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節
女皇是否還想繼續下她的棋?
誰也說不清楚,或許要問女皇自己。
朝衙內你死我活的爭鬥已經到達血腥的巔峰,告密之風愈吹愈猛,最後吹向風源的製造者本人,不斷有人密奏酷吏們的罪狀,游擊將軍索元禮首當其衝,文武百官視索元禮為虎狼之輩酷吏之首,對其宿怨已深,當上官婉兒向女皇轉述朝臣們對索元禮的彈劾之奏時,女皇說,那個波斯人形似虎狼,性情殘忍則甚於虎狼,現在該是為百官出氣平憤的時候了。上官婉兒說,只是現在還沒有人告索元禮,有人敢告丘神,卻沒有人敢密告索元禮罪狀。
女皇笑起來,她說,那還不好辦?讓來俊臣來辦索元禮的案子,來俊臣在這方面是本朝第一天才。讓惡犬去咬瘋狗吧,我現在該把狗籠子清掃一下了。
來俊臣不負女皇之望,他給原先的同僚羅織了十一條罪狀,深夜潛入索元禮府第逮捕了那個名噪朝野的游擊將軍索元禮,未讓他有任何抗拒的機會,當即取下了首級。第二天便有洛陽傾城爭看索元禮懸頭示眾的熱鬧場面,消息傳到宮中,女皇頗感欣慰,她對早朝上的文武百官說,我不喜歡殺人,但索元禮不殺不足以平民心,既然百姓如此快活,處斬索元禮也就做好了。後來女皇就從大堆告密信中發現了兩封告文昌右丞周興的信,說周興是丘神謀反的同案犯,因為位居要職消息靈通而成漏網之魚,那時周興剛剛從邢部尚書一職升為三品文昌右丞,春風得意躊躇滿志。女皇疑惑地說,告密而獲功祿者中周興最具才學,我也對他不薄,他有何理由來反我?上官婉兒說,密告信魚龍混雜真偽莫辨,此事似乎要弄清罪證以後再作結論。女皇又問,你看調查周興之案誰最合適?上官沉思片刻,突然笑著說,還是讓惡狗對惡狗吧,陛下不妨繼續靜觀來俊臣身手如何,女皇也笑起來,正合朕意,不知怎麼碰到這類事就先想到來俊臣。
來俊臣身手如何?其實無須贅述,單憑後世流傳的請君入甕的出典,已經足夠證明來俊臣在逼供誘供方面的天才了。據說來俊臣與周興私交甚篤,因此周興無所戒備地赴了來俊臣的酒宴。事情當然發生在周興酒意熏臉之時,周興聽見來俊臣在向他討教對付拒不招罪的囚犯的辦法,來俊臣說,我手下有一個囚犯,明明有造反之嫌,卻死不伏罪,一些皮肉之苦也奈何不了他,周卿飽學博識,能否傳授一條良計妙策讓他伏罪?周興就揮了揮手說,你準備一隻大瓮,瓮邊圍上炭火,讓他蹲在裡面,不消半個時辰,銅人鐵漢也不得不招,來俊臣連連點頭,吩咐手下說,聽懂了嗎,就按照周大人說的做。過了一會兒,來俊臣突然問,周卿想隨我去觀望瓮中囚犯嗎?周興說,不妨一睹為快。周興隨來俊臣來到伙房裡,看見來家的僕人已經搬出大瓮,架好了炭火,周興伸出頭朝瓮口望望,他說,囚犯呢?這時候他看見了來俊臣唇邊的一抹冷笑,來俊臣朝大瓮伸伸手對他說,請君入甕。周興目瞪口呆,酒意全消,直到此時他才意識到來俊臣安排的是鴻門宴,人心險惡至此,連周興也猝不及防,他木然地看著來俊臣從袖中取出女皇的詔命,而紫袍黑靴上已經有大瓮的熱氣微微灼烤著,周興的七尺之軀突然就軟癱下來,在絕望中他叩頭伏罪,並且伸出一隻手抱住了來俊臣的大腿。周興在來俊臣為他準備的招供書上畫了押,畫了押就是死罪,但女皇說周興曾為新王朝效力,開恩免其死罪流放嶺南。蹊蹺的是披枷帶鎖的周興剛出洛陽地界便遭人伏擊,幾個蒙面者在山道上突襲了那支流放者的隊伍,押送的士卒逃上山坡,回頭一看周興已成無頭之屍躺在血泊中。蒙面者身份不明,但是死者已從紫袍高官淪為枷下苦囚,也就沒有人去追問那個躲在幕後的策劃者了。或許死者周興的幽靈會出現在來俊臣的宅第里,但這只是人們的一種猜想,就像傳說女皇是彌勒菩薩轉世一樣,開始有傳說來俊臣本非肉胎凡人,他是魔鬼惡煞在人間的化身。
宰相們知道女皇一直為皇嗣之事憂心忡忡。大周王朝一旦創立,睿宗李旦也被賜武姓,以太子的身份隱居東宮,太子旦作為女皇的皇嗣順理成章,但宰相們認為女皇恰恰為百年之後幼子即位深深憂慮著,女皇心如明鏡,她應該知道那時候武旦將重新變成李旦,而武家的大周也一定會像曇花一現,大唐王朝必定捲土重來,這樣的憂慮女皇難以啟齒,但是宰相們卻從她的片言隻語和反覆無常的情緒中感覺到了。鳳閣舍人張嘉福想女皇之所想,他揣測女皇有立武承嗣為皇嗣之意,因此策劃了一個鋌而走險的另立太子的計劃。於是便有了洛陽人王慶之率領市民三百人請願另立武承嗣為太子的新聞。請願書遞至女皇手中,女皇神色淡然不置可否,她分別召來文晶右相岑長倩和地官尚書格輔元詢問此事,岑長倩和格輔元都覺得另立太子的請願是無稽之談,岑長倩則請求對王慶之及幕後人嚴厲處罰,而格輔元列舉出無端廢除太子旦對政局的種種不利,他們注意到女皇臉上漸有難堪之色,女皇突然打斷格輔元的滔滔之言,她說,難道我說過要廢除親生兒子的太子之冠嗎?你們的陳詞濫調不聽也罷,聽了反而讓我心煩,你們給我退下吧,皇嗣之事我還需斟酌,自然會有妥貼的定奪。
岑、格二臣對女皇莫名的火氣深感惶恐和鬱悶,岑長倩對格輔元說,皇上對我們發什麼脾氣?難道她真的要廢掉親子立侄兒?格輔元說,天知道,大概她自己也躊躇兩難吧。
兩位老臣或許沒有料到他們在女皇面前的言論很快傳到了武承嗣耳中。武承嗣對他們的多年積怨如今已到了非置其於死地而後快的地步了。災難降臨的時候岑長倩已在率軍征討吐蕃的途中,他不知道後院失火,兒子靈原已在嚴刑拷問下說出了他家中的一次聚會的內容,那次老臣的聚會對武承嗣的野心口誅筆伐,對女皇過多封蔭武門也頗多譏諷攻訐。武承嗣和來俊臣的鬼頭大刀已經在他和格輔元、歐陽通等老臣的身後測試刀刃。喬長倩在西行途中接到朝廷命令回馬返京,他沒有想到疲憊的歸程就是死亡之路。當來俊臣的捕吏在洛陽城門外擋住他的馬時,岑長倩終於明白過來,絕望和求生的本能使他狂叫起來,滾開,讓我去見聖神皇帝。而來俊臣發出了數聲冷笑,他說,是聖神皇帝下詔逮捕你,你一心叛變大周匡複唐朝,居然還有臉去見皇帝陛下?那時候地官尚書格輔元和中書舍人歐陽通剛剛鋃鐺入獄,皇家大獄的獄卒們又看見奉命西征吐蕃的岑長倩被押進了密室,喬長倩不知怎麼吐掉了嘴裡的口枚,他的怒罵聲響徹大獄幽閉的空間,武承嗣算什麼東西,他要是做了皇嗣天誅地滅。女皇後來對誅殺岑長倩等朝臣之事流露了悔意,更重要的是她被皇嗣之事攪得心煩意亂,不想聽見任何人提及武承嗣的名字。那個率人請願的王慶之曾得到女皇的一份手令,可以隨時進入宮門請見皇上,但當王慶之屢屢前來上陽宮時,女皇又對這個不知深淺的市井草民厭惡起來,她讓鳳閣侍郎李昭德把王慶之杖打出宮,李昭德一向對王慶之這樣的投機獻媚者深惡痛疾,獲此密令心花怒放,乾脆就把王慶之杖死於宮門前,回來稟奏女皇說王慶之已被清除,他以後再也不會來煩擾皇上了。女皇說,是不是把他打死了?
李昭德說,刑吏們下手重了些,不小心打著了他的後腦。女皇沉吟了一會說,切記不要隨便傷人。不過那個王慶之也確是可憎,給他梯子就上房頂,我還沒到壽限呢,我不要聽一介草民老是在耳邊聒噪皇嗣之事。女皇嘆了口氣注視著鳳閣侍郎李昭德,忽然間,李卿在此事上是否也有諫言?可諫可不諫。李昭德的回答顯露了他機智的輕鬆的風格,他說,皇帝陛下一貫以賢德智性使微臣敬嘆,立誰為皇嗣本是陛下的胸中成竹,臣子們又何須為此饒舌?況且陛下與太子旦母子情深從無嫌隙,子承父業為天倫常綱,子繼母位也是順理成章。何以見得?女皇打斷了李昭德,她的溫和鼓勵的目光中無疑多了點警惕和戒意。當初高宗皇帝把江山社稷託付給陛下,萬一把天下傳給武承嗣,高宗天皇必然不會接受血食祭祀。更何況人世間心心相隔,父子亦然,母子亦然,又何況姑侄呢?鳳閣侍郎李昭德的最後一番話打動了女皇的心,提到已故的高宗女皇的眼睛里沁出一點老淚,她朝李昭德讚許地點著頭,李卿一言勝過百官千諫,這些年來我廣納才俊野不遺賢,但是能像李卿這樣一語中鵠的人卻寥寥可數。李昭德從此成為女皇的紅人,也成為武承嗣的仇敵和別的宰相妒嫉的對象,這當然是李昭德自己的事,女皇無暇顧及這種事情,女皇很快又陷入新的煩惱中了。新的煩惱來自女皇的第一個男寵薛懷義,那時候御醫沈南在為女皇診脈問病之已成女皇床上新歡,白馬寺里的薛懷義被失意和妒火折磨著,有一天他對寺里的和尚說,不要以為我是想用就用想扔就扔的驢鞭。我是玉皇大帝下遣的天兵天將,就是宮裡的皇帝老婦也奈何我不得,只要我願意,只要我吹一口氣,洛陽宮就變成一片焦土。
白馬寺的僧人們認為薛懷義是犯瘋病了,有人將他的反常奏告宮中,女皇對此一笑置之,本來就是個瘋和尚,從小胡言亂語慣的,不必跟他認真。女皇又說,不過也別小覷了瘋和尚,當初他奉命修建明堂也是功勛卓然的,沒有超過限期,也沒有多花國庫一文錢。奏告者從女皇的話語中感受到某種緣於舊情的袒護,也就不敢對薛懷義稍有造次。幾天之後便發生了那場嚇人的火災。是一個狂風之夜,值夜的宮人們突然發現萬象神宮的天頂上冒出了一片火焰,火借風勢很快蔓延開來,整個宮城被火光映紅了,巨梁嗶啪焚燒之際夜空亮如白晝。驚慌失措的宮人們傾宮而出,用一盆盆水澆滅了朝四處擴散的數條火龍,但萬象神宮卻是保不住了,人們眼睜睜地看著它的九條巨龍檐頭被火焰吞噬,九隻金鳳的雙翅飄然飛離它的枝頭,一座驚世駭俗的神聖殿堂在黑風紅火中慢慢傾頹,在黎明時分終於化為一堆溫熱的廢墟。受驚的宮人們沒有想到誰是縱火犯,許多人懷疑那是神明顯聖的天火。上陽宮裡的女皇也看見了明堂的巨火,女皇被上官婉兒攙扶著望著那一片火光,起初還能鎮定,但看到後來她的身體便左右搖晃起來,宮人們急忙把她扶回宮中。女皇面色煞白地躺在龍榻上,她說,婉兒,是天譴嗎?婉兒說,陛下不必多慮,依我看是有人故意縱火。女皇忽然悲傷地轉過臉去,我知道是誰縱火,是那個該死的瘋和尚。女皇幾乎是呻吟著自語,是我把他寵壞了,他居然敢燒皇宮,他居然把萬象神宮燒掉了。匿藏於白馬寺的縱火者已經引火燒身,但是薛懷義仍然半瘋半狂地酣睡著。有一天白馬寺來了位不速之客,是太平公主的侍女趙娟兒,趙娟兒來請薛懷義赴瑤光殿公主的便宴,薛懷義就哈哈大笑道,我與太平公主情誼甚篤,她來請我自然要去,去又如何,皇上不忍殺我,公主便捨得殺我嗎?薛懷義不知道太平公主是受母親之託去除他這條禍根的。薛懷義之死極為奇異生動,據說他死於二十四名宮婢之手,二十四名宮婢從瑤光殿的花叢里撲出來,用一張大網罩住了那個恃寵賣瘋的和尚,然後跑來了十五名壯士,十五壯士每人持一木棍,朝網中人各擊一棍,薛懷義便悄無聲息一命嗚呼了。後來太平公主咯咯笑著向母親描述了薛懷義在網中掙扎時的情景,但是女皇厲聲喝止了太平公主,別再提他了,女皇說,那個瘋和尚讓我噁心。
女皇登基以來一直頻繁做著改元換代之事,到了證聖元年,女皇對此的想像力已臨登峰造極之境,這一年女皇將年號改為天冊萬歲,並自稱天冊金輪大聖皇帝。
人們不習慣這些浮華古怪的謚號,但是這並不重要,重要的是女皇喜歡變化,女皇愈近老邁愈喜歡新的變化,許多臣吏失望地發現,他們獻媚於女皇的腳步永遠趕不上她奇思怪想的速度。宮廷群臣仍然在女皇身邊上演著明爭暗鬥你死我活的好戲。鐵腕宰相李昭德的好時光並不長久,不僅是來俊臣、武承嗣,許多朝廷重臣都對內史李昭德充滿了反感、嫉妒和憎恨,女皇在不斷聽到群臣彈劾李昭德的諫奏后,終於將其貶遷嶺南,與此同時受賄案發的來俊臣也被趕出了京城。人們說假如李、來二臣如此老死異鄉也算個圓滿的結局,但兩年以後女皇恰恰把他們召回京都,分別任職監察御史和司僕少卿。冤家路窄的較量由此開始。據說是李昭德先發現了來俊臣比以前更嚴重的索賄罪證,正欲告發時來俊臣卻先下手為強,來俊臣與李昭德的另一位仇人秋官侍郎皇甫丈備聯手誣告李昭德的反心,先把李昭德推入了大獄。假如來俊臣就此洗手,或許也能免其與李昭德殊途同歸之運,但來俊臣無法抑制他復仇與殺人的瘋狂,來俊臣還想除掉武承嗣及武氏諸王,他與心腹們密謀以武承嗣逼搶民女為妾之事作突破口,一舉告發武氏諸王的謀反企圖,但一個叫衛遂忠的心腹卻悄悄把消息通報了武承嗣。於是一個奇妙的連環套出現了,武氏諸王採取的是同樣的先發制人的手段,他們發動了司刑卿杜景儉和內史王及善數名朝臣上奏女皇,請求對索賄受賄民憤極大的來俊臣處以極刑。
據說女皇那段時間寢食不安,情緒變幻無常,對於李昭德和來俊臣的極刑遲遲未予敕許。她對上官婉兒說,這兩個人都是我的可用之材,殺他們令我有切膚之痛,可是不殺又不足以平息群臣之心,我害怕殺錯人,我得想個辦法知道誰該殺誰不該殺。上官婉兒說,這可難了,群臣對任何人的評價都是眾口不一,難辨真偽。女皇沉默了一會說,或許只有殺雞取卵,把兩個人殺了棄市,讓百姓們面對屍首,他們自然會有不同的反應,好人壞人讓百姓們說了算。於是就有李昭德和來俊臣同赴刑場的戲劇性場面。適逢烏雲滿天燠熱難耐的六月炎夏,洛陽百姓在雷鳴電閃中觀看了一代名臣李昭德和來俊臣的死刑。他們記得李、來二臣臨死前始終怒目相向著,假如不是各含口枚,他們相信會聽到二位死犯最後的精採的辯論或攻訐。
刀光閃爍處人頭落地,豆大的雨點朝血腥的刑場傾盆而下,執刑的刑吏們匆忙到檐柵下避雨,一邊靜觀百姓們對兩具屍首的反應。他們看見圍觀的人群突然呼嘯著湧向來俊臣的屍首,許多男人撩開衣服朝死屍撒尿,更有幾個服喪的婦人哭嚎著去撕扯來俊臣的手腳。刑吏們心驚肉跳,轉而去看李昭德的屍首,雨沖刷著死者的頭顱和周圍的血污,沒有人去打擾他的歸天之路,後來有兩個老人拿了一張草席蓋在李昭德的屍首上,刑吏們聽見了兩個老人簡短的對話,一個說,李昭德是個清官。另一個說,我不知道他是清官還是貪官,我光知道是他修好了洛水上的中橋。
後來執刑官向女皇如實稟奏了刑場的所見所聞,女皇聽后說,來俊臣殺對了,再施赤族之誅以平百姓之怒。過了一會兒女皇又說,李昭德為小人所害,我也深感痛惜,擇一風水吉地為他修個好墓地吧。
美少年張昌宗於萬歲通天二年進入上陽宮女皇的寢殿,他是太平公主從民間尋覓到的一味長生不老的妙藥,太平公主堅信蒼老的母親會從少年精血中再獲青春活力,她把張昌宗帶進母親的宮中,就象攜帶一樣神秘珍貴的禮物,而女皇一見面前這位玉樹臨風的少年,淡漠慵倦的眼睛果然射出一種灼熱的愛欲之光。女皇把這件活的禮物留在了宮中。
這一年張昌宗十八歲,他像一條溫馴可愛的小魚輕啄女皇干滯枯皺的肌膚,柔滑的善解人意的雲雨無比美妙,女皇臉上的風霜之痕被一種奇異的紅潤所替代,她從枕邊少年的身上聞到了某種如夢如幻的氣息,是紫檀、蘭麝與乳香混合的氣息,它使女皇重溫了長安舊宮時代那個少女媚娘的氣息,它使女皇依稀觸摸了自己的少女時代,這很奇妙也令女皇傷感,因此女皇在雲雨之後的喜悅中常常發出類似呻吟的呼喚聲,媚娘,媚娘,媚娘。張昌宗後來知道媚娘是女皇的乳名。
美少年張昌宗在上陽宮裡如魚得水,伺候一個老婦人的床第之事在他是舉手之勞,因此得到的榮華富貴卻是宮外少年可望而不可及的,張昌宗進宮五天便被女皇封為銀青光祿大夫,獲贈洛陽豪宅、奴婢、牛馬和絹帛五百匹。張昌宗有一天回到他的貧寒之家,看見他哥哥張易之正在撫琴弄樂,張昌宗對他哥哥說,別在這裡對牆撫琴了,我帶你進宮去見女皇,你擅製藥物精通音律,風月之事無師自通,女皇必定也會把你留在宮中。張易之問,也會封我光祿大夫嗎?張昌宗就大笑起來說,不管是光祿大夫還是光福大夫,封個五品是沒有問題的。女皇果然對張易之也一見鍾情,張易之果然在入宮當天就被封為四品的尚乘奉御。
從這一年的春天起,張氏兄弟像一對金絲鳥依偎在女皇懷裡,上陽宮的宮婢們常常看見弟弟坐在女皇的腳邊,哥哥倚在女皇的肩上,落日晨星式的性事使宮婢們不敢正視,她們發現蒼老的女皇春風駘蕩,她正用枯皺的雙唇貪婪地吮吸張氏兄弟的青春汁液。誰也不敢相信,女皇的暮年後來成為她一生最美好的淫蕩時代。有人以一種超越世俗的論調談論女皇的暮年之愛,與太平公主的初衷竟然如出一轍,女皇對床第之歡歷來看得很輕,張氏兄弟不過是她的長生不老之葯。
女皇有一天做了一個怪夢,夢見一隻鸚鵡好不容易逃出樊籠,雙翅卻突然垂斷了,夢見那隻鸚鵡在花泥風雨里痛苦地鳴叫著,卻不能飛起來。女皇夢醒后一陣悵惘,她依稀覺得這個夢暗含玄機,把夢境向榻前的張家兄弟細細陳述,張易之的回答不知所云,張昌宗則自作聰明地叫起來,陛下,一定有小人想謀害我們兄弟。女皇忍俊不禁地笑起來,在張昌宗的粉臉上擰了一把,胡謅,女皇說,我雖然疼愛你們兄弟,但我夢見的鸚鵡雙翅卻萬萬不會是你們兄弟。前朝老臣狄仁傑那時歷經沉浮恢復宰相之職,狄仁傑不知道女皇召他入宮是福是禍,他記得女皇那天的表情異樣,而且她第一次不施濃妝地暴露在臣相面前,憔悴、枯癟,白髮蒼蒼,她的寧靜而疲憊的目光告訴狄仁傑這次召見非同尋常。女皇說,狄卿你素來擅長解夢,能否為我化解一個怪夢呢?狄仁傑覺得蹊蹺,他從來沒有解夢的特長,但當女皇緊接著陳述鸚鵡之夢時,狄仁傑明白了一切,狄仁傑說,臣以為陛下夢中的鸚鵡就指陛下聖身,兩隻翅膀可以拆解為兩名皇子,廬陵王哲和太子旦。
女皇說,可是我夢見鸚鵡的雙翅折斷了,鸚鵡怎麼也飛不起來。狄仁傑說,臣以為鸚鵡要飛起來必須先動雙翅,或許現在是陛下召回廬陵王擇定皇嗣的時候了。
狄仁傑看見女皇的臉上浮出一絲辛酸而欣慰的微笑,女皇的微笑意味著她在皇嗣問題上終於做出了眾望所歸的抉擇,而武承嗣或武三思之輩對帝位的覬覦也終成泡影,狄仁傑因此與女皇相視而笑,但他緊接著聽見女皇的一聲幽深的喟嘆,嗚呼哀哉,大周帝國只有我武照一代了。一聲喟嘆也使狄仁傑感慨萬千:這個婦人漸漸老去,但她非凡的悟性、智慧和預見力仍然不讓鬚眉,真乃一代天驕。神功二年三月的一個黃昏,一隊落滿風塵的車馬悄然通過洛陽城門,所有車窗緊閉帷幔低垂,即使是守門的衛兵也不知道,是放逐多年的廬陵王一家奉詔回京了。據說廬陵王哲接到回京詔敕時面色慘白,他懷疑回京之路就是母親為他安排的死亡之路,及至後來見到闊別多年的母親,她的白髮她的微笑和聲音告訴他,回宮並非就是死路,母親已經垂垂老矣,母親正在為皇嗣人選左右為難,她的滅親殺子故事或許只是過去的故事了。
半年之後女皇冊立廬陵王哲為皇太子,原來的太子旦則恢復相王之稱。在冊立太子的大典上,文武百官看見了那個在大唐時代曇花一現的中宗皇帝,他不再是他們記憶中那個輕浮愚蠢的年輕皇帝,現在他是一個神情獃滯身材肥胖的四十三歲的太子,當四十三歲的太子在鍾樂聲中接受太子之冠時,人們看見二十年的血雨腥風從眼前一掠而過。假如有誰認為七十歲的女皇已經老眼昏花,假如有誰想在女皇眼前與美男子張昌宗暗送秋波,那他就大錯特錯了,上官婉兒在女皇身邊受寵多年,想不到為了一個張昌宗惹怒了女皇,當宮婢們看見上官婉兒突然尖叫著從餐席上逃出來,她們並不知道餐席上發生了什麼事。
其實也沒發生什麼事,只是張昌宗與上官婉兒目光糾纏的時間偏長了一些,女皇沒說什麼,但她的手果斷地伸向懷中,剎那間一道寒光射向婉兒的面部,是一柄七寶鑲金的小匕首,匕首的刀鋒碰到了婉兒的瓔珞頭飾,但仍然割傷了她的面額,婉兒用手捂住自額前淌下的血滴,她美麗的眼睛因驚恐而瞪圓了,嘴裡下意識地求饒著,陛下息怒,陛下恕罪。
女皇因為狂怒而暴露了老態,她的頭部左右搖顫起來,她想站起來卻推不動沉重的坐榻,張昌宗上前攙扶被女皇揮手甩開了,女皇陰沉著臉拂袖而去,並沒有留下一句解釋或者詬語。人們很少看見女皇大發雷霆,而且是為了這種不宜啟齒的風月之事,七十歲的女皇仍然懷有一顆嫉妒的婦人心,這也是侍臣宮婢們始料未及的。
哀哭不止的婉兒被送進了掖庭宮的囚室里,她後悔餐席上的春情流露,她本來是清楚女皇不甘老邁唯我獨尊的脾性的,但後悔於事無補,悲傷的上官婉兒只能蜷縮在囚室的黑暗中,祈禱女皇儘快恢復冷靜免其一死。
女皇果然恢復了冷靜,但她似乎要消滅上官婉兒的天生麗質了,女皇要在婉兒美麗光潔的前額上施以黥刑,讓她永遠帶著一個醜陋和恥辱的記號,無法再在男子面前賣弄風情。當上官婉兒看見奚官局的刺青師托著木盤走進囚室時,悲喜交加,虎口脫生使婉兒一陣狂喜,但對銀針和刺青的恐懼使她嚎啕大哭起來,上官婉兒邊哭邊哀求刺青師用硃砂色為她刺青,後來又哀求刺一朵梅花的形狀,美人之淚使刺青師動了惻隱之心,他冒著被問罪的危險,在上官婉兒的前額中央刺了一朵紅色的梅花。上官婉兒後來回到上陽宮,宮婢們注意到她額上的那朵紅梅,作為懲罰的黥刑在上官婉兒那裡竟然變成了一種獨特的妝飾,宮婢們不以為丑反以為美,有人偷偷以胭脂在前額點紅效仿,漸漸地宮中便有了這種紅梅妝,就像以前流行過的酒暈妝、桃花妝和飛霞妝一樣。
這當然是另外的旁枝末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