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獻言鳴冤,外出則存(上)

第八章 獻言鳴冤,外出則存(上)

真可謂是「黃蜂尾,蠍子針,最毒莫過婦人心」。再加上模稜兩可的語言,更是讓人浮想萬千。

太后的這句話就是要斷了奕詝的前途,絕了奕詝的命運,而且還要打入十八層地域,永世不得翻身。

那奕詝該怎樣鹹魚大翻身呢?

太后的這句話使得熱鬧的場面一下子就冷了。大家的目光一起看向了奕詝。

奕詝站了起來,說道,「皇阿瑪,關於皇祖母對兒臣的疑慮,兒臣要向大家做個解釋,以顯示兒臣的清白」。

「我們大清,民分為士,農,工,商,是吧!」

眾人點了點頭。

奕詝又接著說道:「士者,官吏權貴,獲得功名的讀書人是也。農者,衣食父母,存生之首要是也,無農不穩。工者,善假於物之人,有工者才能為士,農做器物,讀書之人的筆墨紙硯,農人的鋤頭,鐵鍬,扒犁,兵士的槍炮利器,工者所鑄是也。商者,賈人是也。物流天下,互通有無,富甲天下,藏富於民之人是也」。

奕詝說道這裡,看了一眼大家。

「關於這一次*的煤球和爐具,兒臣認為並不是和商賈爭利。聖祖爺爺說過,『盛世滋丁,永不加賦』,而且一百多年後,現在戶數全國已經近九千萬,而田畝之數只是略有增加,那多出來的人人丁就吃不上飯了,但商賈的物流天下,互通有無就解決了這個問題,兒臣上月查了戶部關於江寧織造的刊記,發現江寧一個織戶,九張織機至少可以容納九名織女,按照官府授田,一女五畝,九個女人,就可以節省出四十五畝田地,其一月如織棉布,可用棉花千斤,而千斤棉花就是二百兩上好的紋銀。而二百兩上好紋銀,就是我們大清的三十戶中資人家一年的收入。」

說道這裡,大家驚嘆於奕詝的博聞強識,而道光想到的是大清一年的收入才只有八千萬兩,不禁唏噓不已。心裡想到自己這個皇帝還是不合格的,竟然有這麼多的疾苦百姓。想到自己做一條棉褲就要六兩銀子,那不就是說,百姓一年的勞動就是自己的一條褲子。

道光想到這裡,看到奕詝有些意欲未盡。於是示意奕詝繼續說。

「在春秋時期,管子說『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上服度則六親固。四維不張,國乃滅亡。下令如流水之原,令順民心。」釋義為:糧倉充實就知道禮節;衣食飽暖就懂得榮辱;君王的享用有一定製度,六親就緊緊依附;禮、義、廉、恥的倫理不大加宣揚,國家就會滅亡。頒布政令就好像流水的源頭,要能順乎民心。』」

「這些話我相信大家都知道是吧,還有晁錯的《論貴粟疏》,告知我們只有大力發展農業生產,才是安定社會、富國強兵的根本。只有讓人民豐衣足食,才不會產生*。明君應該「貴五穀而賤金玉」,使農民與土地相依為命,一心務農,不輕易離鄉遠走,去追逐商賈之利」。

「這些話沒有錯吧?」奕詝問。

大家點了點頭。

可是大家知道,晁錯所處的時代是西漢對吧。當時漢朝初立,人口凋敝。整個國家不足千萬。田地大多荒蕪,人少地多。那現在呢?

漢朝里我們大清近二千餘年,人口翻了三十翻。而且經過兩千年的發展,大清可以開墾的土地已經開完,可是丁戶卻在不斷增加。兩千年前,一碗飯一人吃,現在,一碗飯三十人,他們能吃飽嗎?

那吃不飽飯的人怎麼辦?

他們就會滋擾生事,在災荒年就會揭竿而起。而商業賈人卻會把這些人組織起來。織布,煮鹽,採礦,*,從而貨通天下,讓他們沒有時間也沒有精力去當潑皮,地痞和無賴,更沒有時間去造反。而且在商賈上,他們會給我們大清交更多的賦稅,讓國庫充盈,政治清明。

就拿這一次來說,兒臣的爐具買賣賺了500萬兩白銀,可是給皇阿瑪二百萬,讓他撫恤萬民。給皇祖母十萬,這是孫兒的孝心。給額娘也是十萬,讓她貼補後宮。

說道這裡,奕詝的眼圈紅了,聲音有些哽咽。(顯得自己多委屈似的)

還有剩下的二百八十萬兩,兒臣想到了英夷等諸國對我天朝以堅船利炮,橫加欺凌。也看到皇阿瑪為此事夙興夜寐,輾轉反側,兒臣就憂心不已。於是兒臣就斗膽提出,整治京營中的神機營和火器營。皇阿瑪同意了。可是兒臣到兩營一看,心都涼了半截。因為此兩營名為神機、火器,可是和英夷的相比,那是特別落後,就拿神機營來說,近五成的人是手拿火銃,射出的彈丸最多就是九十尺,而英夷呢,他們一般是是二百四十尺。而彈丸射擊,我們一次,英夷就三次。火炮,我們的是實心彈,運氣好可以擊殺一兩人,英夷呢?開花彈,彈丸會爆炸,擊殺數十人。這些就不說了。在神機營還有四成拿的是長矛大刀,一成的是長弓硬弩……

看到這些,我就向父皇請求重造連珠銃,可造價特高,一支連珠銃頂五支火銃。於是,兒臣就想著賺點錢,用賺的錢來強我大清兵丁,為皇阿瑪分憂.可是皇祖母說兒臣兒臣竊利於商賈之銅臭,恐有傷於明君之風啊,我冤枉啊~」。

奕詝說完。就嚎啕大哭起來,那哭聲撕心離肺,好像受了多大的委屈似的。

道光看到自己的這個四兒子,為了練兵整的風吹日沙,小小的年紀就飽經風霜,是自己這個皇阿瑪無能啊。

太后聽到奕詝這樣說,臉色變得非常難看。於是。「哼」了一聲,拂袖而去。

唉,道光二十二年的年夜飯就這樣無疾而終了。

……

一八四三年的龍抬頭,即二月二。

這一天,曾國藩,李鴻章,左宗棠等人歸來。晚上,奕詝為大家準備了接風宴,在宴席上,奕詝就說了那年夜飯的事,讓大家說說自己的看法。

大家聽了奕詝這麼一說,都在心裡暗自謀划,過了一會兒。曾國藩說道:「臣曾聽說這樣一件事。申生在內而亡,重耳在外而安,而且四阿哥還有那「驪姬之難」啊,而且不是一個驪姬,而是一老一小的兩個(指太后和皇后)」。

曾國藩說道這裡,就閉上眼睛品御酒了。

而大家一下子都陷入了沉默。

而奕詝在大年初一就想到應該離開這裡,到外面去發展。所以,曾國藩先現在的這個說法跟自己是不謀而合。

過了一會,李鴻章,左宗棠,沈葆楨,馮子材都贊成。於是,奕詝說道,現在我們繼續喝酒,明天我們再看一下到哪裡去合適。

二月三日,京師還是早春的季節,寒風吹來,讓人找不到春的暖意。在皇家學院里,奕詝和一乾親信坐在暖爐旁,開始商量著自己的外出之路。有的說要進川,有的說要南下。各有各的說法,各有各的利弊。本來按照奕詝最初的本意,是要進川的。因為蜀地,魚米之鄉,資源豐富,特備是鋼鐵,煤礦還有水力資源。這些為軍隊的近代化提供了物質條件。還有一條就是『天下未亂蜀先亂,天下未治蜀先治』的傳言,可以說是民風彪悍,利於軍隊的強悍話。第三個就是蜀地人口眾多,可以提供大量的兵源。

可是,蜀地不利於第二次*戰爭的救援,從蜀地到京師,路程幾千里。還有就是不利於海軍的培養,雖然有江河,可是怎麼跟大海相比呢?

最後,奕詝決定到東北的去,到遼寧去。一是因為(奉天)遼寧,礦產資源豐富,煤,鐵什麼都不缺,便於給兵丁配備槍炮。而且離海近,可以就近發展海軍。二是直隸省每年都有大把大把的百姓闖關東,兵源也不缺。三是東北是大清的龍興之地,就近好與保護(這條是給道光的借口)。四是為了防備貪婪的北極熊沙皇。五就是防備小東瀛的罪惡之手伸進*,避免1894年甲午海戰的悲劇。

大家問奕詝為什麼選擇(奉天)遼寧,當奕詝說了前三條后,大家也就將信將疑地同意了,因為他們不信遼寧會那樣好,可是奕詝言之鑿鑿的樣子也讓他們信服,那就盲從吧!

其實那是因為他們不知道,東北在一百多年後將會變成世界著名的工業基地,從二十世紀五十年代一直到八十年代末,一直都支撐著新中國的工業發展。

那奕詝怎樣才能外放?實現自己的帶兵夢呢?請看下一章。

ps:女主將在下一章里出現,請各位書友品嘗她傾國傾城的容顏吧!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遠東帝級之梟雄咸豐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都市青春 遠東帝級之梟雄咸豐
上一章下一章

第八章 獻言鳴冤,外出則存(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