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一十四、新都動工
公子卬率著大軍趕到汾陰后,看著被秦軍洗劫一空的汾陰城,再看了看對岸旌旗招展,人喊馬嘶的少梁,心裡不由一陣悲哀。~自己費盡心機,勞神費力的帶著匆忙組建的二十萬大軍,費時九天,從大梁長途奔走近八百里趕到命瓜;再從命瓜花了七天時間,趕到鬼溝。與秦軍大小接陣十二起,但還被秦軍逃脫。自己再帶著大軍花三天時間,趕到汾陰,可秦軍歸國了。要越過國境出站,就不是他能決定的,必須報告魏王,由魏王決定。這一去一來,就要十幾天,戰機稍縱即逝,等十幾天過後,什麼都晚了。等你公子卬是個意志堅定的人,一邊給魏王上奏,一邊安排布置大軍出國作戰的事宜。
可算計不打算頭來。就在公子卬、魏虎、魏壹、旬季四人忙著為報仇雪恨而厲兵秣馬之時,在沖春二十日接到魏王急簡:任命公子卬為援襄陵軍主帥,帶著原班人馬,在十日內,趕到距汾陰東南九百多里的襄陵去解圍。
原來,魏國攻陷了趙國的邯鄲后,大肆搶奪,一下就激怒了鄰國。齊、韓、宋三國,在齊國的號召下,組成兩軍,一反常態的不顧即將到來的春耕,以沖春十四日,包圍了魏國東南的重鎮襄陵,輪番攻打。突發的襄陵之戰,是齊、韓、宋三國聯軍的獨自報復性的行動,他們根本就不知道,魏國的國都在孟春中旬被秦軍陷落,被搶奪了。可對魏國來說,那就是雪上加霜,屋漏偏偏又逢連陰雨哦!魏王急的跳腳,恨不得把龐涓一刀剁了,才解心頭之恨!但現在不是在龐涓算賬的時候,而是要立即派去援軍支援襄陵。襄陵雖說是重鎮,駐紮著精銳魏軍三萬,但也架不住三國聯軍的輪番攻打。已經有了個桂陵之敗,再來個襄陵之敗,魏國好友臉說自己是六國之首嗎?
正在這時,接到公子卬送來的急簡:請求過境去攻打秦國。魏王一想,秦國搶了搶了,跑也跑了,你再趕去,有什麼用?還不如先解決燃眉之急,解救襄陵再說。反正秦國一時半會跑不了,這麼多財富一時也用不完。就給公子卬下了急簡。
公子卬一聲哀嚎之後,對魏虎、魏壹、旬季嘆道:「天助秦也!」就帶著大軍趕撲襄陵。
秦國公在得知齊、韓、宋,無意之間,給自己幫了大忙后,就把安邑之戰的詳細情況,派信使,送給了三國聯軍,給三國聯軍打氣助威。他恨不得三國聯軍與魏國打它個天長地久。
在公子卬離開汾陰的三十天後,秦國公就率著由貴族組成的咸陽將作府來到陽里,徵用了全部民房,頒布了築新都咸陽城令!開始忙起開工前的準備工作。
做夢的博士,陽里與咸亭兩邑的父親官嬴桑,被任命為將作府詹事!專司移民、拆遷,親手來毀壞自己的夢后,再為秦公、大上造編織起新都咸陽夢來。他的二萬邑民理所當然的成了第一批咸陽城民和第一批民夫。在他的帶領下,沿渭水兩岸,搭起連綿十里的民夫住棚;並迎來一批又一批來自全秦各地的近十萬名匠人、民夫。
秦公十年孟秋初一甲子日。在這個被卜祝定下的黃道吉日里。秦公親手執錘打下了第一根標樁后,六百名從各地趕來的秦國顯貴、勛臣,手執鐵鎚,在同一時刻里,打下了新都最宏偉的咸陽宮的標樁。
秦公站在旌旗如林的土台上,一揮大手,喊道:「動工!」
十萬名民夫,站在指定的位置上,一起揮起各式工具,在百面戰的鼓聲中,開挖起新都咸陽的地基來。
大上造公孫鞅率領著百官,專從櫟陽趕來祝賀開工。眼見如此宏大的開工典禮在三個月內變為現實,激動的公孫鞅率百官跪賀秦公!率先喊出衷心的祝願:秦國永昌!主公永昌!
百條喉嚨喊出!千條、萬條、十萬條喉嚨喊出!這聲音震撼著咸亭、陽里!令秦公高興的站在台上,覺得自己已是一代霸主,正在接受六國的朝賀!
開工的盛典已成為歷史,留在秦公的記憶里了。開工時的繁忙與困難,逼得他沒空回首去翻看。特別是眾多貴族的貪婪,為爭搶一塊好點地方,作為自己的住宅,爭搶的雞喊鴨叫,打得頭破血流,常常困惑著他,困惑的他有時竟想到該不該修這個新都咸陽來。
景監雖然也喜歡咸陽,但他喜歡的是建成以後的咸陽,而不是現在到處是亂七八糟的工地。可秦公喜歡,他也就得陪著喜歡。但他時時在找借口,離開工地。可秦公離不了他。他也無奈,最多偷偷閑,到附近散散心。
秦公偏不放過他。卯時,景監就被睡不著的秦公拖了起來,揉著眼屎,陪著秦公到渭水邊練一陣劍、張一會弓,隨太陽的升起開始一天的生活。
辰時,又得陪秦公到將作府與全體詹事共進朝食。為築城,秦公每天都和他們一起進朝食!害得景監一跽食案,就想櫟陽。可秦公吃的有滋有味,邊吃邊與詹事們交談築城之事,除了這,沒別的話說,讓百事不懂的景監,根本就沒有發揮的機會。
一般來講,進完朝食。景監就可告別秦公,自由活動。可今天,正想回榻補覺的景監卻被興緻特好的秦公叫住,陪他到工地上走走。
景監佞人的老習慣不改,沒走幾步,就嘻嘻哈哈起來,一看秦公不惱,景監笑道:「聽不聽笑話?臣咋兒個又學了個新的!」
「不過,別又講錯了,要寡人幫你糾正哦?」秦公因為築城順利,心裡特別高興。
景監笑呵呵的給秦公助著興,背著手,學著先生給學生講課的樣子,拿腔拿調的說道:「同意。笑話嘛,就是亂講。不錯叫什麼笑話。主公你要聽就聽,不聽就算了!」
秦公一聽,習慣性的微微笑道:「呵呵!拿起架子來了!好、好!寡人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