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鄉的衚衕

故鄉的衚衕

北京很大,不敢說就是我的故鄉。我的故鄉很小,僅北京城之一角,方圓大約二里,東和北曾經是城牆現在是二環路。其餘的北京和其餘的地球我都陌生。

二里方圓,上百條衚衕密如羅網,我在其中活到四十歲。編輯約我寫寫那些衚衕,以為簡單,答應了,之後發現這豈非是要寫我的全部生命?辦不到。但我的心神便又走進那些衚衕,看它們一條一條怎樣延伸怎樣連接,怎樣枝枝叉叉地漫展,以及怎樣曲曲彎彎地隱沒。我才醒悟,不是我曾居於其間,是它們構成了我。密如羅網,每一條衚衕都是我的一段歷史、一種心緒。

四十年前,一個男孩艱難地越過一道大門檻,驚訝著四下張望,對我來說衚衕就在那一刻誕生。很長很長的一條土路,兩側一座座院門排向東西,紅而且安靜的太陽懸挂西端。男孩看太陽,直看得眼前發黑,閉一會眼,然後頑固地再看太陽。因為我問過奶奶:「媽媽是不是就從那太陽里回來?」

奶奶帶我走出那條衚衕,可能是在另一年。奶奶帶我去看病,走過一條又一條衚衕,天上地上都是風、被風吹淡的陽光、被風吹得斷續的鴿哨聲,那家醫院就是我的出生地。打完針,嚎陶之際,奶奶買一串糖葫蘆慰勞我,指著醫院的一座西洋式小樓說,她就是從那兒聽見我來了,我來的那天下著罕見的大雪。

是我不斷長大所以衚衕不斷地漫展呢,還是衚衕不斷地漫展所以我不斷長大?可能是一回事。

有一天母親領我拐進一條更長更窄的衚衕,把我送進一個大門,一眨眼母親不見了。我正要往門外跑時被一個老太太拉住,她很和藹但是我哭著使勁掙脫她,屋裡跑出來一群孩子,笑鬧聲把我的哭喊淹沒。我頭一回離家在外,那一天很長,牆外磨刀人的喇叭聲尤其漫漫。這幼兒園就是那老太太辦的,都說她信教。

幾乎每條衚衕都有廟。僧人在衚衕里靜靜地走,回到廟裡去沉沉地唱,那誦經聲總讓我看見夏夜的星光。睡夢中我還常常被一種清朗的鐘聲喚醒,以為是午後陽光落地的震響,多年以後我才找到它的來源、現在俄國使館的位置,曾是一座東正教堂,我把那鐘聲和它聯繫起來時,它已被推倒。那時,寺廟多已消失或改作它用。

我的第一個校園就是往日的寺廟,廟院里松柏森森。那兒有個可怕的孩子,他有一種至今令我驚詫不解的能力,同學們都怕他,他說他第一跟誰好誰就會受寵若驚,說他最後跟誰好誰就會憂心忡忡,說他不跟誰好了誰就像被判離群的鳥兒。因為他,我學會了謅媚和防備,看見了孤獨。成年以後,我仍能處處見出他的影子。

十八歲去插隊,離開故鄉三年。回來雙腿殘廢了,找不到工作,我常獨自搖了輪椅一條條再去走那些衚衕。它們幾乎沒變,只是往日都到哪兒去了很費猜解。在一條衚衕里我碰見一群老太太,她們用油漆塗抹著美麗的圖畫,我說我能參加嗎?我便在那兒拿到平生第一份工資,我們整日塗抹說笑,對未來抱著過分的希望。

母親對未來的祈禱,可能比我對未來的希望還要多,她在我們住的院子里種下一棵合歡樹。那時我開始寫作,開始戀愛,愛情使我的心魂從輪椅里站起來。可是合歡樹長大了,母親卻永遠離開了我,幾年愛過我的那個姑娘也遠去他鄉,但那時她們已經把我培育得可以讓人放心了。然後我的妻子來了,我把珍貴的以往說給她聽,她說因此她也愛戀著我的這塊故土。

我單不知,像鳥兒那樣飛在很高的空中俯看那片密如羅網的衚衕,會是怎樣的景象?飛在空中而且不驚動下面的人類,看一條條衚衕的延伸、連接、枝枝叉叉地漫展以及曲曲彎彎地隱沒,是否就可以看見了命運的構造?

一九九四年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史鐵生散文、隨筆集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當代現代 史鐵生散文、隨筆集
上一章下一章

故鄉的衚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