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橫行的虛像——三國時代

第八章 橫行的虛像——三國時代

我想大家大概都知道,在關羽死後,劉備為了替他復仇而出兵,卻被第三十五位的陸遜所敗。這時,劉備底下的將軍大部份均已死亡,因此劉備的軍隊,也就是蜀軍,已經到了岌岌可危的地步。而這時的孔明就必須要掌握軍隊,不過,造成如此狀況的關鍵人物,卻是一個叫做魏延的人。

魏延這個人在《三國演義》中一直是違逆孔明,最後還因謀反而死,演出的是個非常不好的角色。不過,魏延這個人成為問題人物,是在劉備死亡以後,在劉備生前倒從來沒有發生過什麼問題。

劉備在四歷二一九年當上漢中王這時也是劉備的最盛時期。而這時要任命誰為漢中太守,就成了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所謂的漢中太守,指的就是北方軍隊司令官,也就是當蜀與魏進入作戰時,必定得位在第一線的人物,因此非得要選出一個有能力的人才行。當時,一般都認為應該是由張飛來擔任,而張飛本人亦如此認為。只不過,後來擔任漢中太守的卻是魏延,讓大家都吃了一驚。

魏延這個人在此受到相當高的評價,而他對劉備也有相當的忠誠,只不過,在劉備死後,對於孔明從魏延的角度看來,實在不覺得這個人怎麼樣。也就是說,對於在先帝生前從沒有上到過前線的人,他是怎麼都無法止住不滿的感覺。

在《三國演義》中,對於孔明偏心的場面不少,尤其是在對魏延的時候更是明顯。本來魏延是在赤壁之戰後才跟隨劉備的,在他還在某位太守的身邊做食客的時候,因劉備軍攻擊而來,魏延將那位太守殺了,而後降伏成為劉備的部下。

這時,在《三國演義》中,孔明曾說過魏延是殺死恩人的糟糕人物,因此最好是把他殺掉,不過,劉備只是隨口應應而已,並沒有把他給殺了。就這樣,這時的孔明已經看出魏延具有謀反之相而提出將之殺死的這件事,就一直成為以後的伏線。不過,比較奇怪的是,之前其他的人——還有許多將君主殺死後投靠劉備的人物——孔明卻什麼都沒有說就接受了,為何只有在魏延的時候會有這樣的主張呢!如果是要做為數十年之後謀反的伏線,也未免太前後矛盾了吧?因此我相信這一定是故意安排出來的。

隨著時間的經過,孔明進入了與第三十四位司馬懿的戰鬥中。這就是葫蘆谷之戰,乃是在《三國演義》中,第一○三回內的故事。

他在非常狹隘的山谷中,準備把司馬懿引誘而來——這個引誘的任務就是由魏延負責然後現放火讓其無法逃生。只要利用秘藏的火藥引爆即可引發強大的火勢,而在將司馬懿燒殺的時候,也可以同時把魏延一起燒死。

只不過,這時剛好下起了雨,使得司馬懿撿回了一條命。而同時,魏延也得救了,於是——不過,這本來就是虛構的東西,這場戰役也不存在於現實之中——魏延非常生氣,認為你明知道我還在其中,居然還放火,不是分明就想置我於死地嗎?孔明倒是推託道沒有這回事,而是部下馬岱——喜歡《三國志》的人應該知道他是誰才是——不小心點著了火,這完全是他的失誤,就將馬岱由將軍降為兵士。

依據本文的說明,孔明原本是想將司馬懿和魏延一同解決的,沒想到卻失敗了。當我第一次讀到馬岱最後只好穿著濕衣逃走的時候,不由得感到好過分,我認為在《三國志》中所出的策略,這是最骯髒的手段,在此之後我對孔明——當然是《三國演義》的孔明——就怎麼都難有好感了。

也因此我對於讀了《三國演義》後站在孔明那邊的讀者,在讀了這一段故事後依然能夠對其感到尊敬自是感到不可思議。只不過這段故事的有無,依版本而有所不同,因此也有可能是後代的編者所添加的。

不過,不管是哪一種說法,在史實上的孔明是絕對沒有任何責任的。在《三國演義》中即使是對其偏心,但作者是否具有別的意圖,所以才有這一段不公平的策略描寫呢?我倒是蠻想知道的。

好了,似乎跑得有些太快了,現在我們回到第三十二位的關羽。關於這個人,我想已經不需要再敘述他是個什麼樣的人了。不過,在此倒必須要說一說為什麼關羽被選入,而張飛則沒有的理由。

在這一次名將的條件中,我們之前共設定了A、B、C、D等四項,其中的C,也就是珍愛部下,並獲得部下深厚信賴這項條件,讓張飛落榜了。為什麼呢?因為我個人乃是因被部下所怨恨而殺死的。

而另一個原因則是在仔細分析過後,其實在談到關羽時不得不談到張飛,乃是因為他總是和關羽一同行動的緣故。

當然張飛是很厲害,這點是大家都沒有疑義的,不過,關羽這個人在死後神格化,有中國人的地方就一定會有關帝廟的存在。與之相較,張飛這個人雖然在演劇什麼之中,是以天真的老粗將軍形象而受到歡迎,但要說到是個名將嘛,由於他對部下並不優厚,因此也就只好讓他落選了。

另外還有一個我覺得比較可惜的人,在此稍征提一提,那就是趙雲。這個人在日本也算十分受到歡迎。

《三國演義》的讀者應該大家都知道蜀漢有五虎將軍吧!指的乃是關羽、張飛、趙雲、馬超、以及黃忠等五人,實際上,在歷史上是沒有「五虎將軍」這個稱呼的,不過,在正史的《蜀志》中,倒是有著「關張馬黃趙傳」的文章,傳關羽、張飛、馬超、黃忠、趙雲之順序而共同寫成一篇傳記。大概也就是因為這樣,才會在虛構的世界中,有了五虎將軍這樣的稱號吧!

依據史實,關羽、張飛、馬超、黃忠這四人在生前已是被認定為同格的人物。當劉備當上漢中王的時候,也就是在西曆二一九年之時,他任命關羽為前將軍、黃忠為後將軍、馬超為左將軍、而張飛為右將軍。這前後左右當然是同級的陸軍大將軍,而在此時,趙雲則還在二級之下,趙雲這個人,大致是擔任劉備之親衛隊長這樣的功能,而及不上其他四人乃是率領數萬軍力作戰的地位。

兩年後,當劉備正式即帝位之時,馬超為驃騎將軍、張飛為車騎將軍、兩人均已為元帥級的待遇,不過這時的趙雲卻完全沒有晉陞。只不過,要說實力和功績的話,趙雲和其他四人也沒有太大的差異。因此在正史的《三國志》著成時,其作者陳壽就將趙雲與其他四人並列而成一篇傳記了。而在成為虛構的《三國演義》時,本來應該在五人最後的趙雲就依在關羽與張飛之後,而在馬超與黃忠之前了。趙雲這個人在生前以其實力來說,雖可說是不過不失,但在死後,其評價倒是不斷上升。

關於第三十三位的周瑜,之前也曾提過,這個人乃是在赤壁之戰中打敗曹操的人。赤壁之戰如同大家所知,造成了曹操致命性的大敗北,不過,我認為實際上倒是沒有到這種程度。

關於這段故事,我以前也曾經寫過一篇較短的文章,曹操主要的部下可說是沒有一個人戰死,將之與劉備敗於陸遜之際所戰死的將軍名單拿來一比,立刻就可以看出其中的差異。接下來,曹操在赤壁之戰以後還修築的名為銅雀台的大型宮殿,雖然進行了這樣大型的土木工程,然而在曹操的統治下,並沒有提高稅金的記錄。因此無論是在個人的資源上,或是在財政上,都可以看出赤壁之戰其實並沒有造成那麼大的失敗。況且他在之後還是持續地進行軍事行動,增加自己的領土。

只不過,失敗就是失敗,不管怎麼說,大家都相信曹操在此外是失敗了。也就是說,這乃是政治上的效果,只要大家都相信了,曹操就是失敗了。確實在實際的戰鬥上是對曹操不利,而且還發生了疫病由於和北方的風土完全不同,因此得病的人不少。不論怎麼想,由於都不可能再持續戰線,因此曹操決定退兵,造成了他的失敗。

不過,最重要的一點,還是赤壁之戰本身具有相當象徵性的意義,其重點在於中國歷史上的重要戰役,幾乎都是北方進攻,南方防守的南北大戰。在這樣的戰爭中,如果南方獲勝的話,天下統一就不會成功,而會造成此後持續的分裂狀態。赤壁之戰也是其中相當具有象徵意義的一個例子。

是故,貝冢茂樹博士——他乃是湯川秀樹博士的兄長——在岩波新書《中國之歷史》一書中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如果曹操在赤壁之戰中獲勝的話,那麼天下就會統一,而此後的百年左右應該就會是個和平的時代。然而,相反地,由於孔明及周瑜做了不必要多餘的事,所以亂世才會一直持續。只法這,如果他的假設成真的話,《三國演義》就無法成立,而數千萬的讀者也會因此而失落了。

在赤壁之戰後,周瑜意圖進攻蜀國。他的戰略是:如果能夠將長江流域統一的話,天下就會南北二分,而足以對抗曹操。假設他成功的話,那真可說是讓南北朝時代提早來臨一般,只可惜在正式作戰前,他就暴斃了。

他暴斃的狀況,其實也蠻奇特的。首先是任何人都會懷疑的,是不是劉備的陣營派出刺客來將周瑜暗殺死了呢?因為如果周瑜「天下南北二分之計」實現的話,那麼劉備這一方就一定只有被消滅了。是以周瑜的暴斃,最有利的就是劉備。

只不過,如果是劉備將周瑜暗殺掉的話,那麼周瑜的君主孫權自然是絕對不可能坐視的。以這種大義的名份,他大可對劉備發起全面攻擊。然而他卻並沒有這麼做,因此想來也只有病死一途了。不過,如果以小說的方式來做其他想像的話,那倒是還有許多其他的可能性。

接下來的是第三十四位的司馬懿。司馬懿,字仲達,這個人在《三國演義》中雖然是和孔明相對的可憐角色,但是以將軍的情況來說,他應該是比孔明更高竿才是,至少他讓孔明連一步都無法踏進魏國境內。在孔明死了之後,則是阻止了公孫淵——這是支配魏國的東北部,也就是現在中國的東北地方以至於朝鮮半島北部一帶的大勢力。形式上雖為臣服於魏,但實際上根本就是半獨立狀態。在此司馬懿實行了急襲,一擊便將之滅亡。雖然好像一句話就將之帶過,但以這時的作戰指揮看來,可說是形容地非常貼切。總之,這是一場在歷史上也不多見的速攻作戰。

接下來是第三十五位的陸遜,這個人光是因擊破劉備就足以在歷史上留名了。這個人的家族也是代代出文人,除了其子陸抗相當有名之外,其孫子陸機則生於接下來的晉代,擁有非常高的文名,可說是背負著吳國的一族。

再接下來的是第三十六位的鄧艾,這個人乃是滅亡蜀國的人。他越過了任誰都認為無法越過的險惡山地,突然現身於蜀之盆地,而向成都施以急襲。

在中國大陸國經出版過一份中國歷代名將的撲克牌,其中的一張,乃是一位如登山家一般使用繩索從出崖下落的將軍,那時我還在想這是誰呀?原來就是鄧艾。本來這個人是在魏國擔任等同農林大臣地位的人物,然後來轉入軍事方面,卻呈現了天才般的用兵能力。只可惜他在之後因為捲入陰謀而遭殺害。

此外,這個人也有口吃的毛病,在中國,要舉口吃的例子時,大概都會想到鄧艾。而因為鄧艾的奇襲,也造成了三國之中蜀的最早滅亡。

陸遜:紀元後一八三~二四五年,吳(今江蘇省吳縣)出身。為後漢以來的名家,仕吳。當建立蜀國的劉備為了要報關羽之分而進攻吳時負責防備。以後雖然也以對蜀之擔為官身份受到重用,惟後來並沒有發生什麼大的爭戰。因此並沒有其他武功事迹傳世。於二四四年擔任丞相,可惜因被捲入當時國內的分裂事件中憂慮而死。

——《三國志》卷五十八《陸遜傳》關羽:字雲長。?~紀元後二一九年。河東解州(今山西省解州)出身。活躍於後漢末年至三國時代。當號稱漢之後裔劉備舉兵時與張飛一同出仕,以忠義及豪勇為人所熟知。於二○○年為曹操所捕之際,他在斬殺了顏良、文丑以報不殺之恩后再回到劉備身連年故事尤為有名。當劉備於赤壁之戰後為吳所捉,與兒子關平一同遇害。對兵士雖然優遇,然對士大夫卻顯得傲慢,因此有關羽就是為此而失去荊州的說法。另外,值得一提的是,一般的關羽像都是與青龍刀及其愛讀的春秋一同出現的,不過,三國時代似乎並沒有使用青龍刀的例子,而紙也才剛發明,尚不普及。不過,其豪放忠義倒是抓住不少民眾的心,再加了《三國演義》的推崇,因而成為民間信仰之一,其人氣為苦於北方異民族侵入的王朝所利用。此外,由於包含其出身地解州在內的山西省商人在明代時活躍於全國之故,因而後來也變質成為商業之神,信仰再度擴大於全國。

——《三國志》卷三十六《關羽傳》周瑜:西元一七五~二一○年。廬江舒(今安徽省舒城縣)出身。三國吳之將軍,同時在音樂方面亦有很深的造詣,是個甚是教養之人,亦有人稱其為周郎。其先祖雖然出仕於漢,然到了周瑜這一代則出仕於孫氏,在平定揚子江下游一帶有功。而瑜與孫策之間有感情有如兄弟,他們兩人分別娶了喬家的姐妹為妻一事尤其有名。西元二○○年孫策死亡之後,周瑜繼續幫助其弟孫權,於二○八年時指揮赤壁之戰,阻止了曹操軍南下。另外,他也逐也曹操勢力平定南郡,其後就以南郡太守的身份駐守江陵。還有,他因對劉備得到荊州而使得勢力逐漸坐大一事亦有所恐懼,因此還立下了先得到四川的奇策,惟在進行攻略之前即病死。

——《三國志》卷五十四《周瑜傳》司馬懿:字仲達。紀元後一七九~二五一年。河內溫(今河南省溫縣)出身,為仕於後漢的司馬防之子。二○一年時當上郡的上計吏,出仕於曹操,曾獻上屯田策等諸多政策,在魏國成立后,在二二一年時於文帝手下當上侍中尚書右僕射。在文帝病倒之時,根據遺言,司馬懿與曹真、陳群等人一同輔佐其繼者(也就是明帝),然不久后他就排除敵對勢力而掌握大權。二四九年以後當上丞相,二五一年則成為相國,並被封為安平公,奠立了創立西晉的基礎。司馬懿的一生雖可說後來都在進行自魏篡奪王朝的政治做準備,但另一方面他也自魏握得指揮軍隊等大權,於二三五年平定遼東之公孫淵叛亂,並取得朝鮮四郡。在日本以《三國演義》中諸葛孔明的好敵手而為人所知,惟當時的蜀國自知並無回復華北之力,對魏來說,雖是具有威脅,但司馬懿卻將其完全防禦。至於其外的部分,大抵就屬《三國演義》的誇張了。

——《晉書》卷一《高祖宣帝紀》、《三國志》卷一《武帝紀》鄧艾:?~紀元後二六四年,義陽棘陽(今河南省新野縣)出身。年輕時雖然貧困,但從官僚乃至於軍事職位中均嶄露頭角,且由於文官時代的經驗,而能夠在各種所在進行屯田,確保軍糧在戰鬥時不虞匱乏。於二六三年時以鎮西將軍、征西將軍身份討代蜀國。當時蜀之國力雖然衰退,然而他以跨越艱險山地之奇襲一舉將之滅亡。其後雖以蜀地為基礎,進行征吳的準備,惟因專斷之行為被懷疑而遭處死。

——《三國志》卷二十八《鄧艾傳》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中國武將列傳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科幻靈異 中國武將列傳
上一章下一章

第八章 橫行的虛像——三國時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