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記:那未滿的青春過往
寫《過了青春》的那一年。我剛和男友分手。寫作不順。獨居在上海。住在虹橋一套陰冷的房間里。養了六隻貓。爸爸到上海看我時,聲稱如果我堅持在那麼小的房子里養六隻貓,他將不踏進我的門。父親擔心我的孤僻。正如許多朋友所說,獨居女人,養貓,是放大孤獨。這種生活太接近文學描述中的變態。回想起來,確實是我的不對,讓所有愛我的人那樣擔心。
但那些日子就是那樣。一次次建立自信,又一次次瓦解。一次次介入世界,又一次次退縮。在這種怯懦無知且顛三倒四的生活中,我大病一場。最終,提起行李,離開了上海。那是我三年間,第四次決心在上海居住后又決定離開。
然後,我去過許多地方。短暫的停留。回到南京時,我決心建立最穩定的生活。那時候,我以為婚姻就意味著穩定。於是,我徵婚,在一片沸沸揚揚以及責罵中,我清楚地發現,原來,真正的穩定並不是婚姻,而是內心的穩定。
於是。我再一次選擇沉寂。猶豫了許久,在眾多朋友的勸說下,來到了北京。並且,決定停留一段時間。認真地生活。
那些在青春期掙扎的日子,我花費了太多的時間去憤怒,去慾望,去與所有的人鬥爭,對他人的靠近暴躁不安。這些年,我走得太遠,對真正的生活沒有一點點認識。
而在北京。我有份安靜的工作。有一些可愛的同事。拒絕了沒有善意的交際。遠離人群。就這樣一人生活。
生活是什麼?也許是一場隨機的散步,順手帶一把花回來。也許是泡杯好茶,躺在溫暖的被窩裡閱讀。也許是突然路過一家小店,看見一種漂亮的面料,扯了回來當床單。也許是餓了的時候,有心情站起來為自己做點什麼。也許是有積極的興趣自己去逛家小店,一件件地試好看的衣服。也許是一個陽光正好的下午,穿過衚衕,突然聽見誰家的收音機里傳來了京劇。也許是面對陌生人的時候,不再感覺到假想中的侵略。也許,只是在看這個世界時,眼光不再恐懼。
兩年過去了,再去回想這兩年的生活,清楚地看見了自己的任性、驕縱、妄為、迷信、自卑和軟弱。也許是因為太過迷戀內心的感覺,而對世界以及他人缺乏感知。總結出這些來,我終於欣喜地確信,自己確實長大了。
有許多時候,我們太容易把某一樣東西,某一個人當成信仰。有許多時候,我們因為信仰而變得躁狂不安,缺乏安全感。有許多時候,我們甚至連自己都不能信任。
可是。陽光完好。雨雪完好。空氣完好。其實,無論我們失去什麼,一切都仍然完好。那麼,有什麼理由不好好地生活,不好好地愛所有像我們一樣脆弱的人們呢。
感謝所有我愛的人。感謝那些這些年來讀我書的人們。感謝你們陪我一起成長。那些未滿的青春過往。讓它滯留。我們繼續前進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