臟腑系統與平衡關係

臟腑系統與平衡關係

和西醫的「西」字相對,很多人以為中醫的「中」字,就是「中國」的意思,其實並不全是這樣,中國儒家文化講究的就是「中庸」,所謂「不偏不倚謂之中」。中醫治療的目的就是通過調節,保持人體的中和,「不偏之謂中」,人體離開了中道就是偏,就是生病了。中醫的「中」字,反映的是從《周易》得來的一種動態平衡觀。

中醫和西醫的另一大區別在於怎樣看待人體。西醫將人體劃分為消化、生殖、心血管等九大系統。而中醫(色色小說將人體歸為五行系統,通常我們稱為:心、肝、脾、肺、腎五大臟器系統。

要理解中醫的體系,我們必須先把中醫的五行系統一次性講清楚。首先,中醫講五臟六腑,除了三焦這一腑之外,其中有五臟五腑是互為表裡的:肝與膽,心與小腸,脾與胃,肺與大腸,腎與膀胱。這是說它們同為一個系統,主持著這個系統的升降、運化等功能。

譬如脾胃系統,主要的聯繫是四肢,多多鍛煉,四體強健對脾胃的消化、吸收功能就會有很好的效果。再如肝膽系統,在我們發怒的時候,往往最傷及肝膽,因為肝膽主怒,過怒則肝的生理功能下降,解毒排毒功能低下,使毒素積蓄體內,肝膽系統受損,還可以從眼睛表現出來,因此我們觀察眼球可以了解肝膽的狀況。前面還說過,人體是有一個自檢系統的,當你某一段時間偏好吃酸性食物的時候,可能是身體在提醒你,肝膽系統有些問題,你需要及時關注。

中醫講求保養五臟六腑要順應天時,因此它們與季節也是相對應的,這些是老祖宗為我們體察總結的,因此我們往往在四季分明的時候,能明顯感覺到臟腑活躍程度與人體健康的關係。比如春天肝當值,我們在這個時期多多注意養肝、補肝,會得到更好的收穫。

五臟在不同的季節,生理反應不一樣,形成一種張弛有度的輪休制度。春天肝當值,夏天心當值,秋天肺當值,冬天腎當值。各個臟器在當值的季節活動就會特別活躍。而脾臟是「主四時」,一年四季都不得休息,所以尤其需要調理呵護。

脾胃居中央,是生命活動、氣機運轉的中樞,在五臟整體協調關係中,起著「樞軸」的作用。在人體的正常生命活動中,肝從左升,肺從右降,心火下降,腎水上升,這四臟之氣的升降出入和轉輸當中,脾的作用是協助調理這些升降活動,胃的作用是供給它們,使這些運動暢通無阻。

脾胃的這個「樞軸」作用就體現在:一方面,如果這個中央調控安穩,那麼就氣血充足,營養物質能夠通過這個中樞的調節作用輸送到全身,從而使我們的機體免疫力強,肌膚紋理緊實充滿活力,自然不容易生病;而如果脾胃受到了損傷,中央氣血養分供應不足,就很容易使得其他臟腑也出現問題。

因此我們的臟腑系統一旦出現了問題,通過中央的調控作用,來調節治理,其效果在很多時候比直接從出問題的臟腑入手更好,更快,同時還能保持機體的平衡。

節選自《無病到天年》路志正著雲南科技出版社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無病到天年—調理脾胃治百病真法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其他 無病到天年—調理脾胃治百病真法
上一章下一章

臟腑系統與平衡關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