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語堂語錄

林語堂語錄

兩腳踏東西文化

兩腳踏東西文化

一心評宇宙文章

──《我的話》

徹悟與痛苦

一個人徹悟的程度,恰等於他所受痛苦的深度。

──《吾國吾民》

稀罕

人類之足引以自傲者總是極為稀少,而這個世界上所能予人生以滿足者亦屬罕有。

──《吾國吾民》

倘無幽默

沒有幽默滋潤的國民,其文化必日趨虛偽,生活必日趨欺詐,思想必日趨迂腐,文學必日趨乾枯,而人的心靈必日趨頑固。

──《一夕話》

倘無女子

沒有女子的世界,必定沒有禮俗、宗教、傳統及社會階級。世上沒的天性守禮的男子,也沒的天性不守禮的女子。假定沒有女人,我們必不會居住千篇一律的弄堂,而必住在三角門窗八角澡盆的房屋,而且也不知飯廳與卧室之區別,有何意義。男子喜歡在卧室吃飯,在飯廳安眠的。

──《金聖嘆之生理學》

人之渺小

人生在宇宙中之渺小,表現得正像中國的山水畫。在山水畫里,山水的細微處不易看出,因為已消失在水天的空白中,這時兩個微小的人物,坐在月光下閃亮的江流上的小舟里。由那一剎那起,讀者就失落在那種氣氛中了。

──《蘇東坡傳》

悠閑的情緒

享受悠閑生活當然比享受奢侈生活便宜得多。要享受悠閑的生活只要一種藝術家的性情,在一種全然悠閑的情緒中,去消遣一個閑暇無事的下午。

──《生活的藝術》快樂哲學

只有快樂的哲學,才是真正深湛的哲學;西方那些嚴肅的哲學理論,我想還不曾開始了解人生的真義哩。在我看來,哲學的唯一效用是叫我們對人生抱一種比一般商人較輕鬆較快樂的態度。

──《生活的藝術》

筆和錐

作家的筆正如鞋匠的錐,越用越銳利,到後來竟可以尖如縫衣之針。但他的觀念的範圍則必日漸廣博,猶如一個人的登山觀景,爬得越高,所望見者越遠。

──《生活的藝術》

與古人面談

一本古書使讀者在心靈上和長眠已久的古人如相面對,當他讀下去時,他便會想象到這位古作家是怎樣的形態和怎樣的一種人,孟子和大史家司馬遷都表示這個意見。

──《生活的藝術》

警醒遲鈍

藝術應該是一種諷刺文學,對我們麻木了的情感、死氣沉沉的思想,和不自然的生活下的一種警告。它教我們在矯飾的世界里保持著樸實真摯。

──《生活的藝術》

可憐的世界

……如果我們在世界里有了知識而不能了解,有了批評而不能欣賞,有了美而沒有愛,有了真理而缺少熱情,有了公義而缺乏慈悲,有了禮貌而一無溫暖的心,這種世界將成為一個多麼可憐的世界啊!

──《生活的藝術》

最美的時候

一個女子最美麗的時候是在她立在搖籃的面前的時候;最懇切最莊嚴的時候是在她懷抱嬰兒或攙著四五歲小孩行走的時候;最快樂的時候則如我所看見的一幅西洋畫像中一般,是在擁抱一個嬰兒睡在枕上逗弄的時候。

──《生活的藝術》

乘船的旅客

人生真是一場夢,人類活像一個旅客,乘在船上,沿著永恆的時間之河駛去。在某一地方上船,在另一個地方上岸,好讓其他河邊等候上船的旅客。

──《生活的藝術》

熱情加智勇

人生是殘酷的,一個有著熱烈的、慷慨的、天性多情的人,也許容易受他的比較聰明的同伴之愚。那些天性慷慨的人,常常因慷慨而錯了主意,常常因對付仇敵過於寬大,或對於朋友過於信任,而走了失著。……

人生是嚴酷的,熱烈的心性不足以應付環境,熱情必須和智勇連結起來,方能避免環境的摧殘。

──《生活的藝術》

死了三次

凡是談到真理的人,都反而損害了它;凡是企圖證明它的人,都反而傷殘歪曲了它;凡是替它加上一個標識和定出一個思想派別的人,都反而殺害了它:而凡是自稱為信仰它的人,都埋葬了它。所以一個真理,等到被豎立成為一個系統時,它已死了三次,並被埋葬了三次了。

──《生活的藝術》

曠達的幽默家

那些有能力的人、聰明的人、有野心的人、傲慢的人,同時,也就是最懦弱而糊塗的人,缺乏幽默家的勇氣、深刻和機巧。他們永遠在處理瑣碎的事情。他們並不知那些心思較曠達的幽默家更能應付偉大的事情。

──《生活的藝術》

刻板

一般人不能領略這個塵世生活的樂趣,那是因為他們不深愛人生,把生活弄得平凡、刻板,而無聊。

──《生活的藝術》

想做另一個人

一位現代中國大學教授說過一句詼諧語:「老婆別人的好,文章自已的好。」在這種意義上說來,世間沒有一個人會感到絕對的滿足的。大家都想做另一個人,只要這另一個人不是他現在的現在。

──《生活的藝術》

老年之美

古教堂、舊式傢具、版子很老的字典以及古版的書籍,我們是喜歡的,但大多數的人忘卻了老年人的美。這種美是值得我們欣賞,在生活是十分需要。我以為古老的東西,圓滿的東西,飽經世變的東西才是最美的東西。

──《生活的藝術》

不近人情

我所以反對獨裁者,就因為他們不近人情。因為不近人情者總是不好的。不近人情的宗教不能算是宗教;不近人情的政治是愚笨的政治,不近人情的藝術是惡劣的藝術;而不近人情的生活也就是畜類式的生活。

──《生活的藝術》

旅行家

一個真正的旅行家必是一個流浪者,經歷著流浪者的快樂、誘惑,和探險意念。旅行必須流浪式,否則便不成其為旅行。旅行的要點在於無責任、無定時、無來往信札、無嚅嚅好問的鄰人、無來客和無目的地。一個好的旅行家決不知道他往那裡去,更好的甚至不知道從何處而來。他甚至忘卻了自己的姓名。

──《生活的藝術》

一個學者是像一隻吐出所吃的食物以飼小鳥的老鷹;一個思想家則像一條蠶,他所吐的不是桑葉而是絲。

──《生活的藝術》

和土壤相親

讓我和草木為友,和土壤相親,我便已覺得心滿意足。我的靈魂很舒服地在泥土裡蠕動,覺得很快樂。當一個人優閑陶醉於土地上時,他的心靈似乎那麼輕鬆,好像是在天堂一般。事實上,他那六尺之軀,何嘗離開土壤一寸一分呢?

──《生活的藝術》

溫飽黑甜

我曾經說過,中國人對於快樂概念是「溫暖、飽滿、黑暗、甜蜜」──即指吃完一頓豐盛的晚餐上床去睡覺的情景。一個中國詩人也曾說:「腸滿誠好事;余者皆奢侈。」

──《生活的藝術》

過客

我們對於人生可以抱著比較輕快隨便的態度:我們不是這個塵世的永久房客,而是過路的旅客。

──《生活的藝術》

美人魚

如果我自已可以自選做世界上作家之一的話,我頗願做個安徒生。能夠寫女人魚(TheMermaid)的故事,想著那女人魚的思想,渴望著到了長大的時候到水面上來,那真是人類所感到的最深沉最美妙的快樂了。

──《生活的藝術》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林語堂散文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當代現代 林語堂散文
上一章下一章

林語堂語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