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從基層做起(4)
我們應馬上停止無節制地劫掠地球資源、壓迫底層民眾,我們應在佛家的智慧與慈悲的基礎上重建經濟。這也是EF舒馬赫稱之為佛教經濟學的。舒馬赫所期望的理想社會是:在困難時期,人們相互幫助;人們在分享權力,而非明爭暗鬥;人們敬畏自然,崇尚智慧。有趣的是,作為一名英國的天主教徒,舒馬赫提醒世人,只有佛教經濟學才會把人看得比錢重。佛教經濟學是建立在可持續性上的,而非無限制的發展。今天,在世界各地已有許多善良的人在踐行舒馬赫的理想,他們力圖使他們所在的社會駛向可持續的軌道。
佛教的世界觀
我的祖國(泰國)儘管在政治上沒有變成殖民地,但在觀念上卻被殖民化了,我們的人民已經與佛教傳統越來越隔膜了。在泰國這樣一個佛教國度,妓女比僧尼還多。農民要麼移居到了城市的貧民窟,要麼在原屬#小說於他們的土地上出賣勞動力。曼谷原本是一個非常美麗的城市,現在則變得污染嚴重、醜陋不堪。
資本主義通過各種廣告宣傳給人們洗腦,使人們變成只追求物質利益而無視心靈生活與內在價值的人。我們只有自尊,才可能做出對自身有益的選擇。在泰國的鄉村,人人都相信自己具有佛性,亦即具有開悟的潛力。窮人與那些處在邊緣地位的人與你我一樣具有佛性。權力與經濟的地方化是百姓身心健康的基礎。
在泰國,一些底層的積極分子已經開始回歸傳統的農耕方式,他們成立互助組,創造一種自給自足的經濟。許多人已不用化肥種莊稼,他們開辦稻種與水牛銀行,以此避免被借貸所困擾。50多萬農民組織起來成立貧農協會,並在3個月內發起非暴力抗議活動,最後迫使政府總理將幾十年前已否決的權力返還給農民。自下而上的發展,強調的是個體的自由與責任。
貿易的擴張必須要與人類的需求與自然的脈動相協調,人類是地球的一部分,而非地球的主人。在全世界所有的原住民的生活傳統中,都認為所有的事物是相互關聯的。佛教更是持此種觀點,他們不會將日常生活與靈性生活區分開,而是視所有的生命都具有神聖性。此種世界觀,指導著人們的日常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