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宴散場:鬧劇何日有竟時
2004年7月,正是飲料的銷售旺季,然而健力寶只完成了區區1億元的銷售額,離計劃中的3億元相去甚遠。
8月23日下午,就在健力寶20周年慶典前的5天,正在海南三亞玩潛水的張海收到一條簡訊,只有幾個字:「董事會決議您不再是健力寶集團董事長兼總裁。」這天上午,健力寶董事會在張海缺席的情況下,免去了他的職務,改由「全中國最善良的人」祝維沙擔任集團總裁。
接下來的情節宛如一場沒有主角的鬧劇:
祝維沙只做了兩個月的總裁,卻幹了不少事。他先是在報紙上刊登《聲明》,宣布「張海先生從來都不是健力寶集團的控股股東」。此言一出,把內部矛盾曝光天下,除了造成輿論一時嘩然之外,更是引來全國的討債大軍。一時間,三水生產基地和廣州總部每天都有人咆哮上門,其熱鬧程度倒與當年排隊提貨的景象有得一比。然後,他覺得張海的產品定位有錯誤,不應該搞什麼「第五季」,而應當做「健力神」等健力系列,他嫌「爆果汽」又難看又不好喝,就把倉庫里的20萬箱產品都銷毀掉了。接著就是「正本清源,整肅部隊」。他認定張海的人馬都很可疑,於是辭掉了採購總監,逼走了營銷副總,自任銷售總監,整個高層都被清洗了一遍。最後,就是宣布暫停生產。
這個「全中國最善良的人」很快被發現也不靈,於是一個新的出售計劃出籠了。過了國慶就有消息傳出,台灣統一集團已同意收購健力寶,開價是1億美元。10月10日,統一方面的人就開進了三水和健力寶大廈,連張海的辦公室也被新主人佔去了。這對於炒家們來說是一個不錯的結果,前後折騰了兩年半,總算獲得了1倍以上的收益。可是,上天似乎仍不願意讓可憐的健力寶安定下來,節外生枝的事件還是發生了。收購消息傳出后,在經銷商系統引起了強烈的反響,其原因有兩個:一是經銷體系的衝突,健力寶的經銷商與統一的經銷商多年作戰,雙方多次發生過聚眾鬥毆事件,積怨頗深。二是健力寶20年來深入人心,經銷商對它的忠誠度頗高。各地經銷商寫來雪片般的請願書,高呼「我們無法想象,如果這已是既定的事實,當我們再次拿起一瓶健力寶的飲料時,我們又如何咽得下去!」他們派出代表團赴三水與區政府談判。在對話會上,經銷商史無前例地提出,自願籌足2億元現金來解決健力寶的資金短缺問題,幫助公司恢復生產和發放員工工資。有人甚至在會場上領頭高呼:「要與健力寶共存亡!」在很多人心中,李經緯出局的陰霾其實一直未散,一腔怨氣正無處發泄,現在張海團隊搗亂一陣就想套現走人,實在讓人氣憤。面對這種群情激憤的景象,三水區政府顯得無能為力,不得不在10月18日宣布,與統一集團的併購意向破裂。
統一集團的方案擱淺,炒家集團立刻尋找新的下家。這時候,闖進了一個李志達。李志達是深圳小護士化妝品的創辦人,不久前他把公司賣給了法國歐萊雅,手中據稱握有20億元的現金。就在統一集團出局后的一個月,張海、祝維沙等人就與李志達簽署了股權轉讓的協議。11月18日,李志達團隊進駐三水,全面接管公司。可是,這次股權交易卻讓三水區政府大為光火,因為整個過程都是瞞著區政府悄悄進行的。官員們已對「錯嫁」張海一事十分懊悔,現在又從天上突然掉下一個李志達,誰也不知道他們打算把健力寶搗弄成什麼模樣。儘管此時區政府手中的股份僅僅只有8.9%,但是仍然決定強勢干預:地方法院下文查封了李志達在三水的投資公司;12月3日,三水區政府宣布「有權力採取一切必要措施,協助恢復生產」;12月8日,法院派10多個法警進入健力寶大廈,查封所有賬目和公章並凍結公司的賬戶,李志達派往三水基地的人員全部被「禮送出境」。這個戲劇性的反覆讓所有人都瞠目結舌,傳媒及經濟理論界的很多人士認為,「政府以小股東的身份,動用行政權力干預股權交易是一種倒退」。
就這樣,健力寶如一片跑馬場,幾路諸侯輪番殺伐,僅有的那幾分元氣也行將失盡。有記者問健力寶員工:「你知道現在誰是公司總裁嗎?」員工漠然答道:「愛誰誰。」面對這一派難以收拾的亂局,有人突然又想起了病榻上的李經緯。
12月7日,在趕走李志達的同時,三水區政府以「復產協調領導工作小組」的名義在三水基地召開了全體員工大會,已經兩年多沒有出現、仍是「雙規」待罪之身的李經緯坐著輪椅出現在了大禮堂。有人記錄當時的景象:「他坐在輪椅上,不停地笑,並向所有人揮手,前面的人拚命想跟他握手,後面的人擠不過去,就跟在後面拍手。」更讓人意外的是,跟李經緯一起被「雙規」和拘捕的三位副總裁也出現在了主席台上,他們被宣布恢復舊職。
健力寶在停產半年後終於恢復了生產。不過,李經緯的歸來只是一個象徵性的事件。第二天他的兒子就對記者宣稱,「去健力寶是為了配合政府的工作」。不久后,由經銷商注資激活的方案也因為缺乏可操作性而不了了之。祝維沙下台後,與他同時進入健力寶的葉紅漢接管了這家千瘡百孔的公司。
2005年3月23日,張海在廣州被警方刑事拘留。他當時剛剛和兩個朋友結束晚宴,那一頓飯他們花了4000元。刑拘的理由是「涉嫌挪用資金」。2006年11月,檢察機關以「職務侵佔和挪用資金2.38億元」為案由提起公訴,3個月後,佛山市中級人民法院一審判處張海有期徒刑15年。在開庭審理過程中,向來從容淡定、笑如蓮花的張海落淚了。他激動而委屈地說:「健力寶賣掉之後,祝維沙等人都落得上億元的實惠,可我卻要在這裡坐牢。如果說為了朋友義氣,我可以當替死鬼,但不願做替罪羊。」《經濟觀察報》在報道中意味深長地問道:「在這場曖昧的資本遊戲中,張海是一個下棋的人,還是一顆被人下的棋子?」
日後的種種跡象表明,仍然是台灣統一集團最後成了健力寶的新主人,不過為了避免「意外的干擾」,合作各方都顯得異常低調。而今日之健力寶也早已今非昔比,它的品牌號召力和江湖地位也不再那麼重要。在中國飲料市場上,可口可樂和百事可樂的霸主地位日漸難以動搖,娃哈哈的銷售額已經超過180億元,台灣的康師傅和統一在茶飲料、果汁飲料市場上更有收穫,而後起的蒙牛、伊利則憑藉獨特的奶源優勢異軍突起。特別是蒙牛,靠著「超級女生」的走紅而成為最耀眼的行業新貴,2006年的銷售額達到了139億元。跟這些巨子相比,昔日的龍頭老大健力寶已不復當年之勇,人們對發生在它身上的新故事也漸漸地失去了興趣。
這就是「中國第一飲料品牌」健力寶的興衰實錄。一場基於實業公司平台的瘋狂的資本盛宴在一片狼藉中曲終人散。
在2000年前後的中國國有企業產權變革大潮中,健力寶案可謂一個經典的範例。在處置國有企業產權的時候,握有生殺大權的地方政府出於對經營層的極端不信任,轉而試圖從外部尋找產權改造路徑,國有資產成為跨國公司和資本經營者們爭相追逐的獵物。在這個過程中,對現有經營層的無情排斥,與對外來力量的盲目信任,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如果說經營層MBO因為缺少透明的操作流程而有國有資產流失及不公平現象的話,那麼,健力寶式的改造途徑則產生了更大的經營風險和交易的灰色性。在這個案例中,所有你能夠想象得到的商業戲劇性——神話、慾望、博弈、陰謀、報應、輪迴都一一地上演了,它充滿了那麼多的偶然性,但卻又彷彿滑行在一條必然的悲劇之軌上。
2006年12月23日,中國飲料工業協會年會按慣例在北京舉行。健力寶集團董事長葉紅漢在發言時說,公司已熬過最艱難的生死線,當年實現銷售額16億元。他突然話鋒一轉,說到了一個幾乎已被人淡忘的名字。他說:「健力寶沒有死掉。我覺得主要有幾個核心,一個是品牌影響力,還有一支忠誠於健力寶的經銷商隊伍,以及健力寶對品質的一貫堅持。這三個要素我覺得都是當年健力寶的創始者李經緯先生留下的遺產。所以,這裡還要感謝李經緯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