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舊瓶裝新酒
道光二十二年,公元1842年。伴隨著道光的失望,官員的**,軍隊的懦弱。朝堂里一天天地充斥著一股衰敗,腐朽的味道。
但是在大清皇家學院,一股生機勃勃,陽光向上,百折不撓的氣息正在瀰漫。連道光皇帝,下朝後都喜歡到學院里走走。
有一次,道光對奕詝說道:「小四啊,你的學院最好了。父皇一到你這裡來,心裡就變得敞亮了」.
從這一點就可以反映出來,道光其實是一個勵精圖治的好皇帝。但是,由於自身的局限性和其所負的使命。只能在原有的體制上修修補補,但大清朝的走勢不變,漸漸日落西山,最終走向崩潰。
公元1842年,即道光二十二年。這一年六月十六日,英軍進攻吳淞,新任兩江總督牛鑒與眾軍逃亡,江南水路提督陳化成陣亡。
1842年6月19日,英軍佔領上海。
1842年7月5日,英軍戰艦十二艘,輪船十艘,運輸船51艘,士兵7000人組成艦隊從上海出發,直撲鎮江。
1842年7月13日,清軍開始增援鎮江。
……
槽糕的消息是紛至沓來,道光每隔三差五就到太廟去向歷代先皇謝罪。局勢繼續惡化。
有奏摺為證:
奴耆英、伊裡布跪奏,目下事處萬難,呼息即成事端,今日英夷請於所議條款內加蓋御璽,如蒙恩准,尚可解燃眉之急。倘屬難行,該夷必定決裂。查省城附近之鐘山,燕子磯一帶險要處所,已為數百英夷所居,並安放大炮,一經開仗,勢必不支。況城中滿綠營兵丁及所調兵統計不滿八千名,兵單炮少,危在旦夕。倘南京一有疏虞,蘇州亦必不保。已飛咨揚州,蘇州,安徽,湖北,江西等地,一體嚴防,若英夷內竄,必將糜爛不可收拾。
也許正是由於這張奏摺,最終決定了道光的決心。
1842年8月31日,道光帝正式下旨同意簽訂條約。可是29日,摸透道光心思的前方大臣已經簽署了《中英南京條約》。
1842年9月7日,道光帝正式同意簽約的諭旨到達南京,第一次*戰爭早已結束。
戰爭是結束了,可是道光帝像老了二十歲一樣。每天那種淡淡的憂愁,看得奕詝都心疼不已。
1842年9月18日,如果放在前世這個日子是一個苦難的日子。可是在《大清史》上,這永遠是被國人銘記的日子。
9月18日,暮色中的紫禁城向一副古老的畫卷,而兩個年輕的身影正慢慢滴向南書房走去。前面走著十二歲的奕詝,後面的是十四歲的小唐子。
當南書房總管察爾汗通報道光后,奕詝就坐下來和道光進行了一通神聊。為什麼呢?
因為道光在這大清朝風雨飄搖的兩年裡,他已經把奕詝當做和自己同等水平的對待。特別是奕詝對戰事的預料是那樣的準確,還有皇家學院是那樣的朝氣蓬勃。另外不可忽視的一點是,每當看到奕詝,就想到了已經逝世的成皇后。
不過,當奕詝提出要對京營官兵進行整頓時,道光沉默了。自古以來,皇家之人對軍權是最重視的。而京營是整個紫禁城的護衛力量,一旦交出,如果奕詝發動政變,那自己……道光在自己揣測時,奕詝說話了「皇阿瑪,今天兒臣要來整頓京營,是因為咱大清的滿綠營已經到了名存實亡的時候,喝兵血,瞞報,謊報,軍紀鬆弛,軍械荒廢。況且國家已經陳平百年,許多兵丁現在就向土匪一樣。而且這次,英夷從廣州北上到天津,咱大清多是不戰而逃,紅衣大炮射出的是實心彈丸,射速慢,殺傷力低,在九龍海戰,定海炮戰還有吳淞海戰。這些戰事我們都失敗了,特別是吳淞海戰,半天時間就已經潰逃了,另外我們的兵丁用的是火銃,也就是火門槍,一刻鐘連20發都打不上。而英軍用的是滑膛槍,三段射擊,密集彈丸,一刻鐘可以達到四十到五十發。而且據皇家學院吳紹榮介紹,現在西方的普魯士造出了一種新槍,彈丸是錐形的,用黃銅製成。用撞針和*引爆,下雨天都可以發射。不過他們是不會賣給我們的。」
奕詝說道這裡,看到道光竟然有些瞠目結舌。原來道光不知道什麼是*、撞針。在道光的記憶力,火銃要用火繩才能點燃。
奕詝看到道光的這種無知而又無辜的表情,說道:「兒臣記得在聖祖爺時期,有一個叫戴梓的發明了連珠槍,又叫連珠銃。聽說裡面可以裝二十八發彈丸。兒臣現在想到,這種火銃裝備到京營里,到時候一旦英夷攻打京城,定叫他們有去無回」。
奕詝說出連珠銃,道光愣住了,最初的反應就是不許,因為這是聖祖爺康熙的旨意。
不過道光還想聽奕詝再說些什麼。
「現在我們大清的水師,滿綠營火銃太少,一般裝備的都是長纓槍,大刀,還有長弓等。火力是極端落後的。皇阿瑪,為了祖宗的家業,為了大清的江山,兒臣覺得必須要給我們的京營兵丁使用*」。
「但由於兒臣年紀尚幼,希望皇阿瑪把京師六營中的神機營、火器營交給兒臣整頓,請皇阿瑪以觀後效」。
道光聽到京營只有兩營交給奕詝,而且都是外營。最主要的前鋒營、護軍營還是由自己親信管理。看來四阿哥沒有奪權政變的心。
道光放心了,也心動了。而且允諾奕詝可以和工部還有兵部合作,製造連珠銃。
在皇宮裡,當孝靜成皇后聽到道光允許奕詝統領神機營和火器營后,在晚上和道光嘿咻之際,就委婉的提出,要六阿哥奕和四阿哥奕詝比一比,看一看兩人誰更有治國之才,。
道光一想也對,把步軍營、善撲營交給奕。孝靜成皇后聽到道光答應了,於是更賣力地伺候起來。導致第二天道光腰膝無力,精神萎靡,連早朝都不能上。連續休息了三日。
九月二十日,奕詝精神抖擻地出發了。來到了神機營和火器營的駐地——西山。當然,陪同奕詝一起到軍營的人也不少,有曾國藩,李鴻章、左宗棠,僧格林沁,當然,還有倭仁,翁同龢等人。
十二歲的奕詝和眾人立即讓神機營和火器營的提督金志義和藍布察立即鳴鼓點兵。
金志義和藍布察立即命令軍士敲響聚兵鼓。隆隆的鼓聲在西山腳下回蕩,大概過了半個時辰,人群才稀稀拉拉的走來。其中,有些千總,還有游擊將軍什麼的還在說什麼我的點大,你的點小,你欠我二兩銀子。還有的說什麼八大胡同的嫣紅服侍起爺來最舒服。
奕詝聽到這些話,什麼也不說,可是金志義和藍布察臉上掛不住了。
一干人靜靜地等著,又是三通鼓。眾兵丁聚齊后。奕詝通過方陣計算,神機營和火器營一共有四千人左右。然後示意金志義和藍布察宣布聖旨。說從此以後,兩營歸四阿哥奕詝統領。
兩位提督講完話后,四千多雙眼睛都看向了奕詝。說實話,這是奕詝穿越以來第一次在這麼多人的關注下。不過,擁有近二百年見識的奕詝豈能被這嚇到。
奕詝站在校場檯子中央,讓金志義和藍布察進行點兵點將。並且說道,點到沒到之人,在半個時辰之後,無重大之事不到者,將開革出兵營。千總以上缺勤者,斬。造假者,斬。執行不力者,斬。
當稚嫩的童音說連說三個「斬」字的時候。暖洋洋的秋天裡,好像下了一場雪一樣。包括金志義和藍布察在內的軍士,忽然感到心裡涼颼颼的。
大家也知道,這火器營和神機營裡面多為滿人,蒙人還有少量的漢八旗。而裡面盤根錯節的人脈關係,皇家權貴的親戚朋友,這些人都奕詝都是不屑一顧的。
在他們眼裡,一個十二歲的小娃娃能幹個什麼。我們是太后的,是皇後人。一個死了額娘的孩子,呵呵,那隻不過是皇帝為了讓四阿哥胡鬧一下而已。
半個時辰過去了,三通鼓后,繼續點兵點將。發現游擊將軍海拉圖,參將寶勝,千總李銘,缺!
點完將,大家的眼睛一下子都看向了奕詝。
而奕詝正定自若的說道:「著提督金志義和藍布察將所缺的海拉圖,寶勝,李銘緝拿至軍營。其他人在校場站立,嚴禁走動,違令者斬」。
金志義和藍布察「喳」。然後帶著一干軍士,騎馬向校場外跑去。
奕詝站在場上,一動不動。但是一刻鐘以後,嗡嗡地雜音從校場里傳了出來。
奕詝仔細一看,著甲士將裡面的喧鬧之人,捉拿出三人,押至點將台上。奕詝看都不看,朱唇輕開,「斬」。三人趕緊求饒,說自己是皇太后,皇后的人什麼的,可是話都沒有說完,刀起頭落。三顆大好的頭顱就滾到了台下,頓時校場上一片噤聲。
不一會兒,宿酒未醒的海拉圖,萎靡不振的寶勝,還有煙鬼模樣的李銘。
奕詝站在台上一動不動,金志義和藍布察上台復命后,奕詝一聲「斬」。頓時海拉圖酒醒了,寶勝有精神了,只有李銘全身在顫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