊瑚之狀,腮下有綠毛,可長寸余。

其蛇長尺余,如瘦竹之形。元見尚有游氣,慌忙止住小童休打:「我與你銅錢百文,可將小蛇放了,賣與我。」小童簇定要錢。李元將朱蛇用衫袖包裹,引小童到船邊,與了銅錢自去。喚王安開書箱取艾葉煎湯,少等溫貯於盤中,將小蛇洗去污血。命梢公開船,遠望岸上草木茂盛之處,急無人到,就那裡將朱蛇放了。蛇乃回頭數次,看著李元。元曰:「李元今日放了你,可於僻靜去處躲避,休再教人見。」朱蛇游入水中,穿波底而去。李元令移舟望杭州而行。

三日已到,拜見父親,言訖家中之事。父問其學業,李元一一對答,父心甚喜。在衙中住了數日,李元告父曰:「母親在家,早晚無人侍奉,兒欲歸家,就赴春眩」父乃收拾俸余之資,買些土物,令元回鄉,又令王安送歸。行李已搬下船,拜辭父親,與王安二人離了杭州。出東新橋官塘大路,過長安壩,至嘉禾,近吳江。從舊歲所觀山色湖光,意中不舍。

到長橋時,日已平西,李元教暫住行舟,且觀景物,宿一宵來早去就橋下灣住船,上岸獨步。上橋,登垂虹亭,憑闌佇目。遙望湖光瀲灧,山色空濛。風定漁歌聚,波搖雁影分。

正觀玩間,忽見一青衣小童,進前作揖,手執名榜一紙,曰:「東人有名榜在此,欲見解元,未敢擅便。」李元曰:「汝東人何在?」青衣曰:「在此橋左,拱聽呼喚。」李元看名榜紙上一行書云:「學生朱偉謹謁。」元曰:「汝東人莫非誤認我乎?」

青衣曰:「正欲見解元,安得誤耶!」李元曰:「我自來江左,並無相識,亦無姓朱者來往為友,多敢同姓者乎?」青衣曰:「正欲見通判相公李衙內李伯元,豈有誤耶!」李元曰:「既然如此,必是斯文,請來相見何礙。」

青衣去不多時,引一秀才至,眉清目秀,齒白唇紅,飄飄然有凌雲之氣。那秀才見李元先拜,元慌忙答禮。朱秀才曰:「家尊與令祖相識甚厚,聞先生自杭而回,特命學生伺候已久。倘蒙不棄,少屈文旆,至舍下與家尊略敘舊誼,可乎?」

李元曰:「元年幼,不知先祖與君家有舊,失於拜望,幸乞恕察。」朱秀才曰:「蝸居只在咫尺,幸勿見卻。」李元見朱秀才堅意叩請,乃隨秀才出垂虹亭。至長橋盡處,柳陰之中,泊一畫舫,上有數人,容貌魁梧,衣裝鮮麗。邀元下船,見船內五彩裝畫,裀褥鋪設,皆極富貴。元早驚異。朱秀才教開船,從者盪槳,舟去如飛,兩邊攪起浪花,如雪飛舞。

須臾之間,船已到岸,朱秀之請李元上岸。元見一帶松柏,亭亭如蓋,沙草灘頭,擺列著紫衫銀帶約二十餘人,兩乘紫藤兜轎。李元問曰:「此公吏何府第之使也?」朱秀才曰:「此家尊之所使也,請上轎,咫尺便是。」李元驚惑之甚,不得已上轎,左右呵喝入松林。

行不一里,見一所宮殿,背靠青山,面朝綠水。水上一橋,橋上列花石欄干,宮殿上蓋琉璃瓦,兩廊下皆搗紅泥牆壁。朱門三座,上有金字牌,題曰「玉華之宮」。轎至宮門,請下轎。李元不敢那步,戰慄不已。宮門內有兩人出迎,皆頭頂貂蟬冠,身披紫羅襕,腰系黃金帶,手執花紋簡,進前施禮,請曰:「王上有命,謹請解元。」李元半晌不能對答。朱秀才在側曰:「吾父有請,慎勿驚疑。」李元曰:「此何處也?」

秀才曰:「先生到殿上便知也。」李元勉強隨二臣宰行,從東廊歷階而進。上月台,見數十個人皆錦衣,簇擁一老者出殿上。其人蟬冠大袖,朱履長裾,手執玉圭,進前迎迓。李元慌忙下拜。王者命左右扶起。王曰:「坐邀文旆,甚非所宜,幸沐來臨,萬乞情耍」李元但只唯唯答應而已。左右迎引入殿,王升御座,左手下設一綉墩,請解元登席。元再拜於地,曰:「布衣寒生,王上御前,安敢侍坐?」王曰:「解元於吾家有大恩,今令長男邀請至此,坐之何礙。」二臣宰請曰:「王上敬禮,先生勿辭。」李元再三推卻,不得已低首躬身,坐於綉墩。王乃喚小兒來拜恩人。

少頃,屏風後宮女數人,擁一郎君至。頭戴小冠,身穿絳衣,腰系玉帶,足躡花靴,面如傅粉,唇似塗脂,立於王側。王曰:「小兒外日游於水際,不幸為頑童所獲;若非解元一力救之,則身為齏粉矣。眾族感戴,未嘗忘報。今既至此,吾兒可拜謝之。」小郎君近前下拜,李元慌忙答禮。王曰:「君是吾兒之大恩人也,可受禮。」命左右扶定,令兒拜訖。李元仰視王者滿面虯髯,目有神光,左右之人,形容皆異,方悟此處是水府龍宮,所見者龍君也;傍立年少郎君,即向日三高士祠后所救之小蛇也。元慌忙稽顙,拜於階下。王起身曰:「此非待恩人處,請入宮殿後,少進杯酌之禮。」

李元隨王轉玉屏,花磚之上,皆鋪綉褥,兩傍皆綳錦步障。出殿後,轉行廊,至一偏殿。但見金碧交輝,內列龍燈鳳燭,玉爐噴沉麝之香,綉幕飄流蘇之帶。中設二座,皆是蛟綃擁護,李元驚怕而不敢坐。王命左右扶李元上座。兩邊仙音繚繞,數十美女,各執樂器,依次而入。前面執寶杯盤進酒獻果者,皆絕色美女。但聞異香馥郁,瑞氣氤氳,李元不知手足所措,如醉如痴。王命二子進酒,二子皆捧觴再拜。

台上果卓,佇目觀之,器皿皆是玻璃、水晶、琥珀、瑪瑙為之,曲盡巧妙,非人間所有。王自起身與李元勸酒,其味甚佳,肴饌極多,不知何物。王令諸宰臣輪次舉杯相勸,李元不覺大醉,起身拜王曰:「臣實不勝酒矣。」俯伏在地而不能起。王命侍從扶出殿外,送至客館安歇。

李元酒醒,紅日已透窗前。驚起視之,房內床榻帳幔,皆是蚊綃圍繞。從人安排洗漱已畢,見夜來朱秀才來房內相邀,並不穿世之儒服,裹球頭帽,穿絳綃袍,玉帶皂靴,從者各執斧鉞。李元曰:「夜來大醉,甚失禮儀。」朱偉曰:「無可相款,幸乞情耍父王久等,請恩人到偏殿進膳。」引李元見王,曰:「解元且寬心懷,住數日去亦不遲。」李元再拜曰:「荷王上厚意。家尊令李元歸鄉侍母,就赴春選,日已逼近。更兼僕人久等,不見必憂;倘回杭報父得知,必生遠慮。因此不敢久留,只此告退。」王曰:「既解元要去,不敢久留。雖有纖粟之物,不足以報大恩,但欲者當一一奉納。」李元曰:「安敢過望,平生但得稱心足矣。」王笑曰:「解元既欲吾女為妻,敢不奉命。但三載后,須當復回。」王乃傳言,喚出稱心女子來。

須臾,眾侍女簇擁一美女至前,元乃偷眼視之,霧鬢雲鬟,柳眉星眼,有傾國傾城之貌,沉魚落雁之容。王指此女曰:「此是吾女稱心也。君既求之,願奉箕帚。」李元拜於地曰:「臣所欲稱心者,但得一舉登科,以稱此心,豈敢望天女為配偶耶?」王曰:「此女小名稱心,既以許君,不可悔矣。若欲登科,只問此女,亦可辦也。」王乃喚朱偉送此妹與解元同去。李元再拜謝。

朱偉引李元出宮,同到船邊,見女子已改素妝,先在船內。朱偉曰:「塵世阻隔,不及親送,萬乞保重。」李元曰:「君父王,何賢聖也?願乞姓名。」朱偉曰:「吾父乃西海群龍之長,多立功德,奉玉帝敕命,令守此處。幸得水潔波澄,足可榮吾子孫。君此去切不可泄漏天機,恐遭大禍。吾妹處亦不可問仔細。」元拱手聽罷,作別上船。朱偉又將金珠一包相送。但耳畔聞風雨之聲,不覺到長橋邊。從人送女子並李元登岸,與了金珠,火急開船,兩槳如飛,倏忽不見。

李元似夢中方覺,回觀女子在側,驚喜。元語女子曰:「汝父令汝與我為夫婦,你還隨我去否?」女子曰:「妾奉王命,令吾侍奉箕帚,但不可以告家中人。若泄漏,則妾不能久住矣。」李元引女子同至船邊,僕人王安驚疑,接入舟中曰:「東人一夜不回,小人何處不尋?竟不知所在。」李元曰:「吾見一友人,邀於湖上飲酒,就以此女與我為婦。」王安不敢細問情由,請女子下船,將金珠藏於囊中,收拾行船。

一路涉河渡壩,看看來到陳州。升堂參見老母,說罷父親之事,跪而告曰:「兒在途中娶得一婦,不曾得父母之命,不敢參見。」母曰:「男婚女聘,古之禮也。你既娶婦,何不領歸?」母命引稱心女子拜見老母,合家大喜。自搬回家,不過數日,已近試期。

李元見稱心女子聰明智慧,無有不通,乃問曰:「前者汝父曾言,若欲登科,必問於汝。來朝吾人試院,你有何見識教我?」女子曰:「今晚吾先取試題,汝在家中先做了文章,來日依本去寫。」李元曰:「如此甚妙,此題目從何而得?」女子曰:「吾閉目作用,慎勿窺戲。」李元未信。女子歸房,堅閉其門。但聞一陣風起,簾幕皆卷。約有更余,女子開戶而出,手執試題與元。元大喜,恣意檢本,做就文章。來日入院,果是此題,一揮而出。後日亦如此,連三場皆是女子飛身入院,盜其題目。待至開榜,李元果中高科,初任江州僉判,閭里作賀,走馬上任。一年,改除奏院。三年任滿,除江南吳江縣令。引稱心女子並僕從五人,辭父母來本處之任。

到任上不數日,稱心女子忽一日辭李元曰:「三載之前,為因小弟蒙君救命之恩,父母教奉箕帚。今已過期,即當辭去,君宜保重。」李元不舍,欲向前擁抱,被一陣狂風,女子已飛於門外,足底生雲,冉冉騰空而去。李元仰面大哭。女子曰:「君勿誤青春,別尋佳配。官至尚書,可宜退步。妾若不回,必遭重責。聊有小詩,永為表記。」空中飛下花箋一幅,有詩云:三載酬恩已稱心,妾身歸去莫沉吟。

玉華宮內浪埋雪,明月滿天何處尋?

李元終日悒怏。后三年官滿,回到陳州,除秘書,王丞相招為婿,累官至吏部尚書。直至如今,吳江西門外有龍王廟尚存,乃李元舊日所立。有詩云:昔時柳毅傳書信,今日李元逢稱心。

惻隱仁慈行善事,自然天降福星臨。

------------------

豆豆書庫收集整理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喻世名言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童話故事 喻世名言
上一章下一章

第三十四卷 李公子救蛇獲稱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