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
明朝是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漢族建立的封建王朝。
完整的明王朝包括:
西吳時期(1364年-1368年)
明朝時期(1368年-1644年)
南明時期(1644年-1662年)
明鄭時期(1662年-1683年)
明王朝的前身是1364年由朱元璋建立的西吳政權。1368年,朱元璋建立明朝。明崇禎十七年(1644年)崇禎帝在煤山自縊。崇禎帝之後又出現南明諸政權和奉明朝正朔的台灣的明鄭政府。明永曆十六年(1662年),永曆帝在昆明被害,南明滅亡。明永曆三十七年(1683年),清朝軍隊攻佔台灣,明朝最後一股抗清勢力覆滅。
蒙古人的統治日益殘暴黑暗,元順帝(元惠宗)統治時期,爆發了紅巾軍起義。朱元璋參加了紅巾軍,他南征北戰。1364年,朱元璋自稱為吳王,史稱西吳政權。1368年,朱元璋稱帝,以應天府(南京)為京師,國號大明,年號洪武,建立了明朝。朱元璋就是明太祖。不久他又命徐達、常遇春等大將北伐蒙元,攻佔大都(北京),元順帝北逃,元朝在中國98年的統治宣告結束。明朝共傳十九位皇帝(包括南明三帝)。明朝的領土曾囊括清朝時期所謂內地十八省之範圍,並曾在今東北地區、新疆東部、西藏等地設有羈縻機構。明初以應天府(今南京)為京師,明成祖永樂十九年(1421年)遷都北京,南京應天府改為留都。
明朝初年國力強盛,北進蒙古,南征安南(今越南)。明英宗正統十四年發生土木堡之變英宗皇帝被俘,永樂以來的軍事優勢遭到破壞,但明代宗(景泰帝)任用于謙擊敗瓦剌,保衛了國土。景泰八年(1457年)宮中發生了「奪門之變」,英宗複位,不久代宗皇帝病逝,于謙被害。成化年間,由於明憲宗軟弱,朝廷比較。明孝宗弘治時期是明朝政治最為清明的時期,社會繁榮,歷史上稱為「弘治中興」。正德、嘉靖朝時國家逐漸中衰,社會矛盾激化,並面臨蒙古、倭寇兩大外患。隆慶年間,俺答進貢,開發海禁。萬曆初年在名相張居正的輔政之下曾一度中興,歷史上把隆慶、萬曆初年稱為「萬曆中興」。後世計當代朝廷歲收,明朝的經濟規模可稱世界第一。惟至萬曆朝中期始,皇帝怠政,官員更加腐化,地主階級到處搜刮民脂民膏,導致江南民變的發生,加之關外滿族作亂,明朝開始走向衰亡。天啟年間魏忠賢閹黨專政加快了這一進程的發展。至崇禎年間,人民紛紛揭竿而起,后金軍隊也突破長城,五入關內。明崇禎十七年(1644年),李自成率軍攻佔北京,崇禎帝自縊,明朝在全國統治宣告結束,同年清軍入關。之後明朝宗室相繼在江南建立明朝政府,史稱南明,明永曆十六年(1662年),降清明將吳三桂將永曆帝絞殺於雲南昆明,南明滅亡。但台灣鄭氏集團繼續沿用永曆年號,直到明永曆三十七年(1683年)降清明將施琅進攻台灣,鄭克塽剃髮降清,明詐告終。
明朝的經濟文化在歷史上屬於較發達的階段。明朝早期君主集權強化,皇帝大權獨攬。但是在宣德以後,皇權開始削弱,權力在內閣與宦官之間爭奪。從明朝開始,西方伴隨著文藝復興、地理大發現和宗教改革,在世界的地位逐漸與東方平起平坐。同時,西學也隨著一批傳教士來到中國,為東西文化的交流開闢了窗口與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