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 制勝之道
整垮張經之後,趙文華的日子是越過越好了,胡宗憲的工作十分出色,徐海被殺,倭寇勢頭大減,而作為胡宗憲的後台老板和直屬領§導,他當仁不讓地以功臣自居,不但從皇帝那裡拿了很多賞錢,還由副部∕長升任了部∕長(工部尚書)。
於是又一個得意忘形的故事就此開始。
趙文華髮達了,有錢了,翅膀硬了,他打算獨立經營,把中間商兼乾爹嚴嵩一腳踢開,直接跟批發商嘉靖同志聯繫
為達到這一目的,他為嘉靖送上了一樣東西——百花仙酒,說實話,這酒到底什麼成分,多少度我也不知道,但據趙文華同志介紹,他的乾爹嚴嵩之所以能七八十歲還不缺鈣,一口氣上六樓,腰不酸腿不痛,多虧了這種酒。
嘉靖喝過之後,感覺還不錯,回頭又覺得不對,嚴嵩有這麼好的東西,竟然不主動上交領§導,自己獨吞,實在是大大地可惡。
於是他下了一道手諭給嚴首輔,讓他解釋酒的問題。
嚴嵩萬沒想到,自己的後院竟然起了火,他勃然大怒:
「文華怎麼能幹這種事情!」
怒完之後,皇上的話還是要回,這事要放在一般人身上很難解釋,卻絕難不倒嚴首輔,他發揮自己太極拳的特長,做出了這樣的答覆:
「皇上太客氣了,我平時不磕葯,也沒吃什麼特效補品,能活這麼多年,我本人也很納悶。」
嘉靖本來也沒當回事,就讓他糊弄過去了,嚴嵩卻嚇掉了半條老命,連夜找來了趙文華,把他痛罵一頓,要他收拾包袱滾蛋。
趙文華這才意識到,如果離開了嚴嵩,自己什麼都不是,於是他跪地求饒,痛哭流涕,希望嚴老爹饒他一回,以後絕不再犯。
其實嚴嵩對這個兒子還是有感情的,但當時正在氣頭上,也就沒理會這茬,然而就在這個微妙的時刻,另一個人突然進來插了一腿。
這個人就是徐階,趙文華一送酒,他就知道要出事,蹲在一邊準備看好戲,事情鬧起來后,他看準機會,跑到了嚴嵩的府上,自告奮勇地表示:您不是看趙文華不順眼嗎,我就幫您收拾他吧。
徐階走出了精妙的一著,如此動作,不但可以趁機除掉嚴嵩的爪牙,也不會得罪人,順便表達自己對領§導的尊敬,可謂是一舉三得。
不過嚴嵩到底是嚴嵩,他雖然討厭趙文華,但也絕不會信任徐階,感謝兩句后,就打發他走人了。
徐階失望地走了,但他沒有想到,自己的這一未遂舉動卻引發了一連串出乎意料的結果。
這個消息很快傳到了趙文華的耳朵里,他徹底慌亂了,以為老爹真要解決自己,無奈之下,只好使出了絕招。
要說服嚴嵩已經不可能了,事到如今,只能走家屬路線,給他們送禮,幫自己說話。但嚴世蕃是不能考慮的,這傢伙心太貪,傾家蕩產估計也填不了這個坑,情急之中,趙文華靈機一動,想到了另一個人。
嚴嵩這一輩子作惡多端,坑過的人不計其數,真可謂是「萬人坑」,但俗話說秦檜也有仨朋友,在這世上,嚴嵩也有著一個全心全意,相知相守的人。
這個人就是他的妻子歐陽氏,當年嚴嵩被人踩得七葷八素的時候,他的老婆卻不離不棄,始終在他身邊支持著他。所以嚴嵩這一輩子只有她一個老婆,從未納妾,直到後來她去世了,嚴嵩也沒有續弦,實在是標準的模範夫妻。
趙文華找到的人,就是歐陽氏,他不惜血本,準備了極為厚重的禮物,親自上門跪地哭訴,希望求得原諒。
要說還是女人實在,老太太收了禮,加上看他可憐,就把他藏在裡屋,等嚴嵩回來后,先灌他幾杯酒,說了幾句好話,趁他高興把趙兒子喊了出來,然後下跪、流淚一套演完,嚴嵩也感覺自己還少不了這條狗,也就原諒他了。
按說事情到了這裡,應該算是皆大歡喜,大團圓結局,然而文華兄不愧是惹禍的高手,不久之後,他將得罪另一個人,而這個人,他是無論如何也搞不定的。
由於送禮花了太多血本,文華兄十分心痛,決心把本錢撈回來,當然,這對他而言,實在算不上什麼難事,因為他是工部尚書,是全國最大的包工頭,普天下那麼多工程,隨便撈一把,也就差不多了。
趙文華是這樣想的,也是這樣做的,他開始發揮特長,大撈特撈,管你是豆腐渣還是爛尾樓,能撈錢就行,誰愛住誰去住,反正我不住。
可是問題在於,趙尚書翻本的意願實在太強烈,他加足馬力,肆無忌憚地撈,加班加點地撈,終於撈出了麻煩。
因為皇帝大人也是要蓋房子的。
☆爛尾樓問題
雖說嘉靖同志天天修道,但是畢竟尚未成仙,飯還得吃,覺還得睡,可是西苑的住房條件有限,所以他決定另蓋新房。
這個房地產工程自然交給了工部辦理,按說皇帝的工程應該加緊辦,可是趙部∕長的腦袋不知是不是撞了柱子,竟然對此不理不問,放任自流,結果一棟房子修了好幾個月還沒成型,整成了爛尾樓。
嘉靖同志還是值得表揚的,他並沒有催促趙文華,還是住自己的老房子,然而不久之後的一個偶然事件,卻將這位包工頭徹底送上了絕路。
一天,嘉靖閑來無事,登高望遠,忽然看見西長安街有一座豪宅,便問旁邊的人:
「那棟房子是誰的?」
考驗人品的時候到了,一百年前,明英宗朱祁鎮曾站在高台上,看著類似的建築,問出了同樣的問題,而那次問答的結果是,曾經風光無限的石亨全家覆滅。
在皇宮附近蓋豪宅向來是個很危險的事,但人們卻屢教不改,趙文華顯然也沒有足夠的覺悟,於是接下來的回答將決定他的命運。
如果趙部∕長的人品好,關係足,應該可以避過這場禍,可惜這位兄弟平日實在缺乏素質。
嘉靖身邊的陪同人員立刻爭先恐後地說出了趙部∕長的名字,還有一位不厚道的仁兄說了這樣一句話:
「工部的建築材料,大半都拿去修趙尚書的房子了,陛下的新房哪用得上!」
這幅爛葯下得實在太猛,看著眼前的豪宅,回想起自己的爛尾樓,嘉靖怒髮衝冠:趙文華,你怕是活膩歪了吧!
趙部∕長的人生就到此為止了,皇帝大人降了他的官還不罷休,又把他徹底削職為民,並安排他的兒子去邊界充軍。雖然嚴嵩多方打點,但無濟於事。
想翻本的文華兄賠大了,他連老百姓都沒當成,在回家的路上就暴斃而亡,說是暴斃,是因為他的死法實在讓人匪夷所思。
這位兄台一天晚上心情鬱悶,就開始揉肚子,揉著揉著,就把自己給揉死了(手捫其腹,腹裂,臟腑出,遂死)。
對此我一直很納悶,趙文華同志應該沒有練過鐵砂掌,揉個肚子都能揉得如此慘烈,如此有性格,也算是牛人了。
嚴嵩最重要的爪牙之一完蛋了,雖然他本人依然無恙,但嚴黨的根基已然開始動搖,這是徐階取得的第一個勝利,雖然作用不大,卻是一個好的開始。
按說趙文華死了,事情也就完了,但經過二十多年的磨鍊,徐階已經懂得了這樣一個道理:
痛打落水狗是不夠的,最好連狗肉也一起吃掉。
不久后,給事中羅嘉賓上書皇帝,彈劾趙文華侵吞軍餉,數額高達十萬多白銀。嘉靖更為惱火,下令抄家追贓。估計皇帝大人也沒想到,這道命令竟然創造了一個追贓記錄。
由於抄家後趙文華的財產不夠,這筆錢按規定由他的子孫代賠。沒錢賠?不要緊,充軍也是有工資的嘛。
於是這筆錢一直賠到了嘉靖的兒子的兒子,直到萬曆十一年,還只賠了一半,有人實在看不下去,說算了吧,然而明神宗謹記爺爺的教誨,一定要他的子孫接著賠,要麼賠光,要麼死光。
趙文華同志的悲慘經歷告訴我們,就算窮瘋了,皇帝的東西也是無論如何不能動的。
趙尚書的死對嚴嵩來說是個損失,在徐階看來,則是個勝利,但對於胡宗憲而言,卻是一個可怕的災難。
胡宗憲自然不喜歡這位即貪又蠢的包工頭,但這位包工頭偏偏是他的靠山和支柱,現在他死了,自己不但失去了和嚴黨的聯繫,也失去了有力的支持,胡宗憲這個名字早已在嚴黨的名單上掛了號,時刻可能被人盯上,嚴嵩固然樹大根深,自己卻不是嫡系,一旦出什麼事,這隻老狐狸未必肯出頭。
事實上,他已得到消息,某些言官正在積蓄口水,準備要拿自己開刀,而上面沒人保,萬一被整下來,不但自己完蛋,連徐渭、俞大猷、戚繼光這幫班底也要跟著一起走人,數年心血自然付之東流。
十幾年來,他卑躬屈膝,阿諛奉承,幹了無數違心的事,說了很多違心的話,無非是為了當年那報國救民的志向。
胡宗憲不願自己的抗倭大計毀於一旦,但嚴嵩已不能指望,徐階和自己又無交往,思前想後,無路可走。
但就在他絕望之時,舟山的地方官給他送來了一件奇特的禮物,看著眼前的這件禮物,胡宗憲終於想到了一個方法,但同時他也意識到,要想一舉成功,還需要另一個人的幫助。
於是他找來了徐渭。
對於目前的形勢,徐渭還是比較了解的,所以他開門見山地問胡宗憲:趙文華已經倒台,你打算怎麼辦?
胡宗憲回答他,倒就倒了,沒什麼大不了的,只要皇上支持,就沒人能動得了我。
徐渭沒有說話,但他不以為然的表情卻在質疑**督:你以為你是誰?皇帝憑什麼支持你?
胡宗憲卻面露得意之色,不慌不忙地告訴他:不用著急,我已經得到了一件寶貝,只要獻給皇帝,不愁大事不成。
胡宗憲所說的寶貝,就是舟山地方官送來的那件禮物——白鹿。
說起這玩意,我也沒見過,估計不是啥新品種,撐死也就是個白化病,或者是基因突變的產物。
但要是把它送給嘉靖,那可真是拍對了馬屁,因為他就好這個。
嘉靖同志幾十年如一日修道,只是為了成仙。但成仙這件事沒個准,大臣們天天眼巴巴望著,您哪天要長翅膀撲騰撲騰飛上去了,我們放鞭炮恭送大駕,也好再選新人,可偏偏就這麼拖著,金丹吃了無數顆,既成不了仙,可也吃不死人,慢慢地嘉靖自己也沒信心了。
於是他迫切需要上天的啟示,也就是平常見不到的新奇玩意,歷史術語叫「祥瑞」,來證明自己的努力沒有白費,說明老天爺還是罩著他的,時不時還發點新品種下凡,鼓勵他繼續為修道堅持奮鬥。白鹿自然是最好的證據。
但這個馬屁要拍得好,拍得響亮,還需要一篇像樣的文章,不能說句「臣胡宗憲所送」就完事了,你得闡明這頭白化鹿出現的偉大意義,以及對未來形勢的指導作用,要堅定皇帝的信心,要讓他相信,修道的前途是光明的,是遠大的,是大有可為的。
這是一篇極為重要的文章,它關係著胡宗憲的前途,關係著抗倭大計,關係著東南沿海百姓的安寧。
「所以天下雖大,此文惟你可寫。」胡宗憲一臉肅穆地注視著徐渭,他捲起了袖子,準備親自為他磨墨。
徐渭已經徹底明白了,他明白了自己要做什麼,以及為什麼要這樣做,於是他提起了筆。
在那個夜晚,徐渭將自己天賦才智與畢生所學,慷慨地注入到這篇荒唐的文章里,為了一個高尚的理由。
這是一篇歷史上著名的馬屁文章,言辭優美,卻荒誕不經,在許多人看來,這篇文章是大才子徐渭人生中的敗筆,因為裡面充滿了卑微和下作,沒有絲毫的氣節。
但事實上,在這篇卑微下作的文章背後,隱藏著一種耀眼的光芒——即使卑躬屈膝,即使刻意逢迎,也絕不接受失敗,絕不輕言放棄。
所以我認為,雖然胡宗憲貪詐,徐渭狂傲,但在那個晚上,他們做了一件偉大的事。
☆秘戰法
徐渭的才學再一次得到了肯定,嘉靖同志看了文章之後,興高采烈,不但賞賜了很多財物,竟然還跑去宗廟禱告,真可謂是喜出望外。
胡宗憲的地位徹底保住了,事實上,他不再需要依附於任何人,因為他已獲得了皇帝的支持,為禍國家數十年的倭寇之亂將在他的手中被徹底撲滅。
而對於這驚心動魄的一幕,戚繼光卻毫無所知,當然他就算知道了也沒轍,對他而言,眼前有一個更為麻煩,也更實際的問題需要解決。
經過嚴格訓練,義烏軍已經具備了極強的戰鬥力,然而在幾次與倭寇的遭遇戰後,戚繼光無奈地發現,雖說每次都能擊敗敵人,卻總是殺人一千,自損八百,傷亡比例差不多。
這實在不是我軍無能,而是敵人太兇狠,實事求是地講,日本倭寇的戰力確實極其強悍,因為這幫人孤懸海外搞搶劫,隨時可能被人打死,想要活命只能拚命,而其中更為可怕的,是使用武士刀的武士和浪人。
要知道,一個日本人要想熟練地使用武士刀,至少要經過五年以上的訓練,而且讓很多人想象不到的是,在近身搏鬥時,他們的刀很少與明軍武器相碰,出刀極其冷靜,總是窺空出擊,專斬沒有盔甲包裹的柔弱部位,不擊則已,一擊必是重傷。說他們是武林高手,實在一點也不誇張。
相對而言,義烏兵的戰鬥精神也很頑強,但畢竟訓練時間短,武藝這東西又不是燒餅,說成就成,而與對方死拼,實在也不划算,自己手下只有四千人,全日本的人都有成為搶劫犯的潛質,就算拚死對方四五千人,也是無濟於事的。
戚繼光很清楚,如果單靠近身肉搏,成本太高,且很難消滅倭寇,但在那個冷兵器為主的時代,除了抄傢伙和敵人對砍外,似乎也沒有更好的辦法。
就在戚繼光無計可施的時候,一個人來到了他的身邊,幫助他找到了那條制勝之道。
不久之前,唐順之從京城來到了浙江,他的使命是巡視軍務。與他當年的同事,現在的從一品內閣大學士徐階相比,他的進步實在有限,混到現在還只是個五品官。
然而這只是表面現象,實際上,他是一個有著非凡影響力的人,他的官銜說起來只有五品,卻是個極為重要的職位——兵部職方司郎中,作為明軍總參謀長,他在軍中有著廣泛的關係網,除此之外,他還和許多神秘人物有著說不清、道不明的關係,連徐階也摸不透他的底。
所以就在他離京之際,徐階特意找到了他,向他請教對付嚴嵩的辦法。
然而唐順之只是笑了笑,他告訴徐階,等到時機一到,自然有人來找你的。
告別了一頭霧水的徐階,唐順之來到浙江,見到了胡宗憲。
對於這位非同尋常的人物,胡宗憲極為敬重,待之以禮,並遵照其本人意願,讓他上前線指揮作戰,正是在那裡,他認識了俞大猷、盧鏜,還有戚繼光。
而當一籌莫展的戚將軍對他說出自己的苦惱時,唐順之交給了他一本書,並告訴他,制勝之道就在其中。
唐順之所以如此高深莫測,除他本人行蹤詭異,四處晃悠外,還因為他寫過一套書,此套書共六冊,分別取名為《左》、《右》、《文》、《武》、《儒》、《稗》,合稱六編。據說此書上解天文,下通地理,無所不包,卻沒什麼人看,只因有一個缺點——很難看懂。
他交給戚繼光的那一冊,就是其中的《武》。
正如唐順之所言,徹夜苦讀的戚繼光,在翻閱其中一章之時,突然喜形於色,他終於找到了他想要的東西,
戚將軍再次自發地拿出了馬克思主義哲學觀,批判地吸收了唐順之的理論,創造了屬於自己的秘密武器,他相信,在不久的將來,這種獨門絕技將大派用場。
他沒有等太久,最為猛烈的倭寇進犯終究還是來了。
嘉靖四十年(1561)四月,兩萬餘名倭寇集結完畢,向浙江進發,他們的目標是台州。著名的台州大戰就此拉開序幕。
此時的戚繼光已不再猶疑,恰恰相反,他很興奮,作為一名軍事將領,上陣殺敵才是他的本分,而且此時的他,已經有了必勝的把握。
所以他放棄通常的防守策略,命指揮劉意駐守台州,而他自己則帶領主力主動出擊,他將用這一舉動告訴倭寇們:中國並不是他們燒殺淫掠的樂土,所有踏上這片土地的侵略者,都將付出沉重的代價。
種種跡象表明,敵軍第一個進犯的目標將是寧海,戚繼光立刻日夜兼程,率軍前去迎敵,他會在那裡指揮自己的第一場戰鬥。
當戚繼光趕到寧海的時候,已有上千名倭寇登陸,看見明軍趕到,他們卻並不驚慌,因為根據以往經驗,明軍最為畏懼的就是近身搏鬥,只要靠近他們,擊破前軍,他們就會爭相逃竄。
於是他們發動了衝鋒,事情的順利似乎超出了想象,他們剛剛衝到明軍面前,還沒來得及動手,對方的隊形竟然自行崩潰,三三兩兩地聚在了一起。倭寇們十分高興,在他們看來,即將開始的又是一次貓追老鼠的遊戲。
但如果他們仔細觀察,便會發現,那些看似慌亂的分散明軍卻都有著相同的人數——十一個。
而在他們普及算術教育之前,就聽到了一聲響亮的號令:
「列陣!」
於是,一種前所未見的陣型就此出現在倭寇們的眼前,這也是它在歷史上的第一次亮相。
在唐順之交給戚繼光的那本《武》里,有一卷名為「秘戰」,其中有著這樣的記載:秘戰者,即新名鴛鴦陣之謂也。
這種全新的陣型即因此得名——鴛鴦陣。
如果要詳細研究這個陣法,估計可以專寫一書,所以這裡只是大略介紹一下,大家看懂就行,權當是使用說明書。
簡單說來,所謂鴛鴦陣的原理,和打群架大致相同,瞄準目標,群起毆之,遠了用啤酒瓶砸,接近後用西瓜刀砍,貼身後就用匕首捅,不管你黑帶白帶,劍道幾段,全部完蛋。正是所謂「亂拳打死老師傅」是也。
當然了,這只是一個形象的比喻,事實上,鴛鴦陣是古代軍事智慧的偉大傑作,作為一個近身格鬥陣法,在此後的百年之中,人們卻依然無法找到破解它的方法。
而這個由十一人組成的鴛鴦陣之所以能夠名留軍史,威名遠播,是因為它不但有著極為可怕的戰鬥威力,而且幾乎毫無破綻。
這是一個盡乎完美的戰鬥隊列,因為它有著無可挑剔的位置組合和武器裝備。在這十一個人中,有一個是隊長,他站在隊伍的前列**,其餘十個人分成兩列縱隊,站在他的背後。
雖說只有十個人,他們卻持有四種不同的武器,並組成了五道互相配合的攻擊線,在隊長身後,是兩名持有標槍的盾牌兵,他們用盾牌掩護自己和後面的戰友,並首先投擲標槍發動進攻。
掩護盾牌兵的,是站在他們後面的狼筅兵,所謂狼筅,是一種特製的兵器,形狀十分怪異,以長鐵棍為主幹,上面扎滿鐵枝和倒刺,往前一挺,跟鐵絲網一樣,任誰也過不來。
狼筅兵的後面,是四名長矛兵,他們是隊伍的攻擊主力,看見敵人,就使用長矛前刺。隊列的最後,是兩名短刀手,防止對手迂迴,從側翼保護長槍手。
這是一個毫無弱點的陣型,十一個人互相配合,互相掩護,構成一個完美的殺陣,就算你是日本劍聖宮本武藏,估計也沒戲唱。
但所謂無知者無懼,寧海的倭寇們不管三七二十一,玩起了武士道,拼了命的往前沖,但還沒走幾步,很多人就被飛來的標槍射倒,運氣好點的繼續沖,就會被盾牌擋住,或者是被狼筅鉤住,倒刺拉扯幾次,就算不死也要掉層皮。
如果鴻運高照,到現在你還沒死,也不用高興太早,因為還有四支長矛等著你,就算你想反擊,但前面有狼筅和盾牌擋著,只能幹著急,眼睜睜地看對方捅你,不被捅死,也被氣死了。
情況大致就是這樣,倭寇們沒沖多久,就被標槍、狼筅和長矛殺死大半,剩下的人雖然還不知道這套陣法的結構和奧妙,但有一點他們是清楚的——再不快跑就死定了。
寧海前哨戰就這樣結束了,倭寇死傷二百餘人,戚家軍除一人輕傷外,毫無損失。
戚繼光的第一次出擊獲得了完勝,倭寇全線敗退,但多年的軍事素養告訴他,事情並沒有那麼簡單。
根據情報顯示,此次敵軍進犯規模達幾萬人之眾,且經過周密組織集結,雖說這只是支先頭部隊,但進展似乎太過於順利了,順利得如同有人安排一樣。
戚繼光的預感是正確的,這確實是一個陷阱,就在軍隊抵達寧海的同時,倭寇數千主力正向新河方向急行挺進,意圖偷襲新河城。
當這個緊急軍情傳到大本營的時候,所有的人都驚呆了,因為新河城十分空虛,根本沒有防護能力,而且裡面主要駐紮著明軍將領與士兵的家屬,且以婦孺居多,如若落入倭寇手中,後果不堪設想。
這下大家緊張了,老婆孩子還在城裡,有個三長兩短不是鬧著玩的,於是紛紛主動請戰,希望立刻回援。
然而戚繼光卻十分鎮定,只是笑著對部下說道:
「不要急,請諸位放心,在援兵到來之前,那座城池是不會失陷的。」
作為一個不喜歡忽悠的將領,戚繼光的每一次自信都是有理由的,這次也不例外。他之所以作出這樣的判斷,是因為他十分清楚,在新河城裡,住著一個極為厲害的人。只要這個人在,倭寇就絕對進不了城。
☆戚繼光最害怕的人
戚繼光自幼飽讀兵書,練習武藝,上過許多戰場,見過很多死人,踩過無數屍首,也從沒聽說他吃不下飯,睡不著覺,是出了名的膽大包天。在這個世上,有人能讓他感到害怕嗎?
答案是肯定的,雖然他上過陣,雖然他殺過人,雖然他非常的牛,但他始終深深地畏懼著一個人,畏懼到了極點。
這個人就是他的老婆。
怕老婆是我國的傳統美德,歷史上留下了許多「氣管炎」的光輝事迹,這其中自然少不了戚繼光同志,他的怕老婆故事和他的豐功偉績一同流傳千古。
據說他的老婆實在太凶,鬧得他實在受不了,一氣之下從家裡搬出來,住進了軍營里,部下覺得他又窩囊,又可憐,紛紛煽動他:你老婆竟然如此囂張,還敢欺負你,我們大家穿好盔甲,備齊刀劍,在營里等著,你把她叫進來,亂刀砍死,也就一了百了了。
戚繼光估計是受盡了委屈,於是一氣之下一跺腳:就這麼干!砍死她!
約定的日子到了,手下全副武裝,埋伏在營內,戚繼光則派人去請自己的老婆進營。
老婆大人如約前來,她進入營房,看著周圍手持刀劍的士兵,毫不畏懼,還大聲喝問戚繼光:
「找我來有什麼事?」
在位兇悍的老婆面前,戚繼光沒有示弱,他霍然站了起來,大聲說道:
「我剛剛整隊完畢,特請夫人前來閱兵!」
這個故事很明顯是假的,因為就算戚繼光想除掉自己的老婆,也不會如此大張旗鼓,召集這麼多人來干,畢竟被老婆趕出門也不是啥光彩的事情。
但歷史中真實的戚繼光,確實是個非常怕老婆的人,在我看來,史實與上面這個故事之間的唯一區別是,他就算有這個心思,也是絕對不敢動手的。
很多人認為,怕老婆的實質,其實是愛護老婆,不過我相信戚繼光同志是絕不會同意這個觀點的,他是真怕,怕得心服口服。
因為他的這位老婆確實是個了不得的女人,十八歲時,剛剛上班的戚繼光娶了一位姓王的姑娘過門,也就是後來的王氏。
當時戚繼光已經是四品指揮,但他老婆的家世更為厲害,老丈人最高曾干到過總兵,是明軍的高級將領。將門出虎女,王氏脾氣倔強,且自幼習武,善用刀劍,據說發起火來連戚繼光都不是她的對手,經常被打得到處跑。
論家世比不過,想打架又未必打得贏,所以在兩人有矛盾時,大都是戚繼光讓步。
雖然老婆很強勢,但事實上,只要不觸及原則問題,她對戚繼光是很好的,當年戚將軍家裡不富裕,有次買條魚改善伙食,老婆做好了端上來一看——只有魚頭和魚尾。
戚繼光估計是老婆自己吃了,也就沒作聲,但到了晚餐的時候,王氏卻又把剩下的魚肉端了上來,戚繼光這才恍然大悟,感動得半天說不出話。
不過要是牽涉到原則問題,那就不好說了,這個所謂原則問題,就是納妾。
戚繼光其實並不好色,他之所以動這個念頭,實在是因為封建思想的毒害——不孝有三,無後為大。偏偏王氏就是沒有兒子,好不容易生出來卻又都幼年夭折,眼看老婆年紀大了,戚繼光動起了心思,在他三十五歲那年,娶了第一個小妾沈氏,之後又分別娶了陳氏和楊氏。
在小妾的幫助下,戚繼光終於有了自己的兒子,這就是後來的戚安國、戚昌國、戚興國等人。
雖說在那萬惡的舊社會,國家允許一夫多妻,娶個小妾也不會涉及包二〓奶問題,但這也要看具體情況,戚繼光深知,如果讓老婆知道了,那是要出大事的,所以他嚴密封【鎖了消息,這些事情都是他瞞著老婆乾的。
但紙畢竟保不住火,三個女人還有那幾個活蹦亂跳的孩子,你當老婆是白內障不成?
老婆生氣了,事情鬧大了,一般說來,聽到老公包二〓奶,無非有以下幾種反應,要麼息事寧人,要麼去法院鬧離婚,就連那位傳說中著名的悍婦,外號「河東獅」的柳月娥,也不過是去老公的單位,找上級領§導鬧事。
王氏的處理方法卻大不相同,當她聽說這個消息后,即不找組織,也不找領§導,隨手抄起一把尖刀,奔著戚繼光就去了。
值得誇獎的是,戚繼光同志十分機靈,聽到消息立馬就溜了,王氏撲了個空,卻絕不肯罷休,每日在家裡蹲守,並且揚言: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廟,不剁了你誓不罷休!
戚繼光同志麻煩了,有家不能回,在單位住也不是個事,於是他一咬牙,不帶任何盔甲,套著一件便裝回了家,在老婆沒來得及動手之前,便撲通一聲跪下,然後嚎啕大哭,痛斥封建禮教,說自己也是受害者,為了生兒子才不得已如此,並且講過去憶往昔,恩愛夫妻,同甘共苦等等等等。
女人畢竟是女人,被戚繼光這麼一陣忽悠,心腸就軟了,隨即丟下尖刀,與戚繼光抱頭痛哭。
戚繼光單刀赴會,憑藉著勇氣和對老婆的信任,化解了恩怨。但如果你認為事情如此簡單,那你就錯了。
事實上,歷史中的戚繼光是一個幾乎從不冒險的人,他的兵法要訣是「謀定戰」,也就是說如果沒有必勝的把握,他絕不會作戰,而在其政④治活動和日常生活中,他也一直遵循著這個原則。老婆如此兇悍,要是一時火起,真的把自己給剁了,那就虧大了。
然而他依然不帶侍衛,跑去找自己的老婆說理,且毫無畏懼,這並非他喝酒壯了膽,只是因為在他的那件便服下面,還穿著一件護甲。
但如果據此認為戚繼光同志狡詐,還是值得商榷的,面對如此彪勇的老婆,要想求生存求發展,確實是不太容易的。
而戚繼光同志的經歷也告訴我們,在娶一個強悍的老婆之前,必須做好充分的思想準備。
這就是是倭寇們即將挑戰的對手,不久之後,他們就將感受到戚繼光曾經體會過的那種恐懼。
當倭寇到達新河城下的時候,人們極為慌亂,畢竟城中的士兵都已出征,僅剩下普通百姓和婦孺,毫無反抗之力。
於是王氏出擊了,關鍵時刻她挺身而出,召集僅有的上百名親兵,命令他們立刻貼出告示,穩定人心,但要守住城池,僅這些人是不夠的,於是她去了軍械庫。
軍械庫是存放兵器的地方,要想抵擋倭寇,只有拿出庫中的武器,裝備老百姓,才能堅持到援兵到來。
可偏偏那位看守是個死腦筋,說這裡是戚繼光交給他管的,除了戚繼光的命令,他不聽任何人調遣。
這位看守同志仗著戚繼光撐腰,十分囂張,堅決不肯打開庫門,可惜,他面前的這個人,卻是唯一的例外。
戚夫人都沒用正眼看他,當即大喝一聲:
「你算是個什麼東西,快開庫門!等戚繼光回來,讓他只管來找我!」
看守打了個哆嗦,他知道這女人惹不起,立刻打開了庫門,並將武器分發到百姓的手中。
事情忙完后,王氏回到家中,穿上了自己家傳的盔甲,登上城頭,準備指揮作戰,她將用自己的行動證明,勇氣和英武並不是男人的專屬。
但戚夫人雖然兇悍,倒也是個明白人:雖說現在人手不少,但這些百姓只能充充門面,要指望他們打勝仗,那也只能是抓瞎。於是在沉思片刻后,她決定使用一個計謀。
當倭寇們滿懷著搶掠的夢想,跑步來到新河城下的時候,他們驚奇地發現,城頭上竟然插滿了旗幟,且殺聲震天,站得水泄不通,時不時還從城內射來弓箭和火槍。
這個排場實在是太大了,就如同黑社會談判一樣,重要的是數量而不是質量,管你老頭老太太,還是家庭主婦,只要是個人,都被戚夫人拉著上了城頭,雖說戰鬥力全無,但嚇唬人還是有效的。
倭寇們嚇得不行,但這麼遠跑來,就這麼回去也實在不甘心,於是他們在城外紮營,準備多等幾天。
他們只等了一天。
不是不想等,而是因為第二天,戚繼光的援兵就到了。
雖說戚繼光對老婆很有信心,但他也很清楚,光憑了他老婆也是擺不平那一大幫倭寇的,所以他火速派出了援軍。
於是苦苦等待著的倭寇們完蛋了,援軍發動了猛攻,戚夫人自然不會放過這個機會,率親軍由城內殺出,但倭寇的戰鬥力確實厲害,兩頭夾擊之下,仍佔據一戶大院繼續負隅頑抗。戚家軍隨即改變策略,改用火槍攻擊,擊斃敵寇上百人,剩下的實在受不了了,只好分頭逃走。
嘉靖四十年(1561)四月二十六日,新河戰鬥結束,倭寇死傷二百八十餘人,戚家軍僅陣亡三人。
作為一次遭遇戰,新河戰鬥是十分成功的,但奉命率軍前來救援的游擊將軍胡守仁依然感到了一絲不安,因為按照之前的判斷,寧海不過是個陷阱,新河才是聚集倭寇主力的目標。然而經過交鋒,他才發現這群進犯新河的倭寇僅千人而已,如果說敵軍主力不在這裡,那又會在哪裡呢?
答案是寧海。
進犯台州的倭寇,原先大都是汪直和徐海的手下,跟著這兩個人混得時間長了,基本上都懂得些兵法,所謂兵不厭詐,對他們而言並不是什麼新鮮玩意。
所以當大家都認為寧海只是誘餌,新河才是進攻對象時,他們卻改變了策略,只派出部分兵力進犯,而將主力撤回,並隱藏在寧海,等待最佳時機的到來。
這一招實在高明,確實瞞過了很多人,但是在那重重迷霧之後,有一個人卻始終洞悉著這一切。
作為一名不世出的優秀將領,戚繼光有著很高的軍事天賦,此等伎倆自然不在話下,從寧海交鋒之後,他就意識到這群倭寇並不簡單,所以當新河出現敵軍通報的時候,他並沒有親自帶著主力回擊,只派出了部將胡守仁前去救援,自己則偃旗息鼓,等待著敵人的出現。
很快,他的預測得到了驗證。
就在他派出援軍的第二天下午,緊急軍情傳來,大股倭寇已經集結準備大舉進犯,而他們的目標是台州。
到目前為止,敵軍的動向大體都在戚繼光的掌握之中,但意外依然發生了:由於無法掌握敵人的具體方位,戚繼光駐地離台州還有上百里,而對手已經兵臨城下,留給他的時間只有一個晚上。
而更嚴重的問題是,你派人去打仗,自然要管飯,但是為了確保行動迅捷,當初抵達寧海的時候,他的戚家軍只帶了三天乾糧,此時已經是第三天,軍中即將斷糧。
所以眼前的問題十分棘手:戰況危急,距離很遠,沒有飯吃。
然而戚繼光找到了一個解決問題的方法,他下達了命令:全軍奔襲,台州開飯!
☆變陣
就在胡守仁結束新河戰鬥,大開酒宴慶祝勝利的那一夜,戚繼光正率軍向台州挺進,敵軍已經抵達台州,拂曉就會發動進攻,而這個夜晚,是他唯一的時間,也是唯一的機會。
嘉靖四十年(1561)四月二十七日,經過一晚上的奔襲,戚繼光率軍挺進一百一十里,終於在黎明時分抵達台州城,而此時敵軍距離台州還有兩里。
時間剛剛好,剛剛好。
然而當戚繼光命令部隊繼續前進的時候,意想不到的情況出現了,一向聽話的部下們竟然抗命了。
義烏的兄弟們罷工了,你老人家說好晚上跑路,到了台州就能吃飯,現在又出爾反爾,一定要先打仗,雖說我們實誠,你也不能這麼忽悠人吧。
事實證明戚繼光是有遠見的,當年他費盡心思一定要挑老實人,為的就是今天。他不慌不忙地站出來,講了一堆民族大義,國家興亡之類的話,竟然把當兵的說得熱淚盈眶,然後他當眾叫出了炊事班,讓他們拿著從城裡取出的糧食,開始準備做飯,並做出了莊嚴的承諾:敵人在前面,飯在這裡,打完仗,就吃飯!
於是士兵們頂著微亮的天空繼續前進了,支持他們前進的,是一個極為樸素的念頭:打死倭寇,就能吃飯。
在離城兩里的花街,自以為得計的倭寇終於遇上了戚家軍,吃驚之餘,他們驚恐地發現,這群敵人的表情十分兇狠,眼睛冒綠光,似乎恨不得吃了自己(可以理解)。
一邊要搶劫,一邊要吃飯,大家都很急,於是二話不說就開打。
如之前一樣,戚繼光又擺出了鴛鴦陣,倭寇們則排出一字陣迎戰。所謂一字陣,就是一字排開,實在說不上有多高明,然而意外發生了,戚家軍雖然取得了優勢,砍殺了很多敵人,卻未能如以往一樣,迅速擊潰敵軍。
在後方觀戰的戚繼光也很納悶,但片刻之間,他已然找到了原因——地形。
鴛鴦陣是一個威力強大的陣型,但畢竟有十一個人,要發揮作用,需要一定的空間,而花街地形狹窄,根本施展不開,戰局自然陷入僵持,於是戚繼光下達了第二個命令:
「變陣!」
瞬息之間,鴛鴦陣突然發生了變化,開始了第一次變陣。
隊長身後的兩列縱隊各自分開,以五人為單位進行布陣,狼筅兵邁步上前,與盾牌並列,形成第一道防線,兩名長槍手跟隨其後,短刀手殿後,開始獨立作戰。
如果說鴛鴦陣是戚繼光改編自唐順之原創的話,那這個陣型應該算是他的獨立發明創造,主要用於狹窄地區的巷戰,它的名字叫五行陣。
畢竟人少好辦事,五個人比十一個人要靈活得多,倭寇們揮舞長刀,面對五行陣,既不能攻,也不能守,只要被狼筅掛住,頃刻之間就會被長矛刺穿,雖然許多人持刀狂呼,死戰不退,但除了身上多幾個窟窿,實在沒有更多的收穫。
於是他們決定逃跑,也就在這個時候,戚繼光再次下達了指示。陣型就此開始第二次變化
在命令下達的那一刻,狼筅兵迅速上前,超越所有同伴,站在隊伍的最前面,兩名長槍手緊跟在他的身後,盾牌手和短刀手分別站在長槍手的側方,保護他們的側翼。陣型在狼筅兵的帶領下,開始發動追擊。
這是鴛鴦陣的第二種變化,它的名字叫三才陣。主要用於衝鋒進攻,或是敵軍敗退時的追擊。
當然對於日本人而言,陣型變不變,實在已經不重要了,五行陣和三才陣都是要人命的,跑路才是最佳選擇。戚家軍追擊殘敵,再次大獲全勝。
嘉靖四十年(1561)四月二十七日,花街戰鬥結束,倭寇傷亡一千餘人,全軍潰敗,救出被擄百姓五千餘人,戚家軍傷亡合計:三人。
在新河之戰與花街之戰後,倭寇大勢已去,戚繼光繼續發動攻擊,並在上鋒嶺和長沙之戰中大量殲滅敵軍,同年五月末,進犯倭寇全線敗退,日本的仁兄們乘興而來,被人追著屁股打了一個月,沒有搶到錢,反而賠了本,只好敗興而歸。
這是一次光輝的戰役,是一次以戚繼光的徹底勝利,日本倭寇的徹底失敗而告終的戰役。
「臣都察院右都御史,總督直浙兼制軍務胡宗憲上奏,(嘉靖)四十年四五月,倭賊分犯台州水陸諸處,台金嚴參將戚繼光,共擒斬倭首一千四百二十六夷,焚溺死者四千有餘。」
自嘉靖四十年(1561)四月二十二日至五月二十七日,戚繼光率其所部四千明軍,對陣兩萬敵軍,在無其它軍隊配合的情況下,五戰五勝,共計殲敵五千五百餘人,累計傷亡不足二十人,史稱「台州大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