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回 蔡夫人議獻荊州 諸葛亮火燒新野
卻說玄德問孔明求拒曹兵之計。
孔明曰:「新野小縣,不可久居,近聞劉景升病在危篤,可乘此機會,取彼荊州為安身之地,庶可拒曹操也。」
玄德曰:「公言甚善;但備受景升之恩,安忍圖之!」孔明曰:「今若不取,後悔何及!」玄德曰:「吾寧死,不忍作負義之事。」孔明曰:「且再作商議。」
卻說夏侯惇敗回許昌,自縛見曹操,伏地請死。操釋之。
惇曰:「惇遭諸葛亮詭計,用火攻破我軍。」
操曰:「汝自幼用兵,豈不知狹處須防火攻?」
惇曰:「李典、于禁曾言及此,悔之不及!」
操乃賞二人。
惇曰:「劉備如此猖狂,真腹心之患也,不可不急除。」
操曰:「吾所慮者,劉備、孫權耳;余皆不足介意,今當乘此時掃平江南。」便傳令起大兵五十萬,令曹仁、曹洪為第一隊,張遼、張郃為第二隊。夏侯淵、夏侯惇為第三隊,于禁、李典為第四隊,操自領諸將為第五隊:每隊各引兵十萬。又令許褚為折衝將軍,引兵三千為先鋒。選定建安十三年秋七月丙午日出師。
太中大夫孔融諫曰:「劉備,劉表皆漢室宗親,不可輕伐;孫權虎踞六郡,且有大江之險,亦不易取,今丞相興此無義之師,恐失天下之望。」
操怒曰:「劉備、劉表、孫權皆逆命之臣,豈容不討!」遂叱退孔融,下令:「如有再諫者,必斬。」
孔融出府,仰天嘆曰:「以至不仁伐至仁,安得不敗乎!」
時御史大夫郗慮家客聞此言,報知郗慮,慮常被孔融侮慢,心正恨之,乃以此言入告曹操,且曰:「融平日每每狎侮丞相,又與禰衡相善,衡贊融曰仲尼不死,融贊衡曰顏回復生。向者禰衡之辱丞相,乃融使之也。」
操大怒,遂命廷尉捕捉孔融。
融有二子,年尚少,時方在家,對坐弈棋。左右急報曰:「尊君被廷尉執去,將斬矣!二公子何不急避?」
二子曰:「破巢之下,安有完卵乎?」言未已,廷尉又至,盡收融家小並二子,皆斬之,號令融屍於市。京兆脂習伏屍而哭。操聞之,大怒,欲殺之。
荀彧曰:「彧聞脂習常諫融曰:公剛直太過,乃取禍之道,今融死而來哭,乃義人也,不可殺。」操乃止,習收融父子屍首,皆葬之。
後人有詩讚孔融曰:「孔融居北海,豪氣貫長虹:坐上客長滿,樽中酒不空;文章驚世俗,談笑侮王公。史筆褒忠直,存官紀太中。」
曹操既殺孔融,傳令五隊軍馬次第起行,只留荀彧等守許昌。
卻說荊州劉表病重,使人請玄德來託孤。玄德引關、張至荊州見劉表。
表曰:「我病已入膏肓,不久便死矣,特託孤於賢弟。我子無才,恐不能承父業,我死之後,賢弟可自領荊州。」
玄德泣拜曰:「備當竭力以輔賢侄,安敢有他意乎!」
正說間,人報曹操自統大兵至。玄德急辭劉表,星夜回新野。
劉表病中聞此信,吃驚不小,商議寫遺囑,令玄德輔佐長子劉琦為荊州之主。蔡夫人聞之大怒,關上內門;使蔡瑁、張允二人把住外門。
時劉琦在江夏,知父病危,來至荊州探病,方到外門,蔡瑁當住曰:「公子奉父命鎮守江夏,其任至重;今擅離職守,倘東吳兵至,如之奈何?若入見主公,主公必生嗔怒,病將轉增,非孝也。宜速回。」劉琦立於門外,大哭一場,上馬仍回江夏。劉表病勢危篤,望劉琦不來;至八月戊申日,大叫數聲而死。後人有詩嘆劉表曰:「昔聞袁氏居河朔,又見劉君霸漢陽。總為牝晨致家累,可憐不久盡銷亡!」
劉表既死,蔡夫人與蔡瑁、張允商議,假寫遺囑,令次子劉琮為荊州之主,然後舉哀報喪。時劉琮年方十四歲,頗聰明,乃聚眾言曰:「吾父棄世,吾兄現在江夏,更有叔父玄德在新野。汝等立我為主。倘兄與叔興兵問罪,如何解釋?」
眾官未及對,幕官李珪答曰:「公子之言甚善。今可急發哀書至江夏,請大公子為荊州之主,就命玄德一同理事:北可以敵曹操,南可以拒孫權。此萬全之策也。」
蔡瑁叱曰:「汝何人,敢亂言以逆主公遺命!」
李珪大罵曰:「汝內外朋謀,假稱遺命,廢長立幼,眼見荊襄九郡,送於蔡氏之手!故主有靈,必當殛汝!」
蔡瑁大怒,喝令左右推出斬之。李珪至死大罵不絕。於是蔡瑁遂立劉琮為主。蔡氏宗族,分領荊州之兵;命治中鄧義、別駕劉先守荊州;蔡夫人自與劉琮前赴襄陽駐紮,以防劉琦、劉備。就葬劉表之柩於襄陽城東漢陽之原,竟不訃告劉琦與玄德。
劉琮至襄陽,方才歇馬,忽報曹操引大軍徑望襄陽而來。琮大驚,遂請蒯越、蔡瑁等商議。東曹掾傅巽進言曰:「不特曹操兵來為可憂;今大公子在江夏,玄德在新野,我皆未往報喪,若彼興兵問罪,荊襄危矣。巽有一計,可使荊襄之民,安如泰山,又可保全主公名爵。」
琮曰:「計將安出?」
巽曰:「不如將荊襄九郡,獻與曹操,操必重待主公也。」
琮叱曰:「是何言也!孤受先君之基業,坐尚未穩,豈可便棄之他人?」
蒯越曰:「傅公悌之言是也。夫逆順有大體,強弱有定勢。今曹操南征北討,以朝廷為名,主公拒之,其名不順。且主公新立,外患未寧,內憂將作。荊襄之民,聞曹兵至,未戰而膽先寒,安能與之敵哉?」
琮曰:「諸公善言,非我不從;但以先君之業,一旦棄與他人,恐貽笑於天下耳。」
言未已,一人昂然而進曰:「傅公悌、蒯異度之言甚善,何不從之?」
眾視之,乃山陽高平人,姓王,名粲,字仲宣。
粲容貌瘦弱,身材短小;幼時往見中郎蔡邕,時邕高朋滿座,聞粲至,倒履迎之。
賓客皆驚曰:「蔡中郎何獨敬此小子耶?」
邕曰:「此子有異才,吾不如也。」
粲博聞強記,人皆不及:嘗觀道旁碑文一過,便能記誦;觀人弈棋,棋局亂,粲復為擺出,不差一子。又善算術。其文詞妙絕一時。年十七,闢為黃門侍郎,不就。后因避亂至荊襄,劉表以為上賓。
當日謂劉琮曰:「將軍自料比曹公何如?」
琮曰:「不如也。」
粲曰:「曹公兵強將勇,足智多謀;擒呂佈於下邳,摧袁紹於官渡,逐劉備於隴右,破烏桓於白狼:梟除盪定者,不可勝計。今以大軍南下荊襄,勢難抵敵。傅、蒯二君之謀,乃長策也。將軍不可遲疑,致生後悔。」
琮曰:「先生見教極是。但須稟告母親知道。」
只見蔡夫人從屏後轉出,謂琮曰:「既是仲宣、公悌、異度三人所見相同,何必告我。」
於是劉琮意決,便寫降書,令宋忠潛地往曹操軍前投獻。
宋忠領命,直至宛城,接著曹操,獻上降書。
操大喜,重賞宋忠,分付教劉琮出城迎接,便著他永為荊州之主。
宋忠拜辭曹操,取路回荊襄。將欲渡江,忽見一枝人馬到來,視之,乃關雲長也。宋忠迴避不迭,被雲長喚住,細問荊州之事。
忠初時隱諱;后被雲長盤問不過,只得將前後事情,——實告。
雲長大驚,隨捉宋忠至新野見玄德,備言其事。
玄德聞之大哭。
張飛曰:「事已如此,可先斬宋忠,隨起兵渡江,奪了襄陽,殺了蔡氏、劉琮,然後與曹操交戰。」
玄德曰:「你且緘口。我自有斟酌。」乃叱宋忠曰:「你知眾人作事,何不早來報我?今雖斬汝無益於事。可速去。」
忠拜謝,抱頭鼠竄而去。玄德正憂悶間,忽報公子劉琦差伊籍到來。玄德感伊籍昔日相救之恩,降階迎之,再三稱謝。
籍曰:「大公子在江夏,聞荊州已故,蔡夫人與蔡瑁等商議,不來報喪,竟立劉琮為主。公子差人往襄陽探聽,回說是實;恐使君不知,特差某齎哀書呈報,並求使君盡起麾下精兵,同往襄陽問罪。」
玄德看書畢,謂伊籍曰:「機伯只知劉琮僭立,更不知劉琮已將荊襄九郡獻與曹操矣!」
籍大驚曰:「使君從何知之?」
玄德具言拿獲宋忠之事。
籍曰:「若如此,使君不如以弔喪為名,前赴襄陽,誘劉琮出迎,就便擒下,誅其黨類,則荊州屬使君矣。」
孔明曰:「機伯之言是也。主公可從之。」
玄德垂淚曰:「吾兄臨危託孤於我,今若執其子而奪其地,異日死於九泉之下,何面目復見吾兄乎?」
孔明曰:「如不行此事,今曹兵已至宛城,何以拒敵?」
玄德曰:「不如走樊城以避之。」
正商議間,探馬飛報曹兵已到博望了。
玄德慌忙發付伊籍回江夏整頓軍馬,一面與孔明商議拒敵之計。
孔明曰:「主公且寬心。前番一把火,燒了夏侯惇大半人馬;今番曹軍又來,必教他中這條計。我等在新野住不得了,不如早到樊城去。」便差人四門張榜,曉諭居民:「無問老幼男女,願從者,即於今日皆跟我往樊城暫避,不可自誤。」
差孫乾往河邊調撥船隻,救濟百姓;差糜竺護送各官家眷到樊城。一面聚諸將聽令,先教雲長引一千軍去白河上流頭埋伏。各帶布袋,多裝沙土,遏住白河之水,至來日三更后,只聽下流頭人喊馬嘶,急取起布袋,放水淹之,卻順水殺將下來接應。
又喚張飛引一千軍去博陵渡口埋伏。此處水勢最慢,曹軍被淹,必從此逃難,可便乘勢殺來接應。
又喚趙雲引軍三千,分為四隊,自領一隊伏於東門外,其三隊分伏西、南、北三門,卻先於城內人家屋上,多藏硫黃焰硝引火之物。曹軍入城,必安歇民房。來日黃昏后,必有大風;但看風起,便令西、南、北三門伏軍盡將火箭射入城去;待城中火勢大作,卻於城外吶喊助威,只留東門放他出走。汝卻於東門外從后擊之。
天明會合關、張二將,收軍回樊城。再令糜芳、劉封二人帶二千軍。一半紅旗,一半青旗,去新野城外三十里鵲尾坡前屯住。一見曹軍到,紅旗軍走在左,青旗軍走在右。他心疑必不敢追。汝二人卻去分頭埋伏。只望城中火起,便可追殺敗兵,然後卻來白河上流頭接應。
孔明分撥已定,乃與玄德登高瞭望,只候捷音。
卻說曹仁、曹洪引軍十萬為前隊,前面已有許褚引三千鐵甲軍開路,浩浩蕩蕩,殺奔新野來。是日午牌時分,來到鵲尾坡,望見坡前一簇人馬,盡打青、紅旗號,許褚催軍向前。劉封、糜芳分為四隊,青、紅旗各歸左右。
許褚勒馬,教且休進:「前面必有伏兵。我兵只在此處住下。」
許褚一騎馬飛報前隊曹仁。
曹仁曰:「此是疑兵,必無埋伏。可速進兵。我當催軍繼至。」
許褚復回坡前,提兵殺入。至林下追尋時,不見一人。
時日已墜西。許褚方欲前進,只聽得山上大吹大擂。抬頭看時,只見山頂上一簇旗,旗叢中兩把傘蓋:左玄德,右孔明,二人對坐飲酒。
許褚大怒,引軍尋路上山。山上擂木炮石打將下來,不能前進。又聞山後喊聲大震。欲尋路廝殺,天色已晚。
曹仁領兵到,教且奪新野城歇馬。軍士至城下時,只見四門大開。曹兵突人,並無阻當,城中亦不見一人,竟是一座空城了。
曹洪曰:「此是勢孤計窮,故盡帶百姓逃竄去了。我軍權且在城安歇,來日平明進兵。」此時各軍走乏,都已飢餓,皆去奪房造飯。曹仁、曹洪就在衙內安歇。
初更已后,狂風大作。守門軍士飛報火起。
曹仁曰:「此必軍士造飯不小心,遺漏之火,不可自驚。」
說猶未了,接連幾次飛報,西、南、北三門皆火起。
曹仁急令眾將上馬時,滿縣火起,上下通紅。是夜之火,更勝前日博望燒屯之火。
後人有詩嘆曰:「奸雄曹操守中原,九月南徵到漢川。風伯怒臨新野縣,祝融飛下焰摩天。」曹仁引眾將突煙冒火,尋路奔走,聞說東門無火,急急奔出東門。軍士自相踐踏,死者無數。曹仁等方才脫得火厄,背後一聲喊起,趙雲引軍趕來混戰,敗軍各逃性命,誰肯回身廝殺。正奔走間,糜芳引一軍至,又衝殺一陣。
曹仁大敗,奪路而走,劉封又引一軍截殺一陣。
到四更時分,人困馬乏,軍士大半焦頭爛額;奔至白河邊,喜得河水不甚深,人馬都下河吃水:人相喧嚷,馬盡嘶鳴。
卻說雲長在上流用布袋遏住河水,黃昏時分,望見新野火起;至四更,忽聽得下流頭人喊馬嘶,急令軍士一齊掣起布袋,水勢滔天,望下流衝去,曹軍人馬俱溺於水中,死者極多。
曹仁引眾將望水勢慢處奪路而走。行到博陵渡口,只聽喊聲大起,一軍攔路,當先大將,乃張飛也,大叫:「曹賊快來納命!」
曹軍大驚。
正是:城內才看紅焰吐,水邊又遇黑風來。未知曹仁性命如何,且看下文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