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8 詩經 10

538 詩經 10

隨後,村民給他找來了珍藏的族譜。這本裝幀各異的毛氏族譜,上面均詳細記載本支門族人延續情況。記者在複印件上,清晰地看到了這樣的字句:始祖,萇,字未考配未詳,居瀛州城北今名河間府城北三十里鋪。幾本族譜上均有「故居」記載,其中一本敘說毛公之事更為詳細:「先祖亨、萇叔侄二公,隱居河間三十里鋪......萇公是經,亨公口授,經數年苦功能熟背詩經並能逐字講解,獻王聞訊,禮聘再三,萇公始應。

相關信息摺疊編輯本段

《詩經》的特色和影響摺疊

《詩經》的特色和影響,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詩經》是以抒情詩為主流的。

第二,《詩經》中的詩歌,除了極少數幾篇,完全是反映現實的人間世界和日常生活、日常經驗。

第三,與上述第二項相聯繫,《詩經》在總體上,具有顯著的政治與道德色彩。

第四,《詩經》的抒情詩,在表現個人感情時,總體上比較克制因而顯得平和。

以上主要從內容、思想傾向、抒情特點等諸方面論述了《詩經》的幾個重要特色。這些特色對中國後代文學的影響都很深遠。下面再從語言形式、表現手法等方面簡略介紹一下《詩經》的特色,這些方面的影響,情況各有不同。

《詩經》的基本句式是四言,間或雜有二言直至九言的各種句式。但雜言句式所佔比例很低。只有個別詩是以雜言為主的。如《伐檀》。以四言句為主幹,可以由此推想當時演唱《詩經》的音樂旋律,是比較平穩和比較簡單的。至漢代以後。四言詩雖斷斷續續一直有人寫,但已不再是一種重要的詩型了。反而在辭賦、頌、贊、誄、箴、銘等特殊的韻文文體中,運用得很普遍。…??

詩經思想摺疊

《詩經》全面地展示了中國周代時期(西周、東周、東周春秋中期)的社會生活,真實地反映了中國奴隸社會從興盛到衰敗時期的歷史面貌。其中有些詩,如《大雅》中的《生民》、《公劉》、《綿》、《皇矣》、《大明》等,記載了后稷降生到武王伐紂,是周部族起源、發展和立國的歷史敘事詩。

有些詩。如《魏風.碩鼠》、《魏風.伐檀》等,以冷嘲熱諷的筆調形象地揭示出奴隸主貪婪成性、不勞而獲的寄生本性,唱出了人民反抗的呼聲和對理想生活的嚮往。顯示了奴隸制崩潰時期奴隸們的覺醒;有些詩,如《小雅.何草不黃》、《豳風.東山》、《唐風.鴇羽》、《小雅.採薇》等寫征夫思家戀土和對戰爭的哀怨;《王風.君子於役》、《衛風.伯兮》等表現了思婦對徵人的懷念。它們從不同的角度反映了西周時期不合理的兵役制度和戰爭徭役給人民帶來的無窮痛苦和災難。有些詩,如《周南.芣苢》完整地刻畫了婦女們採集車前子的勞動過程;《豳風.七月》記敘了奴隸一年四季的勞動生活;《小雅.無羊》反映了奴隸們的牧羊生活。

還有不少詩表現了青年男女的愛情生活,如《秦風.蒹葭》表現了男的和女的之間如夢的追求;《鄭風.溱洧》、《邶風.靜女》表現了男女之間戲謔的歡會;《王風.采葛》表現了男女之間痛苦的相思;《衛風.木瓜》、《召南.摽有梅》表現了男女之間的相互饋贈;《庸風.柏舟》、《鄭風.將仲子》則反映了家長的干涉和社會輿論給青年男女帶來的痛苦;另如《邶風.谷風》、《衛風.氓》還抒寫了棄婦的哀怨。憤怒譴責了男子的忘恩負義。反映了階級社會中廣大婦女的悲慘命運。

現存部分摺疊

《詩經》存三百零五篇,分《風》、《雅》、《頌》三部分。《風》有十五國風,是出自各地的民歌,這一部分文學成就最高,有對愛情、勞動等美好事物的吟唱,也有懷故土、思徵人及反壓迫、反欺凌的怨嘆與憤怒。《雅》分《大雅》、《小雅》,多為貴族祭祀之詩歌,祈豐年、頌祖德。《小雅》中也有部分民歌。《頌》則為宗廟祭祀之詩歌。《雅》、《頌》中的詩歌。對於我們考察早期歷史、宗教與社會有很大價值。孔子曾概括《詩經》宗旨為「無邪」,並教育弟子、孩子讀《詩經》以作為立言、立行的標準。先秦諸子中。引用《詩經》者頗多,如孟子、荀子、墨子、莊子、韓非子等人在說理論證時,多引述《詩經》中的句子以增強說服力。後來,《詩經》被儒家奉為經典,成為《六經》(包括《詩》、《書》、《禮》、《樂》、《易》、《春秋》)及《五經》(無《樂》)之一。

《詩經》是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收集了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葉五百多年的詩歌305篇。先秦稱為《詩》,或取其整數稱《詩三百》、《三百篇》。西漢時被尊為儒家經典,才稱為《詩經》,並沿用至今。(全書收錄了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葉(前11世紀至前6世紀)五百多年間的作品共305篇。其中的6篇有目無辭(有題目無內容),稱為笙詩。《詩經》約成書於春秋時期,先秦時稱「詩」或「詩三百」,到了漢代被儒家奉為經典。漢代傳授《詩經》的有齊、魯、韓、毛四家。東漢以後,齊、魯、韓三家先後亡失,僅存《韓詩外傳》。毛詩盛行於東漢以後,併流傳至今。重要的注本有《毛詩正義》、宋朱熹的《詩集傳》、清馬瑞辰的《毛詩傳箋通釋》、清陳奐的《詩毛氏傳疏》、今人程俊英的《詩經釋注》、今人余冠英的《詩經選譯》、今人趙缺的《那些年,我們讀錯的詩經》等。據說春秋時流傳下來的詩,有三千首之多,後來只剩下三百一十一首(其中有六首笙詩:南陔、白華、華黍、由庚、崇丘、由儀),後來為方便,就稱作「詩三百」。孔門弟子中,子夏對詩的領悟力最強,所以由他傳詩。到漢初,說詩的有魯人申培公,齊人轅固生和燕人韓嬰,合稱三家詩。齊詩亡於魏,魯詩亡於西晉,韓詩到唐時還在,而如今世上只剩外傳10卷。至於當今世上流傳的詩經,則是毛公(大毛公:毛亨,小毛公:毛萇)所傳的毛詩。(想知道《神探貝斯特》更多精彩動態嗎?現在就開啟微信,點擊右上方「+」號,選擇添加朋友中添加公眾號,搜索「zhongwenwang」,關注公眾號,再也不會錯過每次更新!)(未完待續。。)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神探貝斯特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科幻靈異 神探貝斯特
上一章下一章

538 詩經 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