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4章 基業不保
小校悲聲道:「主公有所不知吶,西涼軍剛剛攻城,陳宮先生就打開西門投降了,公子真力戰不敵,許昌被破后,已經戰死了。」
「啊……」
曹操被徹底驚呆了,半晌回不過神來。
程昱、荀攸、劉曄及一干武將也被震傻了,個個瞪大了眼睛,臉上滿是不敢置信。
陳宮會背棄曹操,這個消息也實在太過驚人了。
曹操每次出征時都讓陳軍留守老巢,足見對陳宮是多麼的信任。
可就是這樣的一位心腹能臣,卻背叛了曹操。
縱然對於曹操這樣的絕代梟雄來說,陳宮的背叛也是個巨大的打擊。
「主公!」
程昱最先回過神來,輕輕喚了一聲。
曹操臉色鐵青到了極點,極力壓抑著心頭怒火,沉聲問道:「這是多久前的事情?」
小校答道:「五天前。」
大將李典忙道:「主公,許昌乃我軍根基,不容有失。今羅征盡起大軍來犯,我軍已到了生死存亡之秋,請主公速速起兵南下,與西涼軍決一死戰!」
「不可!」
程昱忙道:「眼下我軍雖然擊退了袁紹,但卻傷亡慘重,只剩餘萬疲兵,虎牢關一線的五萬大軍幾乎全軍覆沒,我軍若與西涼軍決戰,連一成勝算都不到。」
「呃!」
李典啞口無言。
荀攸也點頭道:「我軍傷亡慘重,這個時候與西涼軍決戰,的確沒有勝算。以下以為主公應當退往徐州。再聯合劉琦、孫策、袁紹共抗羅征,方有五成勝算。」
大將樂進道:「可袁紹數十萬大軍糧草被燒掉。短時間只怕根本就無力對外用兵,孫策了正與我軍交戰。如何結盟,荊州劉琦暗弱,未必就敢和羅征交惡。」
程昱凝聲道:「事在人為,無論如何也要試一下。只要能擊退羅征的西涼軍,就算將淮南和廬江二郡讓給孫策,也不是不行,現在羅徵才是我軍最大的敵人。」
曹操沉吟不語,放棄許昌,這可真是個艱難的決定。
許昌是他的老巢。放棄許昌,就等於放棄整個中原。
若此番將中原拱手相讓,日後再想入主中原,只怕也不可能了。
曹操比誰都清楚,現在已經不是諸侯並起的那時候了,經過十年爭戰,如今的天下就只剩下了五路最強大的諸侯,而其中又以佔據關涼、西川的羅徵實力最為強盛。
袁紹經此一戰,短時間內只怕再無力對外用兵。
孫策遠在江東。荊州劉琦就更別說了,等於是個傀儡,根本不敢招惹羅征。
一旦讓羅征入主中原,曹操知道自己將會徹底失去逐鹿天下的根本。
正因為明白這一點。所以才難下決斷。
縱然梟雄如曹操,在面臨這種艱難的抉擇時,也不禁猶豫了。
「報——」
就在這時。帳外再次響起一把疾呼,把眾人驚的心頭狂跳了幾下。
匆匆腳步聲中。有小校疾步奔進帳中,疾聲道:「主公。五十裡外發現西涼騎兵。」
「什麼?」
眾人再次大吃一驚,西涼軍來的好快。
曹操沉聲問道:「發現多少西涼騎兵?」
小校答道:「約在三萬左右!」
「三萬!」
曹操頓時眼神一凝,小眼睛飛快的亂轉起來。
程昱臉色再變,凝聲道:「主公,情況有變,此必是羅征已經兵出虎牢關,直接殺奔官渡而來了。官渡離虎牢關只有四百餘里,最多明日羅征的西涼便可殺到,中原已不可守,有鑒於此,昱以為我軍應火速撤往徐州。」
荀攸也凝重的道:「西涼騎兵來去如風,我軍若走陳留官道必然會被追上,在下以為主公應當連夜率軍北上東郡,經濮陽東進任城國,再從任城國進入徐州。」
大帳里的氣氛壓抑之極,所有人都屏住了呼息。
面對西涼軍的步步進逼,所有人都覺得胸口似是壓了座大山,幾乎喘不過氣來。
就連站在後面,尚未來得及上前拜見曹操的張合、高覽等河北降將,都莫名有了一股巨大的壓力,此時此刻,當機已經到了生死存亡之秋。
曹操臉色變幻不定,心裡正在劇烈交鋒,面對這人生最大的抉擇,曹操這絕代梟雄表現出了極為果決的一面,只是略一思忖,便斷然道:「善,就依仲德、公達之見!」
程昱忙道:「還需布下疑陣,方能擺脫西涼騎兵!」
曹操『嗯』了聲,沉聲道:「速速去辦!」
「遵命!」
眾人鏗然拱手應命,迅速退出軍帳。
曹操這才看向張合、高覽等河北降將,微笑道:「想必四位就是張合、高覽、馬延、焦觸四位將軍了?」
「參見曹公!」
張合等將不敢怠慢,連忙上前拜見。
「四位將軍快快免禮!」
曹操忙快步上前,扶起張合四將,目露激賞道:「操在中原,嘗聞四位將軍之名,皆為河北之俊傑,天下之名將也!承蒙四位將軍來投,操幸何如之!」
四將皆汗顏道:「敗軍之將,何足言勇,謝曹公讚譽!」
曹操連連擺手,道:「此言差矣,勝敗乃兵家常中,操帶兵多年,不也照樣數次敗於西涼羅征之手,四位將軍不必過謙。今羅征盡起關涼之兵來犯,中原危如累卵,四位將軍還能傾心來投,足見情義。操願與四位將軍約定,此番若能擊退西涼來犯之軍,操當與四位將軍永享富貴,永不相疑,不離主棄,如何?」
「參見主公,願為主公效命!」
張合四將鏗然下拜,心裡再無其他念想。
此時此刻,四將心中皆十分感慨,無不被曹操的氣度折服。
和曹操比起來,袁紹無論是胸襟氣度,還是人格魅力都差了一籌,張合四將在袁紹手下效力多年,還從來沒有聽過這種掏心窩子的話。
能得遇如此明主,縱然戰死沙場,也沒什麼好遺憾的了。
「快快請起!」
曹操扶起張合四將,欣慰的笑了。
眼下西涼大軍傾巢來犯,中原基業即將不保,正是戮力同心,三軍用命之時,能得此四傾心效命,總也是一筆助力,豈有放過之理。(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