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講 劉邦崛起之謎
我們今天繼續講漢代風雲人物,說到漢代風雲人物不能不說劉邦,因為劉邦是漢代風雲人物的一號人物,NO.1。劉邦是大漢王朝的開國皇帝,史稱漢高祖,也叫漢高帝,或者也叫高皇帝,劉邦他想過當皇帝嗎?結論是沒有。劉邦從來就沒有想到過自己會當皇帝,他也不會當皇帝。漢五年二月,劉邦即皇帝位,他即位的地方在定陶,定陶就是現在的山東省定陶縣,這是個風水寶地,傳說堯帝當年居住在這個地方。劉邦在定陶即皇帝位,後來定都定在長安,他的丞相蕭何就在長安為他營建宮殿,那就是未央宮,劉邦在外面打仗,從戰場上回來,回到長安一看,蕭何營造的這個未央宮,宏偉壯麗,華麗無比,劉邦非常生氣,劉邦對蕭何說,他說天下大亂,至今沒有安定,民不聊生,烽火連天,你為什麼給我做這麼華麗、奢侈的一個宮殿,太不像話了。這說明劉邦這個人在剛當皇帝的時候確實還保存著他的平民意識,這還是很不錯的,在今天看很廉潔的。蕭何說,天子四海為家,就是說天子的家是什麼呢?就是天下,天子以天下為家,他的宮殿如果不宏偉壯麗,不足以表示他的權威。劉邦說,原來是這樣。這才接受了這個宮殿。
未央宮建成以後,群臣都來朝賀,都來祝賀未央宮建成,糟糕的是這些功臣們在未央宮裡面一開會就喝酒,一喝酒就喝醉,一喝醉就爭誰的功勞大,吵起來就把劍拔出來在柱子上砍,劉邦說這也太不像話了,怎麼能這樣,這怎麼得了,這個時候就來了一個叫叔孫通的儒生,叔孫通是一個儒生,攻讀儒家經典的,很早就追隨劉邦打天下。叔孫通就向劉邦提出來說,解決這個問題的惟一辦法是制定禮儀,臣願意帶著自己的學生給陛下策劃一套禮儀方案。劉邦說禮儀這個東西很難吧,你要知道我們都是大老粗。叔孫通說這個東西不難的,禮儀是什麼呢?禮儀就是人情的一種規範化,程式化和儀式化,它本質上就是人之常情,何況禮儀是可繁可簡的。我們可以把歷代的禮儀拿來綜合一下,改革一下,我們弄一個可操作的方案出來。劉邦說,那你就試試。於是叔孫通就帶著自己學生制定了一套禮儀,演習了一個月,然後請劉邦過來觀賞。劉邦一看這個還簡單,我們這些大老粗也能學會,就這樣吧。禮儀制定好了。
於是到了漢七年,長樂宮又建成了,這一次就不能像上次未央宮那個時候那樣,亂七八糟的。就按照禮儀來進行祝賀朝賀,禮儀有什麼呢?有司儀官,首先有司儀官,喊趨,趨是什麼意思呢?趨就是小步快跑,小步快走,那個動作大家可以看什麼?看日本電視連續劇,日本女人穿著和服背後背一個包,這樣走,那個就叫做趨。司儀官喊趨,所有的官員都拿著笏走過來。列,就是武將一排,文官一排,列好。這個時候皇帝才坐上御輦緩緩地推進來,坐在當中。司儀官又喊,跪,大家跪下來。拜,大家拜下去。然後這個時候才上酒,每人手上一杯酒,爵。然後司儀官喊壽,壽就是祝賀的意思,壽命的壽。第一列諸侯王這個等級的出列拿著酒杯,跪下來,然後司儀官喊,壽,大家喊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飲,把這個酒喝下去,退,然後退回去。然後文官出列,文官再出列,然後再跪,再拜,再壽,再退。然後兩千石出列,如何如何,六百石出列,整整齊齊。於是劉邦很高興,哎呀,我的媽呀,今天我才知道,原來當皇帝這麼過癮,吾今日乃知皇帝之貴也。可見什麼呢?可見先前是不知道的,根本就不知道皇帝是怎麼回事。
劉邦確實是沒有想過當皇帝。因為劉邦出身平民,他的父親、母親和他自己當年是連名字都沒有的。史書上怎麼介紹劉邦的父母呢?父曰太公,母曰劉媼。太公什麼意思?大叔,媼是什麼意思?大媽,就是父親叫劉大叔,母親叫劉大媽。可見是無名之輩。又解釋劉邦什麼呢?小字季,即位易名邦,他原來的小名叫劉季,一年四季的季,即位以後,當了皇帝以後改了個名字叫劉邦。可見當皇帝之前他是沒有名字的,只有一個小名叫劉季。這個劉季也不是什麼名字,季是什麼呢?季是古人的排行。古人兄弟排行叫伯,仲,叔,季,劉邦的大哥叫劉伯,二哥叫劉仲,沒聽說三哥,書上沒有,叫劉叔的那個沒發現,他自己叫劉季,也就是說他哥兒幾個叫劉大、劉二、劉三、劉四,所以劉季翻譯成現代漢語,劉小,沒有名字,平民。
劉邦就是這麼一個出身的人,這樣一個人大概小時候他爸就是劉大叔也不怎麼把他當兒子,一天到晚罵他無賴,不如他哥劉仲,會幹活,會掙錢,會置家當,所以對他的教育也很放縱,此人從小是不讀書的,不讀書幹什麼呢?遊手好閒,吃喝嫖賭,就連本朝太史司馬遷,司馬遷是漢代的太史公,是國家的史官,給他做傳,給本朝開國皇帝做傳也用了四個字,好酒及色,喜歡什麼呢?喜歡酒肉,喜歡女人,他是這樣一個人。
那麼長大了以後,他也謀了一個差事,就是亭長,我們知道秦代的制度十里為亭,十亭為鄉,那麼亭長就是比村長高半級,比鄉長低半級的一個低級吏員,是一個試用的。那麼這個時候,就發生了兩件事情,對劉邦將來一生很有影響的兩件事情。
一件事情就是他見到了秦始皇,因為他現在是一個低級的吏員,他有出差的機會,他出差的時候見到秦始皇,他發表了一個感慨,大丈夫當如是也,就是大丈夫要像秦始皇那樣,那才活得像個人樣,這是他有了這麼一個念頭。第二件事情就是娶了一個妻子,就是後來的呂后,這個事情是怎麼樣的呢?當時呂后的父親呂公和劉邦所在的縣,那個縣叫沛縣,現在在江蘇省北部,蘇北地區,呂公和沛縣的縣令關係很好,呂公就到沛縣的縣令家來做客。沛縣的縣令來了一個貴客以後,他就要大擺酒宴,這個時候主持這個儀式的是縣政府的秘書長蕭何。蕭何就做一個規定說,你交紅包以一千錢為界限,紅包一千以上的坐在堂上,紅包一千以下的坐堂下。劉邦是一分錢沒有的,他就跑到門口說我一萬,我送紅包一萬。一萬當然是坐堂上了。劉季坐在堂上,其實他一分錢沒交,然後高談闊論,嘻笑怒罵,旁若無人。這個呂公一看,這個人好像是非同尋常,劉季,你喝完酒留一下,喝完酒以後呂公就跟劉季談,我有一個女兒還沒有嫁人,願意嫁給你。這個呂太太就不願意了,呂太太說,你看我們的女兒寶貝得不得了,挑了又挑,揀了又揀,是不是,沛縣的縣令跟你關係那麼好,他來求婚你都不答應,你怎麼答應嫁給一個劉小呢?呂公說你不知道,這個人將來了不得。
發生了這麼兩件事情,對劉邦將來最有影響的。但是如果僅此而已,那麼我們可以推測,劉邦也就是娶了呂太太,然後當一個泗水亭長,了此一生,但是這是一個歷史註定要塑造英雄的,一個時勢造英雄的時代。公元前209年,陳勝、吳廣在大澤鄉起義。大澤鄉在哪裡呢?就在現在的安徽省的肅州縣,肅州市附近,西南。陳勝、吳廣起義以後,星星之火,立即燎原,各地痛恨秦王朝殘暴統治的人民紛紛揭竿而起。劉邦所在的沛縣也這樣,人民一下子起來了,把沛縣的縣令給殺了,起義了。起義以後要推舉一位領袖啊,這個時候大家都說,劉季,我們應該讓劉季當領袖。劉邦當然這個時候是推辭了,他怎麼說呢?他說:「天下方擾,諸侯並起,今置將不善,壹敗塗地。吾非敢自愛,恐能薄,不能完父兄子弟。」就是說現在我們天下已經大亂了,到處都在揭竿而起,如果我們這個領導人選得不得當的話,一敗塗地。我劉季不是不願意出來為大家做事,是我能力太差,怕不能保全家鄉的父老鄉親啊。
那麼這個時候是不是非劉季當頭不可呢?不是,因為這時候還有兩個能人,一個是蕭何,一個是曹參,蕭何和曹參當時都是縣政府的一級官員。劉季是一個亭長,這個亭長最後還是失職的,但是蕭何和曹參都是文化人的,文化人是不敢造反的。蕭何和曹參說,我們都拖家帶口的,都有一些產業,挑頭造反那是滅族的罪,弄不好我們,劉季,反正那是一個混小子,愣頭青,出了事他擔著。大家說,不不,我們都覺得劉季非你不可,所有的人都不敢挑這個頭。劉季說好,大家既然推舉我,我就來挑這個頭。於是劉季自封為沛公,因為他是沛縣的領袖,叫沛公。由此我們得出了劉邦崛起的原因的第一個結論,就是出身雖差,運氣好。
劉邦除了有運氣之外,更重要的是他敢擔當。如果說蕭何、曹參二不敢帶頭謀反是因為考慮個人得失的話,而劉邦的這次挑頭則體現了他的敢作敢為。劉邦靠自己的赤誠終於走出了他崛起的第一步,后又投奔反秦起義軍的重要首領項梁,與項梁的侄子項羽並肩作戰。這為他的崛起提供了一個更大的歷史舞台。
這個時候,反秦鬥爭進入了一個關鍵時刻。在這個關鍵時刻,項梁的隊伍里來了一個重要人物,這個人的名字叫范增。范增當年已經70歲了,但是這個人飽讀詩書,一肚子的奇計,一直沒有機會施展自己的才華。他看準了項梁這支隊伍,然後投奔項梁,而且給項梁出了一個極其重要的主意。當時的情況是,最先在大澤鄉起義的陳勝已經死了,陳勝、吳廣的起義也就失敗了。范增就給項梁分析陳勝失敗的原因,項梁說陳勝的敗是有原因的,也是當然的,為什麼呢?因為他放棄了楚這個旗號,因為我們知道陳勝起義以後他稱王的時候,他的國號號稱張楚,張楚什麼意思呢?張大楚國的意思,但是范增說,他雖然打出張楚的旗號來作為一個號召,但是他犯了一個錯誤,他沒有立楚王的後人為王,他自己做了王,這是不對的,為什麼呢?范增說秦滅六國,楚最無罪,就是秦滅的六國當中,楚國是最冤枉的,滅得最冤的,所以楚人對於秦王朝也是最不服的。這裡我們稍微交代一下,我們知道在秦滅六國之前,所謂戰國時代主要是七個國家,這七個國家最強大的是哪幾個國家呢?三個國家,一個是齊國,一個是秦國,一個是楚國。齊的強大有兩個原因,一個是齊是資格最老的一個封國,這是西周初年周武王封的國家,是有名的超級大國。秦和楚都是後起之秀,而這兩個後起之秀後來發展得非常快。楚人在當時號稱荊蠻,就是楚人是有一種蠻勁。我就是楚人,你看我身上也有蠻勁的。就是我們湖南有一句話叫霸蠻,又霸又蠻。又霸又蠻是什麼?這個事情大家都說做不成,我非要去做,這是湖南人的性格,湖南人的精神,這就是楚人的一種精神,所以楚人他最不服氣的就是周。就是現在湖北人還有一句口頭禪,叫不服周,就是不服氣,他不叫不服氣,叫不服周,不服周,老子就是不服周。就是不服這個周,所以他就自強不息,拚命地擴張自己。當時楚王是有一個家族的這樣一個傳統是,七年不出兵是奇恥大辱,經常發動戰爭的,最後成為南方之強。在楚人看來的統一中國的應該是我們楚人,而不是秦老西,他不服。所以,楚人流傳一句話,楚雖三戶,亡秦必楚。就說哪怕我楚國只剩下三戶人家,我也要把你秦國滅了,非滅你不可。所以范增說在這樣一個情況下,你又在楚國原來的地方發動這樣一個起義,你就應該請一位楚王的後代來做領袖。但是陳勝沒有這樣做,所以他必然失敗,因此請項梁你這樣做。項梁說這個建議有道理。因為這樣一種造反起義,他確實需要有一種精神上的、輿論上的號召和支持,於是就到處去找,看有沒有楚王的後代,七找八找找到一個放羊娃,這個放羊娃的名字叫做心,就是這個心。據說是楚懷王的孫子,他說這個好,為什麼?楚懷王當年到秦國以後被秦國扣留下來,死在秦國的,楚人都很懷念他,現在把他孫子給找出來了,所以立他為楚懷王,還叫懷王,作為起義軍聯盟的名義上的領袖。
公元前208年,陳勝起義暫時遭到挫折后,由楚國舊貴族出身的項梁領導的一支義軍,在聽取了謀士范增的建議后,立原楚懷王的孫子心,為楚懷王。楚懷王也當仁不讓地行使了其領導權,決定各路諸侯出兵滅秦,命令項羽北上救趙,派劉邦西進關中,並約定先入關中者為王。
這不明擺著就是偏劉邦嗎,為什麼會這樣?這裡面有兩個原因。第一個是當時討論這個戰略決策的時候,有很多的諸侯,說我們現在要打秦國,誰願意去啊?誰都不願意去。因為秦國當時非常強大,誰都不願意去打頭陣。打頭陣是做炮灰,會打仗的人都知道,兩軍交戰,衝鋒衝過去,第一排死掉了,最後後面的軍隊過去拔旗子,他摘取勝利的果實,所以大家都不願意去。只有兩個人願意去,劉邦、項羽。這是第一個原因。那麼在劉邦和項羽之間為什麼要選擇劉邦呢?是因為大家都有一個意見,項羽這個人太殘暴了,打仗是很能打,但是他每打到一個地方,打下一座城池以後屠城,他就是不管你是投降還是沒投降,是怎麼來的,他打進去把一城的人都殺光,然後敵軍投降的這些俘虜全部活埋。一路走就是燒殺掠搶,姦淫婦女,這個軍紀實在是太惡劣了,大家說還是要有一個忠厚厚道人,做人要厚道,要有一個厚道人去打秦國,這樣秦的軍民他就不會頑抗,一想來一個厚道人,可能還對我們有一些什麼好處,可能就投降了,這樣就比較容易打下來,所以不讓項羽去打秦,讓劉邦去打。由此我們就得出劉邦能夠崛起的第二個原因,就是實力雖弱,膽子大。
劉邦西進也不順利,但是他這個時候身邊來了一個重要的人,這個人叫做酈其食。酈其食這個人是陳留高陽人,陳留在哪裡呢?就是現在河南省的陳留縣,酈其食是陳留高陽人,60歲,身高八尺,非常狂妄,誰都不放在眼裡,一縣的人都稱他為狂生,但是這是一個有計謀的人,他一直在關注國家形勢的變化。當時起義軍一撥一撥從陳留過進,因為陳留是一個兵家必爭之地,義軍今天這一撥來了,明天那一撥來了。酈其食經過觀察發現這些將領都不行,惟獨對劉邦情有獨鍾,他覺得劉邦這個人能成大事。酈其食見劉邦的故事有兩個版本,這兩個版本都記載在司馬遷的《史記》上,那麼第一個版本是這樣的。
劉邦的軍隊來到陳留的時候,酈其食就去找劉邦軍隊裡邊的一個下級軍官,這個人跟酈其食是認識的。酈其食就說,他說我想投靠劉邦,請你去幫我說一說,你怎麼說呢?你就說,這個陳留縣有一個叫酈其食的人,所有的人都說他是個狂生,他自己認為他不是個狂生,你就這麼說。這個人說不行,我不能去給你說,說你不知道,我們沛公最瞧不起的,最討厭的,最痛恨的就是你們這些讀書人,他最討厭讀書人,但凡有讀書人來求見他,他就要侮辱這些讀書人。當時這個儒生也是戴冠的,儒生的冠是一個像斗一樣的東西。他說這些讀書人、儒生一進來,我們沛公就把他頭上斗一樣的冠拿下來撒尿,最瞧不起讀書人。不能說,說你是儒生的話,他肯定不見。酈其食說,不管,你就去說。這個人就如實對劉邦說了,劉邦還果然就召見了他。召見的時候劉邦在幹什麼?在洗腳,坐在床上,伸開兩條腿,讓兩個女孩子一邊一個在給他洗腳。可能還估計做點足底按摩,就跟現在足浴一樣,我估計是這樣,大大咧咧的。酈其食走進去昂然而入,長揖不拜。這個按規矩本來應該是跪下來要拜的,但是他不拜,長揖,說沛公,你是想幫助暴秦的吧,你的打算是要幫助秦的吧。劉邦說,豎儒,豎儒是個罵人的話,豎是什麼?奴才,你這個奴才書獃子,亂講,我是打秦國的,我怎麼會是幫秦國的呢?酈其食說,那就不對了,如果你是想滅秦的,想奪得天下的,怎麼能用這種態度見我老人家。劉邦說,對不起,把兩個足底按摩的小妹,趕出去,然後把衣服穿起來,把鞋子穿起來,酈先生請坐。這是酈其食見劉邦的第一個版本。
酈其食見劉邦還有第二個版本,這個版本是什麼樣的?這個版本是這樣說的,說是沒有人介紹,酈其食自己拿了一個名片,古時候也有名片,叫名刺,也叫謁。拿著一個名片,交給看門的,說陳留賤民酈其食求見沛公,要跟沛公談一談天下大事。門房就拿著他的名片回去向劉邦報告,劉邦也是在洗腳,洗腳還是一樣的,來了個什麼人呢?門房說好像是個讀書人,穿著讀書人的衣服,戴著讀書人的帽子。去去去,我現在考慮的是天下的大事,哪有時間跟什麼讀書人談學問?不見。門房又拿著名片回來說,我們主公說了,他現在正在考慮天下大事,不見讀書人。酈其食「啪」把劍拔出來,回去,重新說,什麼讀書人,誰是讀書人,你說有一個高陽酒徒求見。我們知道現在有一個成語叫高陽酒徒,就是最能喝酒的人,這個人就是酈其食,一吼,門房嚇得把名片都掉到地上了,趕快一把揀起來,好,我去通,通報,說主公,門外有一個酒徒求見。劉邦說酒徒嗎?能喝酒嗎?進來進來。讀書人不見,酒鬼要見。這個時候酈其食才進去見劉邦,也是長揖不拜,然後跟他有一番談話。我聽門房說主公現在都在考慮國家大事,天下大事,沒時間見讀書人,是這樣嗎?我看你要是不見讀書人的話,你是得不到天下的,你想一想看,你的智力比得上我嗎?你的勇敢比得上我嗎?你都比不上,你智力和勇敢都比不上我的人,怎麼還不見我。劉邦說,是嗎?對不起,對不起,去去去,不洗腳了,請坐,請坐。好玩兒,那個時候的事情真好玩兒。一個去求職的人居然就可以說你智力也不如我,你勇敢也不如我。你說我們現在年輕人到一家公司去,能跟總經理董事長說,你智力也不如我,勇敢也不如我嗎?那個時候就那麼好玩兒,他一說,劉邦還馬上就尊敬起來了,請他坐下,然後談。這其實也是劉邦崛起原因的第三個原因,那就是毛病雖多,改得快。
那麼酈其食和劉邦見面以後,劉邦一看這是一個人才,不是書獃子,劉邦不願意見讀書人的原因,是因為讀書人書獃子太多了。一來一講,前三皇后五帝開始,他能講半個小時,一口氣不歇,要有興緻的話能講三個小時,不得要領,什麼問題不解決。劉邦一看酈其食這是個解決問題的人,他非常高興,然後就請他吃飯,吃完飯以後就說,先生有什麼計策教我嗎?酈其食說主公打算下一步怎麼辦?劉邦說,我是奉了懷王的命,西進攻秦,我當然是要繼續西進了。酈其食說,不行,你看看你的人馬,散兵游勇,烏合之眾,不足萬人,就你這麼一支隊伍,這麼一彪人馬居然就想去和強秦叫板,那你不是羊入虎口嗎?劉邦說,那你說應該怎麼辦呢?酈其食說,止陳留,什麼叫止陳留,你把陳留拿下來,陳留這個地方歷來是天下要衝,兵家必爭之地,而且糧草極其豐厚,如果能夠把陳留拿下來的話,你的軍隊會擴充,你的糧草會補充,然後你在這兒住一段時候,養精蓄銳,然後你再去攻秦。劉邦說,陳留我怎麼把它拿下來?酈其食說不要急,陳留縣縣令是我的朋友,我去勸降。劉邦說,好吧,你去勸降吧。
酈其食就進了陳留縣城,找到陳留縣的縣令勸降。縣令說,那不行,秦法是很苛刻的,我要是背叛,我是滅族的罪,這個事情不能幹,酈先生不要再說了,今天晚上住一宿,明天你回去,該幹啥就幹啥去。酈其食晚上就住在陳留縣,半夜起來殺了陳留縣令,然後拎著陳留縣令的頭,翻出陳留縣城,跑到劉邦軍中。第二天,劉邦軍隊開向陳留縣,然後用一個竹篙把陳留縣令的腦袋挑起來,大聲地說,你們看,你們縣令的首級在此,還不投降嗎?陳留縣的人一城人馬上投降。劉邦輕而易舉地拿下了陳留,為他進一步走向勝利奠定了一個非常好的基礎。這也就是劉邦崛起的第四個原因:水平雖差,悟性高。
對於這一點,張良是深有體會的。張良,我們知道,張良這個人也是一肚子計策,滿腹經綸的人,他也輔佐過很多人。他輔佐過項羽,輔佐過韓王成,經常在一起討論天下大事,這件事情應該怎麼樣做,那件事情應該怎麼樣做,但是張良說的話別人都聽不懂,惟獨劉邦一聽就懂,所以劉邦這個人的悟性是非常非常好的,也就是說他有這方面的天賦。其實不管你做什麼,做學問也好,做生意也好,做官也好,我認為最重要的是悟性,最重要的是悟性,沒有悟性的人是什麼都做不好的。劉邦雖然沒有文化,粗,動不動就罵人,但是他的悟性非常之好,反應非常之快。劉邦確實是一個具有領導天分的人。
那麼劉邦得到了酈其食的輔助以後,拿下陳留。他就很順利地向西進軍,而且很快就進入了關中。進入關中以後,趙高謀殺了秦二世,立子嬰為帝。這個時候,整個的秦王朝已經是遍地烽火連天,諸侯並起,子嬰不敢稱帝,改稱秦王,而且向劉邦投降。於是劉邦終於成為了第一個進入關中的人,按照當時楚懷王和諸侯的約定,劉邦應該是王,至少劉邦應該來當秦王,對不對?但是沒有,劉邦在反秦鬥爭中立下的頭等大功,不但沒有使劉邦成為秦王,而且還差一點讓他掉了腦袋。
那麼這又是怎麼一回事呢?這又是什麼原因呢?當劉邦遇到這樣一個政治風險的時候,他是如何脫險的呢?他脫險以後又是如何一步一步走向勝利的呢?請看下集,漢代風雲人物,劉邦勝利之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