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節
按照毛人鳳擬訂的暗殺名單,國民黨「代總統」李宗仁赫然列在了榜首。那末,頭號目標何以選中李宗仁?
其實,這一點也不足為怪。李宗仁被列為頭號目標,正對了蔣介石的胃口。
早年,李宗仁作為新桂系集團的魁首,在廣州國民政府鼎故變革之際,並同白崇禧、黃紹竑,引領時尚,但開風氣,為兩廣的早期統一,起了巨大作用。
1926年7月,北伐革命初始,新桂系出動了6萬人馬配合蔣介石一舉蕩平南方。
李宗仁,字德鄰,廣西臨桂人氏,1891年生於一個鄉間富裕家庭。其祖父李印遷本為一名鄉村醫生,開有藥鋪、當鋪,擁有大量田產。李宗仁自幼接受私館的塾師教育。稍長,便考入廣西小學堂。
辛亥革命后,李宗仁入廣西新軍,由排長起家,在紛亂複雜的局勢中,漸升營長。1919年,李宗仁謀得桂軍團長一職,拉起一支約2000人的隊伍,成為起家本錢。在隨後的10多年征戰中,他執牛耳,白崇禧主管軍事,黃紹竑主政外交,三人同心協力,用武力一舉統一廣西,擊敗陸榮庭等老派桂系軍閥,由此形成三巨頭體制的新桂系軍閥集團,此三人被稱為「桂系三傑」,同為國民黨桂系集團的魁首。
早年,這三人在廣西志同道合,共同組建起了一隻新型軍隊,通過幾年的角逐,逐漸取得了廣西的統治權。
1926年,李宗仁派黃紹竑聯絡上孫中山,取得了政治上的資本,歸附了廣東國民政府。新桂系由此逐漸演變為一個具有全國性視野的政治軍事集團,不再滿足於佔領一省的狹隘地方勢力。
1926年7月,北伐戰爭開始,新桂系兩巨頭李宗仁和白崇禧分別擔任了重要職務。李宗仁擔任國民革命軍第七軍軍長,白崇禧任國民革命軍總司令蔣介石的行營參謀長,黃紹竑則留守廣西後方。他們出動六萬人馬配合蔣介石一舉蕩平南方,繼而,如犁庭掃穴,由南而北,直打到北平,襄助蔣介石完成了表面上的南北一統。
李宗仁是一個極有個人報負的人。他還是一個營長時,請來當時廣西出名的相術師為其相面。那位算命先生當時就預言:李宗仁今後前途無量,「有九五之尊」。李宗仁對此深信不疑,他認為老家風水好,1925年,完成廣西統一后,李宗仁立即在臨桂老家大興土木,建造府邸,在新落成的立府大門邊請高士題寫了醒目的對聯:「天下皆春,山河永固」,傳遞出自己的真實心跡。
在北伐戰爭中,蔣介石的第一軍表現差強人意,李宗仁的第七軍則所向披靡,被譽為「鋼軍」。這種情形,使李宗仁對蔣介石的鄙夷言詞溢於言表。如「蔣先生原非將材」,「是一位低能的戰略家」,「統兵、治政的本領均極端低能」,「既不能將將,也不能將兵」,「蔣氏最多只可說是偏將之材,位居主帥之尊,其智慧、德性、涵養均不逮遠甚。」
1927年4月12日,蔣介石在新桂系李宗仁、黃紹竑、白崇禧及李濟深的武力支持下,公開發動反革命政變,在南京成立非法的國民政府,導致寧漢分裂。蔣介石發動反革命政變后,立即遭到武漢市國民政府的聲討,北洋軍閥孫傳芳等部也在長江以北躍躍欲試,蔣介石兩面受敵,處境困難,李趁機逼蔣下台。
蔣介石下台後,李宗仁即捧出在野的西山會議派分子,成立中央特別委員會。李宗仁、白崇禧實際上控制了南京政府。然而,新桂系在國民黨內畢竟根基太淺,缺乏控制全局的人才和力量。為時不久,蔣介石即東山再起,復任國民革命軍總司令。李宗仁利用湖南籍軍人程潛、唐生智、譚延之間的矛盾,聯合程潛、譚延等人,將佔據兩湖的唐生智擊敗,奪取了兩湖地盤,將新桂系後方廣西與兩湖連成一片。其後,白崇禧又率部參加第二次北伐,將新桂系勢力擴展到北平、天津一線。加之,坐鎮廣東的李濟深是新桂系的朋友,這樣一來,新桂系佔有的地盤就從兩廣、兩湖沿京漢線一直延伸到了平津,其勢力範圍幾乎與蔣介石控制的江、浙、皖、閩、贛五省不相上下。
1929年,由於分贓不均,蔣桂再度撕破顏面,兵戎相向,爆發了現代軍閥史上著名的「蔣桂戰爭」。結果,新桂系損兵折將,元氣大傷,曾經由廣西、湖南及至北京一帶的全盛態勢頓時土崩瓦解。李宗仁、白崇禧等狼狽退回廣西。蔣介石不給他們以喘息之機,一面大軍壓境,一面公開通緝。黃紹竑萬念俱灰,轉而隻身離開廣西。李宗仁和白崇禧被迫採取以退為進的辦法,將兵權交予部屬后,由鎮南關經越南海防逃亡香港,直到共產黨領導的百色起義成功,驚慌失措的蔣介石方才默許他們重新回到廣西。
抗戰時,李宗仁出任國民黨第五戰區司令長官,白崇禧為國防部長,兩人內外關聯,漸漸復甦,再度坐大為一個令蔣介石若芒刺在背的軍事集團。
然而,勢高震主。抗戰勝利后,蔣介石欲整合政治勢力,重新洗牌布局。遙想當初,北伐軍攻進長沙時,蔣介石以江湖手段極力拉攏李宗仁,兩人撮土焚香,結為桃園兄弟,並立下了四句誓詞:「共屬同志,情切同胞,同心一德,生死系之。」但誓詞言猶在耳,他們的矛盾卻愈結愈深。
按蔣介石的構想,「一個主義、一個政黨、一個領袖」。抗戰後的格局大變,蔣介石想重新整合各派政治勢力,他欲將李宗仁這些地方實力派摒棄在中樞之外。豈料,隨著他在內戰戰場上的節節敗退,美國人對蔣介石和他治下的國民政府,漸漸失去了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