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序
開封城在北宋的時候又叫東京,在我的印象里,北宋是軟弱無能的,雖然我對兩宋都沒有好感,但是卻不能抹殺歷史上沒有記載的平凡人的英雄事迹,我的故事就發生在北宋末年,南宋初年的這個飄搖時代。
徽宗七年的一個冬天,一片銀裝素裹的東京城照例在早晨寅時打開了朱雀、玄武、青龍、白虎四座大門,接納各方來客。前天的大雪一直飄到剛才,這場雪是數十年來最大的一場雪,門前的階梯上積了厚厚的一層雪白,屋檐下掛著晶瑩剔亮的冰柱。
「啪、啪………」的鞭炮聲從一家門口傳過來,行走的眾人紛紛停下來張望。「大夥給我賣力點,精神些。今天可是老太太的一百零八歲大壽,今天都給我提點著,誰要是犯錯,別怪我不講情面,家法伺候,都聽清楚了沒有。」一個管事模樣的人正站在台階上凶神惡煞地對一眾青衫家丁訓話,這一群家丁個個虎背熊腰,看來是有很好的武功底子。
管家的臉被掛在檐下的八隻大紅燈籠照的通紅,讓人有一種喜慶的感覺。偌大的府邸矗立在朱雀大街上,府門口蹲著兩個張牙舞爪的大石獅子,一看就知道是大戶人家,再往上看,黑底紅字的「天波楊府」牌匾端端正正地懸挂在門樑上,更特別的是門前三尺處的路中央有一個石碑,上書八個大字,「文官下轎,武官下馬」,這石碑是本朝太宗皇帝趙匡義親筆所書,意在表示對楊家的顯赫功績的表彰和尊崇地位的肯定。原來這是天波楊府,怪不得如此的氣派。
當初,天波府的楊業隨太宗皇帝南征北戰,是赫赫有名的一員虎將,後來在牛頭山寡不敵眾,為國捐軀,而楊門男丁也都相繼在戰場上殞命,到現在只剩下一門寡婦。正是君只見皇恩浩蕩,卻不知一將功成萬骨枯。可是一門寡婦卻也屢立戰功,忠心耿耿,是以皇上特別倚重楊家,在開封城中,除了皇帝,最有勢力的就數天波楊府了。雖說趙家也是人丁興旺,卻總是沒有出色如楊家的人,按說,功高蓋主,難道皇帝老兒不猜疑楊家嗎?
當時民間有一個傳說:五代十國時期,楊家的祖先楊風是一個大財主,住在太湖邊上,平日里做了很多好事,救了不少人命,感動了上天。一天,楊家來了一個道士,此道士無所不知,無所不曉。他告訴楊風:「你的祖先葬在太湖的龍角上,沾了龍氣,今年八月十五夜裡子時,太湖中將有重大變故,到時取出你家祖先的骨灰,扔進太湖,後代必有陰福。送你八個字『先入為主,掛國大臣』,切記,切記。」說罷,飄然而去。
楊風非常吃驚,他知道自己的祖墳是在太湖的一個湖汊處,不過從來都沒有注意到,他跑去仔細看了看,果然發現那個湖汊特別像一支龍角。楊風本是一個信奉鬼神之說的人,又見此道士神通廣大,自是深信不疑。八月十四夜裡,月亮高高地掛在天梢,銀色的光輝撒滿大地。到了亥時,楊風一個人悄悄地來到太湖邊的祖墳地,挖開了祖墳,找到了祖先的骸骨。同時意外地發現了墳壁上有一個圓孔,裡面散發著白色的光茫,楊風用鐵鍬撥了撥,嘩啦啦,土沫四濺,又現出一副墓穴,楊風大奇,此墓穴中有一塊石碑,上面寫著「淮陰侯韓信」。楊風本是大善人,見韓信的屍骨暴露在野外,想韓信當年幫劉邦統一天下,也算對百姓做了一件好事,心下不忍,於是把韓信的屍骨收集起來,等過幾天再重新安葬。且說楊風把自己的祖先的屍骨火化后,把骨灰收集在一個袋子里,為了方便,他把韓信的屍骨也火化了用袋子裝起來,一切做完后,突然覺得肚子痛,於是溜到一邊去大解,免得褻瀆了祖先。正拉得起勁,忽然聽到太湖底傳來「隆隆」的悶響。楊風知道有事情將要發生,慌慌張張地提上褲子,抱起兩個骨灰袋向太湖的龍角跑去。到了那裡,只見太湖中的水向兩邊分去,從水底里鑽出一條龍,龍頭正對著楊風,龍嘴大張著,眼睛瞪著楊風。楊風只覺得自己的腿抖個不停,雖然他早已知道太湖裡會有怪事發生,但沒有想到竟會鑽出一條龍,這條龍果真與傳說中的龍一樣,鹿角、蛇身、虎爪、魚尾。怕歸怕,事情還是要做的,多虧楊風多年行善,心裡坦蕩蕩的,這時他很明白該做什麼。他正準備把自己祖先的骨灰丟進龍嘴裡,忽然發現了一件非常可怕的事,他分不清自己祖先的骨灰裝在哪個袋子里了。機不可失,時不再來,楊風當機立斷,隨便拿起一袋,投進龍嘴,龍口立即合上,隨即向下潛入水中,楊風又把另一袋骨灰掛在了龍角上。後來,楊風終於想到了究竟哪袋骨灰是自家的了,原來掛在龍角上的是自家祖先的骨灰,也明白了當初道士所說的「先入為主,掛國大臣」的含義了。楊風嘆道:「天意呀,看來我們楊家無緣成為真龍天子,只能做一個「掛國大臣」,(方言:角音通國)」。到了宋朝,趙家坐了皇朝,其實當時的趙家正是韓信的後人,當年淮陰侯韓信謀反未遂,被呂后和蕭何設計除去,其族人大部分被誅,倖存者於是改姓趙,意為漢糟(韓趙)。楊風的後代就是天波楊府眾人,果然是只做了個掛國大臣。
皇帝心裡很是顧忌楊家,但又不得不依靠楊家,經過多年征戰,楊家只剩下一門寡婦了,也掀不起什麼大的風浪,再加上這個亦真亦幻的傳說,皇帝終於放下心來。為了好好安慰楊家,籠絡人心,讓他們鞠躬盡瘁、繼續賣命,是以皇帝對天波楊家的做派顯得很寬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