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節 急先鋒首吃敗仗
毛澤東把東北重任交給了黃埔4期的林彪,蔣介石把東北的希望放在了黃埔1期的杜聿明身上,東北之爭似乎就成了兩個黃埔學生、兩個抗日名將之間的較量
1945年8月8日,按照《雅爾塔會議》的精神,百萬蘇聯紅軍如排山倒海之勢,在馬林諾夫斯基元帥的率領下進入東北與日軍作戰,很快殲滅了日軍關東軍的主力67萬人。
8月15日,日本天皇無條件宣布投降!
日本投降了!東北,這塊被日本帝國主義統治長達14年的黑土地一時成了權力的真空,成了國共兩黨都想得到的焦點地區。
就共產黨而言,東北北靠蘇聯,東南與朝鮮相鄰,西南與冀熱遼解放區接連,隔海與山東解放區相望,兼之這裡遠離國民黨的統治中心,非常有利於共產黨率先控制。共產黨如能佔領東北,建立鞏固的東北根據地,將擁有雄厚的經濟實力,並將更便於與蘇聯往來。而東北一旦落入國民黨之手,蔣介石將在接收豐富物產的同時,更能以南北兩處的國民黨軍隊對地處中原的共產黨形成夾擊之勢,戰略上佔盡主動。
因此,日本人投降前後,中共中央先後從冀熱遼、延安、山東等解放區抽調了10多萬部隊、2萬多黨政軍幹部和各種技術人員前往東北,成立了以林彪為司令員兼政委的東北民主聯軍,白山黑水的城鎮鄉村相繼建立起了各級人民民主政權。
與此相比,蔣介石的反應則明顯慢了一拍。
抗戰後期,蔣介石的軍隊大多留在西南後方。1945年8月14日,蘇聯紅軍消滅日本關東軍后,國民黨外交部長王世傑在莫斯科與蘇聯外長莫洛托夫簽署了《中蘇友好同盟條約》。按照這一條約的規定,蘇聯承認中國在東北三省的完全主權和領土行政的完整;蘇軍進入東北后,中方派軍政代表駐蘇軍司令部,以資聯繫。
蔣介石想得很天真,以為有了這一紙條約,他就可以直接從蘇聯人手中毫不費力地把東北接收過去。
9月1日,蔣介石在長春設立軍委會委員長東北行營,任命熊式輝為行營主任,下設政治與經濟兩個委員會,以熊式輝兼任政治委員會主任委員,銀行家張嘉敖為經濟委員會主任委員,並在長春設立外交部東北特派員公署,以蔣經國為外交特派員。
熊式輝,字天翼,江西安義人。黃埔軍校創立時,曾任軍校教官,也從此與蔣介石結下淵源。1932年蔣委任熊為江西省主席兼南昌行營辦公室主任時,熊大力推行保甲、保衛、堡壘的三保政策,以配合蔣的剿共政策,頗得蔣的讚賞。熊極善察顏觀色,蔣居南昌百花洲時,對湖上環境不滿,熊即用紅石砌岸,沿湖植樹,除濁引流,並設管理處專司其責。文人遂作聯語曰:「半世姻緣兼兩顧,一生事業在三湖。」兩顧——指熊的兩位夫人,顧毓筠和顧竹筠姐妹;三湖——指百花洲的東湖、南湖、北湖。後來,熊為拍蔣的馬屁,還將蔣的大公子蔣經國任命為贛南行政督察專員兼保安司令。這一次到東北,他再次把蔣大公子拉在身邊,用心不謂不深。
10月初,當蘇軍開始部分撤離東北,蔣經國代表國民黨外交部與蘇軍統帥華西列夫斯基接洽國民黨軍隊從大連進入東北的事宜時,華西列夫斯基睜大眼睛,連連擺頭:「大連為運輸商品而非運輸軍隊的港口,怎能讓軍隊在那裡登陸呢?」
蔣經國大吃一驚,他氣咻咻地走出蘇軍司令部大門,立即將情況報告給了他的父親。
蔣介石也吃驚不小:「這北極熊不是明顯阻攔我軍進入東北嗎?」
兩天後,華西列夫斯基回國述職,蔣介石讓熊式輝再與蘇方聯繫。
熊式輝帶著張嘉敖、蔣經國找到了東北蘇軍總司令馬林諾夫斯基,可馬氏對熊式輝等提出的海運登陸、交通運輸、行政機關接收等幾個關鍵問題均以「無權」、「須請示」為借口
推得一乾二淨,熊、張、蔣三人碰了一鼻子的洋灰。
蘇聯人的態度完全出乎蔣介石的意料。蔣介石氣得咬牙切齒:「娘希匹!看來我要打了!」
原來,在確定東北的行政官員之後,蔣介石對那裡的軍事首腦人選卻一時舉棋不定。他先是將昆明防守司令部改為東北保安司令長官部,任命關麟征為東北保安司令長官,後由於熊式輝對關麟征自高自大、目中無人極表不滿而又遲疑不決;加之那時《雙十協定》剛剛簽訂,他不好立馬拉下臉面與共產黨幹起來,因而遲遲下不了手。而這時恰好龍雲下台,被他「請」出了雲南,龍雲逢人便罵原昆明防守司令長官杜聿明而歡迎關麟徵到雲南去,這樣他就將計就計,調關麟征為雲南警備總司令,而讓杜聿明去當東北保安司令長官,東北的軍事首腦有了著落,蔣介石打內戰的決心也就堅定了下來。
這樣,毛澤東把東北重任交給了黃埔4期的林彪,蔣介石把東北的希望放在了黃埔1期的杜聿明身上,東北之爭似乎就成了兩個黃埔學生、抗日名將之間的較量。
確實,這兩人之間有得一比。
1937年9月,林彪在山西平型關打了一場「七?七」抗戰以來中國軍隊取得的首個大勝仗;而1939年12月,杜聿明則在廣西崑崙關打了一場至關重要的大惡戰。
平型關和崑崙關都是進攻戰。林彪佔據的是居高臨下的有利地勢,打的是巧仗,是戰略戰術上的出其不意,攻其不備;杜聿明仰攻的是「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險峻山形,打的是硬仗,是實打實硬碰硬的攻堅戰。
林彪指揮的是小米加步槍的土八路115師,杜聿明帶領的是中國惟一的機械化軍第5軍,兩人的對手同是號稱「鋼軍」的板垣征四郎師團。林彪打的是21旅團的輜重隊和後衛部隊;杜聿明攻擊的是21旅團的主力。
平型關殲敵1000餘人,崑崙關殲敵4000餘人,旅團長也被擊斃。崑崙關之戰使杜聿明威名大震,平型關大捷則使林彪成為中國軍隊節節敗退時打破「皇軍」不可戰勝神話的名將。
現在,這兩個國共雙方的主將又將在東北大地上擺開擂台,及鋒而試了!
和蔣介石一樣,杜聿明也極崇信武力。面對東北已被共產黨佔領、國民黨依靠蘇聯接收東北的幻想已無可能的現實,擺在杜聿明面前的選擇似乎只有訴諸武力一途了。於是,履新之際,他即將兩支中國遠征軍的精兵——石覺的第13軍和趙公武的第52軍帶到了東北,並於11月15日就急不可耐地猛攻山海關起來。
當時防守山海關的中共部隊僅只萬餘人,而且還有不少新兵,平均每兩人才有一枝槍。在這樣實力懸殊的對抗下,中共棄守山海關也就不足為怪了。
10天之後,杜聿明又攻佔了錦州。不久,瀋陽也被他攢在了手心。
戰爭既已打響,大戰當在後頭,偌大的東北僅憑第13軍和52軍當然是遠遠不夠的。這樣,打下錦州后,杜聿明迭電蔣介石,要求速派大軍北上,以肅清東北中共軍隊,再回師關內作戰。
作為嫡系門生,杜聿明在蔣介石面前自然要風得風,要雨得雨,況且東北的戰略地位又非同一般。這樣,蔣介石便將其五大王牌主力中的兩支精兵——新1軍、新6軍,連同盧浚泉的93軍、陳明仁的71軍、曾澤生的60軍盡遣到東北戰場上來。
新1軍是1946年3月用美國軍艦從廣州運到秦皇島的。
調動新1軍前,蔣介石對杜聿明說:「新1軍是天下第一軍,他們去了,東北就一定能穩下來!」
杜聿明微笑著連連稱是。
孫立人笑著說:「共產黨不堪一擊,我們這是老虎打蒼蠅!」
作為在印緬戰場上打出來的美式機械化部隊,新1軍一到東北后就表現出非同一般的戰鬥力。
時蘇聯正在全面撤軍,錦州、瀋陽相繼落入杜聿明之手后,蔣軍遂以這些中心城市為基點,呈發射狀向周圍擴張。
3月,剛剛走下美國軍艦的新1軍即乘著汽車和坦克一路攆著東北民主聯軍向北奔跑,中長線上傳出的儘是新1軍的捷報:3月24日,他們攻下鐵嶺,3月27日,他們進佔開原,4月4日,他們拿下昌圖,鋒芒所及,簡直無可阻擋。一向躊躇滿志的孫立人笑著說,「共產黨不堪一擊,我們這是老虎打蒼蠅!」
客觀地說,這話並非全是大話。印緬三年,手裡握著現代化武器,腦袋裡裝著「武士道精神」的日本人都被新1軍打得節節敗退,俯首稱臣,現在僅靠小米加步槍的共產黨部隊還想與他的美式武器一爭高下?這不是老虎打蒼蠅是什麼?孫立人自信地認為。
單就武器而論,東北民主聯軍是沒法與新1軍比的:新1軍轄新38師,第50師,新30師,每師設步兵3團、炮兵2營,有重炮36門,工兵1營,通訊兵1營,輜重兵1營,有載重汽車400輛,特務兵1連,野戰醫院1所。每團設步兵3營、迫擊炮、平射炮各1連,有重迫擊炮48門,通訊連1個,衛生隊1個,特務排1個,全團約3000人。全軍有槍27000餘枝,其中僅湯姆森輕機槍、卡賓槍就有8000餘枝;而東北民主聯軍的一個縱隊卻只有各類槍械13000多枝,炮70餘門。
然後,這決不是戰場上致勝的惟一法寶,且世移世易,今日的共產黨已非昨日的共產黨,今日的東北民主聯軍已非昔日的土八路。孫立人碰上的是一個人民支持的對手,孫立人與他作對,就是與人民作對。更何況,他們中間還有一個叫林彪的戰將!
林彪沉默寡言,長於思考。見孫立人驕狂自傲,他冷冷地說:「騎毛驢看唱本,走著瞧吧!」
「天下第一軍」第一次被林彪打傷了
林彪當時正率部駐守四平。昌圖離四平不遠,昌圖一失,四平也為之震動。
得到昌圖的新1軍象是如囊探物似的,又準備立馬進攻四平,再續凱歌,林彪則是一臉的平靜,他正盤算著如何給新1軍一點顏色看看。
仲春的東北,積雪已開始融化,道路日漸泥光水滑起來。4月8日夜,佔據昌圖以北興隆泉、興隆嶺、柳條溝一線的新38師突然受到東北民主聯軍第3師第8旅、獨立旅、第10旅、第1師、萬毅第7縱隊共12個團的猛烈攻擊。新38師的官兵從睡夢中驚醒后,迅速跳上戰車應戰,無奈其坦克、大炮、戰車吼叫了一陣之後便陷入泥潭動彈不得!
師長李鴻氣得跺腳大罵!他命令士兵棄車徒步攻擊,可身穿皮靴的新1軍士兵何曾在冰天雪地泥濘中打過仗?更何況是在茫茫黑夜裡?因而士兵們雖然下了車,但跑不了幾步就陷在泥地挪不開腳步,只有呆在原地被動挨打了。
一夜激戰下來,新1軍損失4個整連共1200餘人。「天下第一軍」遭遇了回國以來的首次重創。東北民主聯軍為此送給新1軍一段順口溜道:「新1軍自稱鷹,實際是狗熊,行動像烏龜,打仗像爬蟲!」
恰在這時,英國女王給孫立人發來邀請函請他到英國接受勳章。這難得的光榮,豈能放棄?!孫立人與杜聿明打了個招呼,便自個兒去了英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