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聚餐會
半年前,米萊放棄了對陸濤的感情,與家人來到美國,這一次,她試圖讓自己的人生有一個新的開始。她是懷著一種朦朧的欣喜與決心踏上美國的國土的,她以為自己一定能夠找到一種屬於自己的人生。
一開始,她把自己當作父母的翻譯及嚮導,她以為,離開她,父母在美國簡直寸步難行。令她吃驚的是,父母很快就適應了美國的生活,他們住在華人圈內,辦事情甚至只用中文就夠了。特別是父親,他到美國后,幾乎一小時也閑不住,在他眼裡,美國滿地都是商機,出門買趟早點的工夫,也能接手一處鋪面房開起飯館。在國內養尊處優的母親,當再一次與父親開始創業時,竟然是輕車熟路。為此,她只能一再敬佩父母適應環境的能力,她知道,他們在哪裡都能迅速找到自我,開始奮鬥。
當米萊必須為自己的未來負責時,她卻發現,自己是一個完全沒有主意的人。骨子裡,她是個乖乖女,沒有主見,而且從來都是,大人叫她幹什麼她就幹什麼,令人放心。上學時她碰到陸濤,就聽他的,她甚至從未想過自己除了陸濤還需要什麼。現在,在美國,她的面前是一片空白,她想學什麼就學什麼,想幹什麼就幹什麼,且可以得到父母的全力幫助。她實際上已得到了一種讓她自己去決定自己命運的自由,但她卻不無辛酸地發現,她可悲地缺乏自我,她一點兒也不知該如何使用自己的自由。
漸漸地,她從父母開的飯館脫離出來,
因為那裡並不真的需要她。她有時打算繼續學習,但學什麼卻是個問題,很明顯,她沒有做設計師的才能,她需要改一個專業,但改成什麼她始終不清楚。當初考到服裝學院學設計也很偶然,她喜歡式樣新鮮漂亮的衣服,覺得自己要是能做就好了,她如願以償,現在,她完全可以自己做出任何她想做的衣服,卻發現自己並不是真的喜歡那些衣服,她甚至覺得要花時間去想穿什麼衣服是一種煩惱,有三條牛仔褲、幾件T恤和夾克,她就覺得完全夠了。
米萊也不喜歡做生意,更不擅長做生意,做生意每天要與很多人打交道,那讓她心煩意亂,有時回家聽父母在飯桌上議論生意中認識的某一個人,讓她覺得頭疼。她認識到自己其實很封閉,她所有的朋友都在北京,她習慣了那一個朋友氛圍,在美國,她沒有新朋友,因為她對新的交往方式既不感興趣,又不能勝任。她空虛、鬱悶、無助,又怕父母為她擔心,因此極力試圖表現得正常,這讓她很累。每天對她來說都是沉悶的,她只喜歡一件事,那就是睡覺,能夠洗一個澡,然後鑽進柔軟的被子里,閉上眼睛,什麼也不想,然後一覺睡到天亮,是她感到放鬆的唯一小快樂。
然而這一點卻是不能對任何人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