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1956年
陷入會議的漩渦中
1949年迎來了解放。當時我同北大絕大多數的教授一樣,眼前一下子充滿了光明,心情振奮,無與倫比。我覺得,如果把自己的一生分為兩段或者兩部分的話,現在是新的一段的開始。當時我只有38歲,還算不上中年,涉世未深,幻想特多,接受新鮮事物,並無困難。
我本來是一個性格內向的人,最怕同人交際;又是一個上不得檯面的人。在大庭廣眾中、在盛大的宴會或招待會中,處在衣裝整潔、珠光寶氣的男女社交家或什麼交際花包圍之中,渾身緊張,局促不安,恨不得找一個縫鑽入地中。看見有一些人應對進退,如魚得水,真讓我羨煞。但是命運或者機遇卻偏偏把我推到了行政工作的舞台上;又把我推進了社會活動的中心,甚至國際活動的領域。
人民政府一派人來接管北大,我就成了忙人。一方面處理系裡的工作。有一段時間,由於國家外交需要東方語言的人才,東語系成為全校最大的系。教員人數增加了10倍,學生人數增加了200多倍,由三四人擴漲到了800人。我作為系主任,其工作之繁忙緊張,概可想見。另一方面,我又參加了教授會的籌備組織工作,並進一步參加了教職員聯合會的籌備組織工作。看來黨組織的意圖是成立全校的工會。但是,到了籌建教職員聯合會這個階段遇到了巨大的阻力:北大工人反對同教職員聯合。當時「工人階級必須領導一切」的口號喊得震天價響。教職員被認為是資產階級的,哪裡能同工人平起平坐呢?這樣一來,豈不是顛倒了領導者與被領導者的地位!這哪裡能行!在工人們眼中,這樣就是黃鐘毀棄,瓦釜雷鳴,是絕對不行的。幸而我國當時的最高領導人之一及時發了話:「大學教授不是工人,而是工人階級。」有了「上頭的」指示,工人不敢再頂。北大工會終於成立起來了。我在這一段過程中是活躍分子。我擔任過北大工會組織部長、秘書長、沙灘分會主席,出城以後又擔任過工會主席。為此我在「文化大革命」中還多被批鬥了許多次。這是對我非聖無德行為的懲罰,罪有應得,怪不得別人。此是后話,暫且不談了。
當時北大常常請一些革命老前輩到沙灘民主廣場來做報告,對我們進行教育。陳毅元帥就曾來過,受到全校師生極其熱烈的歡迎。其次給我留下印象最深刻的是周揚同志的報告,記得不是在民主廣場,而是在一個禮堂中。他極有風趣地說:「國民黨的稅多,共產黨的會多。」他這一句話,從許多人口中都聽到過,它確實反映了實際情況。一直到今天,半個世紀快要過去了,情況一點沒有改變。有許多次領導上號召精簡會議,然而收效極微。暫時收斂,立即膨脹,成為一個極難治療的頑症。
學校秩序還沒有十分安定,中央領導立即決定,在全國範圍內開展「三反」、「五反」、思想改造運動。
大家都知道,運動一來,首先就是開會;大會、小會、大會套小會,總而言之是會、會、會,會開得你筋疲力盡,一塌糊塗。在北大,在奉行極「左」路線的年代,思想改造,教授幾乎是人人過關。自我檢查,群眾評議。這種自我檢查,俗名叫「洗澡」。「洗澡」有「大盆」、「中盆」、「小盆」之別。校一級領導,以及少數同國民黨關係比較親密的教授們,自然必然是「大盆」。換言之,就是召開全校大會,向全校師生做自我檢查。檢查得深刻才能過關。深刻與否,全由群眾決定。一次過不了關,再來第二次、第三次,一直檢查到聲淚俱下,打動了群眾的心,這個「澡」才算洗完。有一位就在自己的檢查稿上加上旁註:「哭!再哭!」成為一時的美談。
我,作為一個知識分子,當然是「有罪」的。可惜罪孽還不夠深重,地位也不夠高,只能湊合著洗一個「中盆」。檢查兩次就通過了。我檢查稿上沒有註上「哭!」我也沒有真哭,這樣通過,算是順利的了。
自己洗完了「澡」以後,真頗覺得神清氣爽,心中極為振奮。我現在已經取得了資格,可以參加領導東語系的思想改造運動了;後來甚至於成了文、法兩個學院的領導小組組長。秘書或副組長是法學院院長秘書余叔通同志,他曾是地下黨員,是掌握實權的人物。這樣一來,我當然更加忙碌了,表現出來就是開會越來越多了。白天開會,晚上開會,天天開會。
我真正陷入了會議的漩渦里了。
開了三四十年的會以後,我曾對人說過:我現在的專業是開會,專門化也是開會。可惜大學里沒有開設「開會學」這一門課,如果開的話,我是最理想的主講教授。我對開會真正下了工夫,費了時間。從上到下,從裡到外,從大到小,從長到短,從校內到校外,從國內到國外,形式不同,內容各異,我都能應付裕如,如魚在水,提其綱而挈其領,鉤其要而探其玄,理論和實踐,都達到了極高的水平。如果教委和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批准建立「開會學」博士點,我相信,我將是第一個合格的「博導」。
對1949年再做一點補充
在這一年,我寫了兩篇可以算是學術性的文章。其中一篇《列子與佛典》,上面已經談過。如果把1949年分為兩半的話,還有一篇文章可以說是屬於后一半,這篇文章是:《三國兩晉南北朝正史與印度傳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