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3章 段子與高科技
梁遠兩眼發直定定的看著湖面上的不停移動著的列車倒影,扁了、扁了、扁了這個信號在梁遠的腦海里不停的放大,列車倒影在水面上忽然扁了,就是構成倒影的光線忽然扁了,這是怎麼回事兒?
如果把光刻機的光源照到湖面上是不是意味著光線也能同樣的扁了,琢磨了一晚上的光刻機,梁遠自然而然的把一直思索著的東西代入了眼前的場景之中,光線扁了是不是意味著光線變細了,光線變細了是不是意味著線寬變小了?光刻機的精度提高了?
一連串的想法彷彿不停升起的煙花不斷的在梁遠的腦海里炸響,無數靠譜和不靠譜的念頭在梁遠的腦海里穿花蝴蝶般的前後往來。
沉浸式光刻機,猛的這個既熟悉又陌生的名詞竄進梁遠的腦袋,緊跟著這個名詞而來的又是鏡頭上加水和風吹肥皂盒兩個概念。
有了關鍵的信息主幹梁遠稍微一回憶,一連串信息從記憶的最深處紛紛泛起,那個久久苦思而不得的段子隨之被梁遠回憶了起來。
這特么的算是怎麼回事,自己本來打算是通過段子回憶起關鍵技術,怎麼變成了通過關鍵技術回憶起了段子,這事情的邏輯都簡直了。
不過段子既然都從記憶里翻出來了又不能塞回去,梁遠琢磨著只能以後找個機會進行廢物利用。
說起來作為一名光榮的硬體小白,梁遠能知道沉浸式光刻機的原理也是僥倖,而且梁遠知道沉浸式光刻機原理的由頭還真是和段子相關。
相關的段子不是一個而是兩個,這兩個段子之間有著密切的相似內核極具爭議性,有趣的是兩個段子的誕生時段跨越了接近二十年的時間。
第一個段子是九十年代中後期流行的風吹肥皂盒,第二個段子是新世紀一零年代中後期流行的鏡頭上加水。
九十年代,幾乎共和國所有行業的技術水準,差不多都可以用慘不忍睹來形容,外邊的花花世界看得多了,自尊心肯定會大受刺激,有的人直接就跪了,有的人卻不屈服於現實試圖找出一些閃光點來證明什麼。
風吹肥皂盒就是這麼一個能映射很多人內心的杜撰案例。
話說某鄉鎮(國有全民集體都可以往上套)企業進行技術改造,花了七百萬(此處數據隨便填越大越好,億級別以下都可以)人民幣的大價錢從德國(其他美英法意日也可以)引進了一條全自動香皂(肥皂薯片餅乾等等只要是小型紙盒包裝可以隨便代入)生產線。
生產線到了國內開始運行之後,由於吃飽了撐的(跑肚拉稀水土不服越神秘越專業的理由越好)的原因,發生了一個比較奇怪的故障。
就是產品成品裝紙盒時偶爾會漏裝,概率大約為百分之一(數字可以隨便編,不過考慮到維護國際友人的高大上形象,推薦選用了一以下的小數)左右。
為了維護品牌的美譽度,更好的為消費者服務,工廠決定不惜任何代價一定要解決掉空盒內無產品這個問題。
嚴謹而負責任的德國駐廠工程師先在全自動生產線下方三十三點三三米(此數字隨便填,建議精確到小數點之後)的地方成功的挖出了很多生產線的備份零件,又從共和國的清華(北大、哈軍工也可以)招聘了三個(數量隨便填推薦個位數)博士,開始對生產線的空盒問題進行了高難度的改進,由於生產線是先進的全自動生產線,所以技術改進的費用極高多達一百萬(此數字也可以隨便填,注意貨幣單位和前邊要一致)人民幣。
德國工程師領導的改進技術組花掉了全部的改進經費之後,終於成功的找到了解決問題的辦法,不過這個辦法需要把整條生產線停工以便進行技術改造,改造的費用大約是五十萬人民幣(注意貨幣單位的一致性)。
不過這會兒正處於產品的銷售旺季,如果生產線全線停工改造會付出很大的經濟代價,猶豫不決的工廠領導決定召開全廠大會來決定是否停工改造。
在大會上廠領導把關於生產線的改造問題向全廠職工做了介紹,然後民主的徵求大家的意見。
這時候一個鬚髮皆白的老工程師(氣質必須符合少林寺掃地僧那種)從下邊走了上來,從廠領導手裡拿過麥克風說道:不用停產也不用花費五十萬那麼多的技改經費,給我兩百塊我半天就能解決掉這個問題。
在全廠職工的一致要求下,財務科和人事科給老工程師批了兩百塊的經費和半天的事假。
老工程師去市裡的百貨大樓買了一台電機強勁的五擋電風扇回到了工廠,然後在生產線成品最後裝箱打包的位置接通了電風扇,把電風扇調到三擋之後生產線所產生的無產品空盒因為重量的緣故直接被風吹到了地面上,老工程師只用了兩百塊人民幣就成功的解決掉了這個讓工廠十分棘手的大難題,獲得了德國工程師的高度讚揚與推崇。
十年之後,該廠從德國引進了下一代全自動生產線,新生產線德國人花費大力氣改進了生產線的控制程序,成功的解決了空盒問題,維護了德國產品的美譽度與品牌形象。
這是一個很有趣的段子,除了華夏諸葛亮式的鬥智風格,還帶著一點點霍元甲打擂台式的民族自豪感,就是最後一段文字顯得有些意味深長。
這個風吹肥皂盒的段子,在九十年代中後期風靡一時,無數營銷與管理大師丟掉最後一段文字后,把這個例子當做範例解讀,什麼成本控制、思維方式、投入產出、彎道超車等等等等,當然也有人從最後一段中解讀出了搞科研只能踏踏實實的一步一個腳印,彎道超車就是扯,投機取巧爽一時最後還不是照樣去引進下一代。
新世紀之後,隨著信息時代的來臨和成功入世,共和國已經經歷了一輪產業轉移與產業升級,相比寒酸的九十年代可以說進步了好大一截,全自動生產線早已經在各行各業中全面普及,電風扇更是幾乎被徹底淘汰出消費市場,因此風吹肥皂盒的段子就顯得十分的土氣了。
新世紀一零年代是共和國晶元進口金額快速趕超石油進口金額的年代,晶元之痛給共和國帶來的痛楚也開始越來明顯,有了這個基礎氛圍,第二個段子成功誕生。
第二個段子某種意義上就是第一個段子的變種,不過由於林本堅博士的真實事例,使得第二個段子看起來更不像是段子。
新世紀之後,光刻機技術在193納米上停滯不前已經有十多年了,光刻機作為推進信息時代快速前進的動力引擎正面臨著熄火的危機。
全球無數科學家、頂級實驗室與大型科技集團在這個方向上投入了幾乎是天文數字的巨資,不過都失敗了。
這時候誰也想不到一個來自軟體行業的外行會在光刻機領域起到顛覆性的作用。
時間步入了新世紀,不過對於林本堅博士的事業來說卻不是那麼美妙,林本堅創立的光刻軟體公司Linnovation是北美光刻機軟體領域排名第一的公司,由於華裔天花板的緣故,林本堅博士的競爭對手獲得了電子行業內某個大公司注資,對手依靠資本優勢採用殺敵一千自損八百的方式把林本堅擠出了光刻軟體領域。
這時恰好台積電的執行長給林本堅打電話邀請林本堅回4V,一番考慮之後林本堅決定加入台積電重新開啟自己的事業。
這時候全世界的光刻機路線都在死磕153納米光源,雖然身為外行,但林本堅卻對這個選擇不以為然,認為153納米技術遇到了難以突破的瓶頸,必須另覓他途。
這條新道路林本堅整整找了接近兩年時間,在2002年夏天,某天早上林本堅偶然通過辦公室桌面盆栽葉子上的水珠看窗外,扭曲的窗外風景給林本堅帶來了至關重要的感想,如果在光刻機的鏡頭上加上水滴會不會也能扭曲光線的寬度,開創性的浸潤式微影光刻機這項顛覆性技術就此誕生,林本堅一舉扭轉了技術潮流,成功引領了全世界的半導體研發。
第二個段子相比第一個段子迷惑力可就大得多了,除了修改了很少的幾個地方,第二個段子都是由真正的事實構成。
比如林本堅雖然搞了八年多的光刻機軟體,但對光刻機研發絕對不是什麼外行,段子巧妙的把光刻機軟體等同於大眾軟體和光刻機技術對立了起來。
再有通過觀察早上水珠帶來靈感什麼的完全是知音讀者體的變種,扯淡得有些沒邊了。
由於光刻機實在是過於高端不接地氣的緣故,使得第二個段子並不像第一個段子那般火,不過能靠上晶元痛這個堪稱長久的熱點,在一定的範圍內第二個段子也流傳頗廣。
在電工大劉牛逼的三體維度打擊之前,很多管理和營銷大師都把第二個段子當做維度打擊的案例,大意是哪怕是外行,只要思維夠活躍就算是在高科技領域也能幹出驚天動地的大事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