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二條死路——外人送死
我當了副檢察長后,始終堅持與自己有感情交往的朋友可以禮尚往來,對看到我的職務與我交往的人絕不掉以輕心。這種人逢年過節,以給小孩「壓歲錢」或其他名義的幾百元、上千元錢,我是堅決予以謝絕的,我不怕得罪人,不怕感到情面難卻,不怕傷了對方感情。
我深知這個防線一旦鬆懈,正如女人和男人一旦有了第一次,就必然會一發不可收拾的。後來,逢年過節給我送錢的人自然會越來越多,送的金額也會逐步增加。我是當過兵的,我知道防線的重要,防線一破,兵敗如山倒!所以,一定要死守住第一次。
良好的習慣,是一個人終生取之不盡、用之不絕的財富。
我平時沒什麼愛好,幫了許多人的忙,別人總想感謝我。我又不收別人的紅包。於是他們就想邀我打牌,甚至拿上幾千元底金,並說,贏了是你的,輸了是我的。
我總會當場拒絕說:這個使不得。我一個月就那麼點錢,我要養老婆孩子的。俗話說,人有臉樹有皮,我也是個男子漢,我能經常厚著臉皮拿別人的錢去玩嗎,你的好意我領了。
如果不能自己把持住自己,拿了人家的錢,無論輸贏。還要記住人家的情,這為以後辦事公正留下麻煩。我認為,這樣被帶入進去了,不值得。一個人只要不貪人家的錢財,就能行得正。我從來沒有想要非分之財的慾望,因為我自己也不願隨意送別人什麼東西。
中國人有一句古話:吃得菜根,百事可為。你能吃苦,你什麼境況都能對付。我是吃過苦的人,是從苦中泡大的人。所以,我當領導這麼多年,從不鋪張浪費。而且,我還時常對兒子說:別想入非非,別老做白日夢想過好日子。
人生是由定位決定的。習慣、性格都是由定位決定的。你有怎樣的定位,就有怎樣的人生。不過,人說到底是俗物,血肉之軀吃五穀雜糧自然少不了七情六慾。
有慾望就有了故事,愛好就是人生這部長篇小說里的一個不斷出現的細節,她的點染讓枯燥的日子有了色彩。愛好便是情趣,沒有愛好的人肯定讓人生厭。
細細一想,世上找不出一個沒有一丁點愛好的人,只是我們沒有發現而已。愛好是發動機,能讓人弄出大事。愛好也是粉碎機,外人投其所好,好多本來不錯的領導一下摔成了腐敗分子,甚至命喪黃泉,也都是愛好惹的禍,是被外人活活「送死」的。
愛好是當領導者的一根軟肋,想利用你的權辦事的人大多都盯上了你的愛好。
你愛錢嗎?好辦,信封里送,逢年過節意思意思;你好色嗎?送你公關美女;你愛打牌嗎?故意放牌讓你吃給你點炮;你愛跳舞、你愛旅遊、你愛靚車、你愛喝酒……好辦,只要花錢沒有過不去的關,什麼都不怕,就怕你沒愛好。
萬一你沒有俗人的俗好,也能想出辦法。譬如說廈門走私案中那個只愛好書法的領導不是也收了人家幾萬塊錢的極品書嗎?
我記得有這樣一個案例:
防線一旦鬆懈,就會一發不可收拾。1991年5月開始,某領導先後擔任瀋陽市政府副秘書長兼商辦主任、市長助理、副市長職務,城建、交通部門和縣、區一些幹部,為了謀求此領導對他們個人及工作上的支持、關照,也在春節期間以拜年為名義給他送錢。他雖然也拒收一些,但由於貪心作怪,對那些自己感覺「靠得住」的,請託的事情不出「大格」的,也就收下了。
現在他知道,這世界上「靠得住」的人是永遠不存在的!而當時他是存在嚴重的僥倖心理的,認為給自己送錢的人絕大多數都是下屬幹部和朋友,不會出賣自己。同時,還一味認為自己雖然憑藉職務和地位形成的便利收取了他人錢財,但是對他人請託的事情屬於政策允許範圍內的才幫忙辦理,提拔使用的幹部也是基本符合條件的,因此,他的問題不容易暴露。
我認為,現在過年過節的送禮活動,已經發展成為一個成熟的經濟鏈條。從送禮者的刻意為之,到送禮者的有所求,再到受禮者的坦然接受,最後到中間環節上的各色人等,有人說「送禮經濟」甚至以一種一年上一個台階的氣勢在腐敗中越爬越高。
一位經濟學家把中國的拜年隊伍分成兩支:第一支基本由各級領導組成,他們下鄉、下工廠慰問職工和群眾;第二支既有基層領導、職能部門幹部、企事業單位負責人,也有純粹的經商者,他們專門跑領導機關,跑壟斷行業的決策機關。
給上級部門和領導送禮是個很大的學問,因為你送輕了,人家會覺得你沒有誠意;送重了,又容易給人造成不必要的麻煩。所以,出奇出新就成了一個很大的挑戰。
現在直接把禮物和錢拿到領導家,領導不一定收,這裡的變通之法,就是通過組織玩麻將來送現金。
不僅是機關和企業送禮成風,許多外國企業在年關來臨之時,也入鄉隨俗,對各個相關部門進行禮品攻勢。
中國現在已經形成一個送禮產業鏈。而作為源頭的產商,在中國的幾個重要傳統節日,都會產生出一些充滿噱頭、價格遠遠高於價值的產品。
從宏觀上講,「送禮經濟」的出現,帶來了三大顛覆:
一是對社會良性供求關係的顛覆。在這個購買鏈中間,出現了隱性交易的成交量大於顯性交易的情況。一次送禮,顯性的交易貨物是一盒藏著金錶、手機的月餅,或者是一塊鑲著戒指的年糕;而隱性的交易物,卻往往在這些之外,可能是一個職位、一份合同,甚至簡單說,可以是目前權力場上的任何東西,甚至只是上級的好印象。
二是「送禮經濟」的出現,更是對整個社會人際關係和道德基礎的顛覆。「送禮經濟」的核心,就在於採取了一種看上去合法的方式,模糊化地處理原來的行賄、受賄以及道德低下的問題,讓它們變得貌似合法。
三是「送禮經濟」的出現,是對整個社會資源分配方式的顛覆。這種「送禮經濟」浪費了有限的社會資源,多少禮品從前門送入,又完好無暇地從後門賣出。而失去了隱性價值之後,禮品就變得毫不值錢,在這些禮品上附加的各種價值,也隨之流失了。
據報道:四川犍為縣縣委書記田玉飛受賄案表明,在權力階層內部的人際交往中,「送禮」成風,金錢作為一種重要的交際符號,並不一定每一次送出都有直接的訴求,而只是一種禮尚往來。
送禮不等於腐敗,這是一個天經地義的事實;但腐敗肯定包括送禮,這也是一個天經地義的事實。當今社會,當領導的最大難處就是無法抗拒別人的送禮。你要拒絕了人家的好意,你就拒絕了工作,拒絕了關係,拒絕了自己的政治前程。拒絕了別人的禮物,就打破了原來的平衡與和諧,傷害的是人家的面子,損失的是自己的利益。
在今天的權力場上,收或不收禮,並不是一個簡單的廉潔不廉潔的問題,而是一個複雜的問題。在有些地方不收禮倒是有些麻煩:你反潮流,你是個異類。你不收就是見外了,就不夠朋友,就不是自己人。你廉政,就說明你不是咱們一夥的,在政治舞台上,你就得出局。這種現象甚至已經不是一個具體人的問題,而是在某些地方形成了「潛規則」。
潔身自好,說起來只要嘴皮一碰,可要真做到的確不易。領導來自老百姓,從某種程度上又不是老百姓,自然應該約束自己的愛好,學學那個愛好吃魚的古代官員,當別人送魚時他死活不要,他說得好,要想以後天天有魚吃,就得先不吃別人的辦事魚。
但一個人只有在離開領導崗位以後,才會真正明白,凡是投你所好,給你送這送那的人,都不是真正的朋友。他討好你、巴結你、關心你、順從你,為的都是你手中的權力。一旦你不能滿足他的要求的時候,一旦你不能再對他提供保護的時候,他馬上就會罵你、恨你、咬你。
貪婪如同吸毒,一旦患上就難以戒除。另一方面,還須切記「手莫伸,伸手必被捉」,不管採取什麼伎倆來隱蔽,手段多狡猾,隱藏得多深,即使逃脫了法律的處罰,但只要良心沒泯滅,終究逃脫不了良心的譴責。
「追求有品質的生活讓我失去了品質」,腐敗分子陳家榮的這句告白,對更多的人仍是警醒。
「給我送錢的,都是我的熟人、朋友,都是出於對我和家人的關心」,這就不由得讓人疑問,為什麼貪婪的領導的所謂熟人、朋友僅僅關懷貪婪的領導,為什麼人家要關心你而不是其他人,顯然,人家看中的是你手中的權力資源。其實,所謂的熟人、朋友一點也靠不住,正如另外一位被懲處的幹部所總結的那樣:「總結來總結去,總結出一句話,就是:鐵哥們兒把鐵哥們兒送進了鐵籠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