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二的水井和中國的油價(3)
最後讓我說可能最有爭議的,也就是油價的水平。中國稅後的成品油價格比美國的高,這一直是公眾關注的一個焦點。中國油價的絕對水平是不是太高了?對消費者而言,油價自然是越低越好,因此從消費者的角度說,大多數人可能會同意中國的油價太高了。不少人覺得,如果把過路費等各種成本考慮進來,再考慮進我們的收入水平,相對起來的開車成本中國更是太高。這些看法都有道理,但我們也得從更大的圖景看這個問題:節能減排、交通擁堵和能源安全都意味著,結構性的調高終端油價也許才是正確的方向。
通過提高油價的方式來減少能耗,引導節能技術的發展,緩解交通擁堵,這是基本的經濟學ABC。這未必是一個受歡迎的選擇,但恐怕卻是最有效的方式之一。美國的油便宜也導致了美國的生活方式「油耗」極大,一個簡單的比較是人均耗(色色小說油量,在2008年,美國平均每人每年用油超過22桶,日本是不足14桶,而油價相當於美國兩倍多的英國,人均用油只有不到美國的一半,是10桶。這些國家的發展水平類似,基礎能源的結構也比較類似,人均用油量有這麼大的差別,油價的差別怕是很重要的因素。
考慮到中國的能源安全,減緩用油的增長顯得更加迫切。中國已然是世界上第二大原油消費國和進口國,超過一半的原油依賴進口,這個比例將來只會持續升高,因為國內原油的產量增長已經相當緩慢。這個世界上還沒有其他任何一個國家像中國這樣用油量如此巨大,進口依存度如此之高,用油的增長如此迅速,然後又是一個原油市場的後來者。沒錯,美國仍然有比中國更高的進口依存度和原油進口量,但是美國的增長遠沒有中國那麼快,且美國最主要的三大原油來源--加拿大、墨西哥和沙烏地阿拉伯,都是美國的鐵杆盟國。美國早就建立了分散、成熟和相對穩定的原油來源。沒錯,日本比中國還缺油,可問題是日本的原油進口已經停滯很多年了。沒錯,印度用油的增長也很迅速且非常依賴進口,可印度進口油的數量只有中國的一半左右。在這個意義上,讓中國的經濟增長變成一個「省油」的增長,不只是一件有利於環保,減少能耗、污染或者交通擁堵的事情,更是一件有利於國家能源安全的事情。
回到王二的村子,在我看來,那個村子應該做的是結構性地提高水價,同時讓村裡的水價隨著外面的水價而浮動,最後把王二那口井的賣水收入集中到村裡統一使用,花在全村百姓的頭上。中國的油價問題如果也能照此辦理,也就是逐步結構性地調高成品油價,保持成品油價隨著原油價格浮動,石油公司的壟斷利潤上繳財政,這樣大概才能解決我們圍繞油價所面臨的一系列問題。當然,提高油價老百姓不可能高興,保持價格浮動等於削弱了發改委的定價權,利潤上繳必然得罪中石油、中石化,因此在政治上這恐怕屬於愚蠢至極的方案。但這不是說明這個想法本身是錯的,而恰恰說明了改革需要有遠見和勇氣:不得罪人,沒有遠見,就很難有真正的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