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做實事、不唯書、不唯上、只唯實
我是善於研究問題的。我在積極探索民事行政檢察工作的新途徑上,也是敢於開拓的。我總結了三種做法:
一是探索通過檢察建議引起再審的途徑,這樣既可以減少當事人的訴累,也可以節約司法資源,還利於發揮基層院的監督作用。
二是通過參與庭審進行審判監督,將問題解決在判決之前,同時還注意探索執行監督。
三是探索開展公益訴訟的起訴和支持起訴工作,代表國家,運用公權力保護公共利益不受侵犯。民事行政檢察工作雖然困難較多,但是,通過全體民事行政檢察幹警的努力拚搏,還是取得了較好的成績。
決策,是領導幹部的一項重要工作。從某種意義上講,領導幹部的決策成功就是最大的成功,決策失誤就是最大的失誤。
在我們身邊,成功的決策、失誤的決策共同存在。我們要實施有效領導,就是要追求成功決策、科學決策,盡量避免決策失誤。就要求我們的領導幹部是一個懂專業、會研究問題的領導。
研究問題,必須靠實事求是。換句話講,研究問題,首先必須在組織內形成一種實事求是的風氣與氛圍。「實事求是」是我們各級各類組織抓好落實工作的一項最基本的原則。但實事求是地講,我們的許多單位和部門缺乏這種實事求是的文化氛圍。相反,形式主義的東西倒是盛行。
所謂「形式主義」,就是處處只講究表面的形式,不講究事情的實際,不講實際內容、實際效果和實際意義。形式主義是一種複雜的社會現象,它的表現形式是多種多樣的。概括說來,就是「假、大、空」。
所謂「假」,就是行動上不真實,弄虛作假。譬如,有些領導幹部在彙報工作時,「只報喜,不報憂」;甚至為了「政績」而製造假經驗,假典型,假數據。
所謂「大」,就是工作中搞大呼隆,譬如,有的地方熱衷於搞各種名目的所謂「達標」活動,表面上轟轟烈烈,熱熱鬧鬧,實際上是空空洞洞。
所謂「空」,就是在學習中擺空架子。形式主義者對馬克思主義理論的學習,不是為了解決實際問題,而是為了裝潢門面。因此,學習時,只滿足於背誦個別詞句,而不去掌握它的方法、立場。對黨的方針、路線、政策的學習,也是只當「傳聲筒」,不去具體貫徹落實。
形式主義違背馬克思主義的辯證法原理,嘩眾取寵,會給黨和人民的事業帶來嚴重的危害。江澤民同志曾在八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解放軍代表團會議上的講話中一針見血地指出:「形式主義的東西多了,層層效仿,大量的時間都花在這個上面,對領導來說,耗費許多精力,妨礙深入實際;對群眾來說,勞民傷財,不堪其累。」然而,在我們的一些部門中,這種嚴重危害黨和人民利益的形式主義卻大量存在著,值得我們注意。其表現最突出的就是:
不去認真領會中央精神,也不去了解下情,只習慣於做表面文章,空喊口號。
不去踏踏實實地為人民群眾辦事,而是沽名釣譽,大搞形象工程、面子工程。有的地方的領導幹部不顧客觀條件,為了給自己造「政績」,建造了許多勞民傷財的工程。某縣的「面子牆」就是突出的一例:
某縣在修建新縣城時,為了讓「高樓林立、街道整潔」,便規定臨街的住戶要建三層高的樓房。有的住戶傾其所有,按照規定蓋起了三層高的樓房;但有的住戶,蓋兩層尚且捉襟見肘,更甭說建三層了。於是,有人就想出了這麼個高招:用牆來代房。結果便有了這樣的奇觀:它遠看是房,近看是牆;粗看是房,細看是牆;形式上是房,骨子裡是牆!這種新式建築的建設可以達到一箭雙鵰的效果:既讓縣裡滿意,自己又克服了「經濟危機」。至於它能不能用,就管不了那麼多了。這「面子牆」最終是讓該縣的領導滿意了,但該縣的百姓卻很不滿意。他們稱這「面子牆」是「害民牆」。為了建這臨街高樓,許多住戶舉債度日。有的樓房雖然建好了,卻閑置無用。一位姓張的女士說,她家20間房子都空著,20元一間都租不出去。因為房子高,院子小,採光不好。為此,有人編出順口溜說:幹部出風頭,群眾吃苦頭;領導吹牛皮,群眾餓肚皮。
形式主義是對實事求是的反動。抓落實,必須堅決反對形式主義。要在組織內造成一種實事求是的風氣,養成實事求是的習慣。說實話、做實事,不唯書、不唯上、只唯實,腳踏實地地做好各項工作。
對於一名領導幹部來說,只有懂專業,才能發現問題,只有具備科學的思維方法,才能研究問題,而只有具備正確的工作方法,才能解決問題。
從一定意義上說,方法就是能力,掌握什麼方法,就具備什麼能力。領導幹部研究、解決建設發展中的問題,關鍵是要掌握科學的思維方法,運用科學發展觀蘊涵的世界觀、方法論探索有效對策,必須做到三個堅持:
一、堅持用時代的眼光審視實踐,增強發現問題的敏銳性。
國家建設是在複雜的國際國內環境中進行的,隨著市場經濟和信息化的深入發展、中國特色的變革的持續推進、我黨使命任務的不斷拓展,社會建設中必然會遇到許多新矛盾新問題。
分析形勢、研究問題,需要站在時代的、政治的、全局的高度審視隊伍建設實踐,始終保持敏銳的洞察力和感知力。
我們遇到的問題,有些是新情況新問題,有些是老問題新表現,但往往隱含著時代發展和客觀條件變化的因素。
敏銳地從錯綜複雜的形勢中發現問題,需要以與時俱進的精神來分析、審視和甄別,深入研究經濟、政治、社會、文化因素的不同影響,努力把握基層思想觀念、價值追求的新變化,弄清哪些是正當的,哪些是不正當的,哪些是應該提倡的,哪些是應該反對的,從而拿出正確的解決方法。
對於實踐中的矛盾和困難,還要善於見微知著、未雨綢繆,使我們對形勢任務和外部環境影響很敏感,對掌握基層思想行為變化很及時,對可能的發展趨向預測判斷很準確,切實增強研究的預見性,實現由消極被動、盲目應對向超前研究、主動作為轉變。
二、堅持用辯證的思維分析問題,增強研究方法的科學性。發現問題需要敏銳性,分析問題要講科學性。
對於建設發展中的問題,應堅持用科學發展觀蘊涵的立場、觀點、方法,善於運用比較、概括、分析、綜合、歸納、演繹等科學方法來分析研究。
1?正確把握個性與共性的關係。
列寧說過:「個別一定與一般相連而存在。」發展中的問題,就某個單位、某個現象、某個事件來講,是具體的、個別的,是我們領導能直接感知到的,而一般的、共同的規律是抽象的,它存在於個別事物之中,要經過我們思維的概括和抽象才能認識。各種需要研究解決的問題複雜多樣,這就需要深入實際搞好調查研究,多解剖幾隻「麻雀」,善於從研究個性中把握共性,抓住事物的本質和要害,提高分析問題的深刻性,增強對策建議的科學性。
2?正確把握繼承與創新的關係。
沒有改革創新精神,研究就不可能有新突破,問題就不可能得到實質性的解決。但創新必須建立在繼承我黨優良傳統的基礎上。我黨建設的「魂」不能丟,「本」不能忘,「根」不能松。既要堅持我黨性質、宗旨和建黨原則不動搖,又要適應形勢任務的發展變化,在社會建設的具體內容、形式、方法上豐富發展。
3?正確把握自主與借鑒的關係。
研究解決問題,堅持以我為主、保持特色,同時,應該大膽借鑒世界各國建設發展中的有益做法,借鑒其他地區推進經濟發展與社會和諧建設取得的成果和好的經驗,轉化為推進本地區建設創新發展的思路辦法。
三、堅持研究與運用的雙向互動,增強研究成果的有效性。
研究的目的全在於運用,研究課題要從實踐中來,研究成果要回到實踐中去。
只有積極推出高質量、可應用的研究成果,在服務決策、指導工作、解決問題中,才能顯示出研究的價值。
應圍繞如何強化發展意識、堅持我黨宗旨等方面,形成突破性的研究成果;積極探索運用研究成果指導實踐的載體和途徑,把研究與黨委決策、履行職能、提高素質統一起來,確保研究成果進入決策、進入工作,形成以研究促進實踐、以實踐深化研究的良性機制,不斷推進社會建設又好又快地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