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獎勵的懲罰,胡蘿蔔大棒失效了(8)
另外一個針對藝術家進行的長期研究則表明,關注外部獎勵實際上可能阻礙最終的成功。20世紀60年代早期,研究者對芝加哥藝術學院大二和大三的學生進行了調查,詢問他們對工作的態度,詢問他們更多地受外在因素激勵還是受內在因素激勵。在20世紀80年代進行的一個後續研究中,研究人員以上一次調查中收集到的數據對於藝術家、科學家、發明家和在校學生來說,內在動機,也就是因一件事很有趣、很具有挑戰性、很令人著迷而去做的驅動力,對於作為基準,看看當年參與調查的學生高層次的創造力至關重要。
如今事業的發展情況。結果很明確:「在藝術學院學習期間,越少表現出外在動機的學生,在藝術的道路上就越成功,無論是畢業幾年內還是近20年後都是如此。」這一點對男性尤為明顯。對受內在動機激勵的畫家和雕刻家來說,發現的樂趣和創作帶來的挑戰就是獎勵,他們更能經受住考驗,渡過沒有報酬、不被認可的艱苦時期,而這段時間在他們的藝術生涯中難以避免。第三種驅動力也有自己的愛麗絲仙境,在這個世界中另一個悖論也隨之出現。
研究表明:「有些藝術家之所以能在繪畫和雕刻道路上苦苦追尋,是因為創作本身的快樂而非外部獎勵,而且他們所創造的藝術也得到了更多社會認可。最終得到外部獎勵的人,恰恰是那些最沒有動力追求外部獎勵的人。」
當然,這一結論並不能套用到所有的工作之中。阿馬布勒和其他研究者發現,外部獎勵對推算型工作,也就是那些按照既有方式就能得出合理結論的工作很有效。但是對於更依賴右腦的工作,也就是那些需要靈活的問題解決能力、發明創造能力以及思維理解能力的工作來說,有條件的獎勵可能會很危險。獲得獎勵的對象在探尋事物的細微之處、找到原創的解決方案方面,通常會遇到更大的困難。這是社會科學中最毋庸置疑的發現之一,尤其是在阿馬布勒和其他學者在幾十年內對此進行了一次又一次的改進后。對於藝術家、科學家、發明家和在校學生來說,內在動機,也就是因一件事很有趣、很具有挑戰性、很令人著迷而去做的驅動力,對於高層次的創造力至關重要。但是,企業中主要使用的卻是「如果那麼」型激勵因素,它經常會扼殺而非激發創造性思維。隨著經濟向更依靠右腦的思維型工作的轉移,*隨著我們中間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應對各自版本的蠟燭難題,科學和商業就這樣分道揚鑣,也許這是最令人擔憂的事情。
●獎勵抑制了善行
獻血是否應該有償?長久以來,哲學家和醫學專業人士一直對此意見不一。有些人認為,血液和人體組織或器官一樣,是獨一無二的,我們不能像買賣一桶原油或者一箱滾珠軸承一樣對其進行買賣;另外一些人則認為,我們應該把我們的保守、拘謹塵封起來,因為只有對其買賣才能保證血液的充足供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