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夜、杜甫·金庸
集大成而開千流,是歷史對老杜詩歌的評價,這句話若形容金庸在武俠中的地位,也是當之無愧。杜甫的成就甚至已用「接鴻蒙」來形容,而金庸也早已是一代宗師,前人之述備矣,只需比較其相似則可。
杜甫和金庸一樣,行文中有著恢弘的氣勢。這種宏大和莊子筆下鯤鵬展翅、扶搖九萬里的來自道家的高拔恢弘不同,而是更接近儒家文化的宏大,更深沉,也更渾融,民胞物與,並不僅僅只關心自身的超然。
和老杜一樣,金庸無疑受到了傳統儒家文化的深刻影響,這種影響也迅速遍及整個武俠文化。「為國為民,俠之大者。」這話從郭靖口中說出,卻給整個武俠定下了「時代正音」,也是俠義之氣的正統和典範。無論今天新武俠如何變,但金庸創立的正統始終無法改變,這些有情有義,為國為民的俠客們,也是我們心中一個永遠的夢,是我們對武林最正統的想象。
相比而言,梁羽生筆下的俠客雖也是堅守著傳統的道德操行的,但是如果非要比較的話,梁羽生似乎遜了金庸一份沉鬱渾厚的氣勢。正如杜甫的詩歌一樣:「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江間風浪兼天涌,塞上風雲接地陰。」這種黃鐘大鋁之聲,不要說今天,就算在那個輝煌的時代也是少見的。而金庸筆下,蕭峰雁門關前慷慨就義,楊過襄陽城外射死蒙哥汗的壯烈場面,也達到了至今無法企及的高峰。
另外,杜甫的詩中洋溢著憂國憂民的情懷,其筆下關乎風月者少,關乎車馬烽火者多。這和金庸也是一致的,哪怕在金庸寫情最多的《神鵰俠侶》中,我們仍然可以從兒女喃呢的間隙中,聽到歷史的隆隆鐵蹄。杜甫雖然歷經磨難,但作品中展現的,始終是一片仁者心胸。金庸筆下的俠客們也是。這些俠客們或古板或佻達,但道德的操守是絕不會泯滅的,也許在今天看來有些古板,或許今天的讀者們更喜歡更為帥和酷的反派boss,但是所謂「正音」就是說,你可以求變,但你始終無法代替他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