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秦漢帝國的擴張與崩潰(3)

第二章 秦漢帝國的擴張與崩潰(3)

漢帝國在西南一帶的擴張,是一個長期而緩慢的進展過程。其基本形態是先打通道路,建立若干據點;漢人用貿易和移民一步一步滲透,直至填滿南方和西南各地本來由少數民族居住的地區。這中間發生過一些戰爭,但規模並不大,而帝國的擴張卻是持續和穩步地推進,最終西南和南部大體上都與中原核心地區聯結為一。這一擴張策略和羅馬帝國不同。羅馬是先用軍隊征服一個地區,然後將羅馬兵團留在當地,與當地的舊有勢力共同執掌政權,自己的核心地區常常因此被掏空;而羅馬兵團駐守的各處新領土,並沒有和中央融合的機制,結果就是邊緣逐漸脫離於核心地區,最終獨立。

因此,西漢帝國的對外擴充,是建立在有充實的核心,而且有一個相當順暢的信息回饋制度之上的。

東漢地方勢力的膨脹

東漢是西漢王朝貴族的復辟,可是有一些相當重要的改變。這個王朝的核心地區和西漢王朝的核心地區,基本上是一樣的。精耕細作的農業制度,經過西漢的發展,構成中國經濟的基本形態。這種經濟制度,最重要的資源是勞動力,以此來調動資源和增加農產品附加值,這種制度建立在完善的道路系統上。靈活的市場交換,施行察舉制度的文官系統,在東漢發揮了更靈活的訊息回饋作用。

漢代的地方層次,因此有相當大的自治空間。可相對而言,這並不是民主制度意義上的自治,必然造成地方勢力集團的膨脹。漢代地方的巨室大族,就是這種地方勢力集團,可能延續好幾代。於是,本來可以有助於中央地方平衡的機制,卻轉變為地方力量的坐大。再加上中央為了強化對地方的控制,在郡的上面添上了一層監督郡縣的「州部」@,可是「州部」權力的制度化,反而使每一個州有足夠的資源和力量分割中央的權力。發展到後來,十三個州就不再是代表中央來控制地方,而是挾制地方,挑戰中央。

東漢的外患也是北方草原的游牧民族。留在草原的南匈奴,本來和漢朝相當友好,可是在西部又出現新的力量。在河西走廊一帶一直到青海大草原,出現了一些不太大的部落,當時稱為羌人,他們正好扼住絲綢之路的交通要道,對漢朝的國際貿易及漢朝與西域的交通都形成威脅。這一批人數不多的羌人,並沒有很嚴密的組織,卻為漢朝增加了不少困擾。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許倬雲說歷史:大國霸業的興廢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其他 許倬雲說歷史:大國霸業的興廢
上一章下一章

第二章 秦漢帝國的擴張與崩潰(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