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局(3)
因為滿漢相防,清政府向來希望能把湘軍邊緣化,甚至包藏禍心,有借太平軍之手滅掉湘軍的想法,所以不論曾國藩如何忠心耿耿,咸豐也不會把控制全局的大權交在曾國藩手裡。
要不然他當年就不會發出一句
「剛去掉半個洪秀全,又來了一個曾國藩」的感嘆了。事實上,以綠營為主的江南、江北大營根本@黃色,它們在南京城下也根本危脅不了太平天國,要不然也不會圍了整整七年也沒半點成果。
如果洪秀全有戰略眼光,他應該認識到江南、江北大營根本不是太平天國最主要的威脅,而在長江沿線一塊塊啃硬骨頭的湘軍才是最大的麻煩。
可惜,洪秀全建都后只知享受榮華富貴,根本沒有什麼戰略眼光,他手下像楊秀清、石達開這些有本事的人,也被一場洪秀全親手發動的天京內亂逼得死的死、亡的亡、出走的出走了。
洪仁雖然有政治才能,卻缺乏軍事眼光,再說他來的晚,哪知道這是一盤爭天下的大棋,所以他一招貌似凌厲的攻勢,卻替湘軍搬掉了綠營,使得曾國藩徹底坐大,坐收漁人之利,成了控制全局的人。
至此,三個人的棋變成了兩個人的棋,曾國藩從容布局,盡得先手,太平天國正是在最大的勝利中大勢已去。
圍棋最講究布局,也同樣講究爭勢,曾國藩一介文人帶兵,最大的特長正在於這兩個字上。
因為特別看重布局與趨勢,所以曾國藩不急於挺進南京,所以他步步為營,包括開闢安徽戰場之後,他也還是按照既定的布局思路穩紮穩打。
因為有這樣的全局觀,所以曾國藩思來想去,把湘軍老營安在祁門。因為從地形看,東流雖然比祁門要好得多,但從地理位置看,祁門東連徽州,南達景德鎮,是安徽、江西、浙江三省交界的地方。
對於贛、浙、皖三省戰局乃至長江中下游戰局來說,祁門都是一個樞紐之地。
對曾國藩這樣的棋迷來說,祁門就像圍棋中的一個實眼,是他必控之地,正是他安設大本營的理想之處。
正因為如此,曾國藩即便看到祁門的地形後有所猶豫,也還是按既定方針紮下了大營。
甚至在太平軍兵圍祁門,他準備棺材要自殺的時候,他也不認為這個決定是錯誤的。
就算他逃過一劫,最終移師東流后,他還是不認為對祁門的選擇是錯誤的。
因為這是他這盤戰爭大棋的
「局」和
「勢」所決定了的。這才是他心中更高的判斷標準,所以他在心底,並不認為祁門之誤,是一個徹底錯誤的抉擇。
所以事後他曾在給手下大將李續宜的信中回憶祁門被圍與移師東流說:「三旬危險之際,鄙人不肯移出嶺外,此固執之挺經也……即定計於二十六日移駐之東流,此通融之挺經也。」(《曾國藩全集·書札》)
因為滿漢相防,清政府向來希望能把湘軍邊緣化,甚至包藏禍心,有借太平軍之手滅掉湘軍的想法,所以不論曾國藩如何忠心耿耿,咸豐也不會把控制全局的大權交在曾國藩手裡。
要不然他當年就不會發出一句
「剛去掉半個洪秀全,又來了一個曾國藩」的感嘆了。事實上,以綠營為主的江南、江北大營根本@黃色,它們在南京城下也根本危脅不了太平天國,要不然也不會圍了整整七年也沒半點成果。
如果洪秀全有戰略眼光,他應該認識到江南、江北大營根本不是太平天國最主要的威脅,而在長江沿線一塊塊啃硬骨頭的湘軍才是最大的麻煩。
可惜,洪秀全建都后只知享受榮華富貴,根本沒有什麼戰略眼光,他手下像楊秀清、石達開這些有本事的人,也被一場洪秀全親手發動的天京內亂逼得死的死、亡的亡、出走的出走了。
洪仁雖然有政治才能,卻缺乏軍事眼光,再說他來的晚,哪知道這是一盤爭天下的大棋,所以他一招貌似凌厲的攻勢,卻替湘軍搬掉了綠營,使得曾國藩徹底坐大,坐收漁人之利,成了控制全局的人。
至此,三個人的棋變成了兩個人的棋,曾國藩從容布局,盡得先手,太平天國正是在最大的勝利中大勢已去。
圍棋最講究布局,也同樣講究爭勢,曾國藩一介文人帶兵,最大的特長正在於這兩個字上。
因為特別看重布局與趨勢,所以曾國藩不急於挺進南京,所以他步步為營,包括開闢安徽戰場之後,他也還是按照既定的布局思路穩紮穩打。
因為有這樣的全局觀,所以曾國藩思來想去,把湘軍老營安在祁門。因為從地形看,東流雖然比祁門要好得多,但從地理位置看,祁門東連徽州,南達景德鎮,是安徽、江西、浙江三省交界的地方。
對於贛、浙、皖三省戰局乃至長江中下游戰局來說,祁門都是一個樞紐之地。
對曾國藩這樣的棋迷來說,祁門就像圍棋中的一個實眼,是他必控之地,正是他安設大本營的理想之處。
正因為如此,曾國藩即便看到祁門的地形後有所猶豫,也還是按既定方針紮下了大營。
甚至在太平軍兵圍祁門,他準備棺材要自殺的時候,他也不認為這個決定是錯誤的。
就算他逃過一劫,最終移師東流后,他還是不認為對祁門的選擇是錯誤的。
因為這是他這盤戰爭大棋的
「局」和
「勢」所決定了的。這才是他心中更高的判斷標準,所以他在心底,並不認為祁門之誤,是一個徹底錯誤的抉擇。
所以事後他曾在給手下大將李續宜的信中回憶祁門被圍與移師東流說:「三旬危險之際,鄙人不肯移出嶺外,此固執之挺經也……即定計於二十六日移駐之東流,此通融之挺經也。」(《曾國藩全集·書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