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八章 晚清名臣

第二百一十八章 晚清名臣

或許清廷跟袁世凱都沒想過,他們這次動用新軍想跟東北軍秀秀肌肉,會被打的如此之慘。可在劉興華看來,北洋新軍雖然比舊軍差不多,可作戰思維同樣僵化的很。

相比東北軍超越如今各國陸軍的訓練方式,還有高出北洋新軍幾個等級的武器裝備。這些大多沒上過戰場的新兵,尚未開戰就被漫天的炮火給炸懵了。

等到東北軍開始展開進攻,看著他們寄於厚望的重機槍火力點。要麼直接被東北軍,一直能抬著跑的炮彈給炸飛,要麼就是機槍手不斷被擊斃。

缺少火力支援,面對進攻的東北軍強大的火力進攻,防禦陣地上的北洋新軍,根本不敢抬起頭反擊。一般抬頭的新軍,都會毫不留情被對手射殺。

這種明顯壓著打的情況,令不少北洋新軍剛覺得能喘口氣時,卻聽到衝上陣地的東北軍,已經開始在喊『繳槍不殺』的話。沒二話,自然通通丟掉手裡的槍投降。

就算有些死忠的官兵,面對東北軍的警告無效,等待他們的下場就是被擊斃。那怕劉興華不想大開殺戒,卻也知道在戰場上,容不得有一絲輕視敵人之心。

獅子搏兔,尚用全力!

既然這次打算好好敲打北洋新軍跟清廷,那自然要好好顯示一下東北軍的強大進攻力。面對長驅直入的東北軍進攻,北洋新軍能做的就是節節敗退。

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伴隨北洋新軍不斷的後退,到了最後根本形成不了有效的阻擊。很多從前線潰敗下來的新軍官兵,與東北軍形成了一觸即潰的情況。

對於北洋新軍的官兵而言,他們也想立功,他們也想得到朝廷的獎賞。可他們更清楚,這些東西都要在有命的情況下才能拿到。如果命沒人,又有什麼用呢?

等到段祺瑞統領的第一鎮,面對東北軍第四軍的威逼,同樣無奈為力選擇敗退。後方坐鎮的袁世凱,對於段祺瑞彙報的情況,同樣覺得異常震驚。

『芝泉,東北軍實力真的如此強悍嗎?』

面對袁世凱的震驚,很少流露膽怯之態的段祺瑞苦澀的點頭道:「慰帥,我一鎮的炮營,開戰前便構築了四個炮兵陣地,其中一個最遠的距離他們至少有四十里地。

可東北軍一開戰,我的四個炮兵陣地全部被催毀,一點反應撤離的時間都沒有。他們對我軍的布置跟了解,真的超乎想象。炮兵的實力,更是強悍至極。

其次他們的步兵進攻能力,同樣不是我們所能相比的。士兵進攻時,配合默契進退有序。我們陣地上的重火力武器,只要敢開火就難逃對方的打擊。

這些東北軍手裡,有一路能直接將炮彈打進我們挖掘戰壕中的進攻炮。還有很多能讓士兵,攜帶在身上的手炮。那種小炮,近戰時非常危險,爆炸力同樣驚人。

不是我們的將士不用命,而是對方實力比我們真的強大太多。我們一鎮尚且打的如此之慘,其它幾鎮只怕結果會更糟。慰帥,此戰不宜再打了!」

想到東北軍此次反擊,似乎沒想象中那樣窮追猛打,那怕段祺瑞想設伏同樣沒辦法。對手行進的非常穩重,大多都是採取集團式的推進,似乎要把他們一路往外逼。

如果對方猛打猛攻,段祺瑞想不敢想象,他的一鎮現在還能剩下多少人。可接近一半的傷亡失蹤率,同樣讓段祺瑞想想都有種滴血的滋味。

相比段祺瑞一鎮,距離袁世凱的帥營不遠,有什麼軍情可以第一時間通報。其布置在其它地方的新軍部隊消息,自然沒能把情報傳遞的如此及時。

當秦林統率第二軍第三軍大部,正式在承德一線構建防禦工事,袁世凱才收到防禦那裡新軍送來的情報。得知東北軍進兵熱河,袁世凱就擔心他們兩路合圍京師。

如果真這樣的話,清廷只怕連逃的機會都沒有。想到這裡,袁世凱立刻寫奏摺給慈禧,希望能派人與東北軍和談。繼續打下去,只怕京師不保。

這樣的情況,讓對北洋新軍寄於厚望的慈禧,同樣也是目瞪口呆。在她想來,東北軍實力雖強,卻也不至於強的如此離譜吧?

有不相信的八旗統兵將領,願意想前線跟東北軍一決生死。結果這些八旗兵到了戰場之上,看到撲天蓋地的炮火,還有東北軍進擊的強大火力,同樣潰不成軍。

望著這些平時牛轟轟的所謂禁軍,同樣被打的潰不成軍,逃的比自己還難看。北洋新軍也覺得解氣,這幫八旗兵確實太無能了。現在不能說,他們無能吧?

隨著這支由八旗子弟組成的禁衛軍,上戰場一天便被全部擊潰。能逃回京中的十不存一時,皇城這些王公貴族,算是真正明白袁世凱並無假話。

面對這種情況,慈禧同樣有些麻爪不知應該怎麼辦。在她看來,劉興華就算兵威甚大,也是大清的奴才。主子又怎麼能跟奴才求和呢?

就在慈禧覺得,應該派人前往東北軍大營,跟東北軍進行談判之時。李鴻章過世,便被朝廷宣進京城的另一位晚清名臣張之洞,卻主動請纓願往前線與東北軍談判。

將這位同樣白髮蒼蒼的老臣宣進宮,同樣年過七旬的慈禧,也有些後悔般道:「孝達,此事又需勞煩你親赴前線,同東北軍進行和談。

你代哀家問問那幫人,他們到底想做什麼?佔領我大清的龍興之地不說,為何還在屢次插手關外之事呢?若是他們真想戰,哀家就陪他們戰到底。」

看著有些惱羞成怒的慈禧,戰前就不同意跟東北軍開戰的張之洞,也很直接的道:「太后,我觀劉漢青此人,並非那些革命黨人一樣,視滿清為生死仇人。

關外地廣人稀,劉漢青此舉,也是為了增加治下人丁。況且,若是朝廷治下各省能安撫民生,百姓又何需遠離家鄉,拋妻棄子前往關外求生活呢?

這一戰,真的有些欠考慮了。單從劉漢青的排兵布陣上看,他命原八旗都統依興阿為帥,足以看出他膽魂過人。這樣的人,若能收服對我大清至善啊!

太后,孝達老了,一些昔日同僚都走了。如今的東南,老夫雖然尚能管控住。若是等老夫百年之後,東南何人可接掌老夫之權呢?我大清,真的不宜再亂了!」

做這山西巡撫、兩廣、湖廣、兩江總督的張之洞,跟李鴻章一樣,同樣是大清的權臣。那怕他跟李鴻章一樣,都忠誠於大清,卻深知如今的大清已經風雨飄搖。

若是此戰不儘快結束,大清皇城一失,這天下只怕真的就要大亂。真要亂起來,朝廷也好,東北軍也好,甚至於東南都將各自為政,國將不國啊!

當初接到朝廷調令,張之洞從東南前往京師,就是考慮到朝廷顧及他在東南的威望。如果他不來的話,朝廷同樣不敢把他怎麼著。

如今的東南,張之洞的門生故吏偏布各城各軍中。加上其興辦的洋務工廠,很多都讓不少百姓獲利,也是朝廷少有幾個務實派的洋務領軍人物。

這樣的人,一旦離世的話,東南必定生亂。現在張之洞在位一天,有他壓制東南就亂不起來。張之洞明白這些,他相信慈禧也肯定明白這些。

同樣年近七旬的張之洞,也希望在他死後能留有清名。眼下的清廷,同樣搖搖欲墜。一旦這位權勢滔天的慈禧離世,清廷只怕撐不了多久。

對於這位對他多有照撫的大清太后,張之洞也談不上感激。可他清楚,如今那位幾乎被軟禁起來的皇帝,一樣沒辦法撐起這若大的江山。

若是慈禧死了,光緒掌權的話,只怕這天下會亂的更厲害。至少張之洞清楚,接管北洋大部權力的袁世凱,就是一個不甘臣服的梟雄之輩。

這一戰,若是李鴻章還在世的話,肯定打不起來。偏偏袁世凱,想顯示一下北洋新軍的實力,希望在朝廷這裡得到更多權力。最後怎麼樣?被打了個暈頭轉向。

北洋有新軍,張之洞手下又何嘗沒訓練東南新軍呢?

可訓練新軍,只是軍制有所改變,官員卻還是那些官員,士兵同樣也是那些士兵。只是訓練的方式做了改變,配備的武器比以前先進了不少。可那又有什麼用呢?

在東北軍崛起之時,張之洞就派人打探過有關東北軍的情報。單單東北軍,針對戰死將士的撫恤制度,就足以令張之洞感嘆。

這樣讓士兵上陣無後顧之憂的制度,清廷根本就不可能做到。在清廷眼中,士兵活著才對他們有用,死了又有什麼用呢?那怕撫恤銀,很多時候都會被剋扣。

兩支看上去,訓練方式相差無幾的軍隊,為何交鋒時北洋會潰敗的如此之快呢?原因便是,東北軍將士打仗沒後顧之憂敢用命。北洋新軍,敢嗎?

想用東北軍當磨刀石,袁世凱這位找到的不是磨刀石,而是一塊大鐵板。非但刀沒磨快,反倒把刀都給差點折了。這北洋新軍經此一戰,只怕又將元氣大傷啊!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獵清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獵清
上一章下一章

第二百一十八章 晚清名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