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凰登場
當既文明又溫和的龍族在河畔建立原始國家時,在遙遠的山野中,另一個集團也在不斷地擴大。
他們的象徵就是「鳳」。
顯而易見,以鳥為象徵的部落是狩獵部族的聯合體。
生在山野的鳳和河畔的龍一樣,都是空想中的動物,不過鳳卻不像龍那樣含有複雜的因素。據說鳳有頭似蛇、背如龜、尾像魚的說法,至少我們從青銅器的紋飾來看,鳳不是那麼奇怪的東西,它只是鳥類經過人為地精心裝飾虛構而成,既沒有角也沒有鱗。
鳳與龍相比顯得單純。這也許說明鳳族的成員不像龍族那麼複雜。
以雉、鷹、燕子、雞類為象徵的各部族,為什麼會聯合在一起構成叫「鳳」的集團呢?
一定為了擁有更強大的力量。
其目的為何?
為了襲擊龍族國家。
河畔的樂園越繁榮,以狩獵為生計的蠻族們就越眼饞,他們羨慕不已。只要奪取龍國,他們也能過上富足的生活。人們對富裕生活的憧憬,古今亦然。
蠻族們一定多次襲擊過龍族的樂園,而龍族的人們擁有文明和智慧,如遇其小集團的攻擊,立刻會被擊退。因為龍族是聯合國家,附近的狩獵部族也是龍族的成員。他們當中一部分可能過著半農的生活,大部分依然從事狩獵,一旦有事,他們將成為戰鬥成員,防止鷹族和燕族的入侵併將其驅散。
對龍族的攻擊常以失敗告終,即使有時得逞,充其量也就是偷到一些漂亮的彩陶或者黑色陶罐、碗之類的東西逃回家。
「為什麼進展不順利?」
「因為人數太少。」
攻擊失敗后,蠻族們進行了各種反省。
「那麼,怎麼幹才好呢?我們的集團中只有這些戰鬥成員呀!」
「聚眾湊數。前幾天有前來借干鹿肉的部族,借給他們,作為交換條件讓他們幫咱們攻擊龍族,如何?」
「可是,還不夠呀!」
「在東邊的森林裡還有300人左右的野雞族,讓他們也來幫忙。」
「他們會答應嗎?」
「不答應就教訓那些傢伙。」
就這樣,蠻族中有勢力的部族逐漸兼并周圍的小集團。
將攻擊龍族所需的人數控制在自己手下,他們挑起了大旗。其象徵物已不再是鷹和燕子了。因為是大聯合,他們絞盡腦汁終於想到了威風凜凜的鳥——「鳳」就這樣被描畫出來。
龍的命運危在旦夕。
公元前15世紀,最大的龍國是「夏」,取而代之的「殷」,不用說就是鳳之國。
關於殷人為鳳族之說,是有可信根據的。
龍鳳之國首先是《詩經》。
商頌的《玄鳥》一詩是這麼開始的:「天命玄鳥,降而生商。」
所謂商指的就是殷。其意為天命「玄鳥」生殷,玄鳥為黑色之鳥。朱熹將其註釋為「鳦也」,指的就是燕子。聞一多從詩人的角度毫不猶豫地將其解釋為「鳳」。
在各部族糾集成為鳳族以前,小部族時代的殷也許就是燕族。
在《史記·殷本紀》中有如下記載:「殷契,母曰簡狄,有娀氏之女,為帝嚳次妃。三人行浴,見玄鳥墮其卵,簡狄取吞之,因孕生契。契長而佐禹治水有功。……」
冥的兒子叫振,是在《史記》中登場的第七代殷王,在甲骨文中相當於王亥。他被寫成「」,即在鳳的下部有人的圖形,大概表示舉著鳳旗戰鬥之人的意思。
在殷王湯的重臣中有「女鳩」的名字。另外,從殷王湯在曠野四方圈繩定界,祈禱「天下四方皆入吾網」的話語中,的確能使人聯想到鳥。進而在武丁時代,雉站在鼎的把手上鳴叫。——以上插曲都記載在《史記》中。
在《春秋左氏傳》中有更明確的記載。在昭公十七年(前525)的記述條項中,有「郯子來朝」的段落。
郯國(殷的子孫建立的國家)之君來到魯國,昭公設宴時,叔孫昭子問道:「少皞氏(殷祖的名字)鳥名官,何故也?」
郯君答曰:「吾祖也,我知之。昔者黃帝氏以雲紀,故為雲師而雲名;炎帝氏以火紀,故為火師而火名;共工氏以水紀,故為水師而水名;大皞氏以龍紀,故為龍師而龍名。我高祖少皞摯之立也,鳳鳥適至,故紀於鳥,為鳥師而鳥名。……」
郯君列舉了帶鳥字的官名,還分別就其官名做了說明:祝鳩氏,是司徒;雎鳩氏,是司馬;鳲鳩氏,是司空;爽鳩氏,是司寇;青鳥氏,是司啟;丹鳥氏,是司閉。
這樣的殷王朝很明顯是鳳族,而他們推翻的夏王朝一定是龍族吧。
1899年從河南安陽小屯村一帶發現了甲骨文,進入20世紀以後,才開始對其正式挖掘和研究,這就是「殷墟」。
頗有懷疑態度的歷史學家,在此之前並不承認殷王朝是一個歷史時代。由於挖掘出殷墟,殷才由神話上升為歷史。然而還沒有發現「夏墟」,可見夏王朝依然只限於神話而已。
名字叫夏的這個國家是否存在,還沒有得到科學的論證。可殷所滅的原始國家確實存在,我相信這個國家就是龍族之國。
仔細觀察夏王朝始祖禹這個神話人物的名字,就會發現其中有「蟲」的部分。蟲可能表示蛇,或者類似的動物,後來發展成為龍。
關於殷成為鳳族的盟主,可認為有各種理由。
例如,在他們圈繩定界的範圍內,有經常能捕到各種獵物的地方,如果他們能發明出長期保存獵物的技術,在與周圍各部族相處中就能獲得優勢地位。這與居於河畔的蛇族用儲存的穀物救濟周圍飢餓的部族,成為盟主並建立起龍族國家的情況相似。
具有扶養別人能力的人,經常凌駕於他人之上。如考察一下現在政界權勢者是如何發跡的,就能簡單地理解其中的道理。
然而,根據《史記·殷本紀》中殷的始祖契輔佐禹治水的記載,我作出如下推理——
龍國作為農耕部族的盟主,其旗下也包括狩獵部族。其中一個部族有可能因對什麼不滿而集體脫逃,或者由於某種過失而被驅逐,諸如此類事情一定會發生。
如果他們離開河畔的樂園,加入到遠方山野的狩獵部族中去,那麼將會怎麼樣呢?受過龍族文明洗禮的他們,在蠻族中成為具有高度知識和技術的集團,獲得主導地位不是自然而然的嗎?在此可舉簡單的例子,當美國的黑人集團返回非洲內地,可以想象他們將會起到什麼樣的作用?如果他們想這麼做的話,能很快成為未開化同族的指導集團。
「你們還用牛皮囊運水,這會馬上漏光的呀!俺們有這種東西。」
從龍國逃出來,或者被驅逐的部族首領高高舉起彩陶罐子。其他未開化部族的夥伴們望著這個珍奇的罐子,只能唉聲嘆氣。
「如果去河畔的龍國,這種東西不計其數。即使沒有獵物時也會有穀物可吃,就不用擔心常年挨餓了。」
他們一定這麼煽動。
過去曾是龍族一員的殷獨立后,組建鳳族這樣的大集團,然後攻打已熟悉的龍國,並奪取龍族的國土。
這種推理是我根據《史記·殷本紀》中,殷從契到湯的「八遷」中的記載得出的。從這裡使人感到殷是沒有固定住處的部族,而且契還輔佐過夏禹治水,後來殷好像又離開夏的本土去流浪。
夏朝的桀被殷朝的湯所滅,這個湯在圈繩定界時所說「天下四方皆入吾網」,我在前面已引用過。這句話似乎隱含著糾集未開化各蠻族的意思。
鳳,吸取了各種鳥類的長處,與其說是空想出來的鳥,不如說是形容理想的鳥更為恰當。鳳的外形沒有離開鳥,簡潔舒暢。在前面雖提到鳳的構成可能過於簡單,但可以從另一個角度來考慮。——鳳族並不是像龍族那樣通過妥協吸收其他部族所組成,而是通過單方面的軍事征服組建起來的。
如果相信神話,鳳的原型應該是燕子。燕族也許將與自己有比較親近關係的鷹族和雉族集團極為和平地吸收進來。而其他的狩獵部族,例如羊、犬、馬等部族將會怎麼樣呢?
從鳳無角無鱗來看,那些部族並不能通過妥協合併留下自己的象徵,而是被完全征服,將其特徵統統抹掉了。
鳳簡潔舒暢,但絕非象徵優雅。豈止如此,它還散發著無慈悲的戰鬥氣息。
龍的形象過於雜亂奇特,卻象徵著和平,而單純的鳳反倒隱藏著猙獰面目。
理想之鳥——這難道不是一味地標榜自己、不包容他人的形象嗎?
相比之下,龍不是太過於溫厚了嗎?
且慢,吾龍乃具有不可思議的力量。——龍雖成為餌食,但食龍者卻在不知不覺之中竟變成了龍的樣子。
要想繼承龍族豐富遺產者就不得不變成龍,如不在土地上定居過農耕生活,就保護不了龍的財寶。
兇殘的鳳也逐漸地變成了龍,而且一旦變得太像龍,就成為新湧現出來的鳳的餌食。鳳吃掉了龍,然而龍卻在鳳的軀體中再次復甦,一次又一次地復活。
吾龍為不死之軀。不,要是不被鳳吞食的話是不能復活的,這樣說似乎更有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