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我們的身體,不只看到疾病
莊子在《養生主》的開篇說:「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以有涯隨無涯,殆已!」講的既是做學問的道理,也是養生的道理。現代社會信息發達,各種各樣的知識鋪天蓋地而來,學習的時候,應有計劃地選擇,不宜盲目追逐無窮無盡的新事物、新概念,那樣只會讓你陷入混亂,無法真正地提高自己。
治病也是這樣。現在每年都會出現幾十個新病種,舊的疾病也會發生新的變化,國家食品和藥品監督管理局每年審批通過的新葯也有相當的品種,但是藥品研製的速度依然趕不上病毒變異的速度。這就是以有限的研發力量,去追逐無限的新疾病。
前幾天有一個醫生感慨地說:「要是有一種能(色色小說夠自動研發新葯的機器就好了,出現一種新病毒,馬上能研製出一種新葯。」這種幻想中的機器能否成為現實呢?
其實這樣的機器早就出現了,那就是人體。例如抑制病毒用的干擾素,最初就是從人體的淋巴母細胞和白細胞中提取的。病毒入侵人體,人體就自然產生出抗病毒的物質。天地生人的時候,就已經讓人體成為一個包含檢測、研發和製造等諸多功能的製藥廠了。
人體研發藥品的時候,我們的身體需要醫生做什麼呢?那就是提供原材料、暢通渠道、清理產生的垃圾,這樣就夠了。越俎代庖的治療方式,事倍功半不說,還會損害人體這個天然製藥廠的生產積極性。
當然,人體這個大製藥廠,有時候也會失調,這個時候醫生怎麼辦?經濟學中有一個術語說得很好,那就是「宏觀調控」。不是直接干涉,而是通過調節外部環境和內部環境,暢通氣機,消除痹阻,讓人體自然恢復驅邪除病的功能。這種方法最大的優點是什麼?那就是省力。這裡存在一個槓桿效應,可以四兩撥千斤,你只要用很少的力,就可以收到很大的功效。同時,它也不會破壞人體自身的機能,所以副作用和後遺症都很少。
2003年SARS流行時,我們也曾提出過類似的觀點。呂炳奎先生以我、焦樹德等幾位老中醫的名義寫信給溫總理,希望發揮中醫的作用,抗擊SARS。5月8日下午,吳儀副總理與在京的知名中醫藥專家舉行了座談會。當時我坐在右邊第一位,我很激動,發言說:「單靠西藥治療『』是片面的,一定要中醫直接參与防治『』,中醫要在防治『』的第一線,根據病人的情況,診斷、立法、處方,方能收效。」後來廣東省中醫院將中醫藥防治「」的經驗推廣到了香港,受到了世界衛生組織的高度讚揚,證明了中醫參與新病種防治的必要性。
為什麼這麼說?因為中醫藥針對的目標從來不是單純的疾病,不僅僅是病毒,更重要的是人體綜合抗病的免疫力。醫生要做的事情,就是做好宏觀調控,既看到直接引起疾病的病因、病證,又要看到機體的綜合抗病能力,既看到局部又看到整體,既強調驅邪又強調扶正。
節選自《無病到天年》路志正著雲南科技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