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寧宿命:怎一個“憤”字了得
於是,經過一番考慮,在1994年,潘寧決定另闢蹊徑,將企業變身為科龍集團,宣布新創科龍品牌,進軍空調行業。在他的謀划中,科龍品牌歸企業所有,由此可逐漸擺脫政府的控制。但是,他的這種「獨立傾向」立即引起了鎮政府的注意。也就是從這時起,潘寧和企業的命運變得十分微妙起來。
1996年,科龍電器在香港聯合交易所上市,融資12億元,成為全國第一家在香港上市的鄉鎮企業。潘寧雄心萬丈地四處攻城略地,先後在遼寧營口和四川成都建立了兩個生產基地,這樣可以大大降低物流運輸的成本。一個尤為重要的決策是,他宣布將投資10億元人民幣在日本神戶建立科龍的技術中心。當時的現狀是,中國的電冰箱企業靠「價格割喉戰」迅速擊敗了早先在中國市場上靠品牌優勢而獲得先機的跨國企業。但是潘寧知道,要穩固本土企業的市場戰果,還必須擁有核心的技術開發能力。當時所有的國產家電企業,其實都還是一些裝配工廠,其核心部件仍然需要從國外引進。全球電冰箱的核心技術都被日本東芝、三洋及松下等公司所掌控,所以將技術開發的前沿延伸到日本本土去,是一項成本很高卻將有奇效的戰略。在一次高層會議上,潘寧很激動地說:「如果不能在有生之年裝出一台百分之百的中國電冰箱,我們這代電冰箱人愧對後人。」可惜的是,潘寧的這種「決戰思維」在他退出后竟成絕響,以至於到10年後,中國電冰箱產業的核心技術空心化局面仍然沒有得到根本改善。
1997年,科龍實現營業收入34億元,利潤6.6億元,獲香港《亞洲貨幣》雜誌評選的「中國最佳管理公司」和「中國最佳投資者關係」殊榮,儼然是中國製冷業乃至家電業的希望之星。然而,也是從這時開始,地方政府對科龍的掌控變得直接起來。這家品牌顯赫、效益絕佳的企業成了政府官員調控地方資源的一個最佳工具。1998年中期,為了延伸產業鏈,潘寧謀劃在科龍空調項目上增大投資。當項目報到鎮政府的時候,他卻等到了一個十分意外的決定——政府希望科龍收購同鎮的華寶空調。
華寶空調廠是國內第一家生產分體式空調的企業,在廣東空調行業中第一個取得了ISO9001質量體系認證。1993年,華寶空調銷售額達18億元,產銷量名列全國第一。11月底,在經營層毫不知曉的情況下,華寶的國有資產控股方順德市投資控股總公司突然決定將60%的產權出售給香港翁氏家族控制的蜆殼公司。當時華寶的總資產達18億元,而蜆殼公司的資產不足5億港元,只用了1000萬元的價格就獲得了控制權。由於交易過於「秘密」,引起經營層的強烈反對。創辦華寶的董事長當即辭職,其他高管也持強烈的抵觸態度。企業經營陷入一片混亂局面。1994年11月,蜆殼公司以「空調市場不景氣,宏觀調控使銷售款回收周期加長,空調生產競爭對手增多」為由主動放棄了股權。港方提出,他們已經在華寶連本帶利投入資金14.2億元,願意承擔1億元的損失,而其他的款項則要順德和華寶方面全數歸還。順德方面不但要付出10多億元的賠償金,還弄得華寶元氣大傷,造成其市場份額被後起的珠海格力空調等搶去大半。因此,當潘寧提出新上空調項目的時候,便有人提出將華寶空調劃歸科龍,以此打造出一個「空調航母」。
在潘寧看來,與其改造一個結構落後的「老房子」,還不如在一片空地上蓋一個「新房子」。而政府方面則當然希望他能夠挑起這副「重擔」。為此,市長承諾,併購后可以「撥給」科龍一個上市指標,允許它在深圳證券交易所上市。就這樣,1998年10月,科龍和華寶宣布聯合,成為當時國內家電行業規模最大的一次企業聯合。
科龍、華寶合併看上去做成了一艘「大船」,但是實際上這兩家企業從來就沒有真正融為一體。僅從品牌經營而言,科龍決沒有能力同時做好兩個不同品性的空調品牌。因此,華寶之被棄是預料中的事情。而一個讓人更感擔憂的事情是,隨著科龍規模的擴大,政府的控制變得越來越直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