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也滄桑

愛也滄桑

她是一個杭州姑娘,名叫王蘭菊,20幾歲那一年,在西子湖筆會上,她認識了一位富有才華的青年詩人周嘉堤。她為詩人具有澎湃而激情的朗誦所吸引,她更為詩人不幸的遭遇一掬同情之淚,她還深深地敬佩詩人的天賦和才情。出於青春少女的衝動,更因自小由文學和詩歌熏陶而成長起來的浪漫情懷,她愛上了詩人。

那是春天。春天的西子湖畔一切都預兆著希望,預示著美好的未來。

到了秋天,王蘭菊懷著美好的憧憬與嚮往,瞞著家人、單位,借出差為名來到貴州。在金秋10月里的五號那一天,和周嘉堤結婚。

周嘉堤是一位盲詩人。

在1986年的金秋時節,嘉堤和王蘭菊的婚禮在貴州文學界,在名城遵義,在杭州西子湖畔,一時傳為美談。

嘉堤是我的朋友。我們相識在20世紀70年代末、80年代初貴州青年聯合會的晚會上。當時我們應青年朋友們的邀請,在晚會上朗誦各自的作品。嘉堤那發自肺腑的洪亮渾厚的嗓音,那抑揚頓挫的聲調,博得了全場上千名青年男女熱烈的掌聲,也深深地留在我的記憶里。那時我忘記了他是一位盲人,只為他那詩情和才華感到振奮。直到他被弟弟攙扶著步下舞台,我才意識到他的道路,要比我們這整整一批年輕的美術家、陶藝家、歌舞演員們要艱辛得多,坎坷得多。

嘉堤出生於1947年的9月,那是貴州遵義一個藥劑師的家庭。可他父親是浙江紹興人,母親是寧波人。解放前,嘉堤的父親從事西藥製品生意。嘉堤從小熱愛文學,尤其是詩歌。「文化大革命」開始時,他還不滿19歲,是遵義師範學校一個二年級的學生。只因擔任《向陽》壁報的學生主編,被打成「小鄧拓」,慘遭迫害。終日的反省、檢查、凌辱、批鬥和重體力勞動,使他憂憤、煩惱、勞累,終於導致眼底毛細血管破裂出血。在一個秋天的早晨,嘉堤像往常一般醒來,面前是一片黑暗,他再也看不見遵義鬱鬱蔥蔥的紅軍山,再也看不見蜿蜒流經市區的湘江水,他成了一個「被黑布蒙住眼睛的人」(嘉堤的組詩名)。

愛上這樣一位詩人,是一種光榮。

嫁給這麼一位詩人,是一則新聞。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一支難忘的歌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當代現代 一支難忘的歌
上一章下一章

愛也滄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