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序言庸俗至極的長篇小說《風流男女-魂落天堂》
中國最早的文學作品是上古歌謠和神話傳說比較確切的考古資料是甲骨卜辭和信實可據的典籍。如甲骨卜辭中的「帝令雨足年?帝令雨弗其足年?」(《卜辭通纂》三六三)《詩經》是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它收錄了從西周初年到春秋中葉(公元前八世紀到前六世紀中)約五百年間的詩歌三百零五篇。在西方文化中最早的史詩是盲人歌手荷馬吟誦的《伊利亞特》大約產生在原始社會末期至奴隸社會初期另一部《奧德賽》比《伊利亞特》略晚屬於奴隸社會萌芽時期的作品。由此可見東西方文化的源頭是比較相似的。
中國文學在《詩經》以後的展過程中逐漸被統治階級所掌控反映世人、世俗的意識慢慢消失。它成了維護封建統治的有力工具。比較典型的就是以儒家思想為中心的文化結構模式成為科舉制的最高標準和要求。無論是韓愈還是陶淵明甚至是魯迅他們的作品或多或少地是為「國」和為「家」服務的。陶淵明雖然高喊「久在樊籠里復得返自然。」但內心深處依然是面對殘酷現實無力抗爭而出的聲嘶力竭的吶喊。
我不知道「文人」一詞是什麼時候出現的只知道「文人畫」一詞是在元明時期出現的。文人們以自己的文章「高雅」為榮畫家們以自己不是畫匠而自豪。什麼樣的文章叫做「雅」呢?我認為就是老百姓很少說的話、很少寫的字或詞語說白了就是不太容易看得懂的文章。如果不是這樣的話我們的典籍、文獻就沒有必要再作註釋這項工作了。齊白石老人說過一句關於中國畫意境的名言:「貴在似與不似之間。」這句話點出了中國畫美學觀念的精髓。同樣這句話也適用於中國古典詩詞歌賦的美學意義表述。
有高雅就有低俗當然是指在中國的範圍內了。「小說在國外有悠久的歷史但是在中國一直被封建正統文人排斥並視為下九流的東西因此造成了『中國小說自古無史』的局面。」(魯迅《中國小說史略》序言)
為什麼會有這種情況呢?我認為是因為小說「俗」它是面向全體大眾的文學只要認識些字就能看得懂、弄得明白。老百姓讀小說總不能經常請專家學者來註釋或講解吧?因此所謂的正統文人或清雅之士就把大眾化、通俗化的小說視作低俗之物了。
中國小說的起源一般認為是唐代的傳奇比較典型作品的是《風塵三俠》有些專家認作是當代武俠小說的鼻祖。後來有少數文人也參加到小說創作的隊伍中去了如蒲松齡等。我想在封建時代文人創作小說是需要很大勇氣的因為這種工作在當時好像是不怎麼光彩的。但是歷史不會以個人的好惡來下定論它是以作品的藝術水準和現實意義來衡量每一位知識分子的藝術成就的。如果蒲松齡不肯放下架子一味地寫著八股文章也未必能傳名千古。
明清是我國小說展的第一個高峰期它的最高成就是以世俗小說為標誌的。其他的還有神魔小說、英雄傳奇小說、政治軍事小說等。四大古典名著就是這幾個方面題材的代表。另外《金瓶梅》以其特殊的身份也在小說史上抹下濃重的一筆現代好多學者認為沒有《金瓶梅》的開啟之功就沒有後來的《紅樓夢》。魯迅是中國小說史上第一位描寫農民的作家。
從唐朝的傳奇到明清的小說小說一個基本的特徵就是對世俗的表現並且用最通俗的語言(口語)來表達。其實遠古的《詩經》也是當時的一本通俗讀物就相當於現代的流行歌曲所以歐陽修和朱熹認為它是淫奔之詩。為什麼人們會認為小說是低俗的呢?我覺得是小說如實地、生動地再現了現實生活。不是小說低俗而是現實生活中的某些事情和場景搬到檯面上來讓人一時無法接受所以才產生了庸俗的感覺。
陶淵明的作品為什麼被歷代文人墨客所鍾愛呢?那是因為殘酷的現實在他筆下被美化成了桃花源勞苦困頓在他筆下變成了怡情心志的樂趣!這樣的文章能不叫落魄失意的人們喜歡嗎?
也許我是個悲觀主義者也許是現實生活中的陰霾全被我看到了被我感知到了所以我才寫出了這部長篇小說《風流玫瑰-魂落天堂》。慾望在每個人身上都會有的我用自然主義的手法把它們寫出來所以大家看了就會說這部小說低俗。我為什麼不寫凡人一個跟頭十萬八千里呢?那是因為現實生活中的人不具備這種特異功能。我在小說中表現成年男女的情慾、性慾只是想通過故事讓人們看清楚現實婚姻中男女關係的實質。表現情慾和性慾是想讓人么通過故事看清楚在婚姻中它們的不同作用。有人說我無聊其實是生活無聊。如果生活中沒有那些事情我怎麼能瞎編得出來呢?
我們每個人都經歷著黑夜和白晝每個人都在這個庸俗的現實中生活其實每一分每一秒都在演繹著無數的苦惱、愛恨、無奈……突然我把它搬到紙面上來就會讓人感覺到這些太低俗了。
2oo7年12月22日無事梧桐重新修改天津薊縣
(本作品由原創文學網授權刊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