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招 棍棒下不一定出孝子(1)
第3招棍棒下不一定出孝子
7歲的鄭蘭海是個很調皮的孩子,不是跟同學吵架,就是欺負小朋友。每當老師向他的爸爸「告狀」時,爸爸總是二話不說,直接暴打孩子一通。時間久了,鄭蘭海覺得爸爸像一位「暴君」,不可理喻。可是爸爸的話又不敢不聽,於是,在爸爸面前,他就會變得很乖巧;只要爸爸一不在自己身邊,他就會變得「無法無天」,把自己所受的委屈統統轉移到同學的身上……
在家庭教育中,脾氣差的爸爸,經常不分青紅皂白,就對孩子進行打罵;而脾氣溫順的爸爸,也會因為一時衝動,用武力來對待孩子。
一般情況下,爸爸之所以打罵孩子,主要基於以下幾點原因:
受傳統觀念的影響。很多爸爸秉承著「棍棒出孝子」或「不打不成器」的教子觀念,用打罵的方式來教育孩子。
爸爸情緒失控。當爸爸情緒低落時,就會拿孩子出氣;或者當孩子沒有達到自己的期望時,就會通過打罵來讓孩子長記性。
受父輩影響。由於爸爸小時候經常受到爺爺的打罵教育,所以爸爸就會直接照搬過去的家庭教育模式,對孩子進行打罵教育。
教育知識的匱乏。當孩子犯錯時,爸爸一時找不到更好的方法來教育孩子,所以就用武力解決問題,以為這樣就能讓孩子知道自己的錯誤。
【打罵只會傷害孩子】
據美國新罕布希爾州大學的一項調查顯示:孩子受到父母的打罵后,心理會受到傷害。調查發現,經常受體罰的孩子更喜歡鬧事,脾氣更暴躁;他們欺負弟妹的情況比一般孩子要高出4倍;他們往往更喜歡與老師和父母作對;每周被父母打罵兩次以上的孩子更愛撒謊、偷東西,而並沒有悔意,反而越打越叛逆。
此外,該調查還發現,就算遭受體罰的孩子從別處獲得關愛,也不能彌補他們被父母打罵而造成的心理創傷。即使父母事後對孩子表示出關愛和鼓勵,也不能使孩子痊癒。
#小說可見,爸爸對孩子的打罵會嚴重影響孩子的心靈。所以,爸爸需要摒棄「棍棒出孝子」的錯誤教育觀念,並不斷學習科學的教育理念,以達到更好的教育目的和效果。
【多考慮孩子的感受】
一位爸爸經常打孩子。剛開始,孩子還很懼怕。但是時間長了,他也就越打越「皮實」了。一次,因為考試成績不理想,爸爸又痛打了他一頓。結果孩子不但不怕,反而說:「打吧!把我打死算了。哼,你什麼時候考慮過我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