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型版來做型染的故事(1)

使用型版來做型染的故事(1)

再談談染伴纏的順序。我們家很多是利用型版來做手染的。其中最主要的就是棉布伴纏,現在就來介紹我們家的染法。

坯布,就是剛織好的棉布,是呈現淡淡的小麥色澤的。現在一般人多喜歡用白色的坯布來製作,所以會用漂白劑將它漂成純白色。這是在紡織廠就做好的,但以前都是我們自己做。

接著在坯布上放上型版,再塗防染色糊。

色糊是用糯米粉、米糠、鹽和石灰製成。糯米用國產的比較好。市面上也有賣現成的糯米粉,但我們家都是自己把糯米碾碎來用。一開始也像餅餡店那樣,把糯米粉化在水裡,慢慢煮到有黏性。大概煮上兩個半小時到三小時,就會變成米團。放冷之後混入同量的米糠,加入適量的鹽和石灰,再三揉合。加入量的多寡決定於長年培養的直覺。像鹽的話,因為冬天較乾燥,所以要比夏天多加一點。石灰則可以加強糊的黏稠度。

色糊(色色小說全部是我們家自己做的。糊的優劣決定染色成果的好壞,所以這道工夫不能稍有馬虎。由於色糊必須在染時不能融化,染好過水時卻得馬上融化,這種兩者兼有的工夫最是困難。用型版加色糊的地方,在染好之後就會成為白色挖空的部分,如果塗上去的糊有裂痕,藍染滲進去的話,白色挖空的地方就會出現像蠟染般的線條。若是這樣,在工作結束之後,要把它還原成全白是如何的費工,恐怕是一般人難以了解的。不過,讓白的部分完全呈現的功力,就可看出這家染坊的優劣;而掌握其好壞的關鍵就在色糊。所以再怎麼說,制糊都是每天的功課。

型版是在澀紙⑤上雕刻的江戶文字和花紋。中間懸空的部分,我們叫做目,以前是以絲線用漆讓它固定,現在是用絲做的紗網來固定。這種型版我們是請專門的型版店做的。

伴纏上會有各種文字,大多是以江戶文字為主。江戶文字又叫籠文字,四方格中只有輪廓線是黑的,中央部分凹入。它分成兩種,一是底色為黑,字反白,這叫做「日向」;與日向相反,底色為黑,只有輪廓線反白做成字緣,而文字本身和輪廓同色,叫做「陰」。不過,日向和陰都各分為江戶文字和角字,四種為一組。

此外,伴纏的代表性花紋,就是后頁附圖中的紗綾形、格子——包括矢鱈格子和翁格子兩種,以及薩摩條紋和格網等。這幾種花紋都是自古流傳下來的傳統式樣,通稱為江戶小紋。

回頭說到色糊做好之後,就把坯布展開在十二公尺長,相當於一反⑥布的上糊台上。一般的基準是兩反布做三件伴纏。伴纏的長度因人而異,總之,就是做到膝蓋上方。現在大家的個子高,衣服也得做得長,所以一反布會稍稍超過十二公尺。上糊台的寬度大約勉強可同時為兩反布上糊。作業過程是在坯布上用石頭壓住,對上型版,然後以篦子塗上糊。

用在一件伴纏上的型版,需依該伴纏腰間的花紋有幾片模而定。腰間花紋是一片模的,那麼型版只需要襟領代表紋和腰間共兩片就行了,但如果腰間花紋得分成四片,那加上襟領紋就需要五片了。所以,若是整件都有花紋的總形伴纏,從肩膀到腰間要不斷地移動,型版也得再三放置,做起來煞費工夫。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東京下町職人生活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其他 東京下町職人生活
上一章下一章

使用型版來做型染的故事(1)

%