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節 忍小謀大

第3節 忍小謀大

唐代,在蘇州寒山寺住著兩位高僧:寒山與拾得。一日,寒山問:"今有人侮我,冷笑笑我,藐視目我,毀我傷我,嫌惡恨我,詭譎欺我,則奈何?"拾得曰:"子但忍受之,依他,讓他,敬他,避他,苦苦耐他,裝聾作啞,淡漠置他,冷眼觀之,看了如何結局?"

拾得的話已經成為官場上名言,被官場上眾多人物裝裱起來掛在書房裡時時警惕自己。

好一個"看了如何結局"!這裡雖然是講的"忍",但卻是隱而不發,蘊含著無窮的玄機。"看了如可結局?"他羞辱不成定然暴露自身的弱點,這就是你必勝的籌碼;面對你的泰然處之,不為所動,他便會放鬆警惕,這就是你成功的天時;此時舉事,一鼓作氣,攻無不克。

唐朝的婁師德是唐鄭州原武(今河南原陽)人,

中進士后當上小縣令,不久獲得京官監察御史,但這個官在唐朝才正八品下,無出入朝堂正門的資格,只能由側門進出,非奏事不得至殿廷。婁師德做官一直低調,直到升為宰相,婁師德的弟弟也到山西代縣做刺史。離京赴任時,婁師德問弟弟:"我身為宰相,你又擔任州牧之職,我們兄弟榮寵過盛,自然會受到別人的疑忌,該怎樣化解呢?"

弟弟跪下說:"自今以後,如果有人唾面於我,我就自己擦擦算了,決不與人計較,請兄長放心。"

婁師德聽了弟弟的話,神色很憂慮地說:"這正是我最不放心的地方。有人往你臉上吐唾沫,那是生你的氣。你擦了,那你就背逆了人家的意思,會使人更加生氣。唾沫嘛,不擦也會幹的,最好以微笑受之。"

這就是成語"唾面自乾"的出處。婁師德官至宰相還說出如此低調、忍讓的話,似乎顯得怯懦、窩囊的。可是,在宦海變幻莫測的官場,無論是大人物還是小人物都要低下頭,打著笑臉夾著尾巴低調做官,特別是初到官位上的新官。

上述事例是婁師德告誡弟弟的官術。有人說這樣告誡別人要忍讓、低調為官很容易,可是自己並不一定做得到。婁師德在官場一直就是這樣忍氣吞聲、低調為官的。

婁師德舉薦了被武則天尊為"國老"的名相狄仁傑,卻始終守口如瓶,不聲張,不炫耀,不自詡。狄仁傑之所以能當上宰相,是因為婁師德竭力推薦的緣故,但狄仁傑對此一無所知。他認為婁師德不過是個普通武將,很瞧不起他,還一再排擠他到邊陲地方去打仗。

武則天察覺此事後,便問狄仁傑:"你看婁師德這個人是不是一個賢才?"狄仁傑說:"婁師德做個將軍,小心謹慎守衛邊境,還不錯,至於是不是賢才,我就不知道了。"武則天又問:"婁師德是不是善於發現人才?"狄仁傑說:"我曾經跟他一起工作過,沒聽說過他能發現人才。"武則天笑著說:"我能提拔你當宰相,就是婁師德推薦的啊。我看他的確有識人之明!"並隨手拿出以往婁師德推薦狄仁傑的奏章。狄仁傑不看則罷,一看頓時激動不已,十分慚愧,不禁喟嘆道:"婁公盛德如海,一直包容我,我卻沒有任何覺察。看來我比他差遠了!"

隱小謀大是為官的一大智慧,做事不露聲色,借輕狂之名掩蓋自己的真實意圖,麻痹對方。

隋朝的時候,隋煬帝十分殘暴。各地農民起義風起雲湧,隋朝的許多官員也紛紛倒戈,轉向幫助農民起義軍。因此,隋煬帝的疑心很重,對朝中大臣,尤其是外藩重臣,更是易起疑心。

生性豪爽、喜歡結交英雄豪傑的唐國公李淵自然更容易被猜忌,這讓很多聞風歸順他的人都很擔心。俗話說:樹大招風。聲望高了對李淵來說並不是一件好事。就在此時,隋煬帝下詔讓李淵到行宮晉見。李淵因病未能前往,隋煬帝很不高興,多少產生了猜疑之心。當時,李淵的外甥女王氏是隋煬帝的妃子。隋煬帝向她問起李淵未來朝見的原因,王氏回答說是因為病了。隋煬帝又問道:"會死嗎?"

李淵從王氏那裡得到這個消息的時候,非常惶恐。他覺得自己早晚會被隋煬帝所不容,但是現在起義還不是時候,只有忍耐。為此,他處處小心謹慎,開始故意敗壞自己的名聲,整天沉迷於聲色犬馬之中,到處惹事生非,大肆張揚。隋煬帝聽到這些,果然放鬆了對他的警惕。這樣,才有後來的太原起兵和大唐帝國的建立。

有時候,為官者需要自己敗壞自己的名聲,因為你處於某個職位,舉足輕重,就很容易引起別人的猜疑,被人無端懷疑。像李淵這樣,能夠故意敗壞自己的名聲,大肆張揚,反而是好事,一個人把缺點展現在別人的面前,就會掩蓋另外的陰謀。別人只注意你外在的表現,就忽略了你內在的計劃。

這是隱忍的一種手段,歷史上許多人都曾經使用過,如孫臏,為了活命只好裝瘋賣傻,與豬同食,聲名狼藉,然而最終建功報仇。

中國的文化,從道教講究人的超脫,佛教勸人忍耐行善到儒家講仁義道德,都把"忍"字作為人生的第一核心。即便是在太極拳中也講究圓轉如意、意勁合一、以守為攻,要求在習武打鬥時也要內斂含蓄。

《唐國史補》記載了一則關於唐末宰相陸象先的軼事。陸象先早年在陝西大荔一帶做地方小官,即同州的刺史。有一次家裡的僕人當街碰見他的下屬參軍(一種地方軍事官職),沒有下馬。這在當時雖然算是一件沒有禮貌的事兒,但也並不過分嚴重。參軍僅僅是刺史下屬負責軍事的官員,況且,刺史的僕人也未必認識他;但是,這位參軍為了擴大事態,大發雷霆,命人鞭打僕人,血流夾背。

然後,參軍到陸的官府中稟告說:"下官冒犯了大人您,請免去我的官職。"

對此,陸象先早已知曉,從容答覆說:"身為奴僕,見到做官的人不下馬,打也可以,不打也可以。做官的人打了他,罷官也可以,不罷官也可以。"

參軍揣摩不透陸刺史的態度,悄然退回去了。

就這麼一件極簡單的故事,其實包含著中國文化為人處世的精髓之一,那就是寬恕和忍耐。俗話說,打狗還要看主人。參軍僅僅為了一件很不值當的小事兒,狠狠鞭打了上司的隨從,明顯是在尋釁惹事。陸刺史看出了他的用心,因而不予明確表態。這樣一來,既挫平了參軍的盛氣,又讓其進退維谷,無形中消弭了對方借故鬧事兒的目的。僅僅幾句話,看似平常,卻無懈可擊,由此可以看出陸刺史為人處世,喜怒不形於顏色的老練。據歷史記載,陸象先曾經擔任過唐睿宗的宰相,為官主張寬簡,也就是講究對人寬恕、辦事樸實,後來還被封為兗國公,大概與他早年的恬退隱忍作風有很大關係。

唐睿宗時代已經是晚唐後期,社會動蕩,人心浮躁,如果不能平心靜氣、寬恕隱忍,很容易導致"小不忍則亂大謀"的窘境。陸象先如此待人處世,可謂典型的中國風格。

忍一時,以守為攻,蓄而不發,這種做法的效果要比報復或者責罵有效得多。俗話說:"退一步海闊天空,忍一時風平浪靜。"陸象先忍耐、等待的,不僅是自己宰衡天下、治理國家政治理想,還是風平浪靜的眼前生活。

歷史上有很多這樣的人,譬如說西周姜太公,就是那個後來在《封神演義》里被神化了的姜尚姜子牙;還有三國時期的"卧龍先生"諸葛亮,同樣在《三國演義》等世俗傳說中被神化了的諸葛孔明;再有漢代開國元勛張良張子房諸如此類,都是很善於忍耐和等待的名人。抱著遠大的理想,就必須忍耐眼前暫時的不快;清醒認識自我的優秀之處,就要忽視日常的困苦。古人說得好:精金美玉般的人品要由烈火中鍛來,掀天揭地的事功須從薄冰上履過。人的精力和生命總是有限的,大凡抱定決心要干一番大事業的,就要捨棄眼前一些無關痛癢甚至有違壯志的瑣碎事兒。否則,為了眼前的利益得失,最後失去的是更大的目標。

張佳胤擒賊的故事也可以看做是隱忍成事的典範。

張佳胤為滑州的小縣官,有大盜任敬、高章偽裝錦衣使前來見他。二人大大咧咧地直入府堂,面朝北方。張佳胤雖覺奇怪,但仍然照常判案。這時任敬突然大聲罵道:"什麼時候了,還不立刻見我?"張佳胤連忙命人退下迎見二人。任敬對張佳胤說:"有聖旨在身,不能下拜。"張佳胤說:"是聖上下旨要拘捕我嗎?"一面命人擺設香案恭迎聖旨。任敬在張佳胤耳邊說道:"不是拘捕你,是要抄耿主事家。"府衙中有個叫耿隨朝的本地人,是個小官,因草場發生火災受到牽連下獄。

張佳胤更覺可疑,於是請兩人到後堂休憩。任敬一進後堂便扣住張佳胤左手,高章搭著張佳胤的肩,三人一同走進內室坐在坑上。任敬手摸著鬍子笑著說:"你不知道我是誰嗎?我從山寨來,聽說縣府庫房中有不少銀子,想暫借一用。"二人說完用匕首抵著張佳胤的脖子。張佳胤不慌不忙地說:"既然你們不是來尋仇,我再笨也不會為省幾個錢賠上自己的老命,就算你們不用刀,我是個貪生怕死的人,氣力沒有你們大,工夫更不及你們好,又能拿你們怎麼樣呢?只是你們既自稱朝廷欽差,如果現在自露行跡,萬一讓人看到,這不是對你們不利嗎?"

二人聽了覺得有理,就把匕首藏在袖中。張佳胤說:"滑州是個小地方,能有多少錢呢?"誰知任敬早有準備,拿出一本簿子,上面記載各州錢數。張佳胤沒辦法,只好求他們不要拿得太多,以免影響自己日後的升遷。二人商議許久,說:"我們兄弟有五人,你就給我們五千金吧。"

張佳胤說:"太好了,謝謝謝謝,但你們的背囊中裝得下這麼多錢嗎?再說,又怎麼走出縣府大門呢?"二人說:"你考慮的也對,你先為我們準備一輛車,把錢放在車上。"說完仍用匕首抵著張佳胤,不許有人跟隨在後,否則就刺殺張佳胤,又說:"等我們上馬離去后,就放了你。"

"你們若是在白天押著我走,一定會引起百姓的圍攻,即使殺了我,你們也難脫身,不如等到晚上再啟程。"二人連說此計甚好。

"官銀容易辨認,使用也不方便。縣中有幾個有錢人,不如由我向他們借來給你,這樣我不會因官銀短少而影響官運,你們也不用怕官府追捕。"二人更加稱讚張佳胤考慮周到。

張佳胤囑咐高章傳話下去,召手下小吏劉相前來。劉相這個人一向多心計。張佳胤假意對劉相說:"我運氣不好受到牽連,若被捕一定會被砍頭。現欽差大人有能力為我脫罪,我內心非常感激,想送五千金聊表心意。"劉相聽了,吐了吐舌頭說:"一時間到哪兒籌這許多錢?"

張佳胤暗踢劉相一腳說:"我常見縣中富人熱心助人,你替我跑一趟,就說我向他們借錢用用。"於是取來紙筆,寫下某大戶多少,某中戶又多少,一共九人,加起來正好五千金。這九人其實是縣中捕盜高手,並不是什麼縣裡的有錢人。張佳胤又對劉相說:"有欽差大人在,待會兒他們送錢來,都要穿著整齊,不要因為我向他們借錢,就裝出一副窮相。"其實是暗示那些人要準備好武器。

劉相這時已完全明白張佳胤話中的含意,告辭離去。張佳胤命人送上酒菜,並且先嘗表示酒菜無毒,以安賊心。張佳胤又頻勸二人不要多喝,以免酒後誤事,二人更加信任張佳胤。

飲酒至半,所召九人各自穿著光鮮,好像富豪般,雙手捧著用紙包裹的兵器站在門外,作出哀求的神情,說道:"大人借的錢已經拿來,可是小人家中實在沒有這麼多。"二賊聽說錢已送來,再看到來人都是富人打扮,更不懷疑。

張佳胤命人取秤來,又嫌桌子小,命人取庫房中長几橫放在後堂,兩名役卒也跟著進來。張佳胤與任敬隔著長几,而高章卻緊挨在張佳胤身旁。張佳胤拿著砝碼,對高章說:"你難道不為你的長官秤金嗎?"高章稍一靠近長几,九人立即捧著手中的兵器衝上前去。張佳胤乘機脫身,大叫捉賊。任敬想撲向張佳胤已經來不及,見大勢已去,只有自殺。眾人捉住高章拷問,供出王保等三名同黨,立即下令逮捕。三人雖逃至京師,最後還是被逮捕正法。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官規則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當代現代 官規則
上一章下一章

第3節 忍小謀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