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八十七節 家族產業

第四百八十七節 家族產業

新書求收藏:《大國崛起1900》

————————————

大敗的消息不可避免的傳遍天下,楊潮沒有試圖封鎖消息,反而將正確的消息通過報紙明發天下,告訴大家大都督府可以保護大家的安全,楊家軍絕不放一個韃子進入江南地區。

但這無濟於事,經濟不可避免的受到了影響,各種物價飛漲。

大都督府傾盡全力穩定糧食價格,只要糧價穩定,餓不死人,就不會亂。

幸好手裡的糧食還有兩千萬擔,段時間內遏制住糧食不理性的增長,將糧價限定在二兩一擔的範圍。

但是這兩千萬擔無濟於事,用作軍糧確實夠一百萬人吃個幾年了,可是大都督府下轄的人口至少八千萬,這點糧食兩個月都不夠吃,所以要打壓下糧價,還得找各大糧商商議。

江南最大的糧商已經是王家了,王瀟跟楊潮關係一直密切,但是王家卻不是靠楊潮的關係起家的,也不是靠楊潮的關係發展的,他們本來就是很大的糧商,經營漕糧的大鱷,跟楊潮結交只是求一個安全。

因為背靠楊潮,王家不用擔心被朝廷打壓,因此這些年雖然市面不穩,但是他家的糧食生意做的反而是蒸蒸日上,沒有湖廣的糧食供應,江南地區只能自產自銷,而王家恰恰在江南擁有無人能比的經營網路,運河上他們家的船每天都能看到,上萬艘漕船讓他們有能力十日內向任何一個城市輸送上百萬擔漕糧。

楊潮緊急約見王家,只要王家肯出面穩定糧價。這市面就不會亂。

這次是王家當家人親自出面跟楊潮談。當然中間引薦的還是王瀟。

只是這段時間王瀟有些意志消沉。他幫王家開拓了鹽業產業,並且開通了直接從海路從海州購進食鹽的通道,鹽業生意讓王家又提升了一個台階,已經是江南當之無愧的大豪商。

可是功成之後,王瀟卻發現家族可以打壓他,他可不想身退,他年紀輕輕正是開拓進取的年華,但是王家卻要他回南京經營。繼續經營那個小雜貨鋪。

王瀟回到南京之後,哪裡有什麼心情搞那個小雜貨鋪,反而成天沉湎於酒色之中,天天流連秦淮河,直到這次引薦他爹,他一直都沒有跟楊潮見面。

王老爺叫做王義和,他已經很老了,頭髮花白,精神不振,甚至連眼神都有些渾濁。完全是一個行將就木的年老之人的模樣。

不過王義和年輕時候,也是一個人物。

王家先祖曾是元代的運兵。後來到了大明,依然是運河上小小的運兵,到了三代之前,王家人才擺脫了軍戶限制,不知道用什麼方法,在杭州立足,變成了一個商戶。

傳到王義和的時候,家中本來已經擁有了良田千畝,商鋪八間,還有漕船數十艘。

但王義和兄弟們鬧分家,王義和眼光獨到,他放棄了大家殺紅眼的田產,只要了那幾十艘漕船。

之後的經營,就是一個可以成為經典的中國商人發展道路了,他勾結當地的漕運衙門,倒賣官倉陳糧,擴大船隊,開闊商鋪,接著萬曆時期,雖然政治昏聵,經濟上卻十分平穩的泰平時節,王義和在杭州、蘇州、揚州和淮安四大運河城市,建立了上百個糧鋪,並且組建了數千艘漕船,成為了一個可以直接溝通戶部,跟漕運關係密切的大商家。

但是漕運生意做到這種程度也就到頭了,王義和就又開拓其他生意,南京的雜貨鋪,就是這時候開張的,目的是在家族南北商業網路之外,在開拓一條東西網路,只可惜太平年月結束了,崇禎年間的各種戰爭,讓這個雜貨鋪一直都沒有什麼發展。

當然也跟這時候王義和已經老了,精力、魄力都有些不如以往有關係。

王義和見到楊潮十分的惶恐,楊潮卻很尊敬他,請他喝茶、上了些點心。

然後跟他談糧價的問題,王義和一口答應,表示他家的存糧都可以借給官府。

接著又跟王義和說了下王瀟的事情,楊潮也一直對王家這種用人態度十分抵觸,王瀟立下那麼多的功勞,到最後還是被剝奪了一切,人情上確實很讓人難以接受,就是這經營理念也不太對勁,王瀟這麼一個人才,白白放過,不是什麼經營之道。

王義和十分沮喪,他也覺得深深對不住王瀟這個庶子,可是他有難言之隱。

王家作為大家族,內部關係複雜,王義和的嫡妻是當地望族,實力龐大,嫡妻所生的三個兒子在王家一直地位超然,早就有獨霸家產的野心,雖然大明律規定無論嫡庶都擁有平等的繼承權,可以平分家產,女子都能分一半,可是大明律這種東西,到明末已經淪落到了權勢人物手裡的泥巴,想怎麼捏就怎麼捏。

如果真正的跟嫡子爭產,王瀟別說爭不到什麼,可能到了最後性命都會不保。

當然現在的王瀟也今非昔比了,跟楊潮關係莫逆,反倒有可能壓制住嫡子們。

但是王義和不想看到眾子爭產,所以他只能一次一次的委屈王瀟,他知道這個兒子能力很強,就算沒有了家族產業也餓不死,所以將南京這個投資甚大的雜貨鋪交給他,希望他能以此為生。

而那幾個嫡子,一個個都有豪族為後盾,自幼就沾染了當地的豪族習氣,不喜經商,雖說打著耕讀傳家的旗號,但是讀書科舉是沒有希望的,也最多會吟幾首歪詩,畫幾副劣畫,在就是勾搭青-樓女子,自命風流之類的。

可即便如此,王義和還是只能將家產大多數交給這幾個嫡子,只能分給一些像王瀟這樣的庶子一丁點產業。讓他們自己開枝散葉去。至於王家的主業。只要那幾個嫡子不是太過胡作非為,以王家在當地經營的人脈和勢力,能夠看到未來百年的富貴。

從漢代開始官府推行的推恩令,廢除了長子繼承製,當一個富貴之家當家人身死之時,眾多子嗣平分家產,往往一個豪富就變成了大富,大富變成了中富。一年一年,中國就沒有了累世巨富之家。

中國的家族產業也就很難維持上百年的時間,像這種有多家商鋪、作坊的工商業家族,也往往會將商鋪分下去,一家一戶的分散經營。

著名的張小泉剪刀,在張小泉死後,就分成了許多家,都在用張小泉招牌,他的嫡子不得不在剪刀上打上自己特有的標誌用以表示自己才是正宗。

揚州鹽業在萬曆年間,徽州汪氏家族一度壟斷了一半以上食鹽銷售。要不是後來汪家傾心於讀書科舉,家產分為數家。喬承望這種人物怎麼可能在揚州做大。

「哈哈,王老爺多慮了。既然不想分產,何不分股呢?」

楊潮早就考慮過這個問題,於是立刻就建議道。

「分股?」

王義和顯然沒有這個意識。

「沒錯。家產不動,分為百股千股,各家分若干,留下遺書家規不得分產,只可分股。如此一來,則千百年家業也不會變動,後世子孫僅憑股份多少分紅,豈不既保住了產業,又活了後世子孫。」

王義和渾濁的眼睛頓時一亮,明代已經出現了股份的概念,不然也不會有合夥做生意的說法了,晉商甚至出現了身股這種後世乾股的概念。

但是王義和很快就又暗淡下去了,嘆道:「立家規又如何?後世子孫不孝不尊又如何?敗家多敗於逆子。」

王義和的幾個兄弟中,當年瓜分了大多數家產,那些可以傳世的良田還不是被敗光了,有幾家破落的連飯都吃不起。

楊潮深思了一下,大明律有規定兒子無論嫡庶長幼都有權分到同樣的家產,這是防止豪族做大,但是這在農業時代確實有用,從上杜絕了大諸侯的形成,漢代的諸侯王一次次分封土地之後,就無法形成對抗中央的力量,也不會出現秦漢三國時代項羽家族、曹操家族那種,動輒子弟數萬的大豪族,可以起兵造反。

但是到了工商業時代,一代代財富瓜分下去,尤其是商鋪、作坊這種產業也分下去后,一代人的積累頃刻間瓦解,然後後世繼續積累,根本不能夠形成大的規模產業。

楊潮突然道:「如果有法律保證呢。只要王老爺把遺囑讓官府保證,跟各方簽下契約,官府世世代代的保證契約!」

王義和愣了一下,眼神閃爍,過了許久,他突然跪在地上,老淚縱橫,他以為楊潮幫他幫到了要專門立法的程度。

楊潮趕緊扶起他:「這不是為你王家一姓,而是為了天下萬家。」

楊潮就是要將一個個產業家族變成家族產業,讓這種不斷的分家分產的現象杜絕,楊潮認為,只要這種龐大的家族產業能夠延綿一兩百年,基本上不可能不過渡到產業資本,工業化肯定就會被推動起來了。

跟王家達成協議之後,很快就找其他大糧商溝通,有楊潮出面,這些人還不敢不賣面子,統統表示不會囤積居奇。

反正這次的物價飛漲,完全是因為恐慌而引起,並不是真的缺糧了,浙江、江西都是產量重地,江南也不完全是靠湖廣才能養活,這三地加起來不輸給湖廣。

所以一個月之後,看到情況跟以前也沒有兩樣,還不是大都督府控制江南等地,清軍在外圍包圍,始終打不進來嗎,那還有什麼可擔心的,不過是幾年前的老狀態罷了,所以糧價就慢慢平穩了,其他物價也都平穩下來。

花了一個月平復物價,同時調動兵力,穩守了北方防線之後,抽調了許多男、謝飛二十萬大軍南下,發兵湖南,這個地方絕對不能讓給洪承疇,沒有了孫可望等大西軍掣肘后,洪承疇佔領這裡,就可以完全發力對付江南了。(未完待續。。)

...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回到明末當軍閥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科幻靈異 回到明末當軍閥
上一章下一章

第四百八十七節 家族產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