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章:逼上梁山
三十四、叛亂
(1)逼上梁山
周昌是個正直的人,但正直的人也得為人做事,也有自己的一畝三分田,也不可避免的要為自己的利益著想。
也正是因為如此,周昌帶著劉如意來代地上任后,和他直接有衝突的就是陳豨。
這個陳豨想必大家都不陌生吧。在分封大會時,他是被劉邦封為陽夏侯的。後來劉邦經不過戚美人的鼓惑封如意為代王時,由於如意太小,戚姬又捨不得讓她才八歲的寶貝兒子遠離自己去代地上任,於是空掛著「陽夏侯」名號,由陳豨為代相處理代國的事。
由於如意不在,其實代國之地其實就是陳豨說了算,說白了,他就好比是代王。也正是因為這樣,代地的英雄豪傑無不對他敬重有加。
而陳豨又禮賢下士,因此更得人心。
就這樣,陳府門前每天都可以用四個字來形容:門庭若市。
周昌來了之後,他自然就代替了陳豨的地位,成了代相。而陳豨光榮地退居二線去了。
饒是如此,陳豨並無怨言,相反他對周昌還是很敬重的,他還經常去派見這個新代相。
然而,陳豨如果象普通人一樣去找周昌,以周昌的為人和性情自然是很樂意,但問題出就出在,每次去周府,陳豨都太過重視自己的禮儀了。
他每次去看周昌時,隨行的人員都有近千人,車子近百兩,場面那可是兩個字:NB。
這樣的場面著實讓周昌吃驚啊。他經常在劉邦身邊,就算皇帝出巡也不過千把人,而這個周昌的出一訪竟然可以跟皇帝相比了。
第一次周昌除了驚羨外,並沒有其它想法。
第二次陳豨依然這樣的氣勢和規模,周昌就有想法了。
陳豨怎麼說也是一個和自己平級的侯王,怎麼一個出巡都這麼興師動眾,莫非他是一個貪官?
第三次周昌還是這樣。周昌再也做不坐了。他意識到事態的嚴重,馬上趕到京城去見劉邦,並且以密談的形式告訴了劉邦這件事。
劉邦一聽說自己至高無上的權威受到了挑戰,怒不可遏,於是下令御吏府(相當於現代的最高檢察院)全權負責調查這件事。
御吏府的官員們走過套的一番調查后,得出的結論和周昌的幾乎一模一樣:陳豨很多舉動反常,似有造反之意。
當然,他們去調查時沒查到什麼實質性的東西,但吃喝拉撒卻還是要陳豨買單的。
這樣一來,陳豨買單事小,但情勢已大為不妙了。於是他馬上召開了一次內部政治會議。
會議一開始,陳豨就拋出劉邦調查他的事,他問他的部下,他該怎麼辦?
他的手下這些門客正唯恐天下不亂(升官發財的需要),於是馬上給陳豨舉了兩個例子來告誡他。
1、韓信在楚漢之中起到了力挽狂瀾扭轉乾坤的作用,還被除去了封國降為侯,現在還「軟禁」在京城中,空有侯名,什麼事都不能做。
2、原趙王張敖是劉邦的女婿,根本就沒有反意,還被莫須有的罪名除去了封國降為侯。
兩個例子一舉出,陳豨的心頓時涼了半截,都說用人不疑,疑人不用,既然劉邦都對他起了疑,那他還坐在這裡幹什麼,難道坐等劉邦揮刀來砍自己么?
最終,陳豨決定:三十六計,反為上計。
當然,他反之前,還想去說服一個人,只要這個人肯和他聯手,那麼他成功的機會就會大大加大。
這個人就是淮陰侯韓信。
統軍百萬的帥才,帶兵打仗,戰無不勝,天下英雄誰能出其右。
於是他派一個說客對韓信進行了說服。
韓信看完陳豨的信后,半晌才說出這樣一句話來:當初我兵權在握,謀士蒯徹勸我反叛,那時如果反,可能現在的天下就是三分了。但當時我都心動。現在天下形勢已定,我不想再趟這趟渾水了。
說客說不服不了韓信,眼看交不差了,於是馬上退其次轉投去說服韓信的兩員部將王黃和曼丘臣。
陳豨當年就和王黃和曼丘臣有過深交,他們都對漢王對主子韓信的態度很是不滿,此時見主子不肯心動,他們兩個卻不願一輩子被軟禁在府上,他們決定去和陳豨一起再干一番大事業來。
就這樣,說客這次也沒有白來,他雖然沒有把完成陳豨的既定任務,但好歹還是給他帶去了兩員猛將(韓信的心腹)。
一場叛亂一觸即發。
就在陳豨密謀造反的時候,劉邦也沒有閑著。
他忙的很,因為他痛恨也深愛著的父親劉老公去逝了。
之所以說痛恨,那是因為當年劉老公對他太有偏見了,總是看不起他。
他甚至還清楚的記得,父親當年那句常掛在嘴邊的「不務正業的小子」,象一片烏雲揮之不去。
那個時候他對父親是有看法的,說白了,他心裡還帶著些許恨意的。
那一年的元旦,劉邦舉行了朝中盛宴,劉太公做為太上皇自然也參加了,酒席上的劉邦突然想起不堪回首的往事來,心中點泛酸,於是乎,他就這樣對劉太公說了這樣一句話。
「記得在家時,父親大人總是說我不務正業,,還總是說我不如二哥,父親大人,現在你覺得你兩個兒子誰的產業大呢?」
太上皇雖然有點尷尬,但畢竟還是笑笑,什麼也沒有說。他知道此時無聲勝有聲。
幸虧群臣們幫他解了圍,其實群臣們並沒有說什麼特別的,只是異口同聲唱道:「就讓往事隨風,都隨風,都隨風,心隨你動;昨天花謝花開,不是夢,不是夢,不是夢;就讓往事隨風,都隨風,都隨風,心隨你痛;明天潮起潮落,都是我,都是我,都是我……」
齊秦這首《往事隨風》在這個時候起到了關鍵的作用。
父親畢竟是父親,母親早逝,對於劉邦來說,他只有一這麼一個父親了,因此,他畢竟原涼了父親當年的「過錯」。
為此,他還為這個可愛的父親建了一個「仿中原里」村。
讓父親住在宮中也可象回到了家鄉一樣。
種種跡象表明,劉邦都大有對父親越來越好之跡象,但就這樣時候劉太公走到了人生的盡頭。
看來劉老公真是福大命不大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