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 講賈元春原型之謎

第十六 講賈元春原型之謎

在上一講,我把《紅樓夢》從第一回到第八十回,它的時間背景跟大家一起捋了一遍,同時提出一個問題,想和大家共同研究一下,就是賈元春這個角色有沒有生活原型?如果有的話,可能是誰?

大家注意到沒有,《紅樓夢》里賈元春這個形象,真正浮出水面應該是在第十六回,前面雖然提到這個人物,在「冷子興演說榮國府」里提到過這個人,但是這個人齣戲,是在秦可卿死了之後。第十六回值得細讀,裡面有一句話特別要緊,就是賈府家人向賈母她們報告,說,「如今老爺又往東宮去了」,所以探索賈元春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咱們得從東宮說起。東宮,早在《詩經》裡面就有這個詞,指的是太子的居所。在很古老的時候,中國就形成這麼一個規矩,就是太子他的宮殿要蓋在天子宮殿的東邊。東宮是隱藏在《紅樓夢》文本後面,一個很重要的因素。

在第四回講到薛寶釵,薛家,他們要到京城來,來幹嘛呢?當然他們有好幾個目的,其中有一個目的,是從薛寶釵這個角度考慮的。書裡面怎麼說的呢?書裡面說:「因今上崇詩尚禮,征采才能,降不世出之隆恩,除聘選妃嬪外,凡仕宦名家之女,皆親名達部,以備選為公主郡主入學陪侍,充為才人贊善之職。」在清朝,有一個選秀女的制度,這個薛寶釵作為金陵四大家族薛家的一個女孩,逐漸長大了,家裡就要帶她到京城來準備參加選秀女。這對薛家來說,是一件天大的事。薛寶釵她家裡帶她到京城來,就是因為小說裡面的皇帝,當時有這樣一些做法,就是要從仕宦名家裡面,選這些夠歲數的女子,讓她們家先把她們的名字報到部裡面去。過去清朝選秀女,是先報到戶部。小說是虛寫,就不寫得那麼坐實,但是大意是這樣的。上了名單以後,在某一個時段,就會通知這些秀女進宮,由有關的人來挑選,選上的,就進行分配。

清朝選秀女範圍很廣泛,選出來的女性,用途也很廣泛,分配到的處所也很多。最漂亮的或者是背景最好的,或者是有的給挑選的人員行了賄的,可能就能夠分配到皇帝宮中,離皇帝比較近的地方;有的就可能只是留在宮裡面,作為一個普通的宮女;還有的可能就並不留在皇帝身邊,而是分配到皇帝的兒子那裡,有太子的時候——比如康熙朝兩立太子——就會分到太子身邊,這都是可能的。有趣的是,曹雪芹行文的時候,有幾處措辭特別扎眼,他說那些仕宦名家之女親名達部后,備選什麼呢?他沒有完全按照清朝有關的選秀女的那些條文來寫,這個地方他有他主觀的意識滲入進去,他說,選為什麼呢?選為公主、郡主入學陪侍。「郡主」什麼意思?郡主就不是皇帝的女兒了,就矮一級,指皇帝的兒子封為王爺後生的女兒,那種女性不叫公主,叫郡主了。曹雪芹就特意這樣來寫,點明有的女孩子選進去,並不一定成為皇帝的妃嬪,可能最後就只是公主、郡主入學的陪讀,有的可能只成為伺候郡主的高級丫頭。更值得注意的是,曹雪芹在行文措辭裡面,還特別說,「可以充為才人贊善之職」。才人是過去宮中女官的一種稱謂。但是贊善這個詞是很特殊的。你查查古書就知道,贊善在清朝,在古代,是專門指太子府裡面的一種官職,就是說這種官職只在太子府,或者是皇帝的兒子,沒封太子的皇子,在他們的府裡面,有一種專門的角色叫贊善。我認為,曹雪芹在使用這些詞語上,他不是隨意的,他是有他的寫作動機的,就是他在很小的地方點出來,小說裡面這些人物,不僅將和皇帝,和皇帝居住的皇宮發生關係,而且還將和公主、郡主、太子、皇子,和這些人以及這些人所居住的空間,發生某種特有的關係。你看,曹雪芹他在很小的地方,都埋下了伏筆。

在清朝的時候,一個女子被選進皇宮裡面去,得到封號的機遇還是很多的。最低檔的,你可以被叫做「答應」——你不要覺得這個詞很俗、很土,在當時這是一個正式的封號,說這個女子是一個「答應」,不得了!「答應」啊,說明她已經進了皇宮,而且有機會接近皇帝,可以隨叫隨到了。有的家族在那個時候,自己女兒在宮裡邊成了「答應」,全家會高興得不得了。當然,「答應」是否會被皇帝叫過去,全憑運氣,那幾率確實也不高,可能一輩子也沒被叫過去,想「答應」沒人叫,是吧?但是如果一叫,你「答應」了,來了以後,覺得你不錯,那就可能再升一級,叫做「常在」。這倆字你仔細想一想,更不錯了,就是常在皇帝身邊了,可能還不能完全得到皇帝的寵愛,但是距離就比較近了。「常在」之上,比較得寵的,封號叫做貴人,貴人之上就是嬪,嬪之上是妃,妃之上是貴妃,貴妃之上是皇貴妃,皇貴妃之上就是皇后了。所以皇帝他六宮粉黛,人數之多,等級之複雜,現在聽起來,不少人會感到吃驚,覺得怎麼會是這樣?人們為什麼這樣生活?構建這麼一種制度?那麼曹雪芹寫的時候,他就特彆強調,薛寶釵有可能是充為贊善之職。他為什麼要這樣寫?我們再往下一環一環去探討。

現在需要討論的首先是,現實生活當中,曹家的女兒有沒有可能在選秀女的制度下去報部備選?這是完全有可能的。曹家雖然從血統上說是漢族,但是他們不是一般的漢人,早在滿族還在關外和明朝軍隊進行戰鬥的時候,他們的祖先就被俘虜了,並被編入到滿族的八旗裡面作為奴僕,叫做包衣,跟著清軍戰鬥,一直輔助滿族打進山海關,入主中原,實現了在全中國的統治。曹家祖上被滿族俘虜后,收編為正白旗的包衣。滿族有八旗,後來這八旗又分為上三旗,下五旗。上三旗是哪三旗呢?就是正黃旗、鑲黃旗和正白旗。這三旗歸皇帝親自統領,地位比另外五旗高,上三旗里的包衣,也就隨主子神氣了許多。曹家這個包衣雖然它是奴隸的身份,但是他們所屬的旗是上三旗之一——正白旗。曹家的祖上和當時皇族的成員關係還比較好,因為那個時候是一個王朝的初創期,奴才的身份雖然低,但是如果在戰鬥當中沖在前面,主子還是很欣賞的,他們因此有同甘共苦的一面。到順治一朝,滿族徹底地掌握了中國政權,在北京定都,順治就當了一個名副其實的統一的中國的皇帝。這個情況下,正白旗的包衣,就都得到了一定的好處,曹家就是一個例子。從曹家的祖上開始,皇帝就讓他們出任一些比較重要的官職,後來曹寅的父親就做了江寧織造,再後來曹寅自己也當江寧織造,曹寅的兒子曹也當江寧織造,曹死了以後,過繼給曹寅做兒子的曹還當江寧織造。所以曹家雖然是漢族人,但是他們和滿族的上層有過共同戰鬥的情誼,皇帝和皇族的一些成員,對他們都很善待,他們不屬於後來的漢軍系統,因此有人把曹家說成是漢軍旗里的人,是不對的。曹家既然屬於正白旗系統,雖然他們是包衣身份,但是他們家的女兒,是有資格參加選秀女的。所以在《紅樓夢》裡面,曹雪芹把生活的真實寫入小說中,根據他的設計,像賈家的元、迎、探、惜四姐妹,都是有可能選進宮的;而元春呢,故事一開始就告訴你,已經選進去了,「冷子興演說榮國府」的時候,就告訴你她已經進宮了。那麼薛家作為金陵四大家族之一,在現實生活當中,其生活原型,應該和曹家類似。到了小說里,像薛寶釵這樣的女子,都是有可能通過參與選秀女而進宮的。顯然,在真實的生活當中,曹家應該是有一個女子被選進宮了,這個女子的輩分,應該是曹雪芹的一個姐姐;她可能是曹寅親兒子曹的一個女兒,也可能是曹寅的過繼兒子曹的一個女兒,也可能是曹家跟曹一輩的兄弟當中,某人的一個女兒。總之,這個女子進宮以後成為整個曹氏家族的一個驕傲。從輩分上來說,她就是曹雪芹的一個姐姐。

這樣的推測是不是缺乏證據支撐呢?不是的,因為在《紅樓夢》的文本裡面,對相關信息多次有所逗漏。注意我說的是「逗漏」而不是「透露」,逗就是一個「豌豆」的「豆」加一個走之,漏就是「漏出來」的「漏」,什麼叫逗漏?它和透露還不太一樣,透露是比較有意識地直接把一個信息傳輸給你;逗漏是什麼意思呢?就是它在有的地方稍微點一下,刺激你一下,稍微漏出一點,然後讓你去思索。「逗漏」兩個字希望你注意,我下面還會使用這個詞,告訴你根據我閱讀《紅樓夢》的體會,曹雪芹在文本里逗漏出來了一些什麼信息。

比如說,《紅樓夢》第六十三回,「壽怡紅群芳開夜宴」,寫賈寶玉過生日,眾女兒在怡紅院會聚,大家喝酒,唱曲,當中還做一種遊戲,抽籤,簽上有花名,有一句詩,暗示每一個抽籤者的命運。在這個遊戲過程中,大家記得吧,探春就抽到了一根簽,這個簽上面有一句詩「日邊紅杏倚雲栽」,簽詞上就說,抽中這個簽的人必得貴婿。這個時候眾人就有一句議論,說:「我們家已有了王妃,難道你也是王妃不成?」咱們就小說論小說,有的讀者會覺得,這點寫錯了呀!根據書里描寫,賈家有皇妃,沒有王妃,是不是?小說裡面設定的賈元春的身份是什麼呢?在第十六回裡面「才選鳳藻宮」了,她是皇妃,對不對?她不是王妃,王妃你就說低了呀,凡事應該都是從低往高說,哪有從高往低說的呀?這是怎麼寫的呀?是不是啊?曹雪芹之所以寫出這樣一句話,而且在各種版本裡面,這句話都一樣,就是「我們家已有了王妃」,這就逗漏出一個消息,就是賈元春這個角色,她的原型最初並不是皇妃,就是一個王妃。明白我的意思了吧。

當然,前面提到,曹雪芹一個姑媽,後來成為了平郡王妃,不過那不是通過選秀女攀附上的,那時候曹寅活著,康熙對曹寅好得不得了,曹寅的那個女兒嫁為平郡王正室,是康熙指婚,她的輩分,比元春原型高。「我們家已有了王妃」,曹家人說這個話首先會是指這個平郡王妃,但把曹家的事情寫成小說,生活中的平郡王妃並沒有轉化為一個裡面的藝術形象。曹雪芹在書里寫的諸多女性,生活原型都取自跟他自己一輩的,元春跟平郡王妃對不上號,其原型應該是另一個跟曹雪芹平輩,但年齡大許多的姐姐。「我們家已有了王妃」,在生活里也會是說她,在小說里,就是指賈元春。

前面我特別跟你強調,第四回曹雪芹關於宮中選秀女的交代,他所說的選秀女的遊戲規則,是這些女性都選到皇帝身邊嗎?不是的,他說可能充為贊善之職。贊善這個職稱,在皇帝的那個皇宮裡邊是不存在的,只在王府一級、太子府一級才存在,因此這個地方就逗漏出來,賈元春這個人物的原型,最早她並不是皇帝身邊的一個皇妃,而只是一個王妃。

那麼她最早可能是哪兒的王妃呢?要回答這個問題,我們就要先說到清虛觀打醮這件事情。這個事情我在前幾回裡面講過,你還有印象嗎?很重要的一個情節。那麼清虛觀打醮它的起因是什麼?為什麼要到清虛觀打醮?有人說,你已經講了呀,賈母她「享福人福深還禱福」嘛。賈母確實是這樣一個目的,但是清虛觀打醮的發起者是賈元春,關於這一點書裡面是非常清楚地給我們寫出來的。在第二十九回,襲人報告給寶玉說,昨兒貴妃打發夏太監出來——這個夏太監不得了,一會兒我們講第十六回,要提到這個人,叫夏守忠——送了一百二十兩銀子,叫在清虛觀初一到初三打三天平安醮。這才是清虛觀打醮最早的起因,這才是賈母求福的由頭。我認為,這一筆曹雪芹不會亂寫,更不可能他就偏要寫一句廢話。曹雪芹的《紅樓夢》每句話他都是認真下筆,都有用意的。清虛觀打醮由頭是賈元春,她要賈府去做這件事。在什麼日子做呢?在五月的初一至初三,在端午節前。打什麼醮呢?打平安醮,打醮就是祈福。她顯然是要為某一個人祈求平安,如果是活著的人,她希望他活著平安,如果是死去的人,她希望他的靈魂能得到安息。那麼賈元春為什麼要在五月初一到初三安排去清虛觀打醮?我下面說出的這個事情難道又是巧合嗎?查閱所有康熙的兒子的生卒年,我就發現,只有一個人生在陰曆五月,只有一個人生在陰曆的五月初三,這個人不是別人,就是廢太子,就是胤。胤一生很悲苦,兩立兩廢,在廢了以後又被囚禁了十多年,眼睜睜看著一個沒被立過太子的四阿哥當了皇帝,才咽了氣。而在書裡面,賈元春就指定要在五月初一到初三給一個人安魂,打平安醮。我覺得,這個不是巧合,否則曹雪芹寫這個都成廢話了!因此這裡又是我那個詞,我不叫透露,我叫逗漏。他寫的時候心裡邊有一種抑制不住的情愫,使他下筆的時候就要這樣來寫。因此,我的推測應該是有一定道理的,就是生活當中的賈元春,這個原型她最早不在皇帝身邊。她在誰的身邊?她在廢太子身邊。她在選秀女當中,首先充為贊善之職,也就是說在真實的生活里,曹家有一個女子,最早應該是送到胤身邊,跟胤在一起生活過一段時間,起碼和胤的兒子弘皙在一起生活過——如果你覺得胤年紀太大的話,當時弘皙卻並不小了——她有可能是在太子府裡面,作為太子府的一個女官,一個高級的女僕,在那兒待過。否則,曹雪芹寫小說不會寫到這個地方,非要說是賈元春,讓在五月初一至初三到清虛觀去打醮,而且打平安醮。這個推測,我自己覺得還是有道理的。

曹家的一個女兒,選秀女選上了,但開始分配得並不理想,這符合曹家在正白旗裡面的地位。因為在正白旗裡面,曹家畢竟是包衣,畢竟是奴僕,不管後來你怎麼富貴,你天生就打上了被俘虜,然後當人家奴僕的出身印記,這是你以後如何榮華富貴也無法改變的,這個歷史你是沒有辦法改寫的。大家一定還記得,小說裡面寫賈家世仆的後代賴尚榮當了一個縣官,賴媽媽到賈府裡面說了一些話吧?賴家是賈府的老奴僕,這些奴僕仗著主子勢力,自己也可以過一種社會上一般人很羨慕的豪華生活,並且為自己的後代謀取到一官半職。但是賴媽媽教訓賴尚榮時,有句話很沉痛,就是,「你那裡知道『奴才』兩個字是怎麼寫的!」她還說:「你一個奴才秧子,仔細折了福!」生活里的曹家,實際上也有這種隱痛。因此在選秀女的時候,他家女孩的競爭力,當然就不如真正的滿族正白旗主子家庭的那些女兒們,對不對?你比得了人家嗎?你能一下子就分配到皇帝身邊嗎?這種家庭送去的女兒,選來選去最後能送到皇子身邊,送到太子的身邊,就很不錯了。「群芳開夜宴」時眾人調侃探春的話,就反映出那樣出身的家庭,一個女子有希望能成為王妃,就很不錯了。所以賈元春的原型,應該是曹家的一個女性,最早應該是到了太子府裡面,她究竟是伺候太子,還是伺候弘皙,還是伺候太子妃?這個就不清楚。但是從書中所逗漏出的信息分析,她很有可能一度得到胤的喜愛,否則,她怎麼會非要讓家人在五月初一至初三到清虛觀打醮呢?雖然在書中她已化為一個藝術形象,化為賈元春了,但是從藝術形象回溯的話,原型顯然會有這種心理動機,會做過類似這樣的事。因此增添了這樣的論據以後,我在上一回告訴你的,由賈元春來告發秦可卿真實出身的論斷,就更符合邏輯了。因為在現實當中,如果是一個賈家的女子,她最早選秀女被選進太子宮裡面,在那裡邊生活過一段的話,那麼她對太子府的一些隱秘事情,就會有所耳聞,有所覺察;關於她自己家族藏匿了一個從太子府裡面偷渡出去的女嬰,她後來也是能夠獲得這個信息的,並且經過長期的觀察、思考以後,她是可以得出兩者必有關係的結論的。她揭發了那個被藏匿的女子的真實身份,造成了那個女子的死亡,儘管她覺得自己忠於皇家律法是正確的,也沒導致自己家族受到處罰,甚至還相當「風光」地了結了那段「孽緣」,但她內心裡畢竟不安,她就私下裡派太監給家裡送銀子去,讓家人給那女嬰的父親打平安醮,以免冤家來跟她糾纏。明白我這個邏輯了吧?所以從這樣一些分析來看,現實生活當中,我們推測的曹家的一些情況,和小說裡面所呈現的藝術文本是對榫的。因為我確定的大前提是《紅樓夢》具有自敘性、自傳性,那麼我這樣一些思路,都應該是成立的。否則,小說裡面不會有這麼多的「逗漏」之處。

細讀小說,還要細讀第十六回,第十六回非常重要。有人跟我討論過,說第十六回有點說不通,就是賈政正在過生日,忽然宮裡邊就來了一個太監,一個夏太監,來下聖旨,賈氏就慌得不得了。你記得這個情節吧?書中說,「唬得賈赦、賈政等一干人不知是何消息」。後來宣賈政入朝,賈政就去了。賈赦等不知是何兆頭,「賈母等合家人等心中皆惶惶不定」——書中多次寫到,賈母心神不定什麼的。有人跟我討論,說這個寫得很沒有道理,秦可卿這個事不是已經劃了句號,了結了嗎?第十六回是在第十三回之後了,對不對啊?秦可卿的喪事都辦完了,皇帝都派了大太監親來上祭了,各路的公侯都在路邊路祭了,北靜王都親切接見了路祭當中的賈寶玉了,你賈家心裡還有什麼鬼啊?你這是幹嘛?怎麼會皇帝一下旨讓賈政入朝,就慌成這個樣子?這寫什麼呢?也有人說,這是不是皇帝對第十三回到第十五回所寫的那些,那樣允許賈家大辦喪事,後悔了,所以又來問罪啊?但是,接下去沒有那麼寫呀,接下去的文字里根本沒有關於秦可卿的字樣,完全寫另外的事,寫賈家很快轉恐為喜,賴大這些家人就回來報告,說老爺還請老太太帶著太太等進朝謝恩,鬧半天是好事,大喜事,賈元春「才選鳳藻宮」了。接下去寫到賈母她們方心神安定,不免又洋洋喜氣盈腮,再往下就是那句很重要的話,又是我那個詞,叫「逗漏」,寫大管家賴大向賈母報告,說「如今老爺又往東宮去了」。為什麼要往東宮去?這是怎麼回事?

這些寫法本身都說明,他是在寫真實生活當中的一個重大事件,這個重大的事件就是雍正的突然死亡以及乾隆的匆忙繼位。雍正是在雍正十三年的八月去世的,死得很突然,上午還好好的,忽然到傍晚就傳出他駕崩的消息。到現在你都查不到詳實的、準確的檔案,說明他究竟是得什麼病、因為什麼死的。民間有傳說,他是被仇家派刺客謀殺的,有的歷史學家推測,他是服丹砂急性中毒身亡。那麼《紅樓夢》第十六回在寫什麼呢?這一回實際上寫的就是雍正的暴亡,和乾隆將從東宮移到主宮去當皇帝的這樣一段史實。明白我的這個意思了嗎?第十六回反映的真實生活,就是雍正暴亡和乾隆的登基。賈政作為一個官員,他在家裡面還在大擺宴席過生日,這意味著什麼呢?意味著他不知道皇帝會出事。如果是皇帝病了,甚至是一個太妃、老太妃病了,按當時的規矩,這些貴族都不能夠再進行娛樂活動,都不能夠這樣大擺宴席。這就說明,曹雪芹很真實地寫出了雍正死亡的狀態,是突然死亡,所有人都沒有能夠預感到,現實生活裡面的曹家,轉化到小說里就是賈家,也不例外。小說裡面的皇帝,是把康熙、雍正和乾隆綜合起來的一個模糊的形象。所以在小說裡面,皇帝上面還有太上皇呢,記得吧?他有這樣的寫法。其實,在曹雪芹在世的時候,從努爾哈赤算起,一直到雍正,沒有任何一個皇帝自己當過太上皇,或者他當皇帝的時候上面有太上皇。乾隆當過太上皇,但是那個時候,曹雪芹已經去世起碼有三十多年了,曹雪芹不可能去預測乾隆以後當太上皇的事,他也沒有必要預測這個事。他之所以在小說裡面,寫皇帝上面有太上皇,就是因為他們家族對康熙,有一種親切的感情,於是他就把康熙也寫成好像還沒有去世,把康熙、雍正、乾隆合併在一起來寫。但是在第十六回的這一筆所寫的,應該是雍正的突然死亡。這個消息傳來以後,小說裡面的賈家慌做一團,這樣描寫是正確的;並不是因為什麼秦可卿的事,他們才那麼慌張,實際上他是暗示政局突然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令賈家驚恐。

一朝天子一朝臣哪,生活當中的曹家是嘗過這個滋味的。康熙一死,曹家就立刻失去了皇帝的寵愛,馬上生活就發生了巨大的變化,甚至發生了慘痛的轉折。所以當雍正突然死亡的消息傳到曹家的時候,可想而知,現實當中的曹家肯定是亂做一團。雖然雍正對他們很不好,他們對雍正的感情,應該和對康熙的感情是不一樣的,但是這樣一來,命運的不可知的成分顯然就又增加了。所以曹雪芹把這個情況移到書裡面,就出現了賈家「不知是何兆頭」,「賈母等合家人等心中皆惶惶不定」的慌亂場面,他這樣寫非常合理。在這種情況下,得到消息的這些王公大臣,首先當然要到正宮去,是不是啊?皇帝死了嘛,要履行某種儀式,也得有所表示。然後,凡是和即將繼承王位的皇子有關係的,就應該到東宮去,到那個繼承皇位的人居住的地方,去表示祝賀。所以「如今老爺又往東宮去了」,寫得很準確。

當然,我剛才已經說了,現實當中雍正採取的是秘密建儲的傳位方式,不立太子,沒有明確地告訴大家,也沒有告訴弘曆本人,說你就是我的接班人,今後皇帝讓你當。雍正是秘密地內定了由弘曆來繼位,但是在雍正晚年的時候,大家都看出來了,他看重弘曆,雖不明說,但很明顯,繼承他皇位的應該就是弘曆。所以在小說裡面,把弘曆的居所稱為「東宮」,也很自然,「東宮」就是皇儲住的地方。反映到小說當中,就是第十六回寫的這個情況,「老爺又往東宮去了」。肯定下面有人要跟我討論,說,剛才你推測賈元春的原型,最早不是送到胤那兒去了嗎?怎麼會現在小說里又寫成「老爺又往東宮去了」,然後傳來消息,小說裡面的賈元春就得到晉陞了,就「才選鳳藻宮」了?就晉封為鳳藻宮尚書,加封賢德妃了,這怎麼回事呢?這一點都不奇怪,因為你查一查清朝的有關檔案就可以發現,這些選秀女被選中的女性,當她們沒有成為皇帝身邊寵愛的女子的時候,她們的命運完全由有關的六宮主管太監,乃至於由內務府來安排,可以多次重新分配。懂我的意思嗎?你不是什麼很重要的人,你又沒有真正成為皇帝身邊寵愛的女子,就可以對你多次進行重新分配。那麼在康熙的兒子、孫子當中,身邊的女子被進行重新分配的,可能性最大的是誰呢?當然就是兩立兩廢的太子,以及他的兒子弘皙。明白了吧?而且,我在前一講已經講過,老早在康熙的時候,康熙就覺得,太子我不能讓他繼承皇位了,但是我要善待他,包括弘皙是我的愛孫,也不能虧待。但這些人擱在宮裡面又不安全,對他自己不安全,對政局也不安全,於是他就決心在現在叫鄭各庄、過去叫鄭家莊的地方,蓋一大片房子,打算把這個廢太子移到那兒去住。當然,太子被廢后沒活很久,康熙去世以後,他在雍正二年就死亡了。而且雍正那個時候面對的政敵太多,他覺得廢太子,以及廢太子的兒子弘皙都是死老虎,所以並沒有對他們進行十分的迫害。當然他也對其進行嚴密監視,但是表面上還容納他們,就封弘皙為親王,把他移到鄭家莊去居住。在這樣一個移宮過程中,需要配備上下各種各樣的人員,男的派作管家、僕從,女的就派去侍候王府的女眷。可以推測,在這樣的二次分配當中,曹家的這個女性,就沒有跟弘皙他們到鄭家莊去。這也很可以理解,因為對廢太子也好,對弘皙也好,給他們配備人員時,一般來說只能是做「減法」,不能做「加法」,道理是不是這樣的啊?因為他們是政治上的弱勢族群了,弘皙後來雖然不是圈禁,但肯定是被監控,所以在二次分配當中,我們現在尋找到一個女性,這個人在現實生活中,可能就是曹家的一個女子,她在二次分配中,就被從弘皙那邊,撥到了弘曆的身邊;她二次分配也沒能夠分配到雍正的身邊,她不夠格,於是她就從康熙的嫡長孫弘皙身邊,被派往康熙另外一個孫子弘曆的身邊。這是當時這些女性共同的命運,她們像用品一樣,不能自己選擇去留所在,人家把你擱到哪兒就是哪兒,有的要經歷多次的再分配,被挪來挪去的。但是她到了弘曆身邊以後,很可能在弘曆還沒有當皇帝的時候,就已經得到了寵幸,成為了一個王妃。小說裡面把這些事寫進來,她已經是王妃了,因此探春抽到「必得貴婿」的簽,大家就跟她說,我們家已經有了一個王妃,難道你也要成為一個王妃嗎?這個話,實際上是現實生活當中曹家人嘴邊的話,曹雪芹就把它寫進去了,明白吧?他寫這個的時候因為全書還沒有統稿,從第一回到最後一回他還沒有來得及仔細地剔掉毛刺,他前面設計賈元春已經是做了皇妃了,不是王妃,但是現實生活當中,賈寶玉過生日的故事,可能還發生在這之前,他挪用了當時人們經常說的一句話。就是說,賈元春原型原來的身份就是一個王妃,但是她所伺候的這個王,一旦成為東宮的儲君,一旦真正接替了王位,這個王妃和皇妃,可不可以就是一個人呢?就像太妃和老太妃可以是一個人一樣,當然就是同一個人。我想,我已經把這個邏輯給你理順了。所以,雖然尋找賈元春的這個原型不是很容易,可是我們也還是獲得了這麼多的線索。

那麼賈元春跟著皇帝,就過了一段很美好的生活,但是好景不長,正像秦可卿可怕的預言一樣,「三春去后諸芳盡,各自須尋各自門」。在乾隆元年、二年、三年,這三個美好的春天過去之後,在第四春的時候,就發生了重大的變化,現實中的曹家,這次是遭到了滅頂之災,徹底毀滅。小說當中的賈家,最後也是徹底毀滅。因此我們就需要在下面繼續探討這樣一個問題,就是如果賈元春的原型,果然是先在胤、弘皙身邊,後到弘曆身邊,最後有幸成為弘曆身邊一個受寵的女子,那麼小說為什麼最後要寫三個春天過去以後,在第四個春天她就悲慘地死去了呢?在生活當中發生了什麼原型事件呢?現實當中這個女子,想必也是在乾隆四年的時候,悲慘地死去了。其實曹雪芹在《紅樓夢》第五回中,關於賈元春的判詞和《恨無常》曲裡面,就對這個角色的命運有了一個非常完整的勾勒,有了非常明確的預言。但是紅學界從來都對第五回裡面,關於賈元春的判詞和《恨無常》曲有爭議。那麼我在下一講裡面,就將向大家講述我對賈元春這個藝術形象,對她在八十回以後的命運,所做出的我個人的一個探佚、推測。當然,同時也繼續進行我們的賈元春原型探索之旅,請聽我下一講。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劉心武揭秘紅樓夢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當代現代 劉心武揭秘紅樓夢
上一章下一章

第十六 講賈元春原型之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